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时期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思路与建议

2021-01-28陈才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1年1期
关键词:十四五协同智慧

文|陈才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规划所信息化部主任 陈才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助力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实践,是以信息化创新引领城市发展转型的难得机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这对进一步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指明了方向。

一、发展思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时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更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围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树立全生命周期管理,以需求牵引为根本,以数据融通为核心,以共建共造为重点,以协同开放为导向,科学务实地融合应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快城市改革创新步伐,实现信息全城感知、数据全域联通、成果全民分享、创新全员参与、安全全面保障,助力城市增长精明化、城市治理现代化、城市服务个性化、城市环境宜居化,走一条虚实融合、产城融合、绿色低碳、多元参与、内生安全的发展道路。

以需求牵引为根本。要紧扣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始终着眼于更好地把握、满足市民和企业真实需求,务实理性地应用新兴数字技术,创新城市基层服务与治理的模式,扩大城市智能服务供给,提升城市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营造一流城市营商环境与人居环境。以数据融通为核心。增强融合化、集约化、一体化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将促进数据资源的活化共享和开放利用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实现各类数据在全市范围内充分的互联互通,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协同度,全面实现“三融五跨”发展格局。以共建共造为重点。对内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共建”的组织模式,积极推进市民、企业、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齐心协力实现“城市共造”。以协同开放为导向。在新型智慧城市取得积极进展的基础上,发挥区域中心城市龙头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区域智慧城市群、都市带建设,推动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协调发展,深化智慧城市国际合作,实现新型智慧城市更高水平的协调开放发展。

二、发展建议

“十四五”时期,要坚定不移推动新型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更重视横向协同发展,打造区域协同智慧城市群带;要更重视创新引领发展,集成创新应用技术夯基筑石;要更重视长效经营发展,政企协同深化城市数据运营;要更重视基层创新发展,做强城市末梢完善社区治理;要更重视开放合作发展,扩大城市友圈深化国际交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家园。

(一)坚持分级分类,突出特色高质量顶层设计

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定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区位特点等,因地制宜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形成特色凸显、路径清晰的路线图。比如,智慧城市群和都市圈要更注重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推进设施互联、产业互促、要素对接、服务共享、生态联防。省级中心城市可以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区域性创新中心。地级城市应该主动做好与国家、省以及所在城市群和都市圈的战略规划、顶层设计对接,实现技术、标准、服务协同发展。再比如,县级城市应该着眼城乡统筹,加快城市公共服务延伸下沉。新城新区要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努力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新兴产业的引领者、创新要素的集聚区和绿色发展的示范区。此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必须要以数据融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为主线,统筹开展融合化、一体化顶层设计,将促进数据资源的共享汇通和开放利用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增强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系统性和协同度,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二)坚持创新引领,夯实底座虚实融合集成创新

当前,全球数字技术进入群体突破和融合推广期。大数据、5G、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相互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众多国家开始探索打造面向未来的高科技智能城市。沙特在红海岸边打造世界上最安全、最有效益和最现代化的未来沙漠之城;美国在亚利桑那州建造贝尔蒙智能城市,打造智能家居,智能工作和智能城市网络的测试场所。我国组织开展“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试点,正集中突破“智能城市操作系统”“城市大脑”“智能供应链”等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关键技术。

打造面向未来的高科技新型智慧城市过程中,要以城市转型升级、市民追求美好生活为根本出发点,加快推动5G 建设与垂直行业应用融合建设,统筹部署集成传感器、智慧路灯、智慧公路、智能算力中心等新型智能化公共设施,加快推进水电气、铁公机等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推进感知数据汇聚汇通,融合多源感知数据开展智能化综合分析应用。全面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虚实融合城市,构建基于边缘计算、机器学习、智能交互、生物识别、情感分析等的城市大脑,完善城市级数据闭环赋能体系,解决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服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实现城市运行的多维感知、全局洞察、实时决策、持续进化。

