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幻的画面
——《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色彩美学

2021-02-10AiMeng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古斯塔夫韦斯大饭店

艾 梦/Ai Meng

自1935年世界首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问世,色彩从此成为电影艺术中最重要的视觉元素之一。这种元素的出现更加真实地还原了人类生存世界的画面,同时也是电影技术发展的一次重要革新。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色彩在电影中的作用不再只是单纯为影片增添视觉美感,同时也具有调节影片气氛及主题基调的隐性含义,从而为影片整体风格的形成提供了有力帮助。正如意大利摄影师斯托拉罗所阐述的那样:“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1]

现如今,导演们愈加重视影片中的色彩运用,在影片色彩方面有着较多探索。甚至有一些导演因其在影片中独具特色的色彩运用而形成了个人风格,从而被大众所知晓。韦斯·安德森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诸多作品中,其使用到的色彩都蕴含着强烈的超现实主义即视感。《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影片作为韦斯的代表作,虽然其主题较为沉重,但是影片中的画面却沿用了韦斯一贯的调色方式:画面既鲜明又浪漫,既梦幻又不失真实。这样恰到好处的调色中和了影片颇为沉重的主题,显得客观而又不失温情。韦斯巧妙地将电影严肃的主题与高饱和度画面融为一体,在创造一场视觉盛宴之余也在书写着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一、影片中的色彩运用及色彩隐喻

(1)主体色彩与人物内在特征

一般而言,韦斯影片中的色彩风格是非常容易被辨识的。他极度偏爱使用高饱和暖色调,为影片呈现一种奇幻绚丽的视觉效果。在《布达佩斯大饭店》中,韦斯利用粉色作为整部电影的主要基调,再现了二战前欧洲的繁荣景象,描绘出一个具有优雅贵族气息的文明世界。这里所说的粉色并不只限于影片中随处可见的“千禧粉”元素,同样也包括影片在整体调色过程中所使用到的粉色调。在古斯塔夫含冤入狱以及后期逃亡的路途中所出现的场景,例如监狱、雪山、教堂都为冷色及中性色调,给大众一种强烈的刺激感。但是当韦斯赋予这些场景一层朦胧的“粉色滤镜”后,这些偏向冷色调的画面中同样会出现一种“粉色调”的感觉,这样恰到好处的调色既赋予影片童话般美好气息的表象,又给人以优雅、协调,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感受(图1)。这一点正是影片中色彩运用的高明之处。

图1 影片中的“粉色滤镜”

从隐性层面来讲,使用这种“粉色滤镜”既是对于古斯塔夫在逃亡路上的一种视觉上的安抚和慰藉,同样也是对于古斯塔夫这一角色内在特征的诠释。在影片中,似乎有古斯塔夫的地方就会有粉色的出现。从广义上讲,粉色是优雅且梦幻的色彩,这正与古斯塔夫身上所流露出的优雅而富有魅力的性格相吻合。他会在各种场合优雅地吟诵诗歌;在火车上会为自己的门童挺身而出;在狱中会为其他狱友分配食物,也会为敌人的不幸死亡而诚恳默哀。这一切行为都透露出这个人物独特的魅力。古斯塔夫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内心秩序,秉持着一种理想的优雅,从不以阶层划分为标准看待他人。亦如粉色那般梦幻和温暖,这种“粉色特质”至死也始终流淌在古斯塔夫的血液中。

(2)童话色彩与残酷战争

影片中除去主体颜色粉色的使用,还使用到了橘黄、绛紫、普蓝、黑色等颜色去刻画整体画面的美感。这些高饱和颜色的搭配组合使得影片看似是一个五彩缤纷、和谐的童话王国。但是暗藏在童话之下的却是有关战争及人性的严肃主题。韦斯从不怕处理严肃的电影题材,他在这部电影中并没有采用与严肃主题相贴合的冷色调去渲染人性的丑恶以及当时动荡的年代,反而是利用充满希望的颜色以及略带荒诞的剧情去中和那个年代的人所经历的苦痛,在道出二战的残酷之余也体现出导演对于战前欧洲文明世界的缅怀。“《布达佩斯大饭店》在制作上更加注重欢快场面的一种浪漫场景,并结合挫折和死亡的氛围,将深化的一种内涵全面体现。”[2]事实上,并不是只有灰暗的画面才能衬托悲伤和苦痛。不论在电影中还是生活中,看似美好的场景中也在不断上演着苦难、丑恶的剧情。韦斯用浪漫主义的微光照亮了现实的黑暗,画面色彩与影片主题的“两极分化”也让观众在走进那个黑暗时代的同时感受到了一丝幽默和光明。

