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农”报道如何“精准”

2016-10-31叶婷婷

新闻前哨 2016年10期
关键词:报道三农精准

叶婷婷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对媒体从业者提出了“九个创新”(即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的要求,对于从事“三农”报道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把报道做“精准”、做扎实就是最大的创新。本文以电视采访报道实践为基础,就选题、内容、采访、写作、互动以及报道形式等方面,对如何开展“精准”报道,从理论层面上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三农”报道 精准 创新

荆门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定位是“服务大众、倾注浓情”,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体现“精准”二字。现如今扶贫脱贫要“精准”,做新闻报道当然也要“精准”,因此“三农”报道一定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围绕一些“三农”方面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来做。

这里所说的“精准”,也就是要把新闻报道做到 “点子”上、做到“结合点”上、做到“节骨眼”上、做到“心坎儿”上、做到 “兴奋点”上。做到点子上即选题的点子要抓得准,要是金点子、银点子;做到结合点上即采写的报道要体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与基层干部群众的要求和诉求,达到上、下情的结合;做到节骨眼上即在自然灾害面前、急难险重的关头、突发事件发生之时,农民群众最需要给予专业技术、困难救助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时;做到心坎儿上即报道要能够反映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和共同心声;做到兴奋点上即报道能够反映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改革、科技推广等方面的亮点。

一、选题和内容要“精准”

一是要选取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今年夏季,荆门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和损失,特别是屈家岭管理区和沙洋县马良镇的灾情相当严重,其间,荆门广播电视台始终将抗洪救灾报道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抗灾救灾、生产自救组织开展了“灾后自救 重建家园”的系列报道,在集中报道灾情后,又不遗余力地强势宣传报道农户积极开展生产生活自救等内容,在安抚民心、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努力,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的作用。

二是要围绕农口战线、涉农部门的科技服务工作。办农业节目一定要有贴近农民、为农民服务的思想,因此要始终本着为农户解决他们最关心的技术难题、帮扶其生产生活为中心来选材。东宝区子陵铺镇有一位技术专家,他就是市科技特派员季安成,当地农户只要一遇到农业科技方面的难题都会去找他,而他总能帮助解决好,在他的技术指导下,不少农户都能很快地恢复生产,而这些庄稼遭遇病虫害该如何救治也是农户们普遍关注的,所以我们也是看到这一点,以他为典型做了不少技术指导题材方面的节目,效果很好。

三是要选取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创新的题材。发展现代农业,仅仅依靠老的、传统的种植养殖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要,这就要求村组、农户大力引进一些新的种植养殖模式,我们新闻工作者就应该积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方式方法、破除传统的思维方式,就需要启发他们的思路,让他们接触并采用新的模式和方法。现在一些地方在种植养殖方面采用再生稻、稻虾连作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这一类典型就是我们报道的重点。在农村、农民新的组织形式上,要引导和鼓励农民开展土地流转,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集约经营、规模经营,走集体经济发展之路,通过选取这样的题材,对农户进行引导,让他们能够抱团发展,走现代农业之路。

二、采访要“精准”

采访的“精准”离不开记者深入到基层、深入到一线的辛勤采访。作为涉农媒体记者更是需要“深入”,与在城区采访不同,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到养猪场、养鸡场、养牛场、种植基地等环境较差、比较偏远的地方才能看到、挖掘到亮点,只有深入到一线,才能获得最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才能深刻感知贫困户的疾苦,才能采写出有血有肉的新闻作品。

