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常州乡村振兴浅论(以新北区梅林村为例)

2021-01-29单军锋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1年1期
关键词:梅林草坪村民

单军锋

(常州市规划设计院)

1 发展背景

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国家提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三大目标和“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三大激活,并提出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整合撬动财政资金、盘活集体建设用地、打造田园综合体等扶持政策和具体举措,为乡村振兴发展指明方向。

江苏省提出打造特色田园乡村的战略,以特色为脉、田园为底、乡村为载体,推进“三农”发展进入新阶段。实现富民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旨在培育职业农民,实现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增效,最终实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

《常州市美丽乡村示范区(点)规划指导意见》,提出梅林村等7 个示范点建设的要求,由点及面,带动乡村地区的全面振兴;同时也明确了聚焦富民、发展产业、“三农”融合三大重点工作,为常州乡村振兴建设发展统一了思想。

2 发展诉求

示范建设应重点从提升人居环境、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①提升人居环境方面,从村内道路、绿化、区域供水、污水处理、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等设施配套和环境卫生整治入手,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②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方面,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休闲观光和农家乐等产业;创新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受益机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③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方面,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投入机制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和村规民约等自治制度。

具体到试点梅林村

①如何从众多的美丽乡村中凸显特色;

②如何利用草坪特色资源转化发展路径;

③如何整合区、镇、村多元诉求构建整体行动框架;

④如何具体聚焦于特色、富民、环境改善三个层面;

⑤面对现有较好的建设基础,如何有效地进行村庄的空间整合与功能提升。

3 乡村振兴特色营造

梅林村村庄已经具备了江南水乡、草坪种植、历史人文等多方面的特色基础,通过合理有效的资源整合,最终归纳成为水乡、草坪、文村三个特色主题,并紧紧围绕主题开展特色塑造的工作。

1)水乡方面

全村域具备多等级各具特色水系,与村田形成丰富的基础景观格局,但仍存在不断被侵蚀、水系网络被破坏的现象。因此在水村特色营造方面,根据村内水系的等级和宽度,构建区域性主干河道(新孟河等)-村内主干河道-内部沟渠坑塘水面“三层水网”,水系交汇或水面宽阔处营造特色水景节点,以水系围合不同地貌特征的农林田园,体现江南水乡的水村特色。

2)草坪方面

突出草坪文化,在现有草坪生产基础上,增添休闲、体验、游乐等场地和设施,植入文创和旅游功能,策划多类型以草坪为主题的乡村活动,如草坪卡丁车、滑草、草坪足球、高尔夫练球、草坪婚礼等,延伸发展草坪产品,打造区域草坪特色,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3)文村方面

梅林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孔庙、东林寺、梅村古戏楼。同时,庙会、锡剧、民间歌谣、调龙灯、调马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以村集体为民俗文化类活动的组织主体,动员鼓励全民全面参与,以现存历史建筑作为物质载体,结合文化游线,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类活动;结合水乡和草坪文化,精细化组织各个季节的特色文化活动,打造文化活动游线,展现村庄的宗教、草坪、民俗、水乡、农耕文化等多方面文化内涵;通过筹建农耕博物馆、修缮梅村古戏楼、优化孔庙和龙王庙周边环境景观和场地、打开东林寺景观等等物质上的措施,让村庄的各类型文化切实可见,有体可载。

4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乡村地区的建设以激发乡村的内在发展动力,使之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在建设过程中,应以富民惠民为价值导向,构建全域统筹,整体带动的发展模式,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方向,依托产业因地制宜的推进核心项目的落地与生长。

以梅林村为例,做精做优草坪产业,以产业链延伸发展推动建立内部造血机制,以村民增收和集体增强为主要目标,通过规模化经营、新增就业和盘活资产等多种路径,拓展村民就业方式,促进村民增收,夯实富民基础。

坚持成片发展、标准化生产,不断改良品种、创新技术、提高品质、注重产品宣传、打响品牌。以常州市西夏墅绿野草坪合作联社为载体,积极推行“总支+合作社+农户”的新模式,发展推行“互联网+农业”,做强草坪产业,延伸产业链,推动无土沙培草坪的产业化发展,打造梅林村的新品牌,推动“一村一品”的发展。

积极推进梅林村农机专业合作社、梅林村草坪科技协会的建设,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对草坪产品研发力度,发展服务于草坪的加工产业,如将草废料加工成动物饲料等。依托全村草坪生态基底,以“草”为核心文化元素,充分挖掘以草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娱乐项目。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培育梅林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水平。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和动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大品牌营销力度。

5 乡村振兴制度建设

5.1 调土地,挖掘内生动力

在村庄内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有效改造,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耕作条件,做到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升,通过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以省补充耕地交易平台平均价格补贴实现增收。

鼓励开展增减挂钩,通过旧村改造、复垦闲置宅基地等方式取得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为集体留足发展空间。同时,探索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储备、流转和有偿调剂等制度,将节余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收益用于农村土地整治。另外,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加大对旧村拆除复垦资金的投入,建立农村土地整治融资平台,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旧村整治中去,形成“拆旧—建新—拆旧”的良性循环。

5.2 勇创新,带动村民致富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①借力“三块地”政策,明确农村产权,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②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解决原有农村土地产权不明,四址不清,面积不准等历史遗留问题,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

③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创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分配制度,充分赋予农民永久性股权、分红权和内部处置权,使农民的利益得到长期合法保障。

多元化拓宽村民增收渠道。通过发展旅游,增加住宿、餐饮、养护、管理等就业需求,带动村民参与的热情,让村民和村委共同参与经营管理,增加工资性收入,达到富民目标,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

5.3 优乡风,强化村民自治

村规民约自治规则:利用好村规民约约束作用,促进常态管理,充分考虑村民的主体地位,极力激发村民的参与度和责任感。从不动产管理、集体资产管理、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分配奖励等5 个方面制定村规民约,通过外部监管和内部自觉,多措并举巩固村庄建设成果,提升村庄品位。

奖惩制度优评价体系:以考评优化村庄管理,实现村民自治。村民签订遵守村规民约承诺书,以奖大于惩的货币奖补方式进行约束,以红黑榜张贴的方式,让全村百姓和各方游客共同监督。

6 结语

以梅林村试点管中窥豹,通过乡村振兴具体目标的制定,实施措施策略的明确,规划设计的统一指导,不断推进三农改革、不断加强基础建设、不断深入生态保护,带动农村转型升级,产业配套提升,集体持续增收,村民实现致富,实现“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总目标。

猜你喜欢

梅林草坪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吃梅子
草坪理发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大草坪
望“梅”止渴
我们都爱大草坪
林和靖与梅云——孤山梅林里的爱情往事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