二、电影叙事与色彩变化

作为拥有四层嵌套结构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叙事结构较为复杂。为了使得影片叙事更为清晰,韦斯除去在每个叙事层利用不同的画面比例去表现各自年代,同时会通过色彩变化来区分不同叙事层面及情节走向。从某种意义上讲,色彩是电影中的一种潜意识元素。它能叙述事物,交代环境,同时能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具有强大的象征意义。[3]恰当地运用色彩可以预示人物处境变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在这部影片中,色彩就是用来区分不同时段叙事基调最直观的视觉表达。尤其在第四层叙事空间讲述古斯塔夫传奇的一生时,章节性的叙述结构与色彩变化互为补充,在这种双重架构的作用下,整部作品得以升华。

在第四层叙事开场,韦斯利用极具浪漫主义美感的色彩对布达佩斯大饭店以及影片中人们的服饰加以刻画。在色彩上更倾向于使用红、紫、黄等高饱和度的原色为画面中的人物及建筑着色。这些暖色调经过导演的精心搭配使得整个酒店蓬荜生辉,主角人物也显得高贵优雅。整体画面美轮美奂,宛如一个虚拟的童话世界(图2)。当影片画面中的饱和度降低时,预示着剧情的基调正悄然发生改变。

图2 第四层叙事开端所使用的高饱和原色

相比于第四层叙事开端,随后两个章节画面中的颜色偏冷色调,古斯塔夫与零也从充满生机的饭店一步步踏入被黑暗色彩笼罩的深渊。令人压抑的颜色不仅暗示了影片基调的突变,同时也预示着古斯塔夫的命运。在对细节的展现方面,对于反面人物D夫人的儿子德米特里以及狱警的服装设定,韦斯利用无彩色颜色来为这些人群上色(图3):德米特里及他的手下们身穿黑色的衣服,而官僚政府的人们则穿灰色的衣服。压抑且幽暗的光线及背景搭配人物深色的穿着使得观众眼中的色彩被瞬间剥夺。娜塔莉·卡尔姆斯(Natalie M.Kalmus)曾在《色彩意识》(Color Consciousness)中提出一个理论,即当人们看到世界中的事物都是有颜色的,无彩色颜色对人眼来说是不自然的。大脑会努力补充缺失的色彩感觉,就像它试图为演员的声音添加缺失的音调一样。[4]剧中反派身上所包含的黑、灰这些无彩色颜色与主角们身上的明亮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颜色对于已经适应了欣赏影片开端亮丽色彩的观众极具侵略性。但这种侵略性同时也会让观众感到一种无形的危险正在向主角逼近,从而为影片的叙事服务。

图3 影片中反面人物与无色彩颜色

在第四章节中,在古斯塔夫逃离监狱并得到了“十字钥匙结社组织”的帮助后,影片的色彩也随着古斯塔夫逃离危险而变得明亮、温暖,观众也满怀希望地跟随着主角重新回到了布达佩斯大饭店。这时影片的颜色已经完全变回了与开端相同的梦幻色调。粉色的墙壁、华丽的酒店内部装饰重新回到了观众面前。但如今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已不是当初的童话王国,整个饭店已经被身穿黑色及灰色衣服的高官及士兵所占领。充满浪漫色彩装饰的饭店涌入了大面积无彩色颜色元素(图4)。这种充满压抑感的元素对于观众来说已经扰乱了饭店内部的调色秩序,也阻碍了观众一直所期待看到的场景。给予观众不安感受的同时预示着曾经甜蜜而又梦幻的度假胜地即将被战争所吞噬。

图4 饭店中所涌入的无彩色颜色元素

在第四层的结尾,韦斯将其设置成黑白影像。这不仅暗示了主角古斯塔夫的命运走向,也流露出了一种黑色幽默的艺术张力。人们生活中的快乐色彩也随着人性微光的消融而逐渐远去。在结尾色彩转换的过程中,配以老年零的画外音讲述着古斯塔夫的英勇事迹,一股浓郁的悲剧美学色彩渐渐蔓延至影片内核。或许,最后所出现的黑白影像才是这部电影的本质色彩,先前影片出现的绚丽色彩只是导演韦斯对于在战争中消逝的欧洲文明世界的一种缅怀。韦斯结合影片情节的实际发展,将影片的色彩进行不同的设置。色彩搭配着剧情的发展逐渐变化,在影片风格化形成的同时实现一种个人情感寄托。

三、结语

在《布达佩斯大饭店》中,韦斯利用鲜艳华丽的色彩打造出了一个具有浪漫童话气息的文明世界,片中所使用到的色彩充满着超越现实的观感。在这部电影中,不同色彩的运用并不只是对于影片风格化的辅助,更多的是为了深化影片的内涵,故事内核远远大于观众所看到的绚丽场景本身,让观众在欣赏一场视觉盛宴之余还可细细品味其中的美学韵律。这正是这部电影的精妙之处。

猜你喜欢

古斯塔夫韦斯大饭店
电影界的“强迫症之王”——韦斯·安德森
《静物与秋叶》
在潜意识与梦境的深处起舞
——对舞剧《大饭店》舞台艺术的解读
萨伯公司成功完成“卡尔?古斯塔夫”M4无后坐力炮的实弹射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