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动态和静态的差异及英译汉中的词性转换探究

2021-02-18肖亦骞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
关键词:转换静态动态

摘要:众所周知,英语和汉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两者在句子语篇状态上都有着很大差异。本文首先对英汉两种语篇中的静态和动态两种显著不同的特点进行简单分析,而后针对两者差别对翻译的影响来分析其在英译汉中所起的作用。英语的静态特点主要表现为多用名词、介词结构、形容词、副词等等非动词或动态性比较弱的词来传达句子与段落意思;而汉语的动态特点则主要表现为多用动词,一个句子出现多个动词或动态性相当强的词语。

关键词:静态;动态;转换

引言

世界上所有的语言,不管其各有多少种句型,都可用动态(dynamic)或静态(stative)来表述,表述角度不同便构成了动态句型和静态句型(周志培,2003:392)。一般来说,英语具有静态优势,而汉语具有动态优势,与此相联系的是英语的名词优势和汉语的动词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英语的名词优势主要体现在较多使用名词,而汉语的动态优势主要体现在较多使用动词上。我们说“较多”使用,是因为这是就英汉两种语言比较而言,无论英语还是汉语中,名词的使用频率都大于动词的使用频率,但是汉语动词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英语动词的使用频率。

一、英汉动态和静态的差异概述

英汉在词性的一个重要差别在于,英语中名词占优势,汉语中动词占优势。关于这一点,刘宓庆认为:“汉语以动词占优势,可以以动词连用来表达动作概念;英语以名词占优势,尤其是在科技英语中,名词化倾向非常突出。”(1998:345)连淑能认为,名词化是英语常见的现象,名词可以用来表达原来属于动词(或形容词)所表达的概念,如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动作、行为、变化、状态、品质、情感等概念。名词的优势在于常常可以使表达比较简洁,造句比较灵活,行文比较自然,便于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内容。(连淑能,1992:105)而且,由于英文有着严格的语法规则,句子的功能与词性密切相关。比如,英文的动词只能用作谓语,如果表示动词的概念做主语、宾语、定语等,必须改变其形式,这就造成了许多动词加后缀变成名词的现象。而汉语的句子成分和词性之间的关系比较灵活,动词可以充当非谓语成分,如主语、宾语、定语等,不必改变其形式,很多时候无须添加后缀。

另外,英语动词+er/or的名词,不单单表示职业,很多时候只是为了行文的需要,带有很强的动作性,而汉语中如“······者”、“······家”、“······手”等大都表示职业,一般都是名词。否则,只能用动词来表示。如:“我钢琴弹得不好”,一般不可以说成“我不是一個好钢琴手”,而英文即使不表示职业,也可以说I’m not a good piano player。而英文诸如He is a nonsmoker这样的句子在汉语中不能用“他是一位非烟民”这样的句子来表达,反而要说成“他不吸烟”这样动作性很强的句子。由此可见英文的名词优势和汉语动词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英语中名词占优势导致了介词使用非常频繁,因为大多数介词表示名词与名词之间的关系,或至少要放在名词之前,表示方位、方向、所属等,而介词本身就是一种状态很强的小品词。汉语由于动词的优势,导致介词并不丰富,所以英文的很多介词只能译为汉语的动词,如against对应的汉语是“反对”,across的汉语是“穿过”,past的汉语是“经过”等。

英语中表示人的心理或生理感觉的状态时,往往使用形容词来表示,而汉语仍会使用动词。譬如,thankful、sympathetic、doubtful、asleep、alive、afraid、aware、sure等英语形容词对应的汉语却是“感谢”、“同情”、“怀疑”、“睡着”、“活着”、“害怕”、“知道、明白”、“确信”等动词。英语中还使用表示方向或方位的副词表示状态,而汉语则往往会使用动词表示方向或方位,所以一些表示方向或方位的英语副词对应的汉语却是动词,如over、down、up、in、out、away、off等对应的汉语是“结束”、“下来”、“上去”、“在家”、“出去”、“来开”、“出发”等。因此,从上述形容词和副词可以看出英语的静态倾向,而其对应的汉语均为动词,可以看出汉语的动态倾向。

总之,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英语倾向使用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表示状态,而汉语倾向使用动词,因此英语的状态性较强,呈静态(static)倾向,而汉语动作性较强,呈动态(dynamic)倾向。

二、英译汉时静态向动态的转换

鉴于上述英汉两种语言静态与动态的区别,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显示英文静态特征的词性,即一些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等,要转换为汉语的动词,才能使汉语表达更为通顺。分述如下:

(一) 英语的名词转译为汉语的动词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伦道夫·夸克(Randolph Quirk)认为,名词的特征是“静”,因为名词所指的东西被认为是稳定不变的;无论(形体上)具体的名词如房子、桌子、纸张,还是(思维中)抽象的名词如希望、植物和长度,都是如此。西方人注重理性,其哲学是求知识的学问,擅长于探究客观世界的本质,因此,在语言上就表现为不喜欢用动词来表达其情感,而擅长于用名词,尤其是用抽象名词来进行抽象思维和科学思维并探究客观世界,从而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1.由动词加后缀变来的抽象名词