(三)坚持基层创新,做强城市末梢完善社区治理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基层社会面临诸多风险矛盾,基层社会治理面临诸多难题挑战,迫切需要依托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智慧社区、未来社区将成为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重要方向。浙江省印发《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构建数字孪生社区。安徽省印发《智慧社区建设指南》,全省启动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加拿大Quayside 社区、新加坡COMPLEX社区等均依托大型互联网企业开展未来社区建设,优化基层服务供给,改善人居环境。

“十四五”时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始终着眼于更好地把握、满足市民和企业真实需求,创新城市基层治理与服务模式,解决人民群众尤其基层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提升基层智能综合治理水平,围绕公安、市监、环卫、城管等领域,进一步整合行政执法队伍,完善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实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推动执法重心向基层下沉,打通问题发现、事件跟踪、统一处置、闭环反馈等环节,推动党建引领、社会多元共治的基层智治共治,全面提升基层社区智能化治理能力。要加快网上便民服务体系向城乡基层延伸。进一步深化智慧社区建设,推进政务网办服务体系和基层服务网络延伸,大力推行“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等便民举措,让城乡基层群众便捷获取普惠便捷公共服务。

(四)坚持产城融合,强化数据运营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升级,对城市产业的带动作用逐渐显现,新的运营模式乃至政企关系应运而生,催生“智慧城市运营商”角色,帮助政府统筹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构建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在657个城市中以社会为主体推动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城市数量占比超过65%。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逐步与社会合作,加强智慧城市数据资源的社会化再利用,不少地区探索建立“政企合作、管运分离、授权经营”的数据运营管理机制,释放公共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

“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建设,要树立产业兴市、产城融合的理念,不断从产业结构持续高级化中获取智慧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动力,形成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互促共进发展格局。要在地方政府指导与授权下,构建并完善本地化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平台和机构,强化对数据资源的高效开发、增值利用和安全管控,分类挖掘智慧城市项目可盈利点,逐步形成数据驱动下的长效运营新机制,提供个性化内容服务、产品运营、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要构建以本地化平台公司为桥梁枢纽的智慧城市合作生态圈,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开展专业化智慧城市运营、投融资服务,带动当地数字化产业发展,推进各类市场主体共建、共享智慧城市红利。

(五)坚持协同发展,打造区域智慧城市群都市带

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不断吸纳人口从农村向城镇和大中城市集中,一方面有利于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转型,但另一方面人口过度集中对核心城市、超大型城市带来巨大冲击。加快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圈)协同发展、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协同联动,是实现人口大规模城镇化、均衡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负荷、实现更大范围资源高效协同的必由之路。

在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统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协调发展,加快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智慧城市群发展要以数字技术为手段,进一步加密城市群内部的空间联系,充分提高区域连接性和贯通性,加速单点智能向群落智能延伸。以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发达城市群(圈)为重点,打造多层次区域信息网络和大数据枢纽节点,加速以城市群为单位的信息基础设施整体化升级和统筹优化布局。强化智慧应用互联互通,以公共交通、物流运输、就诊结算、异地就学、生态共保、户籍管理、市场监管等为试点,加速一批重大智慧应用城际协同联动,推动智慧应用城乡协同、城际协同、连片覆盖。加快破除一批地域分割、行业垄断壁垒和制度,推进跨省办、异地办。

链接:

“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聚焦三大重点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表示,“十四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将聚焦三大重点,包括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产业生态,实现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同时将编制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十四五”规划,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在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将进一步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产业基础再造,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关键工业软件等基础,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加快解决重点领域“卡脖子”和产业基础薄弱问题。同时,分行业做好产业链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在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方面,将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现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应用生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在激发市场活力,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产业生态方面,将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同时,引导中小企业聚焦产业基础等细分领域,精耕细作,掌握独门绝技,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猜你喜欢

十四五协同智慧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