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汉服款式的改良创新

2021-01-31李松燐

山东纺织经济 2021年3期
关键词:袖子汉服款式

李松燐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汉服作为中华传统服饰体系,经过千年的发展沿袭,形成了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格,它不仅是汉民族的服饰,更是一种民族传统文化文明的象征。但由于汉服在历史上曾中断300多年,尤其是在近现代破旧立新的社会发展冲击之下,人们对汉服更是知之甚少,其事实上已成为消失在故纸堆中的“古代服装”。2003年,身着自制汉服的王乐天走上了郑州街头,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并受到一定关注,被视为拉开现代汉服复兴的序幕,十几年过去,汉服已得到蓬勃发展,并呈燎原之势。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双创”路线:“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汉服蕴含着宽博飘逸、端庄大气、柔静安逸的美学气质,并展现出敬天礼佛、天人合一的文化底蕴,这是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悠久历史之精华,汉服具有的这种传统文化属性也是其复兴发展的根本原因。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的是,汉服其形制、结构形态、穿着方式,以及在符合大众实用审美、融入现在生活场景中,仍存在不足之处。现代汉服的发展依然步履维艰,处于起步阶段。人们经常说:“被保护起来的是非遗,活下去的才是文化”,汉服要想更好地活下去,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进行改良和创新,让汉服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接轨现代才是最好的传承。

1 汉服轮廓的改良

服装廓形是指服装的整体外形轮廓,廓形以其剪影形态展现,它的变化直接影响服装的款式风格,是构成服装造型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传统汉服的廓形风格以“T型”“H型”为主,汉服宽松飘逸,袖子又肥又长,其用料也远大于覆盖人体的需要,不太注重体现人的体态特征,汉服在裁剪时多使用直线条,在穿衣时,配合束腰等手段,其线条流畅、飘逸洒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虚实合一,相映成趣,而这也正是现代服装设计所要追求体现的一种服装廓形。在汉服廓形改良中,不但要继续展现出其端庄大气,具有汉服浓郁文化气息的T型、H型,还要有符合时代发展和时尚特色且符合人体结构的 S型、强调腰部线条的X型、上窄下宽的 A 型等多廓形的发展融合,使得服装同时注重节奏与造型美。如“新唐装”的设计,既汲取了西式造型裁剪方法,又结合中式服装的款式、面料和图案的典型。这样既有独特汉服的韵味又有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的改良创新设计,为服装的设计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视觉盛宴。廓形的现代化改良设计重点就是要在以中国传统着装意识为基础的宽衣风格服装的设计上,结合西式服装简洁方便的优点加以改进优化,使之既便于穿着,符合大众实用审美,又不失其原本韵味。

2 汉服版型的改良

传统汉服其主要结构形式为:前后衣片为连裁式,前后中线有接缝,衣身无肩缝、肩斜和袖窿,无省道,肩袖连裁,为了尽量避免面料的浪费和对图案的破坏在袖子处设计拼接,其袖缝拼接处为直线无实用功能,衣身系以绳结。汉服的版型传承了几千年的整体化、十字型平面化结构特征,是中国古代人民一脉相承,经久不衰的智慧结晶,也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礼法自然传统观念的延续。

民国时期受西方文化影响,西学东渐现象使现代服装强调符合人的体型特征,依据人体结构头、躯干、上肢、下肢的各个部位形态特征,分别设计出帽、领、衣身、袖子、裤腿等各个主要部位,再配以服装零部件构成整件衣和裤。汉服改良可充分借鉴西式造型技术、工艺和审美观点,在服装中设计省道、肩缝、分割线,采用挖袖窿、绱袖等方式,来突出人体的曲线,使服装贴身合体,从而让服装款式更加多变。例如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流行的“海派旗袍”,就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这是在改良结构和款式上的经典之作。

3 汉服的款式改良

汉服主要分为上衣下裳制、深衣制、袍服制、襦裙制四大基本形制,其中上衣下裳是汉服中经久不衰的形制,也是汉服形制的基础,即把上衣和下裳分开缝制,上身为衣,下身为裳,“衣裳”这种款式几乎延续了整个汉服发展历程。传统女子服饰多以上襦下裙款式为主,男子服饰则以深衣袍服款式为主。为了活动自如及更衣方便,在胸前设计开襟,主要有斜襟和对襟两种款式,配以腰带。传统汉服造型特点是褒衣博带、宽袍大袖、无扣结缨,保守的服装风格体现了含蓄、端庄、内敛的传统文化观念。

3.1 汉服款式改良之衣领设计

传统汉服领型结构以交领、直领和圆领为主,也有其他领型,如立领、方领、袒领和翻领。

其中交领右衽的形制被历朝历代服饰传承下来,其外观形态似字母 y 型,合拢后与现在的 V字领形似相近,“方领矩步”折射出儒家价值体系中“仁义礼智信”的核心思想。在汉服改良设计中,应利用交领的婉约、洒脱的特点,从各个方面进行创新,如保留其形制和领型特色,借鉴现代设计中的设计理念、制作工艺、材料装饰等进行改进改良,既有浓郁的古色古香汉服之华美,同时又有现代服装之灵韵,所呈现效果也大为提升。