英语中名词用得多,特别是抽象名词,而许多抽象名词又是由动词加后缀变来的,这类词在政论文体和科技文体中使用得尤其频繁,在汉译过程中,这些名词往往需要还原成动词。例如:

(1)Increasingly, encouraging examples of successful international efforts can be found, includ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 materials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译:国际工作中成功的范例越来越多,这些范例令人鼓舞,包括分发教材、开展师资教育。

2.动词加后缀er或or变来的具体名词

英语大部分动词后面都可以加er 或or 变成具体名词,表示完成某一动作的人。这类名词有时表示职业,有时只是表示完成这一动作的人,如果表示职业,则可以译为汉语的“······家”(如“作家”)、“······者”(如“科学工作者”)、“······手”(如“歌手”)、“······師”(如“教师”)、“······员”(“救生员”);如果不表示职业,这类名词则具有很强的动作性,此时这些名词一般要译成动词。例如:

(2)She was essentially a photographer of New York and its environs.

译:她基本上在纽约及其周边地区从事摄影。或:她基本上拍摄纽约及其周边地区。

上述例子中,photographer在上下文中均不指职业,所以不宜译作“摄影师”,而是译成了动词。如果译成“她基本上是纽约及其周围地区的摄影师”,显然有些不太通顺,甚至给中文读者造成误解。

(二) 英语介词转译为汉语的动词

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介词是英语中最活跃的词类之一。刘宓庆在谈到英语的介词时指出,英语介词显示名词与名词间的关系、名词与形容词间的关系以及名词与动词间的关系(以上名词也可以是代词),因此介词的语法功用是其基本属性,而其词义居次要地位。(刘宓庆,1998:477-478)如表示名词之间(如 the students of the school)、名词与动词之间(如work for a company)等的关系。介词在汉语中不如在英语中那么活跃,使用也不如在英语中频繁,而且大部分介词都是从动词演化而来的,比如“在”、“朝”、“给”、“到”等,所以汉语中的介词本身大都带有动词的性质。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如果不对介词进行适当的转换,就会使译出的汉语句子拗口难懂。为解决这个问题,在翻译的时候,把英语中的介词适当地转换为汉语中的动词,汉语句子就要通顺很多。例如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Gettysburg Address)中最后的名句:

(3)that this nation, under God,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译:要使这个国家在上帝的庇佑下得到新生的自由——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在这个例子中,其中的三个介词短语“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转译成了家喻户晓的“民有、民治、民享”,使译文明确、简洁。

(三) 英语形容词转译成汉语的动词

英语中有些形容词表示感觉、感情、意识、欲望等,这些词本身带有很强的动作性,比如confident,careful, angry, sure, certain, ignorant, doubtful, thankful, anxious等,而汉语在表示类似的感觉、感情、意识或欲望时,往往使用动词,所以英语的这类形容词在译成汉语时,一般要译成汉语的动词。例如:

(4)Bats are active in summer from dusk to just before sunrise, when they retire to sleep.

译:夏季,蝙蝠从黄昏到日出前出来活动,日出后回巢睡觉。

上述例句中表示状态的形容词如active本身具有很强的动作性,英语中使用这种词往往表示某种状态,而汉语很多时候即使表示状态,也会使用一些动词,所以active在汉语译文中转为动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四) 英语副词转译为汉语的动词

英语中有一些副词小品如up、down、on、off、away等实际上表示位置、方向,前面往往加上系动词be表示一种状态,而汉语表示方向的时候往往使用动词,所以这些词对应的汉语常常是动词,也就是说,这类副词表示方向时往往要转译成汉语的动词。例如:

(5)When the switch is off, the circuit is open and electricity does not go through.

译:开关断开时,电路就形成开路,电流不能通过。

在此例句中,off被译成了“断开”,在汉语中为动词。

(五) 英译汉时添加动词

除上述英语中的一些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等表示静态的词在译成汉语时要转化为动词外,英译汉中静态向动态的转化还表现在有时要在汉译文中添加一些动词,才能使译文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进一步显示汉语的动态这一特征:

(6)In some reviews, the emphasis is on monitoring progress systematically against national targets; in others, it is on implementation practice and management

译:在某些审查中,重点在于根据国家设定的目标对整个过程实施系统监测;而在另外一些审查中,重点则放在实施情况和管理方面。(增加了动词“实施”和“放在”)

上例的英文句子显得比较静态,而在汉译文中分别添加额不同的动词(见例句后括号内的说明),使汉语更加通顺,这也说明额汉语句子的动态性。

结语

通过以上对英汉语言在静动态方面的比较可看出,英语习惯用名词表示动作,名词短语以及其他非动词形式的词语大量涌现,使英语呈现静态特征。而汉语动词没有曲折变化,可直接担任句子的任何成分,因而句子呈现动态特点。因此,在英汉互译时我们应当注意两种语言在动静态方面的不同点,使译文在动态和静态方面适当转换,以体现各自语言特征。

参考文献

[1]Quirk, R., S. Greenbaum, G.Leech, J. Svartvik.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M]. Essex: Longman, 1972.

[2]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增订版) [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4]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肖亦骞(1992.9),女 汉族 湖南隆回人,助教,硕士,从事英语教育、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转换静态动态
猜猜他是谁
基于HTML5静态网页设计
分布式系统负载均衡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脉络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雕塑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