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书文化与瑶族服饰的交融设计创新研究

2021-01-31何张慧

山东纺织经济 2021年3期
关键词:女书瑶族服饰

何张慧,叶 洁

(嘉兴学院 设计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0)

当下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服装走出大山、走向世界。那么其服饰文化未来将如何发展?将如何传承与创新?以女书文化与瑶族服饰的交融展开设计研究。

1 女书文化与瑶族服饰的前世

关于女书,江永女书是世界上到现在为止发现的一种非常独特的妇女文字,它介于方块字与甲骨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字,当地人称它为女字或是长脚文。江永女书最早能追溯到清朝时铜钱上印的文字,女书也有大大小小三种传说,一是皇妃胡玉秀,二是九斤姑娘,三是隔壁道县传过来的。“女书”是一块非常独特的文明化石,对于研讨人类文字和文化的来源、女性服饰文化和民族服饰的发展等各个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关于瑶族服饰,千家峒是瑶族发源地,但因为千年前外族入侵,瑶族族长令年长前辈带领各族人民逃往各地避难,并约定百年后一定要回来寻根,于是有了瑶族寻根之旅。瑶族素来将狗奉为神明,禁食狗肉,服装上的图案也有狗的影子。对于瑶族服饰来说,狗的元素和图案也算是瑶族服装的标志性象征。

2 女书与瑶族的交融今生

女书流行地域在江永上江圩镇的上江圩乡新车乡、女书园一带。女书与千家峒相距不过十几公里,其中的文化和民族习俗相互影响交融。比如:由于女书园离千家峒近受到其文化影响,在千家峒里的原住居民身穿瑶族特色青色服装,在很多衣服上能看到女书的文字镶绣在衣领和衣袖上。其中女书园,设有女书教堂、女书书画厅等。每周都有女书传人进行上课,传授知识,培养接班人。周一至周日都会开学堂,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这时便会进女书学堂参观、体验,了解女书文化。女书园内还会展出流传下来的文物文献、作品、工艺品、画作、照片等等。

3 女书文化与瑶族服饰的乘风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传承,只有很少部分女书被流传下来,才有了现在的世界文化奇葩江永女书。而瑶族服装在“蛮”时代①所谓“蛮”时代是指先秦至魏晋南北朝这一段历史期间,这一期间的文献常常称化外的瑶族先民为“蛮”,如盘瓠蛮、长沙蛮、武陵蛮等。算是最艰难的时候,那时的瑶族人以赤脚、椎髻原始人形态活在各个深山老林之中,没有审美喜好可言,只要有可穿着之物即可。在之后的困难时期,都在频繁的迁徙,没有固定的家园,所以被外来文化影响也很多,接受能力也非常强。例如清代,瑶族人大规模迁徙,族人遍布各地,各个支系族人接受了满族服装的输出,文献记载当时的瑶族服装多了领子、缘、裙装,要知道在那之前,瑶族人穿的一直是无领上衣和长裤。

4 女书文化与瑶族服饰的破浪

如今为了发展其服饰文化,当地也在积极的进行推广宣传活动。如在《天天向上》的节目里,仅存的四位女书传人就被邀请展示女书文字、歌唱女书歌曲、向大家介绍女书这一独特文化,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女书。再例如《我们来了2》节目组来到江永女书园录制,世界唯一的女性的文字女书与十位女性明星这一女性主题刚好非常契合,用游戏的方式来体验女书文化,既轻松又好记,明星还体验了书写女书的快乐。节目播出后,很多人认识了女书并且还愿意学习女书,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为女书的传承打下了基础。而瑶族服饰发展到今天,有它发展的可取之处,当然也有它落后时代潮流的陈旧缺陷。在设计调研中,取其精华,革故鼎新,为古旧瑶族服装加入新时代元素,使其服饰焕发生机。

对于女书文化与瑶族服饰中的创新设计及未来发展提出5点探索。

4.1 弃旧推新

抛弃陈旧肥大、简单落后的无领、交领、无扣、灯笼裤、对襟长袖、左衽款式,推出既保留本民族特点又加入现代服装风格的立领、翻领、斜开襟与对开襟结合、马甲、百褶裙、露脐短上衣款式。瑶族女装上身穿短衫,颜色为玫瑰红,以腰带束身,颜色鲜红。款式为交领、无扣、底摆两侧开衩、窄袖至腕,下配长裙。广西凌云县瑶族女子衣身较长,穿着时习惯将前襟掖入腰带内,颇具现代感。广西南丹瑶族女子上面穿无袖窿坎肩,即腋下不连缝,前后片悬垂,下配短裙,使设计显得新颖并且带有浓郁的民族风。

