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实验研究*

2021-01-30廖金玲黄文兴张丹璇黎厶嘉张海英刘静

河南中医 2021年1期
关键词:酒精性试剂盒穴位

廖金玲,黄文兴,张丹璇,黎厶嘉,张海英,刘静

柳州市中医医院,广西柳州 54500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病变为主要特征,且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其相关肝硬变和肝细胞癌[1]。据相关调查显示,NAFLD的全球发病率约为24%,其中南美>中东>亚洲>美国>欧洲,且其发病率与肥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2]。该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仍然以单纯低热量饮食、运动疗法、减肥手术以及药物治疗,但实际上应用于临床NAFLD治疗的药物较少[3]。中医药对NAFLD的治疗有优势,穴位埋线治疗NAFLD疗效被肯定,但目前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并未能促进推广应用。因此,本实验观察温脾化湿法穴位埋线治疗NAFLD大鼠,旨在阐明穴位埋线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实验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雄性SD大鼠30只,SPF级,合格证号:SCXK桂(2014-0002),体质量180~200 g,由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2 试剂及仪器ALT试剂盒(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80208);AST试剂盒(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80306);TG试剂盒(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80506);TC试剂盒(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80709);RBP4酶联免疫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有限公司,批号20170218)。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含87.7%普通饲料+2%胆固醇+0.3%胆酸钠+10%猪油)均购自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7170S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

1.3 动物分组与造模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埋线组3组,每组10只。模型组、埋线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复制NAFLD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均自由饮水。

1.4 穴位埋线治疗方法根据温脾化湿治则,埋线组取肺俞、肝俞、脾俞、天枢、关元、中脘,按华兴邦等[4]研制的大鼠穴位图谱定位,埋线时间选择在上午9时至11时之间,将大鼠置于特制固定器中,取以上穴位,3-0号线穿进7号注射针头内,将针头刺入穴位,直刺约5 mm,提插得气后,用特制平头针芯抵住羊肠线,缓慢退出注射针头,将羊肠线留在穴内。每7日1次,治疗8周,每周三上午称体质量,根据体质量上升或下降调整所埋羊肠线的长短。模型组大鼠亦置入固定器中15 min,但不进行治疗。

1.5 观察指标一般情况:测体质量及肝湿质量,计算肝脏质量指数(每100 g体质量的肝脏湿质量)。三组大鼠均在治疗结束后隔夜禁食12 h,称体质量,以体积分数10%水合氯醛按1 mg·kg-1腹腔麻醉大鼠,迅速开腹,暴露肝脏,肉眼观察肝脏情况,取腹主动脉血,0.5 h内离心取血清待检。肝功能、血脂测定:使用日本7170S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指标[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及血脂情况[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riglyceride,TC)]。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4)水平。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体质量、肝脏湿质量和肝脏质量指数比较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肝脏湿质量和肝脏质量指数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埋线组大鼠体质量、肝脏湿质量显著下降(P<0.01),肝脏质量指数明显下降(P<0.05)。见表1。

2.2 各组大鼠血清学指标比较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埋线组大鼠ALT、AST、TG、TC显著下降(P<0.01)。见表2。

表1 各组大鼠体质量、肝脏湿质量和肝脏质量指数比较

表1 各组大鼠体质量、肝脏湿质量和肝脏质量指数比较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组别 n 体质量(m/g) 肝脏湿质量(m/g) 肝脏质量指数/%对照组 10 469.00±6.96** 14.01±1.13** 2.79±0.09**模型组 10 515.70±8.50 18.94±1.27 3.62±0.21埋线组 10 491.97±11.94** 17.00±0.92** 3.39±0.40*

表2 各组大鼠血清学指标比较

表2 各组大鼠血清学指标比较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组别 n ALT/U·L-1 AST/U·L-1 TG(c/mmol·L-1) TC(c/mmol·L-1)对照组 10 72.65±4.08** 177.40±15.38** 0.41±0.43** 1.71±0.10**模型组 10 129.10±5.92 274.40±16.85 0.80±0.08 3.92±0.30埋线组 10 85.30±8.64** 224.90±14.15** 0.56±0.22** 2.86±0.45**

