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溶栓后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1-02-04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期
关键词:阿替普丁苯溶栓

李 月

瓦房店第三医院,辽宁 瓦房店 116300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神经内科诊疗中较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脑组织受损后缺血缺氧状态下导致供血异常,进而致使其部分脑组织梗死,临床特点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以及高致残、致死率高,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1]。相关研究表明,静脉溶栓后予以患者采用丁苯酞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以及预后生活质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72例、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时段内本院收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予以分组,即研究组(n=36)与对照组(n=36)。研究组男女比率为21:15,年龄抽取范围介于55~75岁之间,平均测验值为(62.57±4.38)岁;对照组男女比率为23:13,年龄抽取范围介于56~74岁之间,平均测验值为(61.83±4.42)岁。组间基线资料具可比性(P>0.05)。

1.2纳排标准 实验抽均接受过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严重脑损伤1h以上;且自愿参与实验,经委员会核对通过;实验抽取所排除病例:肝肾功能、造血系统经评测有所障碍者;对研究药物有所禁忌或过敏者;合并持续性高血压或全身性疾病者。组间观测信息经检验均衡可比(P>0.05)。

1.3方法 对照组纳入病例均予以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即静脉注射1/10比例的0.9 mg·kg-1阿替普酶药物,并将剩余9/10比例的阿替普酶药物加入至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采用微量泵入给药方式,用时1h。在上述基础上实施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促进脑代谢以及清除自由基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纳入病例基于阿替普酶溶栓和常规治疗加用丁苯酞序贯治疗,首先予以患者静脉滴注100ml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次/d。2周后,每日转而予以患者口服0.2g丁苯酞软胶囊,3次/d,不间断药物治疗1周。治疗3周后,对两组临床疗效展开评测对比。

1.4指标监测 (1)采用脑卒中量表(NIHSS)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测,量表总分42分,分值越低,则表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轻。(2)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I)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测,数量总分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效果越佳。(3)疗效评定: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相较治疗前改善明显,且日常生活可自理;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相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自理能力仍需持续治疗。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 果

2.1各临床评分相比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经观测相较对照组更低,而BI指数经观测相较对照组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各临床评分相比

2.2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4.44%,对照组经评定为69.44%。研究组在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 论

阿替普酶溶栓可结合纤维蛋白激活无活性纤溶酶原,促使其形成诱惑性纤溶酶,进而有效溶解纤维蛋白,对患者脑梗死区域血流恢复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同时该药物可促使患者缺血半暗区血流明显增加,有利于快速恢复患者受损神经细胞。丁苯酞类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脑组织缺血和微循环系统,有效促进脑细胞能量代谢。并且,该药物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效果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预防患者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失情况的发生,进而可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2-3]。本研究证实,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受损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均更为突出(P<0.05)。提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予以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综上,静脉溶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序贯疗法的临床疗效确切。

猜你喜欢

阿替普丁苯溶栓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