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民办高职“大思政”课程体系架构建设

2021-02-14李麒杨棵瑞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民办高职大思政

李麒 杨棵瑞

摘要:“大思政”课程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到的全员、全程、全方位“大思政”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高校思政理论课体系整改建设的导向。目前四川部分民办高职院校从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大思政”课程体系架构的建设的探索,尚需要研究的是,“大思政”课程体系的课程开设、教学实施、质量保证等。通过对四川民办高职“大思政”课程体系架构建设的实证研究,来探索民办高职“大思政”课程体系架构建设路径。

关键词:民办高职;“大思政”;架构建设

“大思政”课程体系概述

“大思政”课程体系的内涵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国“大思政”育人体系建设的主要依据。2021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谈到思政课,强调要善用“大思政课”。这也是从“大思政”育人格局建设,到“大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即是“大思政”育人格局中从课程教学角度出发,在坚持课堂教学育人的主渠道作用下,衍生出了“大思政”课程体系这一概念。

对“大思政”课程体系这一概念的理解,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但其中也有几点共识。一是“大思政”课程体系是一种基于“思想政治课”大类课程的体系,其所包含的课程范围比一般思政课意义上要更广;二是由于“大思政”课程体系中涉及的课程更多样,其教学方法也要更多样;三是“大思政”课程体系在育人方面要有更大的视野、情怀、格局,要能够达到更好的育人实效。基于对“大思政”课程体系所达成共识的基本内涵,进一步要探讨“大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大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大思政”课程体系的建设主要先解决三个问题:“大思政”课程体系包含哪些课程?怎样教授这些课程?谁来讲授这些课程?

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之规定,高职院校开设三门思政公共必修课,这基本延续自“05方案”以来的课程设置模式。然而“大思政”课程体系中的“大”首先指课程涵盖的范围要大。因此“大思政”课程体系的课程,不仅限于这三门课。其次,根据“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原则,“大思政”课程体系的范围应当包括一切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如“四史”教育类课程、传统文化教育类课程,都应当纳入“大思政”课程体系的范畴。

教学过程中,即便是传统的“思政理论课”现今也在进行教育教法的改革,主要成果包括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共同育人的路径等,这也是“大思政”课程体系中的课程需要坚持的基本方法。“大思政”课程体系要求教学要有更大视野、情怀、格局,正如总书记所说的“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课程内容。而非过分囿于统编教材的内容,照本宣科。

按照《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的要求,思政教师队伍应该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结合。在专业背景上,文件没有明确的限定范围。传统专职思政教师的选择主要局限于政法类专业和哲学类专业。“大思政”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存在着学科交叉的情况,这就要求吸纳不同专業的人才进入思政教师队伍。在兼职教师中,院校的管理层及领导是首选,但需要探索如何落实对党政领导教学实施情况的监督。

四川民办高职“大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建设现状概述

四川目前存续的高职院校中,有33所民办高职院校,本文主要对其中的29所民办高职的“大思政”课程体系建设情况做了实证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从四川民办高职院校的“大思政”课程体系的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有13所民办高职效仿本科院校的课程开设,增加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两门课。其中有8所学校从课程设置上进行了扩宽“大思政”课程体系架构建设的范围,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两课”加“形势与政策”基础上,增加了“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大学生心理健康”两门课程。其余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没有体现,但均按照《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规定,开展了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

从四川民办高职院校的“大思政”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建设的情况来看,自2021年1月起,29所民办高职院校均在校内针对学生开展了“四史”教学。教学形式主要包括讲座式、集中学习式、专题章节式、主题实践教学式等形式,但主要以短期多次的集中学习形式进行。在开设传统文化教育类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时,形式较为多变,即部分学期是以线下授课的形式,部分学期以网络授课或慕课的形式进行。

从四川民办高职院校的“大思政”课程体系教学队伍建设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离1:350的师生比配置尚有一定差距。目前专兼职教师相结合是主要趋势,尤以“形式与政策”这类考查课程以及其他公共选修课类型的思政课中的兼职教师占比较,最高的学校可达95%以上。思政课兼职教师中主要以院校党政干部为主,部分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涉及到辅导员兼课,兼课教师中是中共党员的占比在90%以上。

存在的问题

从课程设置来看,部分学校变“两课加一”为“四课加一”,形式上丰富了“思政理论课”的范围,实际上却偏离了高职院校的实际。按照高职三年学制的模式,即一年基础学习、一年专业学习、一年实践学习。同时,将一切与学生素养相关的课程纳入“大思政”中的“思想政治课”的范畴亦会增加实际授课难度,影响育人实效。

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本是值得提倡的,但对于某些内容,长期采用短期多次的集中学习形式,难有长期的成效。以党史学习为例,采用数次集中式讲座或革命遗址的实践教学,对于本科学生来说,可以算是对“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的辅助教学。但是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其可以很快了解某一个或几个阶段党的发展或伟大事迹,却很难形成体系化的对党的发展历程的认识,其所学知识始终以碎片化的形式留存于记忆中。

