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参政党作风建设的生成逻辑与实践向度

2021-01-29王俊华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参政党民主党派作风

王俊华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上海200237)

习近平强调:“作风问题抓和不抓大不一样,小抓大抓也大不一样,只有动真格打硬仗,才能扫除顽瘴痼疾,取得人民满意的实效。”[1]随着参政党历史使命的新变化和建设目标的新要求,参政党的作风建设也日益显得重要和紧迫。2019年颁布实施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意见》,第一次将作风建设与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履职能力建设、制度建设并列,纳入参政党建设总体布局,凸显了作风建设在参政党自身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参政党的作风建设不仅决定着民主党派自身的存亡,而且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安危,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方向。

一、参政党作风建设的生成逻辑

(一)历史逻辑:参政党建设总体布局的凝练提升

相比较而言,参政党建设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其建设目标和总体布局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动态发展过程。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就在事实上确立了民主党派的参政地位。198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等进行了系统概括,着重指出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并明确了民主党派“一个参加,三个参与”的参政基本点①。1992年底,各民主党派先后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在本党派代表大会工作报告等文件中初涉自身建设目标,但鲜有关于参政党建设总体布局的论述。1997年换届时,各民主党派在大会报告或讲话中不仅提出了本党派的建设目标,而且勾画了建设布局,其中致公党、台盟等明确提出了要把本党建设成为“作风清正务实”“作风务实”的参政党[2]。1999年6月,各民主党派在《关于加强自身建设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中,进一步提出了“确定自身建设的目标和基本任务”的要求。

200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规定,各级党委要支持民主党派根据各自章程规定的参政党建设目标,按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体现政治联盟特点,体现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原则,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把自身建设提高到新水平。《意见》初步构建了参政党建设的总体布局。

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开启新征程。面对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不断调适自身建设目标和布局。2019年,首次以中共中央文件形式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核心、组织建设为基础、履职能力建设为支撑、作风建设为抓手、制度建设为保障,建设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3]。这一参政党建设目标和总体布局的确立,凝聚着民主党派孜孜不倦的努力以及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支持。2020年修订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第16条第1款规定:“各级党委应当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履职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第一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把参政党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参政党作风建设制度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时代逻辑:参政党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

政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回答和参与特定时代的课题,并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加强参政党作风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第一,加强作风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是拥有良好的协同共治主体。作为国家治理架构内的治理主体,各民主党派不仅是国家治理的参与者,还是推进者、监督者和捍卫者。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治理”。不同于传统的统治或管制,治理是基于社会成员多元参与的协同共治。各民主党派通过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围绕中央和地方的大政方针、重大决策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广泛进行调研论证,讨论协商,形成治理合力,体现了中国特色国家治理和协商民主的内在特征。加强参政党作风建设,有助于发挥民主党派作为治理主体的基本作用和价值。

第二,加强作风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内在要求。与我国政党制度相适应,我国的政党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另一方面是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的建设。正因如此,习近平指出:“执政本领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同志们要把参政工作做好,也要不断提高本领”[4]。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从严治党管党,集中解决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作为多党合作事业的合作者和参与者,各民主党派只有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才能真正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才能更好地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

第三,加强作风建设是展现民主党派自身形象的现实需要。“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5]与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制度治党等相比,作风建设则有塑造政党形象的功能。对执政党如此,对参政党亦如此。可以说,作风建设历来是政党形象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塑造形象不是为了孤芳自赏,而是为了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民主党派成员及其所联系群众对民主党派的认同度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其作风的判断上。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历经严峻考验,逐步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社会政治主体由建国亲历者到非亲历者的转变,建国记忆对民主党派的形象影响逐渐减弱。进入新时代,如何建设作风优良的参政党,不仅影响着民主党派的知晓度和美誉度,而且还关系到民主党派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三)问题逻辑:参政党建设所面临的现实难题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6]参政党作风建设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导向既是思想方法,也是工作方法。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起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上。

各民主党派历来重视作风建设,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爱国、民主等优良作风。进入新时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新定位和新要求相比,参政党作风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作风是观念的外化和行为化,与参政党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履职能力建设、制度建设息息相关。事实也表明,民主党派领导干部和成员无论是在思想政治上、组织上还是履职能力上出问题,都以作风不纯、不正、不良为表征。因此,从系统性角度看,查找作风问题要全方位进行,不能就作风查作风。一是政治立场是否坚定。要始终做到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权威。二是基层组织建设是否坚实。基层组织建设得好不好,要看组织形式是否符合要求,工作开展是否有特色,整体作用发挥是否有效,尤其是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强不强,负责人形象好不好。后备人才够不够用,结构合不合理,来源途径都有哪些,选拔是否有针对性,培养锻炼方式是否多样,推荐使用渠道是否畅通,能否满足未来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需要。三是履行职能是否有力。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应始终围绕党和政府的战略任务和中心工作展开,结合自身特点,体现党派特色优势。四是作风建设是否优良。作风建设包括立足长远、服务大局的思想作风,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领导作风,严格纪律、清正廉明的整体形象以及实事求是、勤勉奉献的工作作风等。要敢于直面当前存在的形式主义、软弱涣散等问题,以严求实、以细求实、治虚求实,务求取得实效。五是看制度建设是否健全。审视制度建设是不是符合当前实际和发展需要,是不是具有前瞻性和指引性,制度执行到不到位。