采访的“精准”也要求记者收集的素材具有典型性。今年全市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新闻单位也经常对扶贫脱贫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典型人物进行采访报道。我们争取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支持,多次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到贫困乡村和贫困户家中,通过“走转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获取鲜活生动的报道素材,寻找具有说服力的人物典型,发现基层干部群众创造的一些新鲜的、富有创造性的、有推广价值的先进经验。在与市水务局驻柴湖田坑村精准扶贫工作队员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王文国是荆门市水务局驻柴湖田坑村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而王瀚骋是王文国领导下的工作队队员,在荆门市众多的扶贫工作队中,他们是一对罕见的“父子兵”。他们的工作业绩也很突出,为工作队员们树立了好榜样,我们抓住这一好典型做了一个新闻特写 《扶贫上阵“父子兵”》,对全市驻村工作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精准扶贫,产业先行”,产业不发展好,精准扶贫就会落空,所以有些地方的工作队围绕这一点方面也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东宝区马河镇白泥村多年来一直以香菇种植为主导产业,近年来该村综合考虑资源保护利用、产业附加值等因素,在巩固发展传统香菇产业的基础上,探索转型升级,积极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寻找新的出路。东宝区栗溪镇在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发挥当地传统产业优势,狠抓新型特色产业的发展,因地制宜,因户因人施策,实施产业培育行动,在光伏发电、油茶种植、电商平台、乡村旅游开发等方面着力探索和打造扶贫产业新特色、新亮点。我们在采访上抓住这些产业发展的典型,为农户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宝贵的经验。

三、写作要“精准”

新闻宣传需要“论理陈情讲故事”,我们涉农媒体更应该学会讲好故事,特别是要讲好“农村故事”“农民故事”。要吃透“三农” (农业、农村和农民)政策、把握“三贴近”(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讲述他们爱听的故事。要选择当前经济生活中读者最关心、与读者最有利害关系或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内容作为主题,进行深入的、生动的报道,这样往往能与读者的心理需求一拍即合。例如春节前后,本部门围绕关注留守儿童开展了《走基层——期盼》的系列报道活动,在关注偏远乡村留守孩子的同时,唤醒社会更多的力量来关注、关爱和关心留守儿童,让广大留守儿童在社会力量的关爱下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报道播出后受到了全台和社会的好评。另外,因为涉农新闻更多的是关注农民、关注他们的生活、情感和思想,所以在报道语言方面,应该采用平等的姿态,以平民的视角、平等的意识、平实的内容、平和的语言来报道,这样站在农民的角度和立场进行报道,会让他们感受到一种亲切,也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四、互动要“精准”

这就要求报道的内容是党和政府最关注的、农民朋友当前最关心的内容,要结合每年不同的工作特点,唱好“四季歌”,比如秸秆禁烧、春播、秋收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特别是一些帮扶类的栏目播出之后,不少农户会通过电话跟我们联系,为他们释疑解惑。例如今年3月,我们灾“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系列报道中,播出了沙洋县纪山镇程新村三组村民胡顺银不走寻常路,选择在桃树下养鸡的报道之后,一些农户主动跟我们栏目组联系,想找胡师傅学习这种树养鸡的模式,通过这种形式真正的帮到了农户,让他们能够通过一种更简单的方式找到自己合适的创业门路。

五、报道方式要“精准”

电视新闻形式的创新,不但可以将新闻内容以最好的角度表现出来,还可以更加贴近百姓生活,使整个新闻节目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表现力和感召力,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官效果和深刻的印象,满足观众的期待与好奇,得到观众的认可与喜爱。因此在形式上要符合观众对时效的需求,在这次抗洪救灾的报道中,本台记者到降雨量最大、受灾最严重之一的沙洋县马良镇采访时,为了满足观众同时收看、及时关注的需求,采用手机3G连线的形式现场直播,通过直播报道,给观众真实及时的展现了灾情,让很多农户感同身受。

参考文献:

[1]罗剑锋:《浅议新闻报道的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哈尔滨市阿城区广播电视事业局新闻部,http://www.docin.com/p-795157984.html

[2]徐思弘、戴蕾、肖敏:《涉农媒体要学会讲故事》,《农村新报》2016年4月http://www.cqvip.com/QK/82062X/201604/668599769.html

[3]孙发友:《新闻报道写作通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何志武:《新闻采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Y8\本地磁盘 (F)\2011-新闻前哨\2016-2\BBBB-.TIF>

(荆门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报道三农精准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二首
做好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几个有效途径
广播媒体在非自然灾害报道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