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POC课程教学模式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中的应用
——以健身瑜伽为例

2021-02-10孙爱华

惠州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日式瑜伽学科

李 光,孙爱华

(天津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与教育科学学院,天津 301617)

1 研究背景

“21世纪是‘知识社会’的时代,在知识社会里,知识的习得与再现电子计算机也能做到,然而‘创造性’(creative)学力的育成不仅仅是知识的习得与再现的‘记忆型’学力,必须是能动的‘思考型’学力[1]4”,而核心素养则是人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借助教育所形成的“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2]19.我国教育部2014年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落实立德树人是课改的核心和根本任务[3]29,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重要目标,要将“学生发展核心体系”的研制与构建作为着实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将学校体育推向了“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4]20,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是体育课程深化改革的关键,更是实现国家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石.深化课程改革不仅要考虑人才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要考虑未来教育变革的时代导向.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5]1.未来的教育不是基于传统教学,而是基于互联网、是个性化的[6],但是信息技术无法满足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需要[7],所以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混合的,而并非仅选用线上或线下的教学.以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时代导向.SPOC课程作为一种集线上线下为一体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堂,在当前的教育变革中,是效率更高的课程模式之一.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大量有关SPOC课程原理及制作、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和健身瑜伽教学的相关文献,总结规律与内涵,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2 案例分析法

对有关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SPOC课程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最终选取几个案例作为本研究的模板,通过分析其教学特点、制作原理、设计思路、开发方法等来设计与制作出能够应用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健身瑜伽SPOC课程模型.

3 研究意义

3.1 理论意义

将SPOC课程应用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中,能够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深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改革,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同时为SPOC课程应用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理论研究提供源自实践的有效案例.

3.2 实际意义

有别于传统课堂,在SPOC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灌输式”到“探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由课上“多讲少练”到“少讲多练”保证了学生在课上就能正确掌握所学运动技能的难点和重点,通过课上的不断地练习培养学生坚毅忍耐的体育品格.

4 SPOC课程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与思考

4.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目前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并没有固定的框架范式,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经过筛选与分析获取本研究所能参考与借鉴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

于素梅等人[8]以欧盟核心素养框架为参考、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构建的素养框架(素养=(知识+能力)态度)为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为引领、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文件为依据、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有力支持,结合体育学科自身的独特性,提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由3个维度6个要素构成.三个维度为: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健康促进,每个维度分别包括两个要素,其中体育精神包括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运动实践包括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健康促进包括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

尚力沛等人[9]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为依据、以学校体育教育目标为出发点并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构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由三个一级指标,六个二级指标构成.其中三个一级指标分别为:运动技能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体育品德与情感,六个二级指标分别为:运动技能、运动习惯、健康知识、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体育情感.

虽然二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诠释与构建,但是二人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框架内容基本是一致的(图1),都由三个维度、六个要素所构成.

图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建构图

框架中运动技能与习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并至少精通一门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之上养成经常主动进行体育运动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健康知识与行为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与生活方式;体育品德与情感要求学生热爱体育、感受体育文化魅力,在运动竞赛中学会遵守规则及正确处理输赢关系,在运动训练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坚毅勇敢的品质、乐观向上的心态.

4.2 SPOC课程模式分析

4.2.1 SPOC课程模式的定义

SPOC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译为:私播课)”[10]174.在这里,Small指的是指学生人数在数十人到数百人之间;Private是指这个课程只针对特定人群开放;Online Course指的是线上学习.SPOC是MOOC的一个分支,可将其理解为“SPOC=MOOC+Classroom”[11],是一种教学资源校本化、课程内容体系化,方便教师使用与管理的一种效率更高的课程模式.

