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阶段理工科大学生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探索

2021-02-14安克杰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

安克杰

摘  要:新时代工匠精神蕴含的职业情感、事业态度和时代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准则、价值方向和价值目标上具有高度耦合性。新时代工匠精神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和实践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起到凝聚共识和价值定向的功能。培育理工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通过深化理念解读来破解认知窘境,以实现理念突破和价值转向相统一;以两个“思政”协同推进来实现知识引领与价值塑造的融通互动;以营造文化场域和激发情感共鸣实现文化滋养与自我认知的相互促进。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6-0075-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执著专注、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构成部分。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校理工科专业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既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更是推进理工科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举措。

一、新时代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耦合性

(一)新时代工匠精神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载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理论体系性和智慧概括性,只有通过具象化、个性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实践,才能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时代工匠精神继承和汲取了工匠精神中的传统要素和智慧,结合现实需求熔铸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内在要求,折射出新时代劳动者的家国情怀、职业操守和精神境界,是当前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加速器”。倡导工匠精神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提升”、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进而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和双循环格局构建的加速。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激发我国人民的爱国担当,深入明晰新型现代化的新内涵和新需要。工匠精神中坚守干事创业的定力和韧性、追求完美的態度和细致入微的作风,是激发人们热爱劳动、崇尚劳动风尚的锐利武器,是塑造重知识、善技能、创新型产业大军的保证。工匠精神践行中体现出对待细节精雕细琢、产品制作精益求精、流程设计尽善尽美是劳动者爱岗敬业的执业态度、躬行践履的专注品质以及德艺双修理想人格的模范践行,是新时代劳动者爱国情感的真情流露、敬业精神的典型示范、友善精神的生动体现和诚信品格的现实外化。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导航仪”

工匠精神的落地生根有赖于发挥其价值的文化沃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中国社会的“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与工匠精神在价值理念、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上高度耦合,都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产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观念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景。富强是促进社会进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要求,文明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和谐是中华文明赓续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为人民群众正确理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只有不断深化和践行工匠精神,才能助力社会稳步发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念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为劳动者正确把握和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提供了依据和参照,为劳动者在市场经济中处理彼此关系给出了准绳。在高质量发展之中,不论是调结构、转方式、换动力,还是积极应对“三期叠加”新常态都需要用正确的义利观和公平平等秩序建设来引领。这都是工匠精神得以广泛推进的必要保证,有助于市场主体开展产品品质、服务质量和企业文化竞争,在矫正急功近利式错误认知中推进公正平等价值观的树立,在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中实现自由和谐;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价值理念的新发展。从个体角度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将公民个人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具体化、实践化,将职业操守、职业追求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二、高质量发展阶段理工科大学生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是理工科大学生适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我国经济必须培育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必须把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和绿色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为此,低科技含量的业态和模式将被高科技含量的新业态与新模式所取代,价值链低端聚集产业将会向“制造业微笑曲线”的两端攀升。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乃至“中国创造”的转变,需要理工科专业办学必须从“国之大者”高度布局人才培养,用工匠精神为生产要素的“供给侧”赋能,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铸魂。

(二)是理工科专业拓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的客观要求

随着高质量发展任务的明确,理工科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质量、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必须重新定位和调整,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已然成为大学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高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在借助社会力量办学中,理工科大学能深入反思和理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只有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主体和大学生才能真正了解行业、企业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素养的要求,主动对接产业转型,把能否适应产业发展作为检验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

(三)是理工科大学生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工匠精神具有创新价值,是推动我国建设制造业强国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精神内核。工匠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其教育价值和精神传承有助于弘扬时代精神,在新时代对于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具有激励、指导和促进作用。理工科大学生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契合当下高质量发展需要,也是大学生在当前和今后较长时间内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有益于理工科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主动抵御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错误价值观的侵袭,把个人的奋斗目标与国家的建设目标相结合,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时代伟业中,以积极进取的职业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附加值。培育理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能够帮助他们形成尚真的职业理想、严谨的职业规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事业成就感,将服务国家、奉献社会和个人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三、高质量发展阶段理工科大学生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探索

(一)理念突破与价值转向相统一:深化理念解读,破解认知窘境

工匠精神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内涵的践行为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发挥了极大的精神力量。当前,社会更需要富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但负有“大国工匠”重任的部分理工科教育者对这一使命的落实存在“会议上重要、过程中次要、评价中不要”的现象,工匠精神在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教学考核中很少有体现,办学理念仍停留在精英教育思维中,没有将“每个人出彩的机会”作为大众教育时代的主导理念。考评重知识,轻技能;重个别,轻整体;要亮点,放整体,对体现劳动者价值的敬业精神、严谨作风、技艺磨砺等隐形指标很少关注。理工科专业要培育工匠精神,首先,应调整办学定位和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将专业建设从重视规模转向强化质量与注重创新相结合、夯实基础与强化专业技能相统一,用“精准精神”等工程教育理念引领人才培养体系,将“人人都能出彩”作为理工科办学的质量观和人才观。其次,突出顶层设计,树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办学理念,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办学思想、教学理念、学风塑造、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将工匠精神的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内涵体现在教学目标设定、体系安排、内容组织、方法选择和考核方式等方面,使工匠精神培育成为培养人才的文化基礎。

(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两个“思政”协同推进,知识引领与价值塑造融通互动

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思政课只有在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中才能彰显其帮助青年学子系统理解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功能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青年成才规律决定了思政课可以将工匠精神作为培育理工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培育工匠精神既是时代呼唤,也是理工科学子的发展之需,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和因势而新的重要原则。为此,思政课教学要积极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用经典的形式彰显真理,用底蕴深厚的文化活动加以渲染,用深耕现实的社会实践进行印证,讲出弘扬工匠精神的学理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统一中实现立德树人。对理工科大学生培育工匠精神必须“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秉承“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寓于课程”理念,将工匠精神作为课程思政的核心元素加以挖掘,把职业素养同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从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出发,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充分运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结合PBL、LBL、启发式、案列式等教学方法,将工匠精神元素贯穿于专业授课全过程,在突出技术理性向职业素养的转化中实现形神合一,道技融合。

(三)文化滋养与自我认知相促进:营造文化场域,激发情感共鸣

“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环境对人施以各种环绕力。这种力的作用,能使人染成一种符合环境的特性,并被环境同化,形成人格。”[4]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其丰富的内涵对大学生的价值样态和道德品格产生重要影响。高校可通过对理工科大学生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此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筑牢大学生价值观自信的基础[5]。加强精细化管理,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创新渠道载体,借助学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的传播力量,以时尚新颖的传播手法将工匠精神的内涵巧妙融入专业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培育目标;通过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精神;引导学生社团建设,将工匠精神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报告宣讲,让理工科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强化对工匠精神的认同。培育工匠精神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必须认识到工匠精神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大学生必须主动克服浮躁心理和极端功利主义,将个人成才立足于新时代、新使命,主动从学理上弄清楚工匠精神的科学意蕴,从行动上弄明白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涵,从而在个体实践中主动追逐严谨细致的敬业精神、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求实务实和勇于创新的实践精神。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01).

[4] 陈秉公.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刘晓亮.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与培育对策[J]. 思想理论教育,2021(12):102-106.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
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国品牌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