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课堂中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分析

2021-01-31吴建国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证明函数探究

吴建国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 051430)

“三疑三探”的主要环节是“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等四个方面.培养学生善于疑问和发问,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起到激发兴趣的目的.让学生在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益.

本文以高中数学为研究内容,探讨教师在使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时,如何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成绩.

一、合理设置问题,培养学生自探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合理的问题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更有兴趣去学习和探索新问题.所以,教师在利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课上需要展示的材料、问题的合理设置.然后,在以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和现有知识层次为突破点,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在其中做好自学方法的引导工作.如让学生吃透教材,结合案例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其次,在新课程内容讲解之前,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一些实验性的小问题,将课本的重要知识内容进行展示.学生一定会对相关问题产生学习兴趣,然后给学生布置自探任务“请结合书本,开展自学,解释这一现象.”利用问题的引导方式,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究,从而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立体几何初步”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课前,教师可准备一些立体图形模具,旨在让高中生更直观的体验相关概念和教学目标.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观察,并联系现实生活,说说生活中自己都看到或接触过哪些立体图形.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课本,去自主探究关于立体几何的相关概念及知识,学生可以尝试自己画出几个立体几何的图形,探究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等的计算方法.最终,学生可以将自己无法探究和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向老师和学生发问,争取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实现自主性理解.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便能够被充分激发,实现了“有疑即问、有问即探、有探即明”的良性学习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解决疑难问题,树立合作探究意识

“自主探究”的阶段过程结束以后,必然会有一些比较疑难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将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整理.随后,教师再针对学生所列出的疑问进行逐一解答,或者,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进行分组合作,让小组同学之间形成互通有无的良性沟通状态,利用集体的智慧,合力将列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决.在“解疑合探”的过程中,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被全面激发,他们会把握更多的提问和发言机会,通过自己的探究能力可以带动整个小组成员展开合力探究.同时,教师也需要在小组合探的过程中,做好补充和纠偏工作,及时将普遍性问题和个性化问题进行梳理,以帮助学生全面性的提高数学能力.

例如:在函数相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存在较大的困难性.为了达到使学生对一次、二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等问题能够进一步的掌握和理解,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与二次函数相比,一次函数存在哪些特征?两种函数的图像特征是什么?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存在哪些联系和区别?结合相关例题尝试探索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差别.”通过问题导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将自己在函数上存在的疑难问题可以通过探讨的方式实现公开化,并深度性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最典型的例题融入其中,与学生展开探讨,学生可以肆意提问,然后通过递进式的问答形式,将学生的疑惑和困惑逐层解决.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学生才能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从而让旧知识形成基础,让新知识得到透彻理解.如此,才能保证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做到举一反三.

三、开展反思教学,鼓励学生质疑再探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和学习中,反思教学或反思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效率至关重要.同时,这也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过程,学生从“设疑自探”到“解疑合探”,已经在很多知识面前能够做到理解准确和透彻,但为了全面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数学学习成为助益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法宝,教师必须在结合前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开展“质疑再探”,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反思学习.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的重要性,数学学习需要一定的质疑精神,尤其是在面临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学生要敢于质疑,勇于反思,当问题解答存在一定疑惑或不解,甚至当有些问题被顺利解答,但仍然在过程中存在少许困惑时,也要第一时间提出或反思自己的方式方法是否还有更进一步提升的可能.”因此,在教学上,“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又一关键环节就是引导学生彻底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方法.首先,针对题目反思,每一道题目自己是不是真的做到了理解性的解答,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进行解题;另一方面,针对自身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反思,敢于质疑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是否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做进一步的改善,从而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有进一步的提升.而不是当学生做出一道题目后,就沾沾自喜的认为自己在这类题目中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能力去应对.

例如:为了充分发挥“质疑再探”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式的训练,让学生在一类题或一道题中感受不同的解答方法,从而做到对数学知识应用的融会贯通.如已知a2+b2=1,x2+y2=1,求证ax+by≤1.在这一题的讲解中,教师就要运用好“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让学生多问多探.通过观察,首先学生可以运用比较法,只要证明1-(ax+by)≥0,为了将两个已知条件加以利用,只需要观察到两式相加等于二,便不难得出结果.但证明出结果并不能结束教学,教师还是以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质疑精神对题目解答开展再探究“本题能不能用另外的方法进行证明?”通过探究可以发现“从题目所需要证明的不等式出发,运用已知条件、定理和性质等,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而证明得出原结论正确.”这是一种数学分析法,其本质即是找到让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进行逆向推理的证明过程.想要证明ax+by≤1,只要证明1-(ax+by)≥0,即需要证明2-2(ax+by)≥0,又因为题干的已知条件,我们可以知道,再证明(a2+b2+x2+y2)-2(ax+by)≥0即可,即(a-x)2+(b-y)2≥0,由于最后的不等式成立,且每一步都可逆推,所以原不等式亦成立.针对题目,请学生进行连续的“质疑再探”,分别运用综合法、三角换元法等不同方法进行解题探究,从而实现对各类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四、加强拓展训练,锻炼学生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对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应用,绝不单纯的看中过程,它更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当前新课标的推行下,“学以致用,培养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人才是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在结合“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拓展训练,以增强高中生的应用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确保原有教学任务全部达标的基础上,运用一些趣味的数学竞赛活动,来帮助学生对课上所学知识进行训练.如一些趣味性的数学实验问题,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和计算的方式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应用,然后得出实验所需要证明的最终结果.

其次,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得以在课堂上进行充分展现,从而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知识的有用性,最终让高中生在自主力的驱动下去完成数学学习.如在生活中关于木料的使用情况,当木料一定时,长与宽的分别设置就满足相应的函数关系.还有总量一定的分配问题,可以用在公司或学校等地方,所分配的数量和分配的单位就形成了一定的函数关系.特别是以恒定不变的量为核心的反比例函数在类似的问题当中的广泛运用.这种拓展应用的训练,可以在夯实学生数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其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最终实现个人的全面成长.

总而言之,“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更好的帮助高中生发挥自主探究意识,让独立思考和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成为学生长期发展的“技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好“三疑三探”的方式方法,设置好问题形式、把握好发问时机、激发出学生的质疑热情,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质疑和解决的连续过程中实现数学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证明函数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二次函数
获奖证明
第3讲 “函数”复习精讲
判断或证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二次函数
函数备考精讲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