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研究
——以广西非遗旅行馆为例

2021-01-29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李爽爽张恝锴梁颖通讯作者

商展经济 2021年13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广西旅行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李爽爽 张恝锴 梁颖(通讯作者)

1 项目概况

广西非遗旅行馆是一个传承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体体验场所。广西非遗旅行馆打破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的枯燥形式,以大学生现场演绎的方式,为大众提供活泼生动、富于动感的非遗唯美体验。广西非遗旅行馆不仅可以为广西的非遗提供一个宣传和传承的机会,而且还可以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台。

广西非遗旅行馆以各大高校的学生群体作为推广的重点对象。通过联系广西学联,以及各高校团委和思政部门,非遗进校园,形成“非遗+学校教育”的环形合作圈,举办专场或专题活动,吸引大学生主动了解和传承。争取政府部门联合推广,并获得政府的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深入推广扶持广西非遗旅行馆的使用度和宣传力度。最后,与广西各地旅游组织联手,共同对广西非遗进行传承。联系各中小学,对中小学生进行非遗宣传,进而促使他们在节假日主动选择前往非遗所在地学习了解。

一是通过线上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客户端了解广西丰富的非遗资源和独具特色的广西非遗礼品。

二是招募培训大学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场馆的现场讲演。结合VR技术,让公众如临其境,一睹其妙。

三是定期组织中小学生来馆参观学习,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

四是携手自治区文旅厅和教育厅打造校外文化参观学习基地。

五是打造广西“非遗+生态+旅游”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与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组织感兴趣的公众前往实地体验,让更多人感受广西的乡风民俗。

广西非遗旅行馆不仅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更是具有教育、文化、商业、旅游等多种特色优势。广西非遗旅行馆通过大学生们对非遗的现场演绎,铺展开新时代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画卷。广西农村中具有相当数量的非遗项目,妥善地利用非遗资源,能够为农村居民增加收入,为乡村振兴打下良好的基础。

2 项目亮点

广西非遗旅行馆打破传统博物馆的枯燥形式, 以宣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初衷,以大学生演绎传承为目标,打造活体演绎的方式,提供活泼生动、富于动感的唯美体验。演绎由线上及线下两部分功能组成。线上,以数字化形式保留非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关注、阅读公众号“广西非遗情缘”、微博“广西非遗旅行馆”所展示的图文信息,方便快捷地了解和学习到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亦可在小程序上购买到广西非遗礼品。线下则是一个传承和宣传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体体验馆,顾客们可以在广西非遗旅行馆里真正触摸到非遗相关的各种产品,感受非遗产品的精美;可以现场欣赏非遗活动的演绎,感受民俗活动的魅力;还可以直接通过广西非遗旅行馆去到非遗当地实地游览学习,亲身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染力。

第一,寻找广西区内的非遗项目,与非遗当地组织或传承人合作,撰写详细的宣传文章,拍摄视频,让非遗文化用纪录片的方式展现,打包提供给广西区内各高校。

第二,联系广西学联,以及各高校团委和思政部门,非遗进校园,形成“非遗+学校教育”的环形合作圈,举办专场或专题活动,吸引大学生主动了解和传承。

第三,大学生在广西非遗旅行馆现场讲演非遗并介绍广西非遗礼品,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

第四,争取政府部门联合推广,并获得政府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深入推广扶持广西非遗旅行馆的使用度和宣传力度。

第五,提供为在校生传授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外教学基地。

第六,与广西区内的旅行社取得合作,我们为用户提供渠道,推出前往非遗当地的“非遗文化游”旅行套餐,对非遗文化感兴趣、想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用户可以在广西非遗旅行馆直接报名申请前往当地体验。

3 背景分析

3.1 法律背景

伴随着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各地的相关法律法规也随即相继出台,从法律法规层面对非遗保护做出指导。根据各类文件精神,建设以实体场所展示非遗的公共文化场所、实地演示非遗是新时代非遗的最佳传承方式。