2.3 各组大鼠血清RBP4水平比较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RBP4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埋线组RBP4水平显著降低(P<0.01)。见表3。

表3 各组大鼠血清RBP4水平比较

表3 各组大鼠血清RBP4水平比较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1

组别 n RBP4对照组 10 35.52±0.34**模型组 10 74.35±1.03埋线组 10 50.72±0.48**

3 讨论

笔者从阴阳关系出发,认为NAFLD发病的主要病机是“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导致阴阳失调、阳虚阴盛。脏腑之阳化气不足,则体内有形之痰、湿、瘀沉积,形成病理下的“阴成形”的状态,反过来又进一步困遏阳气,诸邪阻滞不通,堆积于肝,郁久化热、化毒,以致肝体受损,肝之疏泄、藏血功能失职,导致肝内血液循环紊乱,肝脏疏泄功能发生障碍,出现肝脏系统疾病。阴成形太过,则体内阴寒偏盛,脾阳不振,运化失职,气化不利,痰湿邪气停聚,郁滞于肝内,郁久亦可化热、化瘀、化毒,导致肝体受损,以致出现肝脏内脂肪变性,假小叶形成,肝内结构紊乱等情况。由以上理论,我们团队探索出“温脾化湿”法穴位埋线治疗NAFLD。穴位埋线是针对NAFLD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取“久病则深纳久留之”的长效刺激之意,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龚秀杭等[5]应用穴位埋线治疗后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程度明显减轻,肝组织TG、CHOL水平明显下降,血清ALT、AST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胡林等[6]通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后发现穴位埋线能升高脂联素含量而降低TNF-α水平,改善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降低血清TC、TG、ALT、AST水平。我们团队前期实验发现穴位埋线可抑制NAFLD大鼠SREBP-1的表达,对大鼠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有防治作用[7]。基于“温脾化湿”法,选取肺俞、肝俞、脾俞、天枢、关元、中脘等穴位进行埋线治疗。纵观全方,前后配穴,从阳引阴、从阴引阳,温阳健脾,化湿理气,通降腑气,通畅全身气机,调和气血阴阳,气血畅则湿邪无以化生,诸穴合用共奏温阳健脾、化湿理气之效。在埋线时间的选择上均以巳时(上午9至11时)为主,根据子午流注经气流动的规律,此时乃脾经当令,同时又是阳气旺盛的时期,通过借助大自然之力,以获得同气相求之目的,以此培补人体脾土之阳气,以达温阳化气之功,消除肝脏之痰、湿、热之瘀积。

Yang等[8]发现RBP4是视黄醇类结合蛋白之一,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其次为脂肪组织合成,并发现血清中RBP4升高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有关,且RBP4水平越高,血糖水平越高。有研究表明,NAFLD患者RBP4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9],也有研究发现,血清RBP4水平与NAFLD及肝脏转氨酶呈正相关[10];徐慧等[11]研究发现,RBP4在肝脏脂肪变性中呈高表达趋势。由此,人们对于降低血清RBP4水平是否有利于NAFLD的转归做了大量的研究。有研究发现,对NAFLD者进行16周有氧运动干预后,RBP4水平降低,缓解胰岛素抵抗,可以改善脂代谢紊乱[12];谭婷等[13]也发现,茵陈五苓散可通过调节大鼠RBP4的表达水平,改善脂代谢,减缓脂肪变性程度,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减少细胞变性,进而保护肝组织。本实验结果证明,温脾化湿法穴位埋线可以有效降低NAFLD大鼠血清异常升高的ALT、AST、TG、TC 及RBP4水平,对NAFLD有治疗作用,但埋线组与对照组仍有明显差异,这是否与疗程不足或其他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酒精性试剂盒穴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GlobalFiler~? PCR扩增试剂盒验证及其STR遗传多态性
GoldeneyeTM DNA身份鉴定系统25A试剂盒的法医学验证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疗体会
牛结核病PCR诊断试剂盒质量标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