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1-01-31于平祥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绘制激素导图

于平祥

(安徽省临泉县第二中学 236400)

新课改主张教育要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但是在当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以教师为主体的痕迹,学生的生物学习方法只是机械地记录与记忆,这样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在这种的教学情况下,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就成为了教育的迫切需求,对于改善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诸多不足,转变师生角色,优化学生的生物学习方法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将思维导图作为有效的教学工具运用在生物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便成为了教师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一、思维导图的基本特征

1.全景性

众所周知,思维导图是以一个核心关键词为中心,运用发散思维拓展出二级分支、三级分支等的思维展示图像,并利用这种方式展示出关联对象之间存在的关系,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与补充、完善下构成了一个思维全景图,无论是绘制者还是阅读者都可以从中迅速地获取信息,锻炼规划能力,在思维全景图的帮助下迅速地把控全局.

2.梳理性

在以往的学习中,绝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记忆均处于零散的状态,没有掌握知识点梳理的方法,从而导致学生的知识记忆混乱,在遇到问题时难以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解答问题.而思维导图是一种整理艺术,对于学习者而言,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知识梳理的过程,学生们可以从一个“中心词”为思维出发点,思考与联想到新知、旧知,借助图像、颜色、空间位置的安排,逻辑思维的运用,词语的整理,将原本零散的关联词建立起交错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点梳理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可视化的思维导图构建中深度地挖掘学科规律,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3.记忆性

人的大脑分为左脑与右脑,不同区域所负责的功能存在差异,如左脑主要承担着逻辑性功能,如数字、推理、线性等,而右脑则主要负责直觉类功能,如色彩、几何、绘画、空间等,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变学生的单模式记忆方式,加强左右脑的配合,建立新突触达的记忆效果,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且这种记忆符合人脑的思维规律,可以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

4.创造性

思维导图中的内容实际上是人脑思维过程的呈现,而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学习个体,在问题的思考以及知识的记忆中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就决定了每一个人所绘制的思维导图都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不应苛求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统一性,相反还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绘制思维导图,开拓学生的创新、创造思路,发掘创造潜能,达到科学与艺术并进的目的.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前预习中

课前预习质量的好坏对于学生的课堂知识吸收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很多学生认为课前预习是没有必要的,这样的错误认知存在会让学生在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下进入课堂学习,课堂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也会导致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学习指导,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呢?思维导图便是一个十分有利的辅助教学工具,在高中生物课前预习指导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并不完整的思维导图,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个不完整的思维导图明确预习的重点内容以及预习的思路,并且在填写与补充内容中,整理了预习中了解到的知识点.如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一课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所提供的预习导图是以“种群的数量特征”为中心词,并且向外延伸出了五个二级分支,分别为“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要求学生在二级分支的引领下进一步地填写出三级分支中的内容,将预习中整理出的知识点分类填写其中.这样的预习指导方式,可以避免出现盲目性阅读的情况,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预习中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知识点是没有在预习中找到的,为学生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奠定了基础.

2.将思维导图运用于知识整合中

生物学科的知识点抽象且零散,由生物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生物知识的学习与记忆中较为困难,若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不仅学生的知识理解不透彻,所记忆的知识点也容易被学生遗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原本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尽可能地将抽象的生物知识点以具体化的形式表现在思维导图中,以降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难度.如在“激素调节的过程”一课的教学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其中包含了激素产生的部分、各种激素的名称、不同激素产生与调整的化学本质以及生理作用等,想要让学生清晰地梳理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发现激素及其产生部分、化学本质、生理作用之间存在的关系,利用思维导图绘制的方式整合各知识点,如下丘脑中可以分泌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其中前两者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后者的化学本质是多肽,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人的生理所产生的作用为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出促甲状腺激素,以帮助学生在知识整合中深化对激素调节定义的理解以及调整过程的掌握.

3.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堂讨论中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较为热门的一种教学方式,被广泛地运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同样如此,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促进高中生在生物学习中的思维碰撞,并且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那么,教师应积极地探究思维导图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融合点,以此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模式下通过小组形式的思维导图绘制、分析与探讨,学会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在发表个人意见的同时,也能够看到他人身上的优点,以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如在“神经系统的产生和传导”一课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组织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进入到生物学习活动中,要求各小组成员完成工作的分配,之后要求学习小组通过实验的方式搜集信息,并将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在讨论与分析后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在“神经系统的产生和传导”一课中,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合作讨论学习活动中,有助于小组成员在同一问题的探讨中理解神经纤维的兴奋与传导过程、特点,以及神经元的结构、功能,促使学生们在相互的讨论中进一步理清思路,构建逻辑清晰的导图,提升高中生在生物课程学习中的讨论质量.

4.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后复习中

课后复习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点是巩固知识,另一点是查缺补漏,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后复习环节中,不仅可以为学生的知识复习提供明确的方向,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补充与完善中查缺补漏,构建更加完成的知识框架.如在对“免疫系统的组成”这一知识点复习中,教师只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空白的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点,也可重新翻阅课本内容,填写思维导图中的内容,然后学生之间相互分享与展示复习的成果,在复习成果的分享与展示中,可以发现自身知识点复习中存在的漏洞.譬如,一名学生在复习学习的思维导图绘制中,只想到了淋巴细胞,而没有联想到吞噬细胞,通过复习成果的分享让学生发现了自己知识学习的漏洞,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生物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可知,思维导图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想要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就需要教师充分地了解思维导图的定义与基本特征,并能够将思维导图合理地引入到生物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善于利用思维导图助力学生发散思维,在思维导图的绘制、分析与完善中锻炼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以促进高中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形成,推动高中生在生物学习中的全方面发展.

猜你喜欢

绘制激素导图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宁波第二激素厂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基于Excel VBA和AutoCAD的滚动轴承参数化比例图绘制方法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超萌小鹿课程表
备孕需要查激素六项吗
放学后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