3.2 区域机遇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具有多种区位优势:南临南海,具有多个天然优良港口;连接东南亚,东邻珠三角、港澳特区,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对外特别是面对东盟地区的最佳贸易窗口。我国西部资源型与东南开放型两大经济模式在广西地区交流结合,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在中国与东盟地区的经济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西地区地形多样,具有大量天然地理屏障,历史上交通末梢众多,在历史的长期演化中形成了多彩民族民系,全区共聚居壮、汉、瑶、苗、侗等12个世居民族,并可进一步细分为客家(汉族)、高山汉(汉族)、广府(汉族)、湖湘(汉族)、平地瑶(瑶族)、过山瑶(瑶族)等多个民系。各民族在历史上总体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现状,并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及相互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创造出了数量庞大、丰富多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与逐步完善,经济文化各项事业迅猛发展。自“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自治区再一次迎来发展建设新高潮。随后设立的北部湾经济发展区为广西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新机遇。在中央的战略部署下,自治区在文化领域开展实施“大发展大繁荣三年行动计划”,为自治区的文化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促进作用。

3.3 学术背景

学术界从多个领域、不同角度对广西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在当今经济发展不断升级,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不断发展的大变局下,对于广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出路及发展,机遇与困难,学者们尝试通过研究提供解决策略。研究对象包括广西地区的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传承人与其所传承的非遗及所处文化语境、各非遗保留地在非遗保护领域的相关政策、各区域文化特点及各地民俗文化等。此批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广西非遗研究的学术成果,为广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与传承及其相关文化的弘扬寻求良方,尝试开辟更加优化的道路方案。

4 项目竞争力分析

目前南宁市场上像广西非遗旅行馆这样聚集所有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体体验馆仍然较少。而与传统的博物馆不同的是,其不仅提供非遗产品的展示,而且还会有广西非遗的详细介绍和全面的相关知识。在体验方面,广西非遗旅行馆将定期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现场制作、表演,给顾客提供优质的体验感。更会融入VR技术,让顾客先通过VR技术感受非遗,提高对非遗的兴趣,待顾客想要亲身去到非遗景区实地参观时,我们便会第一时间与文化旅游厅、旅游景区接洽,给顾客提供最方便的旅行。良好的服务是竞争力的核心,故广西非遗旅行馆市场前景广阔。

对于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发展和传承等相关问题日渐成为当下的焦点,这源于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进一步强化。然而,据调查,大众通常以报纸、杂志、微信、网络、电视等渠道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极少有人通过像广西非遗旅行馆这样的实体体验馆了解非遗相关内容。在有关非遗实体体验场馆的调查中,有近27.71%和38.55%的民众表示非常愿意进入关于非遗的实体体验店参观,来深入了解一些非遗方面的内容,而广西非遗旅行馆同时具备线上和线下两种发展模式:线上提供便利的电子文章介绍非遗,搭建广西非遗礼品的线上销售平台;线下提供真实性的实体体验馆,顺应时代发展。

4.1 非遗进校园的传承意义重大

非遗教育进校园,其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

(1)有利于青少年直观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及民间技艺的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引导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关心与热爱,助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继往开来,发扬光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各族人民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特征,但却都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性格、民族审美的体现,青少年学习非遗知识,可增强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2)加强青少年传统技能的培养,引导其主动 学习传统技能,为非遗技能寻找到合 适的、高质的、具有现代化开阔视野且有温度的传承人,使 传统手艺后继有人。

(3)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是当代国家意识形态及主流价值体系的重要源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的民 族基因,是历史的活化石。非遗进校园可以使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其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4)有利于深化校园教育改革,使校园活动丰富化。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主 要矛盾的转移,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增强素质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强。非遗进校园对于丰富课余生活、充实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

4.2 数字化模式开发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生活的不断智能化,人们对手机可谓寸步不离,在这样的时代,数字化的广西非遗旅行馆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会。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阅读公众号、微博上的文章、图片,以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了解学习到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在小程序上购买到广西非遗礼品。

4.3 实体体验店开发前景广阔

在注重历史文化保护的今天,学习历史文化渐渐融入了大家的生活,大家对文化的关注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更希望真正接触到、学习到宝贵的历史文化知识,实体的体验馆里应有尽有,现场演讲、现场非遗技术演绎、展示非遗实物、出售非遗礼品等。

