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闻直播的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探究

2021-02-03王宛豫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传播创新

摘要:网络直播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新闻直播的发展,但在使信息传播过程被简化、新闻内容时效性更强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新闻真实与创新难保障、互动性体验淡化新闻核心内容、媒体采访中新闻伦理缺失和直播数据造假等。为了防止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文章提出要规范网络新闻直播市场、以内容创新为根本、培养网络直播参与者的责任意识等,通过各方努力,推动网络新闻直播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网络新闻直播;创新;传播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0-0160-03

“数字技术、卫星技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传播,不受时空限制。这在口语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和电子传播时代都是无法想象和比拟的。”[1]网络新闻直播仅仅依靠网络和手机,就可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自由地向社会发布任何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让受众能更多地参与新闻生产,这不仅使信息传播过程被简化、用户参与更便捷,也让受众能接收到更加生活化、时效性更强的新闻内容。但是,目前网络新闻直播在发展中新闻真实难保证、新闻核心内容被淡化和直播数据造假等问题逐渐凸显,亟待解决。

一、网络新闻直播的现状

网络新闻直播作为一种可双向现场发布新闻的新颖报道方式,正逐渐成为主流的新闻报道形式。

网络新闻直播是新闻生产者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端网络直播平台,在用户参与、协同、评论、社交的环境下,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进行的双向现场发布的新闻报道。与传统电视新闻直播受卫星信号、设备等条件的限制不同,网络新闻直播这一新颖的新闻报道方式,只需要具备网络和手机,就可以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自由地向社会发布任何信息。与以往只能是单方面的由传播者说、接收者听的方式有着巨大差异的网络新闻直播,不仅能让信息接收者参与到新闻生产中,甚至还可以引导传播者进行新闻事件的传播,大大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感。

“2015年,国内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约为90亿元,平台数量将近200家,直播平台用户数量近2亿。”[2]在此之后,直播行业继续发展的2016年被大众称为“直播元年”,因为这一年跨入直播领域的移动端直播APP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与日俱增,而且百度、阿里、腾讯等资本也都在继续深挖互联网直播领域,每个直播平台都摩拳擦掌,不断尝试革新与突破,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受众的目光。传播主体的多元化让受众能更多地参与到新闻生产中,不仅信息传播过程被简化,用户参与更便捷,而且受众能接收到更加生活化、时效性更强的新闻内容。但是,在网络新闻直播发展的过程中,新闻缺乏真实性、新闻核心内容被淡化和直播数据造假等问题日益凸显。

二、网络新闻直播的特点

网络新闻直播具有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生活化、实时直播、新闻时效性强、受众满意度高、互动特征显著等特点。

(一)传播主体多元化,新闻时效性强

与传统媒体报道新闻需要借助独有的平台、设备以及进行长时间的准备不同,网络时代,技术赋权使得人人都可借助手中的移动设备快速、即时地进行信息创作与发布。“全民直播的潮流势不可挡,各类直播APP应运而生,随即而来的是专业赢福利、非专业娱乐过把主播瘾的全民当网络主播的热潮。”[3]依靠网络直播,人人都可做主播,这意味着现在的新闻内容生产者不再只是以前的职业记者,身处事件发生地的传播者也可以利用网络直播现场的第一手新闻,这大大增强了新闻的时效性。另外,当下多主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有权主动选择接收内容的受众,可以自身的喜好和兴趣为依据,选择自己想要“追寻”的主播。这些主播通常会在新闻事件发生后及时作出反应,并利用直播平台同其关注者一起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调查,主播获取未经修饰、真实即时的新闻信息,大大提高了受众接收新闻的速度和新闻的真实性。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被国人戏称为“央视战地记者”的郭杰瑞,为了让大家了解美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以网络直播的形式,拿起镜头,走上街头采访当地居民对疫情袭来的感受及对政府做法的评价,并通过实时弹幕和观众一起探讨。高度的时效性,成为网络动态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要求[4]。郭杰瑞颇具时效性的真实播报吸引了大量关注。通过郭杰瑞的网络直播镜头,大家看到了疫情下真实的美国以及美国人民的真实生活,获取到了真实的、具有时效性的信息。

