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合力上出思政课的魅力和活力

2021-01-31陈明青

上海教师 2021年4期
关键词:工地理论课魅力

陈明青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教师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可以从魅力、活力和合力三个角度来发力。

一、要彰显真理的魅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怎样办好思政课时,强调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以理服人,是思政课的主要教学方式。对于思政课而言,最重要的道理莫过于马克思主义真理。

首先,思政课要彰显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魅力。习近平总书记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思政课要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魅力,就要想方设法讲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有些思政课教师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只存在于教材的“哲学与文化”板块,其实不然,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广泛存在于我们各个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高中统编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中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内容时,教师不仅要讲清楚我国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更要讲透这些内容中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党正是从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提出要准确把握中国国情中的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准确把握中国改革发展不同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从而让我们的工作更好地符合客观实际。我们思政课教师讲我国主要矛盾变化,如能画龙点睛地指出变化背后这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魅力就能跃然纸上。

其次,思政课要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魅力。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艾思奇纪念馆时指出,我们现在就需要像艾思奇那样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讲好的人才,这也是对我们思政课教师提出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两线三进”的实践育人法,来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谓两线,就是指课内课外两线联动,学生既在课堂上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又通过场馆参观、人物访问、调研等方式体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场。所谓三进,指的就是原著导读、红色体悟、社会调查三种学习方式有效衔接,齐头并进。

再次,讲好马克思主义真理还要彰显马克思主义人格魅力。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了马克思的人生轨迹,深刻阐释了他的理论贡献,深入剖析了他的人格。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讲的知人论世的道理,特别适用于思政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魅力,认同马克思本人的伟大和崇高,这是前提。我们有思政课教师可能会提出道德与法治教材、思想政治教材中没有专门讲述马克思生平的章节,这部分内容很难落实。我们的做法是将马克思人格魅力的教育渗透在平常教学中。比如在小学四年级讲到“好朋友,真友谊”时,我们会跟孩子讲讲马克思、恩格斯长达40年的革命友谊。又比如在初中八年级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我们会讲马克思在他一生最贫困潦倒时写成《资本论》的故事,让学生一起感悟当时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时,是怎样的境遇,而心中又是怎样的理想与抱负。再比如,在高中讲“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导向作用”时,我们会和学生一起来诵读马克思在17岁时写下的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以此来体悟和反思崇高的理想对人的引导作用。

二、要激发思想活力

传授真理,传递真理的魅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责和功能,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思政课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思想,还要激活学生的思想。

首先,要让思想在现实生活的推荡中“活”起来。思想的生命活力来源于它所反映的社会实践,因此最能激活思想的是现实生活。在思想与现实生活的推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抓住两个关键点:其一要发现思想与现实的关联点,其二要设计唤醒思想兴奋点的学科活动。比如,我们在高中“政治与法治”模块中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教师首先要找到思想与现实的关联点。教师发现学校附近工地施工影响了学生自习与休息,是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于是就把这个问题带进了课堂,问学生能否借助人大代表的力量来解决工地施工扰民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说可以,有的学生说不可以,更多的学生说理论上可以,实际操作中不可能等。教师就顺势而为,带着学生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从学理上证明人大代表能够帮忙解决工地施工扰民的问题,但多数学生仍旧对人大代表能否解决工地施工扰民的问题莫衷一是。紧接着,教师设计了实践活动,也唤醒学生的思想性论点。教师带着学生向辖区内的人大代表反映了工地施工扰民的问题,请人大代表一起帮忙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跟随人大代表一起走访了工地,在走访过程中学生向工地负责人表达了自己的诉求,学生也是第一次听到了工地负责人和工人们的想法和苦衷。走访回来,学生对如何解决工地施工扰民的方法众说纷纭,教师趁热打铁,组织帮助人大代表写议案的活动,要求学生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事实上,我们的学生不仅撰写了解决工地施工扰民问题的议案,还就如何规范施工、如何规范晚间施工等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在这一学习活动中,如何解决学校附近工地施工扰民这一现实问题,就是活跃学生思想的触发器。解决工地扰民的问题一定要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工地晚间施工也有工地的难处,对这个问题应该开一个工地居民与政府部门联动的听证会,这是切实可行的办法。学生的思想在现实生活的推荡中“活”起来了,在大思政课中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建设者、参与者。

