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分析

2021-01-31姜晓丽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探究性分组微课

姜晓丽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实验高中 252200)

生物课是一门集合了大量观察、研究、实验数据于一体的课程,其学科严谨性和原理的深度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遇到问题,学习效率并不很高.探究性学习通过设置问题和引发探究的过程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更符合人类的认知习惯,也更符合高中生物的学科特点,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一、设置话题,引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高中生没有丰富的科研经历阅历,对于生物中所讲解的一些知识,所体现的一些原理并没有太实质性的了解.比如高中生物中关于人体内的细胞生活环境,这方面的知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一个盲点.虽然在初中生物中也会接触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但这种认知太过于浅显,对细胞学这整个大学科来讲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在深入学习细胞生活环境及其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话题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比如,教师可以问大家一个问题:“请大家想一下,人体内的细胞有多少个?假如我们划分出100km2的森林,那么这座森林里拥有的树叶量会比一个人体内的细胞量更多么?”又或者,教师可以问学生“大家都知道细胞非常非常小.相应的它们的生命力也应该特别脆弱吧?如果我们不小心摔倒了,那么受伤部位的细胞是不是都会死掉呢?细胞是怎么维持自己的生命力的呢?”带着这样一些学生平时不太会想到的问题去开启接下来的课程,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结构、构成及其内环境、外环境等相关概念;或者鼓励学生通过手机去查询相关的资料,寻找答案.这样的授课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把课堂上死板的知识变得灵活起来,对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等等也是很有帮助的.

二、分组合作,共同探究,建立探究学习氛围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带有研究讨论性质的学习过程.它不应该只是在学生群体中以个人单体学习的方式来进行,而是更倾向于多人合作探究学习.这是因为个人的思维模式、眼界、知识储备等各方面都比较单一,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就要差很多.而分组合作探究则是更符合科研单位、实验室多人合作的基本运行模式和规律,通过多名学生之间的信息交互、知识互通,可以更好地开发思维创意,探究学习目标,发现知识的原理,从而提高探究学习的成果.

对于分组合作探究的模式,在学校教育中一般是通过前后座位就近设置,这样方便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也不至于太打乱课堂秩序.当然,分组合作也是要以某些课题任务或者实验学习活动作为中心来开展的.以高二生物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为例,这则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生物体是如何维持体内pH酸碱数值均衡的.

根据课本上介绍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等,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分组的方式来进行实验探究.在小组内,有的学生可以负责整理齐备各类用具器材,有的学生可以负责制定操作步骤和注意要点,有的学生可以负责填写数据等等.对于各个环节步骤应该如何操作,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讨论,交流不一样的看法.这样的探究性学习过程比单纯看书本上的文字内容更具真实感,也更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把课本上的知识、原理活用出来.

当然,考虑到实验本身是非常细致、严谨的活动,以及学生在做实验等方面的知识不足、经验不足,教师可以适当去对实验过程进行把控,为学生提供指导.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才更有效率性.

三、基于信息技术进行的翻转课堂教学

在探究性教学活动的组织落实中,很多教师都发现,部分学生的学习意识比较淡薄,特别是缺乏主动思考探究的热情.这也和一直以来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学习的态度比较被动有直接关系.近年来,翻转课堂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这也对探究性的生物教学带来了新的启发.基于信息技术打造翻转课堂,通过微课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是一个新的举措.

首先要看到,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分析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他们具备在微课翻转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灵活利用好微课视频的教学方式,在恰当的时机下进行翻转,让学生适应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新环境.

比如在学习“植物生长激素”这方面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围绕当前植物生长激素的产业化情况、各类植物生长激素的细分品类及其在农业、林业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情况等进行信息资料的汇总,制作成微课视频,并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探究相关知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考虑到班级中学生的水平有差异,或许会有的学生对微课视频中的资料把握不够准确,理解不够通透,教师在微课视频教学中应当做好教学成果的跟踪.比如在微课视频的播放过程中阶段性的暂停,学生讨论视频内容,提炼要点进行讲解,确保学生都能基本掌握之后再继续下面的内容.这样就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和教师及时的跟踪相结合,把微课视频内容一块一块的学通透,掌握好.这样逐步锻炼之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逐步建立起生物学习的良好素养素质.

四、对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及结果进行检验、反馈

探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对相关知识、原理进行思维发散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这种思维的发散可能会给学生带来正面的启发,但也可能会产生误导.因为科学探究本来就是允许存在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可能性的.探究的过程,有时候也可能得不到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成果进行跟踪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

比如在发起关于“人类遗传病”等方面的探究学习活动之后,教师可以请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对于相关知识的看法;也可以在分组学习的时候要求各个小组出代表来对小组探究成果进行汇报.对于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争论、出现的分歧,或者获得的心得体会,教师都可以进行指导,提出看法,给予认可,鼓励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记得有学生这样理解:狐臭、秃顶、瘦、头发颜色、智力障碍等,很多方面的疾病的出现都和遗传因素有关,都和基因因素有关.现在医学上虽然有治疗秃顶、狐臭等遗传病的方法或者手术手段,但其治疗层面上还没有达到基因治疗的高度.所以,未来可能很多治疗手段还要向基因层面发展.也有的学生认为:基因层面治疗各类疾病的风险太高,如果发生基因改变等情况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因此,医学上应该谨慎对待基因技术,还是以手术层面或者药物层面的治疗、抑制、纠正为佳.这两种观点,就是有一定分歧的.通过学生的探究、议论,可以有效提高对课堂知识的探究掌握能力.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学科研究能力和学习效率都有积极作用.作为高中生物教师要善于从课文及学生认知水平去设置问题,引发探究的过程,并对学生探究过程进行把控和指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探究性教学的价值,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探究性分组微课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历史开放探究性试题的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