二、参政党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参政党作风建设的目标,就是通过端正参政党及其成员的思想作风,改进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严格纪律要求,营造良好风气,塑造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纯洁队伍,振奋精神,建立具有党派特点的党风,使民主党派成为作风优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一)端正思想作风

思想作风是政党组织及其成员的思想观念、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惯常表现。思想作风是作风建设的灵魂,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首位。

从内部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和成员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党派成员的来源更加广泛,思想总体上呈现出内容多样、性质多元、发展多变的态势。这些新的党派成员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竞争、平等、民主意识强烈,政治理念、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多种多样[7]。与老一辈党派成员相比,新一代由于缺乏同中国共产党患难与共的经历,在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执政的必然性时,个别成员缺失真切的内心共鸣,甚至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抱有疑虑。从外部来看,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理解。但与此同时,在多方因素叠加影响下,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平演变势力等逐步抬头,“西化”“分化”“第三条道路”“颜色革命”等错误思潮交织着信息化带来外部风险。面对纷繁复杂的思想多元与多变,党派成员更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始终保持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政治本色[8]。

端正思想作风,就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用这一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各民主党派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参政党作风建设要结合新时代的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二)改进工作作风

工作作风主要是指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风格、作派和工作状态,其本质反映的是领导干部的内在参政党意识和世界观。工作作风变了,工作能力和工作精神状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在民主党派的发展历程中,虽然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有所不同,但立党为公、参政为民始终是民主党派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民主党派进步性的重要标志和集中体现。民主党派反映和代表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既有全国人民整体利益的“大众利益”,也有党派成员及所联系群众具体和特殊利益的“小众利益”[9]。改进工作作风,其核心要义在于与所联系群众建立起不间断的交流互动关系,使参政能够反映所联系群众的需求与意愿,进而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主张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正如英国政治学家欧内斯特·巴克所言:“政党具有双重性格或性质。也就是说,政党是把一端架在社会,另一端架在国家上的桥梁。如果改变一种表达方式,那么政党就是把社会中思考和讨论的水流导入政治机构的水车并使之转动的导管和水闸。”[10]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历史证明,这一时期最容易引发社会冲突和激化社会矛盾。在缓解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单靠中国共产党是不够的,还需要民主党派充分汇集民意、反映民众利益诉求,这不仅有利于改进民主党派的工作作风,而且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具体而言,改进工作作风,就要坚持求真务实,道实情、办实事、出实招,以严实的精神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建立健全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成员与地方组织、基层组织联系制度,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结合本党派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三)严格纪律要求

政党纪律是政党政治观念、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利益的集中体现,是维系政党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底线。一个政党,如果不严格纪律要求,就会分崩离析。新时代,各民主党派始终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纪律教育,增强纪律意识、红线意识,筑牢防腐拒变思想防线,加强对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强化纪律执行,加强日常管理和内部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这既是民主党派维护自身团结统一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民主党派参政党地位和推进多党合作的重要议题。

严格纪律要求,首先要把政治纪律摆在首要位置。因为政治纪律是最根本的纪律,体现的是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路线。具体来说,一是坚定政治信念。政治信念是政党成员对一种政治观念深信不疑的态度,是实施政治行为的精神支柱。在救国图强的进程中,在与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在追求民主和进步的探索中,民主党派选择了认同共产党的主张,成为共产党的亲密战友,形成了“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的坚定政治信念。进入新时代,老一辈正确的历史选择成为新一代自觉的当代选择,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政治上始终与中共中央保持一致,坚定不移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二是要强化监督执纪。纪律的生命在于执行。监督执纪是纪律建设过程中的自我控制。自2008年以来,各民主党派中央相继制定了内部监督条例,涉及监督对象、监督机构以及监督责任等相关内容,并设立了监督委员会。2009年,部分党派地方组织建立了省级监督委员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完善,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内部监督模式。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颁布实施以及关于加强参政党建设的三个文件的出台,对参政党的监督执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参政党内部监督来讲,需要进一步提高纪律意识,健全监督制度,完善监督体系,整合监督渠道,丰富监督手段,加强监督队伍建设。从外部来讲,主动适应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接国家监察体系,实现参政党内部监督与国家监察制度的有效衔接。在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制度的同时,增强自律能力。