4.4 广西非遗礼品开发前景广阔

在旅游的几大要素中,人们对购物及娱乐方面的消费相对还较为 薄弱。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丰富多样的非遗资源,应当充分利用,着力于开发设计具有自治区特色的、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延长旅游产业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

4.5 非遗 传承意义重大

广西非遗是广西地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绚烂瑰丽,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丰 富多彩,也是文化建设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一是增强群众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为文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二是有助于激发非遗生命力。为非遗传承者和工作者提供创收渠道,使非遗得以 活态传承。

三是盘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资源对于推进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区域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作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四是有利于增进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促进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深化校园教育改革。

五是提供优质的文化资源,切实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娱乐生活。

六是促进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协调发展,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出贡献。

5 未来发展思路

5.1 建立实体场馆,利用技术手段令参观者身临其境

众所周知,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多数情况下,语境化的感受往往要比概念化的理解给人的影响更为直观,换言之,也即“动之以情”往往先于“晓之以理”。使人身临其境地感受非遗可谓是一种方便法门。与其向大众灌输大量的相关理论知识,远不如使其直观感受非遗项目,增进其对传统文化的真切感受,培养其对非遗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热爱非遗、学习非遗。

5.2 搭建通往非遗保留地的便捷桥梁

此类方案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所制定。广西省内共有国家级非遗49项,区级非遗项目193项,数量庞大,品种众多。经调研发现,当下非遗保护的 一些规律:知名度较高的非遗项目多为传统手工艺技能,而基数较大的民俗、礼仪节庆活动及表演艺术类非遗大多知名度有限。这一特点在广西自治区内表现得较为显著。这与长久以来非遗保护工作方法不无关系。依照传统非遗保护思路,传统手工业技能的周边产品不受地理因素的限制,相较于民俗活动等门类的非遗更易“走出去”,也更易开发其经济价值。而民俗活动是在人们参与的过程中发挥其价值的,相比之下推广优势不甚明显。然而此类非遗项目往往又具有代入感强、感染力持久的特点,相对于短期的经济价值,其更具文化开发潜力。依照此类非遗项目自身的特点,唯有使人参与其中才能有效保护,发挥其价值。故而本文强调身临其境的“体验”,开展高质量的非遗展示,才能更大限度地增强其影响力,发挥其优势,实现其本应发挥的价值。

5.3 培训大学生讲演非遗项目

引导大学生参与其中,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及宣传工作,用以增进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对保护工作的认识,积累非遗保护经验,进而普及非遗通识知识。既有助于当下高校学生提高其非遗工作理论水平,使其深入了解非遗保护工作,更能培养其使命感,同时也是在引导一批 年轻有活力的青年展开对“在当下大变革的语境中非遗应当何去何从”问题的关切与思考,并对此类问题展开更深入的剖析及广泛的讨论,以期从更丰富的视角做出解答,从而产生活态且具有辐射性、广泛性的长远效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不仅在于关注非遗项目传承的活态,更在于相关方法思路的不断成长、发展创新。

在加强文化建设、强调文化自信的当下,文化遗产的价值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中普遍且独特的重要类别,关于其传承保护日渐深入。作为民族悠久历史及丰厚文化成就的显著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各族人民世代相承,其承载着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更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生存空间。既见证了民族历史,同时又凝结着地方地域文化。广西非遗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递民族文化、凝聚民族认同、重塑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等重要的意义。作为能够展现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宝贵且独特的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其对于人类历史文明演进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伴随着经济发展、传统社会结构转型等一系列变革,传统非遗活动与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遭到割裂,其生长空间遭到挤压,许多非遗项目难以生存。而在针对非遗的保护传承工作方面,传统的保护传承方式也存在着种种弊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非遗的非物质性集中体现了其独特价值:民族的审美意趣、伦理观念、认识及审视世界的态度及方式方法等抽象内核更容易通过非物质的表达形式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其保存传承难度大等特点也衍生自其非物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一般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依赖于人类的活动而存在,其保护重在传承及发展,人类的文化活动是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基础,活态传承不失为非遗保护的绝佳方式。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广西旅行
广西贵港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活态文化
小黑的旅行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夏日旅行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