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

2021-02-14何婷婷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报道时政新闻融媒体

何婷婷

摘要: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多以电视新闻、电台广播的形式进行播报。这种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虽然能够满足人们日常收听时政新闻的需要,但是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想要扩大听众,提高时政新闻的收听率,还是要对原有的时政新闻报道方式进行一定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融媒体;时政新闻;报道;创新

随着网络和新兴自媒体的发展,融媒体渐成为发展主流。融媒体充分利用电视新闻、电台广播和报纸传媒,将其充分融合,实现资源的互利互通。本文详细叙述了融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融媒体时代中时政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措施以及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创新的意义,以期能为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都有了大幅度、高质量的突破和飞跃。信息之间的发展与交互越来越快,不可置否的是信息的传播极大地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在这种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与交互越来越成为了发展的关键。此时融媒体的出现,更为信息的整合与交融产生了推动的作用。我国正式步入了融媒体时代,融媒体以期对资源的优化整合,充分实现信息的最优配置,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宣传的能力。

融媒体对信息进行传播的渠道主要是互联网和自媒体,充分地利用各种网络宣传,通过整合电视新闻、广播报道和纸媒日报等,实现信息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其中的共享性和参与性是融媒体的最明显特征,融媒体能够充分采取各种新闻报道形式的有利方面,更好地实现信息的传播和信息的宣传,积极地创造多样性的新闻传播内容。采取融媒体的新闻播报方式同时也加强了新闻和听众之间的联系,互联网可互动的形式,让受众对新闻的意见能够得到更高效的反馈。时政新闻主要是反映时事政治的时效性新闻,是各类新闻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同样,这类新闻的播报形式也是标准化和形式化的,新闻的类型要求时政新闻多是严肃的和固化的。但是随着新兴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新闻报道行业也要融入新鲜的血液,采取更创新、大众更喜闻乐见的时政新闻传播方式。融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为广大的时政新闻从业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中存在的问题

新闻内容相对单一

从时政时事新闻报道来看,很多记者在搜集和撰写时政新闻时,往往过于注重其政治性和严肃性,导致整个新闻报道中大量繁琐的套话和空话,形式上过于固定。这种新闻报道会让读者产生不好的阅读体验,新闻内容会比较枯燥,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这时,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另外,过去现在的政治新闻报道以书面报道为主,简单的书面报道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这种形式的新闻报道会使许多读者在浏览新闻时缺乏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影响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形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在政治新闻报道中,新闻报道的同质化现象十分普遍。具体来说,不同的政治新闻报道内容过于相似,重复程度高。就目前的政治新闻报道实践而言,许多新闻报道在选择新闻内容时,只关注了一些热点和热点,目的是为了获得点击量,而忽视了新闻内容的创新性和独立性。由于这种观念的影响,时政新闻中的许多内容都是相似甚至相同的,新闻内容的重复现象十分普遍,在新闻报道中并没有表现出自身的独特性。这种新闻报道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受众的流失。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为,有一部分新闻从业者缺乏创新精神,导致了新闻内容过于单一和枯燥。甚至部分媒体人为了博人眼球,利用噱头甚至会抄袭他人的新闻作品。这种不良的新闻播报风气造成了新闻内容传统和单一。

新闻内容浮于表面

客观地反映政治新闻的内容,满足听众的信息需求,是时政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目前许多政治新闻报道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新闻报道的内容相对空洞,文章基本上是简单地报道新闻事件,没有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解读,也没有对新闻事件所反映的一些现象进行深入报道和发掘。这类新闻报道的质量相对较低,不能满足受众对当前政治新闻报道的价值要求,报道的收视率和收听率也不高。

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措施

采用多种渠道对新闻进行报道

当前时政新闻的内容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传统的电视、报纸等媒体具有正统性、权威性,在信息的传递上有着较高的话语权,专业人员进行信息的采编时,没有受众的信息反馈。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传统的报道模式被打破,开始走上融媒体道路,融媒体的发展趋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媒体的地位,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顺应时代传播潮流,记者需要积极利用不同的新闻媒体发布与国家政策相关的新闻信息。在媒介融合时代,我国当前政治新闻报道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新华报社在2017年两会召开期间,就组成了40多人的全媒体记者团,新闻工作者严格遵循不同媒介传播特点,将不同的媒介传播形式结合起来,以更好地提高最终的传播效果和质量,在采访两会的过程中,不同媒体之间联系的障碍被打通,从而建立起全媒体发稿平台,微信、微博、手机APP等开展全媒体报道,从而使时政新闻以立体的方式进行传达。

例如:将微信、微博整合到时政新闻报道中,并积极利用不同的信息传播渠道,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利用和共享。其中,微博的信息传播更加开放和多元化,能够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发展需求,保证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质量。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社交网站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大多数网站在内容设计和网页设计上都非常人性化,符合受众的阅读审美需求。另外,在时政新闻报道过程中,整个页面的视频播放速度相对较慢,观众可以直接利用网络掌握新闻信息的播放速度和质量。这种语境意识形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体现时代性新闻报道的重要作用和优势,真正实现了不同新闻传播形式之间的有机融合。