其次,要让思想在与人的交往中“活”起来。思想是人创造的,是为人服务的,当思想与活生生的人联系在一起时,才能真正被激活。因此,思政课上我们非常鼓励学生将头脑中的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在表达中谋求对思想更深入的理解。我们还非常鼓励学生不仅与自己对话,而且与别人对话,在思想交流和碰撞中保持活力,激发活力。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非常关注这三项活动:讲、辩、驳。所谓讲,就是要求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自由阐发观念,侧重于培养学生选择恰当的论据和论证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所谓辩,即辩论,就是在讲的基础上,侧重于培养学生辨析和厘清有分歧的价值观念,比如科技发展是促进还是抑制人的发展,开放廉价航空市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些都是我们课上的辩题。所谓驳,就是驳斥,是在讲和辩的基础上,侧重于培养学生剖析错误思想的根源,有创见地去批驳一些不当质疑和主张,比如我们组织学生对唱衰中国论、劳动过时论等观点进行驳斥。

三、要形成育人合力

思政课要彰显魅力,要激发活力,单靠一个学段或一门学科的单打独斗是不可能的,在学科内容上要形成大中小学一体化的合力,在学科间要形成同向同行的合力。

首先,要形成大中小学一体化的合力。对大多数教师而言,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成为共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魅力犹如一幅画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徐徐展开。不同学段的教师为学生搭建攀登的阶梯,带领学生追寻马克思主义真理,需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比如,为庆祝建党百年,我和我的团队围绕“忆初心,悟精神,勇担当”主题进行了大中小学一体化的集体备课和研讨活动。小学聚焦中国红,从认知革命的红色到认识坚守火红初心的共产党员,用中国红来打牢学生成长的底色。初中重温习爷爷讲过的革命故事,如真理的味道是甜的,将军夫人当农民,半条被子的温暖,师生共同提炼故事中蕴含的首创、奉献、奋斗,以人民为中心等革命精神的元素。而高中则梳理中国革命精神的图谱,从建党精神到长征精神,从“两弹一星”精神到改革开放精神再到抗疫精神,在变与不变的辩证法中,让高中生感悟薪火相传、连绵不断的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而到了大学阶段,则关注落实使命担当,鼓励学生将初心转化成为革命老区服务,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服务,将小我融入大我的追寻中国梦的切实行动。

其次,要形成学科间同向同行的合力。有位学者说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好比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的渠道有主渠道和微循环两种。主渠道指的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负责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养分传递到身体各个方面,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微循环指的就是其他课程学习,以及学生社团、学校文化等。微循环虽小,但数量大、分布广,能很好地配合和协助主渠道,完成思想政治理论养分的运送任务,且在维护主渠道的安全、分担主渠道的压力方面还起到了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有了主渠道和微循环的相互补充与配合,教育才能畅通无阻,事半功倍。思政课要守好主渠道、主阵地,还要学会巧用微循环。比如在高中“政治与法治”模块,我们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时,就采取了学科协同的教学方式。先由影视文化选修课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建国大业》《建党伟业》《我和我的祖国》《1921》等电影,并组织电影中的经典台词和片段的模仿表演活动。与此同时,历史教师在历史课上跟进讲解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故事和片段。语文教师则跟进组织学生赏析《沁园春·雪》《七律·长征》《蝶恋花·答李淑一》等革命诗词。而后再由政治教师以“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为议题,带领学生探究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

在基础课程之外,我们还巧用了上海高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我们鼓励学生到场馆去做党史讲解员。“1925年的1月11日这一天,东宝兴路的石库门弄堂里的英文补习班开班了,楼下一位阿姨边做家务边打量四周的动静,一旦弄堂里出现可疑的人影就悄悄打响楼梯门口的按铃,而楼上由全国994名共产党员推选的20位代表,正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展开深入、系统的探讨。”这可不是思政课教师讲的,也不是哪一个场馆的讲解员讲的,而是我们的一名学生在中共四大纪念馆做义务讲解,这是他上的一堂微党课。这也是“00后”学生穿越百年时空,用青春的语言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就这样,思政课、历史课、语文课,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各个育人渠道协同作战,让学生享受了一次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关于坚持党的领导的学习,大大提升了育人效果。

讲好思政课不容易。让我们迎难而上,争做培根铸魂的大先生,成就立德树人的大事业。

猜你喜欢

工地理论课魅力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波比的小工地
《东方欲晓》的魅力
热闹的工地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工地上的女人们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