从教学队伍建设来看,大量兼职教师的存在是四川乃至全国民办高职院校短期内都无法避免的现实情况。虽然目前主要采用的院校党政干部兼课,从理论水平和认识上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课程体系的规范管理上存在着较多问题,而达不到育人实效。

构建高职“大课程思政”体系的重要意义

实现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坚持以人为的基本理念形成良好的育人机构,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在全员机制下形成育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秉持军事理论发挥其优势作用,根据历史哲学问题进行详细的职业规划,对开展心里教育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提升育人的重大意义。大课程思政的融合体现出十分深刻的育人本质,发挥以人为本的基础理念,不仅深化了学生的基础政治素养,也深化了高职阶段学生的内在人文精神素养,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形成长久的优势,发挥其优势作用奠定高职阶段学生的职业能力塑造。高职院校的学生即将面对着就业问题,为了深化人文素养的实质内涵,在大思政课程体系构建中培养职业能力,体现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大思政教学的概念融入,与高职院校下的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互相渗透与融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发挥其最大的优势作用,讲素质教育进行充分的落实,发挥高职院校的整体职业能力,将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进行到底。

为社会提供高技能人才

社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人才作为动力,职业学校存在的意义就是引导学生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其中大思政模块的创设形成了促进学生综合能理发展的板块引导学生发挥职业学校的育人精神,将素质教育与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当做重点工作,积极维护高职院校的形象,使素质教育与实质内涵相得益彰,善于培养良好的社会形象,发挥人格魅力的最大优势,注重教学思想的引导与投入,提升学生的内在精神品质,积极为社会提供创新型人才。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精神,使得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当中更加积极有效,从而提升学生的社会技能。大思政思想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落实教学任务,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意识存在性,积极提升适应能力,为社会提供全能型人才。

提升教学包容性

大思政课程的存在意义包含着丰富的知识范围。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化学生的情感思维,在教学活动当中对已知的教学体系进行创新和再造,丰富教学知识的灵活性,引导学生思维,将思维创造意识进行充分延伸,提升大思政课程存在的重要意义,发挥其最大的优势地位,培养大思政教学的整体感染力。老师更应该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兴趣,向思政教育进行充分的延伸与转换,结合现代学习模式开展思想教学工作,突出教学实效性的主导地位,有效提升思政教学的坚实地位,突出大思政教学的实际作用。思政教学研究是教学改革的大形势趋势,提升思政课程存在的重要地位,引领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生活当中。

民办高职“大思政”课程体系架构建设路径

对于民办高职“大思政”课程体系架构建设路径前面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下面提出一一对应的解决方案。

课程设置合理化

在民办高职中,最好的模式就是在传统的三门课的基础上,通过公共选修课的方式来扩大“大思政”课程体系的范围,公共選修课应当从《新时代学校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这一文件的要求中选取。文件中划定了多门课程作为思想政治课选修课开设,另又规定要“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1门课程”。因此,在思想政治课选修课的建设中,可以将所有课程分成两大类:一类为“四史教育”类;一类为“法律与文化”类,在大二的两学期分别开设,让学生在限定范围内进行选择。通常来说,高职学生在大二阶段需要学习4门选修课程,现将其中2门分上下学期限定选课范围。即在不增加负担的情况下,完成了“大思政”课程体系架构中课程设置的建设。

教学过程规范化

将非常态化的教学内容常态化,将独立教学而非融入到其他课程章节的内容独立化,是“大思政”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的建设方向。如“四史”课程,在“大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下,独立成课。此外,传统的“形式与政策”这门课,一直以来都采用专题式讲座的教学方法,在“大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下,也应当注重内容的关联性、间进行、区别性,在教学过程中避免重复性灌输。在“大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应当逐渐规范化,渗透到每一门思政课中。并且,根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的不同,安排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之下,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真正做到“大思政”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的多样化与规范化。

监督鼓励常态化

针对民办高职“大思政”课程体系架构建设中师资紧缺的现实问题,大量使用兼课教师是无可避免的,但监督是可以加强的。“大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实施的监督应当制度化、常态化,专职教师及兼课教师以及党政领导与普通教师,在标准内一视同仁。并且,监督机制需要贯穿到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实施、育人成效等所有环节中。对于“大思政”课程体系架构建设中做出成效的组织和个人应当有鼓励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考虑民办高职在进行“大思政”课程体系架构建设时所面临的的困境,在荣誉鼓励上予以更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祁光耀.浅谈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J].才智,2020(29):9-10.

[2]王瑞超.“大思政”教育环境下高职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J].智库时代,2019(33):138-139.

作者简介:

李麒(1992—),男,四川绵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杨棵瑞(1992—),男,四川巴州人,硕士,讲师,通江县兴隆镇人民政府农民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中心2020年四川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专项)(SZQ2021048)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民办高职大思政
民办高职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策略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对民办高职质量工程内涵建设的建议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校内考务管理工作实践与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改革探究
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探究
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