加强观众互动,听取观众建议

在任何时代背景下,政治新闻的真实性都是最基础的,首先要做到的是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在这一原则和基础上,充分地了解公众的喜好和需求,创作人们喜爱的新闻报道。事实上,当前传统的政治新闻报道主要集中在单一的传播模式上,换句话说,受眾被动接收媒体的报道。这种新闻传播形式非常传统和机械,很难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相比之下,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中,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网络传播有一定的灵活性,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因此,在当前的政治新闻报道过程中,每个记者都必须了解各种媒体传播渠道的作用和价值,了解受众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加强与受众的互动,获得受众的信任和青睐,从而产生热点话题效应。此外,记者可以通过整合媒体的应用来倾听观众的声音,促进当前政治新闻传播效果和水平的稳步提高。结合相关实际调查,不难发现,许多媒体开始通过时政新闻报道设立专门的渠道,为受众提供表达个人观点和看法的机会,通过增加消息面积实现与受众的良性沟通。

例如:可以借助网络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互动留言等进行互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媒体平台都在抖音、微博上打造了公众号,及时地发布一些最近的新闻动态。而且,在这种较为轻松的平台,普通的公众用户也能更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短视频的新闻媒介传播受众也比较广泛,通过动画、视频、语音等形式,可以满足各个不同年龄段受众的需求。通过受众的意见反馈,可以更好地了解观众需求,创造出人民大众更加喜闻乐见的节目,电视台要在这些基础上以创新的思维,积极构建更加丰富的平台进行信息的传播,虽然这些平台的传播内容是一样的,但是在不同平台的表现上具有典型的差异特征,新闻线索和素材在共享的前提下,媒体编辑要依据平台特点,可对素材进行深度加工,满足不同平台的受众喜好,让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和浏览,从而实现文化生产的融合性。

改变语言风格,增添语言幽默

在时政新闻报道中,语言的运用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它将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时政新闻报道中的语言风格进行合理优化。新闻工作者需要使用合理的语言风格,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报道,在吸引群众的关注的同时,还应把长篇大论改成精短的文字来叙述整个内容,适应群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使新闻报道的内容有利于受众的理解,使新闻报道得到满意的结果。此外,因为当前的政治新闻报道需要面对不同的观众,以及观众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在选择新闻报道的语言时,新闻记者需要选择合理的语言风格根据观众的特点和需要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实现更加理想的时政新闻报道。

例如,亲切的语言风格提高了与观众的交流,赢得了很多好评。这种语言风格是最平易近人的,合理运用网络流行用语,可以缩短与观众的距离,使人们更容易接受,大大促进当前的政治新闻报道的传播。总的来说,媒介融合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很容易得到广大受众的关注。因此,新闻从业者要掌握正确的语言风格,在文案语言的风格和平台的视觉效果上要平易近人、亲切友好,并根据受众的心理特点进行传播,从而增强与受众的互动。

积极完善新媒体人才管理制度

在不同的文化产业公司管理内部,都必须采取合理的人才管理制度,才能够科学合理地分配好工作,通过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文化产品的生产,在考评和绩效体系中对这些生产过程中不同人的表现进行薪酬分配,在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制度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新媒体的灵活性特点,在工作激励机制之外,要充分尊重媒体的工作属性。

首先,互联网在新闻传播的速度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新闻的时效性又是抢占观众注意力的关键点。因此,在报道时政新闻时,新媒体人才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布有效的新闻报道,就需要在人才管理制度上采用灵活的工作模式,进行新闻稿件的搜集工作,例如,不少媒体推出新闻APP或小程序,让信息接受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打开手机接收新闻,提升新闻时间的反应速度。除了灵活的工作时间之外,新媒体人才的管理制度还要注重和民生之间的互动,多倾听观众的心声才能够把握时代的命脉,例如在媒体工作中专门准备新媒体的“民意民声评论”工作板块,这样受众在接收新闻的同时还能实时互动,而专门设定负责此板块的新媒体人员,通过系统化整理评论区意见,不仅能提升受众的评论的专业化分析,还能拉近新闻报道和受众之间的关系,为报道内容的创新提供参考意见。以最受关注的“两会”为例,每年的“两会”,都是全国上下共同关注的热点,近几年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参与,使得两会内容在平民化的同时更加讲究民意的搜集,一些时政新闻的新媒体工作者积极发挥主动性,丰富了新闻稿件的表达形式,受众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发布的系列图解、H5或民生实事等,能更加直观地了解新闻想表达的内容,在评论区进行观点表达,便于新媒体工作人员更加明确新闻报道重点。

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创新的意义

时政新闻是媒体特别是党报媒体的重要新闻资源,是党和政府的权威发声平台,是民众获得时政信息的重要来源。对于时政新闻而言,繁琐和复杂的新闻内容和语言表达模式,往往让受众失去了兴趣。另一种是新闻报道的内容相对简单,只是简单陈述会议内容,而缺少了内核与中心思想的表达。许多会议新闻的报道往往是简单复述,没有注意到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时政新闻才能满足读者日益丰富的阅读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时政新闻的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时政新闻的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广大的新闻从业者和媒体人,要当好党和政府的传声筒和人民群众的播报员,及时准确地将时政新闻传达给人民,同時也要反馈人民群众的呼声和问题。在融媒体的大势下,积极创新时政新闻的报道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时政信息。

时政新闻报道承担着传播当下热点政治新闻资讯、传播正确价值观的作用。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融媒体实现了时政新闻整合发展的功效,极大地提高了政治新闻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这也就对新闻行业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新闻媒体人不断探索,与时俱进,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与融媒体的发展模式相互适应,创造更加顺应潮流的时政新闻播报形式。

猜你喜欢

报道时政新闻融媒体
浅谈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做好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几个有效途径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三农”报道如何“精准”
城市台时政新闻“讲好故事”的四条路径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