设计师们把曲与直、平与斜、长与短、高与低、对称与不对称等形式美法则运用到服装的领部设计,就改良成为别具特色的领型。结合现代装饰手法中的印染、珠绣、造花、编结等工艺来进行体现;还可以结合现代流行元素、设计理念、工艺手法,既能呈现出当代服饰的简约大方,也能体现出特有的古典韵味和艺术魅力。

3.2 汉服款式改良之衣襟设计

衣襟,亦作“衣衿”,指衣服开门的部位,严格来讲,衣襟并不能算是单独的服装部件,它是前衣身的一部分。传统汉服左右衣襟在胸前交叉相叠,呈现出斜襟造型,形成了鲜明的风格特征。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衣襟元素的运用具有典型的中式服装风格特点,本文分析主要以斜襟与对襟为主。

斜襟是传统汉服样式中极具特色的一类门襟,是从领口斜向下开至腋下的一种造型。根据其造型的设计变化可分为偏襟、大斜襟、琵琶襟、曲襟等类型。大斜襟,在改良汉服斜襟的设计中以直线造型为主,大多借鉴其形制,保持对传统服饰斜襟设计演绎,以领缘、盘扣和刺绣营造出含蓄委婉的中式女装形象,从而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审美观念。改良汉服偏襟造型,不仅要体现出传统汉服斜襟实用性的特点,还应注重其融入现代生活场景的时尚性。曲襟的设计是在斜襟的基础上进行造型线的弧线设计,饱满圆润的线条颇具古典柔美气质,曲襟能更好的体现出服装柔静安逸、娴雅脱俗的特点。

对襟,两门襟相对,纽扣在胸前正中,以两襟平行相对而得名。对襟并不是汉服所独有,如主流现代西式衬衫也是两襟相对。但西式服装前襟相互接触,使用纽扣或拉链固定,而汉服对襟样式前襟皆较短,不足以接触。但对襟与其他中式元素相配合后,其传统服饰的中式风格便被呈现的淋漓尽致。对襟一般分为对开襟式与合并式对襟。

改良汉服开衫式设计,对开襟一般为两门襟彼此对开且平行,可以在前衣片的门襟部位故意造成空缺,既增强了人体的饱满感和曲线度,又与内衣的搭配设计互相映衬,形成整体造型的层次感与灵动性。

3.3 汉服款式改良衣袖设计

服装设计是一种实用艺术,袖型设计作为服装设计的一部分,它的造型设计是流行趋势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承载着服装的外观款式造型和功能性,看似虽小,但它与整体服装风格高度关联,因此我们在设计袖型时要考虑整体外观及各部件等多方面,要把审美贯穿其中,展现传统文化内涵,同时要顺应当前时尚流行元素。

汉服袖子形制大体可分为大袖和窄袖,礼服上大多是以大袖为主,宽袖的设计具有舒适透气、快速散热的优点,具有华丽大气的风范。日常穿着则是以小袖为主的汉服,方便人们的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汉服的袖型除了人们印象中大袖和窄袖外,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功能也各不相同。袖子从长度上看,可分为无袖,短袖,中袖和长袖。从形状上来看,常见的有直袖,方袖,广袖,垂胡袖,琵琶袖,箭袖。

设计师们古为今用,在改良汉服袖的形制上也是其设计的一大亮点,其多姿多彩的袖型充分展现出了汉服之雍容华贵之美,同时又不失其实用功能性。如从宽衣文化到窄衣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泡泡袖、喇叭袖等均延用至今,并且袖子在历史长河的演化中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又经过了多次的创新演化,出现多种新袖型,比如落肩袖、荷叶袖、花瓣袖、灯笼袖等。不仅美观实用,也更适合人体结构及穿着需要,更能展现融合之美。

服装设计不仅仅是时尚,更是我们的生活方式,设计师们非常注重细节设计,在袖子设计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严谨的结构,巧妙的分割线,以及出其不意的创意,袖子不仅能很好的衬托出服装的特色,还能衬托穿衣人的气质风格。如:改良汉服可设计为双层袖,外层袖口做夸张加大处理,辅以华丽面料,与相对细长单一面料的内层袖子形成强烈对比。还可以运用镶绲、缘边等工艺,或使用新的装饰手法,如:袖口滚镶波浪形的边,或是缀有波浪蕾丝的窄袖等方法,增加袖子的层次感。

4 结语

“古衣今裳,与时偕行”,历史上的汉族传统服饰不断在演变,在中国进入快速现代化发展的当下,更是如此。汉服做为一种传统理想的文化符号,要想得到更好的传承、复兴与发展,必须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积极进行创造性的改良与创新。汉服的改良创新要求我们要更多的将本民族特色与国际流行趋势和当下时代发展、文化氛围相结合,汉服作为上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代表,应当作为一个向现代文明转型的符号,通过其改良创新,将其优秀传统文化激活并传承弘扬,通过其发展复兴走出文化自信实践之路,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袖子汉服款式
袖子的窗口
局部加热服的款式设计及其舒适性评价
袖子的窗口
汉服新“江湖”
上台说汉服
Dream Bag
陈敏尔: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加快赶
最火的单品款式
汉服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