其中SPOC的“小范围”与“私密性”指仅对特定人群开放,这种模式能够给予申请成功的学生一种“对外公开宣誓的责任感和占据有限资源的紧迫感”[12]23,从心理上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其次SPOC课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实现因材施教;最后SPOC课程将一部分教学内容由课中转移到了线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能够大大节约课中时间,为实践与应用做准备,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4.2.2 SPOC课程基本流程

通过搜集SPOC课程相关教学案例,发现国内外的SPOC课程均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对哈佛大学“版权法”和“美国国家安全”课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软件工程”课程以及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课程所采用的SPOC课程混合学习模式进行分析,明确SPOC课程混合学习模式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课程限制性准入、课前预习阶段、课中讨论阶段以及课程评价阶段(图2).

图2 SPOC课程流程图

课程限制性准入:哈佛大学与加州大学分校要求学生只有在完成一定任务的前提下,才能够获得课程的进入权,并要求获得进入权的学生保证能够按时完成任务.而清华大学则是通过面试的方式严格筛选出一小部分人获得课程进入权.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在SPOC课程开始之前都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获取学习机会的不易,才会加倍努力学习.

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将设计好的教学资源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并要求学生观看自学.完成视频观看后,学习平台会提供小测试并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将其反馈给教师.

课中讨论阶段:针对课前预习阶段的数据反馈,教师准确的获得课堂难点并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解决这个难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次提出同类问题加深学生对该类型问题的理解,直至教学目标完成.

课程评价阶段:每个案例的评分方式不同,但最终成绩都由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个模块组成.

4.3 SPOC课程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应用

运用SPOC课程有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运动习惯的养成.限制性准入使学生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增加学习投入度,进而使学生快速掌握运动技能;而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线上学习能够初步掌握一些难点与重点,并暴露一些问题.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平台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学生学习的难点与出现的问题,课中教师以预习中的重难点及暴露的问题为重点讲解内容,大大节约了课中时间,留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教师也获得更多的时间纠正个别同学出现的错误,实现“因材施教”,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在课中将技能重难点完全掌握,课下也就更愿意选择该项目进行身体锻炼,为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打下基础.

SPOC课程的使用为体育品德与情感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课前预习阶段,教师除了上传课程教学资源,还上传了与该课程运动项目相关的文化历史、名人名事等供学生自学,以此激发学生对该运动的喜爱.课中的技能学习阶段,教师拥有更多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体育品格.例如,当学生在课中练习技能受挫失去信心时,此时教师及时的鼓励与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不轻言放弃的性格.

SPOC课程的使用为健康知识与技能的传播创造了时机.当学生在课中分组练习时,教师就留有大部分的时间指出个别同学出现的错误,并向所有学生解释这样的错误会对身体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当出现这样的伤害时又应该怎么处理.教师在课后也及时上传课程运动项目的易犯错误以及错误动作的改正方法等资料,帮助学生在课后练习中减少错误的次数.在此阶段中又向学生传播相关健康知识,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方法,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

5 健身瑜伽SPOC课程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5.1 健身瑜伽SPOC课程设计与分析

5.1.1 健身瑜伽SPOC课程设计

健身瑜伽SPOC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限制性准入、学情分析、资源设计、教学环境与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图3).

图3 健身瑜伽SPOC课程基本框架

“限制性准入”是SPOC课程有别于MOOC的重要环节,本课程该环节的实施是以优学院平台为支撑.在教师端,教师选择开设健身瑜伽课程,后台会自动弹出一个邀请码,教师将该邀请码发给经选课系统录入的学生,学生在优学院平台输入邀请码即可进入课程.在教师端,教师有权利将无关人员踢除该课程.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能够保证进入健身瑜伽课程的学生都是主动申请此课程的人.

“学情分析”是整个流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之后所有步骤全都依据它来分析与设计.以学习者的特征、需要为核心是贴合“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理念的做法,只有课程资源与教学过程的设置始终以学习者为中心才能够将学生兴趣激发到最大化,因此学情分析是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的基石.

“资源设计”是承接学情分析与教学活动过程的中间环节,本环节依据学习者的特征、目标、需要设计出的教学资源灵活地运用在相应的教学步骤上,保证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紧扣学生“心弦”逐步增加学生学习的深度.