三、参政党作风建设的实践向度

(一)以党为师,学习借鉴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早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期,中共中央就提炼概括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党的建设同国家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作风建设重点突出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形式主义等。由此,三大优良作风、两个务必、反对官僚主义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入新时代,中共中央从决定党的事业成败的高度,围绕作风建设的核心和重点,相继开展了反对“四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专题教育,整饬党风。同时,先后制定、修订了一系列有关作风建设的规范性文件,比如《关于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决定》《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在制度保证的基础上,不断把党的作风建设向纵深推进。中国共产党百年作风建设史既展示了党的作风建设整体风貌,也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为参政党作风建设作出了引领。民主党派要以中国共产党为师,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宝贵做法,从生死存亡的高度,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作风建设与现阶段的中心任务相结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制度保障为基础,抓住“关键少数”,塑造民主党派“四新”“三好”的新时代形象。

(二)强化参政党意识,牢固树立立党为公、参政为民的宗旨意识

参政党意识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框架中,处于参政党地位的民主党派对其参政党角色及其参政党活动规律的深刻认知和把握,是民主党派对自己的地位、功能、使命、宗旨的一种深层次认识[11]。从建国初期的 “参、代、监、改”,到新时代的“一个参加、三个参与”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党协商”,清晰地展现了民主党派参政党意识从被动到主动、从模糊到清晰的形成发展过程。但囿于西方政党制度下政党的显现方式,有人仍否定我国民主党派的政党性。正如周恩来所指出:“各个民主党派,不论名称叫什么,仍然是政党,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能用英、美政党的标准来衡量他们。”[1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框架中,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正是基于此制度性安排,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立党为公、参政为民等构成了参政党意识的基本要素。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回答了参政党作风建设的政治方向问题;立党为公、参政为民,回答了参政党作风建设的价值取向问题。由于中国共产党秉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参政党作风建设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于为人民服务。可以说,立党为公、参政为民是参政党意识的核心理念和价值支撑,也是参政党作风建设的宗旨目标。加强作风建设,民主党派就要密切联系其所联系的群众,协助共产党将方向不同、利益各异的社会力量引导到健康的发展轨道上来。一旦脱离群众,立党为公、参政为民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民主党派就会失去社会根基和存在价值。

(三)作风建设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养成良好作风习惯

没有持之以恒的思想教育,就难以形成思想自觉;没有思想自觉,就难以激发行动自觉。优良作风的形成与发展本身就是长期思想教育和行为养成的结果。自1997年政治交接以来,在常规性、经常性教育的基础上,民主党派相继开展了继承优良传统、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学习型参政党建设、践行“同心”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为保持和弘扬优良作风提供了驱动力。为进一步增强作风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在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使广大党派成员愿意学、学得进、用得上。一是“集”与“分”并进,在深化理解上寻突破。“集”是指集中学习,主要包括集体学习会、集中培训、专题报告会、理论研究会等。“分”是指分类培训、分头学习。二是 “上”与“下”互动,在形成共识上下功夫。优良作风的形成和弘扬,主要取决于领导干部能否发挥表率作用、形成榜样力量。所以,在上下互动中,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要主动做好思想教育的辅导员、联络员、检查员和服务员,呈现出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生动局面。三是“内”与“外”联动,在资源运用上找合力。在内部资源运用上,主动梳理凝练本党派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运用党派史教育基地等开展有自身特色的思想教育;在外部资源运用上,紧紧依靠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和统战部门,主动争取支持指导。四是“新”与“旧”并用,在学习载体上促更新。结合时代发展,在充分利用线下传统教育方式方法的同时,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的作用。五是“学”与“用”统一,在促进工作上求实效。提倡学以致用,把思想教育融入日常工作中去。日常工作既是作风养成的最好课堂,也是作风建设成效的直接体现。

(四)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不断提高作风建设的制度化水平

“作风问题往往抓一抓就好一些,放一放就松下来,存在一个很难走出来的怪圈。”[13]作风建设之所以会出现常抓常犯、屡禁不止的流变性与不稳定性,制度化不足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14]各民主党派自成立伊始就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初步建立了包括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工作运行制度、选举制度、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等在内的制度体系,对改进作风具有一定的积极效应,但还存在制度缺失、制度模糊、制度冲突、制度执行不力等不足。首先,坚持方向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是指制度建设要坚持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方向性原则是参政党作风制度建设的政治性原则。参政党作风制度不仅仅是参政党的内部事务,而且和中国政治发展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参政党作风制度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的指导和帮助下,使参政党的作风制度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相适应。其次,制定切实解决作风问题的专项规章制度。当前,民主党派关于作风建设的规定主要分布于中共中央制定的政策以及党派章程等规范性文件中,还缺乏关于参政党作风建设的专项规定,有必要结合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习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和纪律作风等不同领域的特殊性,提出内容更加具体的原则和规范,细化作风建设的要求,逐步构建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系统规范、运行有效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最后,进一步增强制度执行力。美好文本所蕴涵的价值要成真,需要静态的制度体系在实践中运转起来。这就需要民主党派成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践行作风建设制度,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氛围。

注释:

①“一个参加,三个参与”是指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重要方针政策、重要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猜你喜欢

参政党民主党派作风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发挥参政党作用 凝心聚力奋斗新征程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大数据运用于参政党民主监督初探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