网络直播为人们发声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让人人都有机会成为传播主体。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使得越来越多像郭杰瑞这样身处事件发生地的传播者不斷涌现,“这些在场者所采集和呈现的影像、声音、文字等都没有经过剪辑和修饰,不仅保证了事件发展的同步性,也为用户带来了更强的真实性和临场感”[5],这大大提高了传播效率,为人们带来了第一手准确的新闻报道。

(二)用户参与便捷,互动特征显著

与以往只能单方面的由传播者说、接收者听的新闻传播模式有着巨大差异的网络新闻直播,不仅能让信息接收者参与到新闻生产中,甚至还可以引导传播者进行新闻事件传播,大大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感。新闻传播者也能通过用户发表的实时弹幕、评论,了解用户对新闻事件的想法和态度,和接收者同心合力,共同完成对新闻信息的采集与传播。

例如,2021年7月20日下午,一条“河南地铁因暴雨被淹”的视频传遍了网络。地铁中,浑黄的泥水涌至乘客齐腰位置。一时间,河南的汛情牵动了全国网友的心。央视新闻的直播——“直播!郑州局地特大暴雨”于20日17点57分开启,播放量达2143万次,5万人评论留言,28万人点赞。网络直播技术既能让人们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水灾发生时的真实状况,又能让受众更多地参与其中,参与的便捷和互动的畅通大大提高了受众的满意度。

(三)实时直播,打破空间时间限制

在互联网直播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主流媒体和自媒体都已借助实时直播手段来拍摄新闻,传播新闻信息。即时、迅速地用镜头捕捉新闻现场的画面,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身处不同地区的人随主播一起观看和了解现场正在发生的、未经删减加工的真实状况。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初期,群众非常关注防疫医院的建设进度,媒体全天24小时直播火神山、雷神山两大医院的建造情况。这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关心施工进度的人们在这场不间断的直播中看到两大医院的建造全过程。

三、网络新闻直播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新闻直播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新闻真实与创新难保障、互动性体验淡化新闻核心内容、媒体采访中新闻伦理缺失和直播数据造假等问题。

(一)传播者准入门槛低,新闻真实与创新难保障

网络时代,技术赋权使得人人都可借助手中的移动设备即时进行信息的采集与发布。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带来了更多的信息和更多的传播视角,但另一方面,不少传播者为了流量和热度,标题和内容存在虚假、夸張、猎奇、媚俗等问题,这不利于营造清朗网络环境。一些主播在看到某些微博“大V”制作有关疫情的内容后知名度提升,纷纷模仿,导致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同类型有关疫情的日常观察类直播。同质化现象严重,内容缺乏创新,这无法让受众获取更丰富、更独特的新闻内容。

(二)互动性体验淡化新闻核心内容

在网络新闻直播过程中过于重视互动性,会使易沉醉于与主播互动的受众忽视新闻原本想要传达的内容,出现新闻核心内容被淡化的问题。例如,当报道河南省某团伙购买二手豪车用来勾结保险业务员故意造成车祸骗保的新闻时,大量带有地域歧视和攻击性的语言几乎淹没了整个评论区,评论区不可避免地爆发了一场激烈骂战。此时来观看直播的人压根儿不会关注直播的内容,只是深陷与其他人的“互动”之中,导致新闻想要传达的内容被忽视。同时,受众进行互动交流后,多元化主体也会对新闻内容产生不同的看法。身处互联网时代,网民们不受管制的互动行为十分随意,这种随意会让他们经常不假思索地表述一些错误内容,对社会的舆论导向产生不良影响。

(三)直播数据造假

人们通常通过视频的播放量和直播间的评论数评价一次网络直播的效果,因为视频的播放量是一档节目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所以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新闻直播节目同样在想方设法提高视频的播放量。不过过度追求播放量可能导致节目组不好好制作节目,出现粗制滥造等情况,也有可能引发数据造假等问题,只要深究不难发现各个平台在直播量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造假。以网易直播的数据为例,“节目‘【明星汇】袁立现场直击:尘肺病人家属被拉走’对外公布点击量为5816939次,而真实UV仅568793次;节目‘方励现身面对质疑:我为什么下跪’的对外公布点击量为3082463次,真实UV仅123950次……”[6]这些数据呈现出真实观看视频及对外宣传点击量在人数上的极大差距,暴露出新闻直播行业数据造假问题的严重性,这必定会阻碍网络新闻直播行业未来的发展。