“教学环境与活动”的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环节,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模块.教师在课前布置线上任务,学生按照要求在线上自学并完成课后小测试等.这个过程颠覆了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推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线下(课中)教学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共性与个性问题,大大节约课中时间,学生在课中也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技能的练习.“少讲多练”,学生在课中暴露的错误越多,教师纠错也就越多,学生课下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也就越少.同时学生在课下练习中,可通过教学视频回顾细节,将动作技术逐步熟练自动化.逐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圈,帮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的技能.

“评价”是一门课程能否继续开展的关键因素,对学习者不同环节、不同时间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才能给予健身瑜伽SPOC课程教学模式继续运行最有力的支持.同时采用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计算学生最终成绩,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评价的公平性.

5.1.2 健身瑜伽SPOC课程分析

健身瑜伽SPOC课程可以大致分为课前分析阶段、课前学习阶段、课中学习阶段、课后学习阶段及课程评价阶段五大模块.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体现在五大模块每一环节的每一步骤中.

课前分析阶段包括限制性准入、学情分析、资源设计等环节.紧扣学生需要设计教学资源,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兴趣,以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健身瑜伽的学习效率,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习练健身瑜伽的意识,使健身瑜伽成为终身体育项目;课前、课中、课后学习阶段分别对应教学环境与活动设计的线上与线下两个阶段,线上学生自学,课中集中解决问题,节约了课中时间,遵循了体育课程“少讲多练”的原则,并留有时间给教师普及瑜伽历史文化、精神内涵、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更广泛、更深入的了解瑜伽,并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忍耐克己的精神,最终实现自我超越;课程评价阶段包括评价与反馈两个方面,评价是为了更好的反馈,学习本就是一个呈螺旋逐步上升的过程,运动技能的掌握更是在不断练习与纠错中实现神经与肌肉之间建立联系,强化抑制,最终使动作更为精确.

6 “拜日式”SPOC课程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应用

“拜日式”全称为“向太阳致敬式”,是健身瑜伽选修课的主要教材.以健身瑜伽“拜日式”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拜日式”是具有瑜伽文化的经典符号,古老瑜伽文化有其一套自成体系的养生健身方法.学生通过对整套动作的了解与学习,锻炼全身关节与大肌群,促进身体健康;其次“拜日式”包含12式,涉及7种不同的体式以及三种呼吸方式(胸式、腹式、自然呼吸),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健身瑜伽练习的基本规律与方法,才能为学生建立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最后“拜日式”是一套比较简单、连贯的动作,经常练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改善身体僵硬,增强肌肉力量,塑造正确体态,还能够使学生充满活力,思维敏捷.同时“拜日式”的练习不受场地器材限制,只要环境舒适即可.其功效明显,方便操作等特性深受高校学生的喜爱.“拜日式”简洁不简单,涉及大量细节,需要经过不断的自我习练才能够完全掌握.在自我习练的过程中,只有在正确的引领下,才能真正感受到健身瑜伽“拜日式”带给身体的舒展活跃以及心情的放松舒畅.将SPOC课程用于“拜日式”的教学中,能够随时提供“拜日式”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停课不停育.

6.1 实验与验证

为验证SPOC课程在“拜日式”的教学中是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以天津体育学院2017级健身瑜伽院(1)班与(2)班分别28名、27名学生进行实验验证.随机抽选(1)班为实验班采用SPOC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拜日式”的教学,(2)班为对照班采用一般教学模式.在控制无关变量的前提下,对比两班“拜日式”技评成绩,来测验“拜日式”SPOC课程能否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采用问卷测试来验证“拜日式”SPOC课程是否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问卷从运动习惯、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一级指标,从运动习惯、健康认知、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体育情感几个二级指标进行测试.

