APP下载

从受众角度谈《暗算》的影视化改编

2021-02-21毕明

今传媒 2021年2期
关键词:叙事方式人物形象受众

毕明

摘 要:电视剧《暗算》改编自麦家“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的同名小说,也是独具特色的一部谍战类电视剧,自开播以来便得到受众的广泛关注。《暗算》以34集的篇幅,《听风》《看风》《捕风》三个部分,讲述了发生在三个不同年代的故事,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收获了大批观众的赞许。这部作品在很多方面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本文拟从电视剧的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对电视剧《暗算》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方式的改变以及情节的变动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分析,来探讨电视剧《暗算》对小说原著的改编。

关键词:受众;人物形象;叙事方式;情节改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2-0070-03

一、引 言

根据麦家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暗算》在谍战类电视剧创作中有诸多突破,是一部足够用心和真诚的作品。与小说相比,电视剧是一种视听艺术,与小说有着本质的区别,电视和小说所使用的媒介和途径也是不同的。具体到电视剧《暗算》的改编,对其文学和影视差异的研究可以从受众这一角度来进行具体分析。“受众又称为受传者或接受者,既可以是某个个体,也可以是某个群体或某个社会组织。如电影表演的观众、收听新闻广播的听众等,都属于这一范畴。随着传播学的发展,受众逐渐成为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一般意义上的读者、听众、观众的统称”[1]。那么,电视剧的受众便是其观看者,即观众。本文从电视剧《暗算》的受众角度来分析其对《暗算》原著小说中人物形象、叙事方式及情节的改编,分析小说《暗算》的影视化实践给受众带来的全新感受。

二、人物形象

在《暗算》小说原著中,黄依依是一个“有问题的天使”,问题的矛头大部分都指向她的情感生活,外人的指指点点与异样的眼光伴随了她半生。但是在电视剧中黄依依却摇身一变,她一改小说中的放浪形象,成为了一个勇敢追求真爱的女性。破译密码不再是黄依依来到701工作的目的,她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获得安在天的爱,她因爱而不得、失望至极才会选择把感情寄托在其他人身上,以获得慰藉,这样的黄依依非但不会遭到人们的唾弃,反而成为了那个年代有个性、执着的纯情女子形象而受到人们的同情。黄依依这一人物形象在小说中十分具有个性,也给读者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但在小說转换为电视剧时,应当特别注意作品中所包含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导向,以大多数观众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期待为标准,黄依依在小说中的形象很有可能会引发观众的反感,正是因为考虑到受众的这种接受心理,所以电视剧中的黄依依被塑造成了一个执着追求真爱的女性形象。

小说《暗算》中另外两位重要的人物钱之江、阿炳可以说是《暗算》中的英雄人物,但是在柳云龙的镜头中,英雄人物并不都是那么刻板的、一成不变的形象。相较于那些被神化的英勇无比、无所不能的英雄,《暗算》中的英雄是平凡的、沉静的、不显山不露水的,“他们不再是完美无瑕‘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他们往往有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和普通人一样”[2]。麦家与其他作家有着很大不同的是,他不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出色的编辑,以往电视台的工作经历使他更加了解观众的兴趣所在,麦家正是因为考虑到了受众的心理,才拉近了观众与他们的距离,才使这样两位能够抓住观众心的“新英雄”出现在了荧幕中。

钱之江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的人,他能为了自己的理想赴汤蹈火、牺牲一切,但他并不是刀枪不入、无所畏惧的概念化和模式化的英雄,他是一个卧底,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影子,是一个不能够接近光的角色。阿炳也是如此,他虽是个破译天才,但绝非“完人”,他是一个有生理缺陷的瞎子,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可以“上刀山、下火海”的大英雄,他像普通人一样怕疼、怕死、会哭、会闹,他也不懂什么是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甚至会使人觉得他并不像是一位英雄,但正是这样的他才是真实的他,也正是这样的他才会触动人们柔软的内心,这位带有缺陷的另类英雄也感动了无数观众。钱之江和阿炳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传统谍战英雄无所不能、无懈可击的形象在这里受到了冲击,他们以普通人的姿态演绎着人间悲欢,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平凡却又真实的震撼。

“‘高、大、全式的英雄要大家去仰望,而不完美的平凡英雄则比较符合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能引起大家的共鸣”[3]。在当今社会中,所谓英雄不再是以往人们口中的那些无所不能的人,更多的则是一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既普通又平凡的人,他们虽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却以一颗“英雄心”实现着他们的自我价值。“麦家剧中的英雄在传统英雄主义的基础上,还英雄们以人性,使英雄们更加具有人性化和生活化,使他们从‘神蜕变成一个‘真正的人,这些英雄不再只是国家意识形态的代言人,而是生活中的英雄”[4]。他们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更加体会到真实感,这样的“平民”英雄也同时实现了观众自身对生命价值的完善,使观众获得了视觉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三、叙事方式

小说《暗算》共分为《序曲》《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四个部分,但在这四个部分中并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叙事者,而是由作者“我”引出了每一个故事的叙述者。大部分的电视观众在观看电视剧时更加注重的是电视剧的故事性,因此一部电视剧要想获得观众的青睐,一个完整统一的故事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小说文本改编为电视剧的过程中要突出其故事性,同时要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元素作为故事的核心。为了符合观众的审美期待,小说《暗算》在改编为电视剧的过程中便把几个零散的故事整合成了一个整体。