四、网络新闻直播的优化策略

为了防止直播数据造假等问题进一步加剧,要规范网络新闻直播市场,以内容创新为根本,培养网络直播参与者的责任意识,加快网络直播的法治化进程等。

(一)规范市场、规范主播

网络新闻直播因互联网快捷、便利的特征迅速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一些弊端逐渐显现。“新闻的特征是具有‘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网络新闻娱乐化后,新闻特征越发淡化,一味追求广告传播赚取大众点击率,部分报道已经偏离了真实的轨道,甚至挑战社会道德底线,让人阅读后产生鄙夷的感觉。”[7]为了点击量和关注度,部分新闻媒体会减轻对直播内容的管控力度,故意发布虚假新闻博人眼球,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严肃性难以保证,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大众恐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有关部门于2016年9月下发了《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并要求网络直播平台必须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通过立法提高新闻传播主体的准入门槛。

在媒体内部,新闻从业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做好“把关人”,让新闻事件被客观、真实地报道出来,最大限度地还原事件,给受众传递其想要了解的信息,完成有价值的新闻传播。

(二)以内容创新为根本,打造核心价值

长尾理论由克里斯·安德森提出,他认为“头部”的发展往往会被人们密切关注,人们也会为其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人们只关注“头部”却忽视了“尾部”的力量,如今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更需要利用好“长尾”的作用。参与新闻内容生产,要用好理论并不简单。因为要“实现‘长尾新闻’,‘长尾’意味着差异化、多样性,这要求网络新闻直播进一步发掘用户的小众需求。为此,网络新闻直播在选题策划上既要找到触发点,挖掘新闻价值,也要关注热点发散思考,从不同的视角抓住容易被忽略的选题”[5]。比如将要报道的不同领域的内容进行垂直细分,再依靠网络直播将其结合起来。如“直播+算数”“直播+体育”“直播+财经”,利用分众化、细分化、垂直化的内容打破同质化的内容现状。

直播只是一种技术手段,虽然它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大大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感,使原有的传播渠道和内容生产方式被改变,但输出有价值的内容仍是其本质,也未曾发生改变,所以说、要把内容创新作为立身之根本,打造媒体的核心价值。

(三)培养网络直播参与者的责任意识

即使身处互联网时代,依旧要懂得自觉约束自身行为,规范自身在网上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不为了赚取利益做违背道德的事。网络的便捷性使天南海北、素不相识的人汇集成一个个“群体”,与此同时将“群体”汇集起来的网络主播也极易成为“意见领袖”,如果他们向用户传递的是错误的思想,不但会让用户受到不好的影响,也会让互联网充斥负面舆论。所以要做好一个网络主播,就要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报道有深度、有内涵的新闻。打造出良好的网络直播环境不仅需要传播者自身警钟长鸣,也需要受众努力,在发现有播报不良信息等的情况时要勇于抵制。

五、结语

网络新闻直播这种新颖的新闻报道方式,只需网络和手机,就可以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自由地发布任何信息。这一形式在简化信息传播过程、传递出时效性和真实性更强的新闻的同时,也引发了新闻真实与时效性难保障、互动性体验淡化新闻核心内容、媒体采访中新闻伦理缺失和直播数据造假等问题。所以应该尽快采取如规范网络新闻传播市场、以内容创新为根本、培养网络直播参与者的责任意识等措施,通过多方努力,推动网络新闻直播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为公,罗青.新媒体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2.

[2] 赵梦媛.网络直播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J].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2016(8):29.

[3] 王子龙.直播APP下的全民网络主播初探[J].新闻研究导刊,2016(4):142.

[4] 彭兰.网络多媒体新闻[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7.

[5] 黄妍.网络新闻直播如何创新与规范[J].媒体实战,2017(13):52-53.

[6] 黄龙.移动时代网络新闻直播的现状与发展[D].南昌:南昌大学,2017.

[7] 王明琴.网络新闻的泛娱乐化[J].中国传媒科技,2014(2):135.

作者简介 王宛豫,本科,编辑,编辑部副主任,研究方向:新闻采编。

猜你喜欢

传播创新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