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对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及患者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2021-02-05贾向乾韩博

贵州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胃肠开腹病灶

贾向乾 韩博

(1.延安市人民医院120急救站,陕西 延安 716000;2.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消化外科,陕西 西安 710100)

胃肠间质瘤作为消化道常见的肿瘤,主要发生在患者胃肠道壁的间叶组织,临床表现以腹痛、胃肠道不适或者包块为主,若未能尽早发现并及时选择有效治疗,随着疾病持续发展,患者可能产生恶性变,直接危及生命安全[1]。临床通常选择手术方式进行干预,既往以常规开腹较为多见,虽然能够切除病灶,取得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效果并不显著,术中出血量较多,且术后并发症较多,直接延长住院时长,增加患者的痛苦[2]。随着微创技术不断完善,临床发现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更好,具备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同时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产生,保障患者身心安全,促进早日康复[3]。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手术运用于胃肠间质瘤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胃肠间质瘤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5~63岁,平均(52.47±2.01)岁;病灶:空肠10例,胃部18例,其他12例;病灶最大直径3~5 cm,平均(4.52±0.33)cm。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5~64岁,平均(52.69±2.07)岁;病灶:空肠11例,胃部19例,其他10例,病灶最大直径3~5 cm,平均(4.31±0.40)cm。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书;均符合《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2013年版)》[4]中疾病的诊断标准,并经过胃镜、CT等检查确诊;患者基础信息齐全,参与整个实验环节。剔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症;具备腹部手术史、脏器转移、恶性肿瘤或者凝血功能异常者;存在精神方面疾病或者交流障碍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并将其双下肢分开,在患者脐部进行弧形切口,长度约1 cm左右,创建气腹压,控制在12~15 mmHg左右;随后将10 mm Trocar套管及相关器械放入患者腹部,常规检查其肠系膜、盆腔等,遵照患者具体的病灶位置、大小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针对壁间、腔内外型应提前保存足够的胃壁范围,特别是病灶处于胃体大弯侧时,在胃壁浆膜面选择线性切割闭合器切除肿瘤,随后关闭胃腔;针对腔内生长的病灶,在准确定位后依靠病灶位置打开胃前壁,清除胃内容物,探及肿瘤后在胃腔中利用直线切割器进行切除;针对胃窦或者胃小弯侧周边的肿瘤,可在病灶根部2 cm左右利用电刀切除,随后保证胃腔通常,选择丝线缝合牵引,同时予以线性切割闭合器来关闭胃腔,将切除的瘤体在腹腔镜下通过Trocar取出后放入标本袋内,手术结束后可选择针对性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手术,在患者上腹正中位置进行切口,长度约10~15 cm左右,逐层切开后进入腹腔,依照锲形胃部分切除术、近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手术操作,同时选择切口保护套对切口进行保护,随后常规检查腹腔,其切除方式与观察组相似,若患者创面渗血可给予浆肌层缝合,手术结束后选择针对性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术后排气、进流食及住院时长,同时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胃潴留、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创面出血等),分别在手术前后测定两组的胃动素、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比较两组治疗结果。

2 结 果

2.1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术后排气、进流食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胃潴留1例、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出现胃潴留2例、切口感染3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创面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825,P<0.05)。

2.3两组手术前后胃肠功能变化比较 术后观察组的胃动素、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均高出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胃肠功能变化比较

3 讨 论

目前临床治疗胃肠间质瘤方式较多,其中以手术较为常见,临床既往多选择常规开腹手术,但其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同时增加术中出血量,直接影响术后康复,延长治疗周期,不利于病情快速康复[5]。临床提出若能够将腹腔镜运用其中,可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减轻患者痛苦,促进病情快速康复,提升生存质量[6]。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术后排气、进流食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胃动素、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均高出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安全性更高,可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同时减少治疗时长,促进早日进食,同时改善患者胃肠功能,为预后提供保障。常规开腹过程中极易受到切口限制,难以准确定位病灶,甚至还可能造成视野盲区,提升手术风险,但腹腔镜的镜头可灵活转动,并将患者内部结构放大,为病灶定位及精细操作提供前提[7]。另外常规开腹术中需要将病灶脱出后才可切除,极易对患者胃肠造成牵拉,但腹腔镜手术中仅需要提起病灶,不必挤压肿瘤,即可在腹腔镜下利用切割器切除病灶,从而达到无张力手术,但其中应注意手法轻柔[8]。因此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运用于胃肠间质瘤中的效果更为突出,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长,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为预后提供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胃肠开腹病灶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