在这一整合过程中,便出现了安在天这一重要的人物形象,他就像一个重要的故事枢纽把其它几个各自独立的故事串联起来,成为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他的出现成功地替换掉了原来小说中的多个叙述者,也避免了电视剧中不同主题故事转变时可能出现的尴尬情况。这种叙事方式的转变不仅摆脱了照搬小说原文的嫌疑,而且增加了更能吸引观众的新颖性故事内容,使其更符合电视剧的艺术特性。即便安在天不是每一个故事的主角,但整个故事的结构功能和叙事功能都由他来承担,他的关键性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此外,整个故事还有一个全知视角,那就是安在天的旁白和画外音,它把几个零散的故事整合成一个故事整体,这样的改变使观众的接受心理得到了满足。还有,瞎子阿炳、天才黄依依的故事都是由安在天引出的,可以说,没有了安在天,一系列传奇人物的形象就不会出现在观众眼前,所以安在天这一形象对剧情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安在天在701工作了一辈子,他与701共成长,似乎已与701融为一体,让观众跟着他的叙事视角去了解特殊单位701的历史、去感受传奇人物一生的跌宕起伏,这样的情节设置更能抓住观众的心,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满足观众的内心期待。

四、情节改编

《暗算》作为一部谍战剧,本身承载着弘扬主旋律的使命,但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是需要大众参与的,所以尽可能地吸引观众的目光也是它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因而小说《暗算》在改编为电视剧的过程中相应地增加了一些紧张、悬疑的情节以便抓住观众的心。

为了谍战剧情的需要,也是站在观众的立场考虑,电视剧《暗算》第一部分《听风》中出现了很多小说中不曾有过的情节。安在天在寻找阿炳时发生的一系列惊险情节,以及后来发生的枪战情节都是小说中没有的。此外,在小说的《听风》部分中唯一可以称得上“战场”的地方就是侦听室和破译室,这个战场是安静的、隐秘的,从没有过面对面的交战,但在电视剧中却出现了国共双方真枪实弹的战斗。在小说《听风》部分中也从不曾出现过敌人,但在电视剧中却出现了神秘特务,“灰长衫”“刘同志”“猪肉贩”“理发师”“老哈”等各类直接出现在电视剧中的“敌人”。这样的情节使全剧笼罩上了一种紧张的氛围,也衬托了谍战的主题,奠定了谍战剧的基调,而悬念的设置又在平缓的叙事中带给观众刺激和震撼,调动了观众情绪,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由此获得了观影的乐趣。

小说《暗算》的《看风》部分在改编成电视剧时变化更加明显,主要是情感戏明显增多,这样的改变使得剧情更世俗化,更贴近观众。前文已经说过,黄依依来到701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安在天的爱,这也可以说是贯穿《看风》这一部分的一条主线。与小说中将黄依依作为一个破译密码的女天才进行讲述相比,电视剧中着重突出的是黄依依不羁的个性和对爱情的执着,这种设置更加符合大众文化的特性和观众的接受心理。此外,从黄依依的结局来看,也能明显感受到小说与电视剧这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变化,在小说中黄依依因与有妇之夫张国庆发生关系而死于他老婆的愤激之手,但电视剧中的黄依依虽然也没有一个完满的结局,成为了植物人,但是她对安在天的爱却得到了应答,在她生命即将结束的最后日子里是她一直爱着的安在天陪她度过的,她是在昏迷的靈魂世界中伴着爱的温暖离开人世的,这样的结局更加人性化,既满足了观众的内心期待,也使安在天这一形象更加生活化,而这样具有普通人情感的英雄形象也更加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五、结 语

从小说到电视剧的改编过程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过程,而是对小说的重新建构。近年来由小说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数不胜数,其中不乏一些优秀之作,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成了流水线上的成果。为了追求收视率、博得观众的眼球而盲目地添加一些奇葩的剧情和多角的爱情关系,这种作品即使一时占据排行榜的巅峰,但因其内涵的缺乏终究抵不过时间的考验而慢慢地淡出大众的视野。“电视剧是一种商品,但又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受众期望在电视剧中得到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力,更多期望得到的是精神的慰藉、价值感的寻回和审美性的共鸣”[5]。《暗算》在由小说改编为电视剧的过程中准确地抓住了受众的审美口味,在小说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小说的人物形象、叙事方式和情节方面加以适当地改变以适应电视剧的表达。当然,《暗算》也并不是十分完美的,无论是在细节上还是在表演上也都存在着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瑕不掩瑜,电视剧《暗算》的改编为今后的影视剧改编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参考文献:

[1]段京肃.传播学基础理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35.

[2]贾文思.谍战剧的“弱势”英雄形象及其叙事张力——以《暗算》《潜伏》为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19-123.

[3]王馨.主旋律文本的三种叙事策略——以小说《暗算·听风者》及其影视改编为例[D].海南大学,2015.

[4]刘琼.麦家谍战剧的美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5]胡瑛.从《暗算》看语图视阈下的文学经典影视改编[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18):29-30.

[责任编辑:艾涓]

猜你喜欢

叙事方式人物形象受众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电影《千万别丢下我》的叙事学分析
从《夏洛特烦恼》看青春片叙事方式的走向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