“拜日式”技评成绩采用SPSS 23.0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表1),经分析可知P>0.05,不具有显著差异性.由此可知“拜日式”SOPC课程并不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分析其原因,首先健身瑜伽“拜日式”的难易程度并不是很高,再从健身瑜伽本身来说,竞技性并不是健身瑜伽所追求的,而练习者身体与心灵的真实感受才是健身瑜伽的内涵.同时分别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问卷测试,将测试结果使用SPSS 23.0进行配对T检验(表2),经分析可知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运动习惯方面P值为0.046,在健康行为方面P值为0.049,在体育品德方面P值为0.047,均小于0.05,具有显著差异性.说明将SPOC课程教学模式用于“拜日式”教学当中能够增加学生的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同时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使学生坚毅果敢不轻言放弃.

表1 配对样本检验

表2 配对样本检验

6.2 实验结论与分析

6.2.1 “拜日式”SPOC课程于运动技能与习惯的应用

“拜日式”SPOC课程虽然不能够有效增加学生的技术水平,但是为学生创建了一个更加“个性”“灵活”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层面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可以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进行练习,去感受“拜日式”中每一个体式带给身体与心理的变化,为学生坚持每天练习健身瑜伽打下良好的基础.

6.2.2 “拜日式”SPOC课程于健康知识与行为的应用

健康知识的传播与健康行为的养成贯穿于整个“拜日式”SPOC课程教学过程中.在资料设计环节中,除上传了“拜日式”练习需要注意的事项,还上传了一些有关瑜伽文化的电子资源,供学生学习,使学生了解独特的瑜伽文化,感受瑜伽文化的魅力.在课中分组练习这一环节中,及时指出并纠正学生某一特性错误,并解释原因,使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在课后的线上讨论中向学生补充有关“拜日式”的健康知识,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6.2.3 “拜日式”SPOC课程于体育品德与情感的应用

在“拜日式”SPOC课程教学模式中,笔者选用情景创设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喜欢并接受“拜日式”.在发布教学任务之前,先让学生观看一小段生动有趣的健身瑜伽片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这样的小技巧,让原本很正式、古板的教学变得有吸引力,学生觉得耳目一新,自然增加练习的欲望.再发布教学任务,学生也不会认为自己是在完成一项枯燥无味的学习作业,而是在习得一种让自己身心健康的内容与方法.

“润物细无声”是体育品德培养的原则,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抓住任何一个时机进行品德的培养.由于课中教师讲解的时间缩短,学生的练习时间就增加了,学生练习的负荷量也就增加了,当学生觉得累时,教师及时的鼓励成为学生再坚持一下、克服惰性、突破自己的重要推动力.在分组练习中,小组之间相互纠正、相互鼓励,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体育品格.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SPOC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体育品格与情感、运动技能与习惯两个方面.而健身瑜伽本身就具有增进健康、调养身心、化解压力的作用,通过健身瑜伽SPOC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习得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分析原因:(1)学生通过线上学习,节约课中教师讲授时间,增加课中练习时间,遵循了体育课中“少讲多练”的原则.且课前、课中、课后练习的模式也与运动技能形成原理相吻合.(2)教师按照学生的特征、需求安排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限制性进准入,增加学生获取学习机会的紧迫感,使学生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4)教师上传有关健身瑜伽的养生知识供学生线上(课后)学习,在课中也有充分的时间教授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

7.2 展望

教育改革之路永远充满荆棘,SPOC课程的应用更符合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但是也面临着众多困难,SPOC课程的使用对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影响程度有多大?持续时间有多长?SPOC课程的过多使用是否会增加学生课前学习的压力?等等一系列问题有待研究.总之要想使SPOC课程常态化,教师除了要对每一节课进行评价,形成反馈后及时调整每一节课,更要关注、了解学生对SPOC课程的建议,及时完善教学方式方法,使SPOC课程教学模式更好的服务学生.

猜你喜欢

日式瑜伽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Hello White瑜伽馆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练瑜伽
禅逸瑜伽对瑜伽文化的创新
练瑜伽,悠着点
“超学科”来啦
日式建筑观与思:1945年以来日本建筑与城市发展纵览
“日式脸型”也能打造时尚感的妆容
瀛海饮魂 匠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