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教师培训中校本课例研修模型的构建与实施

2021-02-04赖晓辉

江西教育B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县域

赖晓辉

摘 要:县级教师培训学校须要借鉴、转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沿理论,构建专家引领下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区域联动的校本课例研修模型。实践表明,这种模型的构建与实施能充分地发挥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有效推动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进阶发展。

关键词:校本课例研修;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县域

随着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和教师培训机构格局的变化,县级培训学校在县域范围内承担着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在县域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着县域全员培训的职能,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新手教师和县级骨干教师。对他们而言,“学习教学”不仅是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增长问题,更是一个身份认同、适应并参与构建学校文化的过程。在基础教育改革持续、全面发展的今天,县级培训学校不能再期待零散的、拼盘式的课程来开展全员培训和县级骨干教师的培训,而应该瞄准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梯级需求,以教师真实的工作场域为背景,开展连续的、系统的校本课例研修,才能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一、回归并重建真实工作场景的培训场域

校本研修是继“校本教研”“校本课程”之后提出的并广为使用的概念,这里主要指的是: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主体,通过专家支持与引领,以问题解决和知识迁移为目的的培训模式。我们的做法是:把一所学校作为培训的场所,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面对真实的问题开展参与式培训活动。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校本研修”实现了培训场域下移——中小学校,但又突破一所学校的限制,如图1所示,构建了多层次场域的双向联动模式。一是自下而上的联动模式,这种模式是以一所学校“校本研修”为基础逐步扩散到校际协作场域和县域联动场域,即通过优化一所学校的“校本研修”带动县域学校的“校本研修”;二是自上而下的渗透模式,这种模式是把县域教师研修场域下移到一所学校场域,即把县域学校的“校本研修”放到一所学校中来开展。

二、构建县域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进阶模型

尽管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种“实践” 工作(相对于理论沉思和制作),表现出价值冲突、影响因素复杂和表征形式不确定等特点,但相關研究表明,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改善与优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如图2所示,我们从教师PCK(学科教学知识)的角度构建了“三阶四环”学习进阶模型:(1)在纵向维度上,将县域教师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即新手教师、经验教师和优秀教师,参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细分表征形式作为进阶的评价依据。(2)在横向维度上,根据教师学习“工作场景”的特点 ,将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问题诊断,形成主题;新知识的学习理解;新知识的实践应用;新知识的迁移创新。这两个维度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的,在校本研修中逐步推进到优秀教师的发展阶段。

三、专家支持与引领的线上线下交互运行机制

我们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与地方师范大学开展项目合作,聘请学科专家和教研专家引领县域校本课例研修,通过线上线下两种途径进行对话和交流。如图3所示,学科专家、优秀教师与经验教师、新手教师通过师徒结对,共同参与校本线下课例研修活动,研修的问题来自教师教学中的疑难和困惑,线下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在线平台继续开展课例研修;线上课例研修的问题主要来自线下,没有解决的部分也可以转移到线下继续开展研究。以上两种运行模式形成以问题为纽带的联动或滚动机制,推动“校本课例研修”主题的系列化展开,持续推进新手教师向经验教师、经验教师向优秀教师发展。

四、以行动中的课例研究为主要载体

行动中的校本课例研究,主要流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这一阶段要做好四件事情,即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环节和设计学的活动。第二阶段,课例实施。这一阶段,执教者和观察者关注的内容稍有差异。执教者关注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学习兴趣、任务完成情况和小组学习的形式),适时创设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参与到学的活动中来;循着学情搭设支架,呈现教学内容(学科知识、学习材料),组织学的活动,通过讨论、追问、比较、反馈、点拨等形式,促进学生经验的获得,达成教学目标。观察者关注的内容是:(1)教学活动的开展;(2)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转化;(3)教学环节的有序展开;(4)教学目标的达成,即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但两者都聚焦教学内容问题,即知识的呈现和使用问题。第三阶段,课例诊断与反思,聚焦教师话题PCK的优化与改善。行动中的校本课例研修,往往需要两到三个循环,才有可能达到优化学科教学知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并发挥合力作用,共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县级教师培训学校在县域教师全员培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一方面须要与国家级、省市级培训机构开展的高水平教师培训课程衔接;另一方面,又须要重心下移,推进县域中小学校本研修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回归真实的工作场景,建设系统的校本课例研修培训课程,是县域教师培训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定能走得通的康庄大道。但由于县级培训学校经费、业务交流、师资力量和培训教材等方面的限制,完善而高效的县域校本课例研修建设,还需要地方政府、地方师范大学和上级培训机构的专业支持,中小学校的鼎力配合,以及县级进修学校自身观念解放、理念更新和培训模式创新等。当然,持续深化对校本课例研修实践的研究,进一步揭示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性与规律性,对今后县级教师培训学校培训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王从华.课例研究: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境化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2019(3).

[2]王 磊,李海刚,綦春霞.基于学习进阶的卓越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9(3).

[3]陈向明,张玉荣.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习为何要走向“校本”[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

猜你喜欢

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县域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