4.2 删繁从简

删除繁重复杂的角帽、竹壳帽、红布包头帽、三角帽首服,改为遵从简单轻巧的女书纹样小方帕。瑶族头部首饰多样,形态有A形、月牙形等等。长久以来,瑶族男女均蓄发,梳成椎髻盘于头顶。坳瑶女生头部首饰会戴梯形的竹壳帽,周围插5支银发簪。红头瑶男童女童头戴圆形的平顶花帽,女子则剃光头,用红色的布编成很大的包头形状,所以得名“大红布包头瑶”,盘瑶女子多戴三角形帽子。在设计服装的同时根据服装的风格设计思考相应的头饰、首饰等。

4.3 保传尝前

保留一定的传统色彩青、红色,面料纯棉手工织布,尝试前卫的新型面料彩棉(环保型面料)、竹纤维、莫代尔、天丝等等。在瑶族男女服饰上的多个部位均绣有精美的纹样,并围以五色细珠。瑶族服饰纹样五彩缤纷,取材广泛,如风景、动物、多边形花纹、人物形象等。瑶族人们喜欢穿青色服装,但是广西龙胜红瑶女子喜欢穿红色衣服。所以改良瑶族服装设计也将尝试多元化的配色搭配。

4.4 增手减机

增加手工缝制的绣花女书花纹、织女书彩带、女书刺绣、女书印染制作方式,减少规模化的机器生产模式。瑶族的蓝染是将白色的胚布或棉麻布放进装满水的锅里煮沸(生布去浆),煮沸的布放进装满石灰水的盆里浸湿、拧干,然后晾晒吹干,采摘蓝色的草本植物,洗净、碾碎成汁,用缸子装好静放几日沉淀发酵(手工自制染料),晾干的布用石蜡画上自制的图案形状,然后放进已经沉淀几日的染缸,反复染色氧化多次直至都染上颜色(染布),用清水洗净多余的染料颜色,最少三遍,然后晾晒吹干,吹干后用铲子将画上石蜡去除刮掉,放入锅里煮,直到把石蜡都融化脱落(煮蜡),煮完蜡后用清水清洗,最少三遍,最后晾晒风干。依托特色面料设计出现代服装款式,所用的布料可以采用瑶族的蓝染,并且采用蜡染或者手工刺绣等传统手工艺方式方法完成服饰细节。

4.5 改王用女

改变只用传统的盘王印、回形纹、正字纹图案,采用将奉为神明的狗元素等瑶族特色图案与已经变换过的女书图案形状结合运用在服装、家居、饰品上。服装上应用在衣领、衣袖一圈、腰带上。设计出的图案通过手工刺绣制作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服饰肌理感。也可结合新的科技设备输出传统图案纹样设计元素,以文化的交融、科技的交融呈现独特不俗的图案与服饰。

5 结语

关于女书文化与瑶族服饰的未来传承与创新探索的路径。一是,认可存在,增加归属感。想要融合少数民族文化,首先我们要认同这种文化存在的意义。无论什么东西,它被创造出来就有它存在的意义,它能够发展并保存下来更加说明了它的价值。认同少数民族文化加入它、了解它并让自己有一种归属感这是第一步。二是,追踪溯源,用心感受。融合前要先研究少数民族的源头,它的祖先做过什么历史事迹,创造了什么文化,保留下来了什么方法,现在又是怎么发展的,可以上网查询,也可以线下去考察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需仔细用心去挖掘感受。三是,寻找桥梁,直达终点。每个少数民族都会有一些代表性的标志、符号、物件等等,通过这些代表性的东西将它转换成更加容易理解的现代方式,经过一定转换,再创新地运用到现代服饰设计中。

猜你喜欢

女书瑶族服饰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女书
动物“闯”入服饰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
——女书习俗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歌册,独特的“女书”
女书传承和保护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