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海外主流媒体的雄安新区舆情研究

2021-01-27刘茉陈蕾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舆情新区建设

刘茉 陈蕾

摘要:雄安新区自设立之日起,便引发海外主流媒体的关注。本文基于道琼斯Factiva数据库,筛选样本,分析雄安新区海外舆情的基本规律和各年度舆情关键词,提炼报道的倾向性。

关键词:海外主流媒体;雄安新区;舆情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1-0064-04

2017年4月1日,新华社经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引发了国际舆论的持续关注报道[1]。

一、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道琼斯Factiva数据库,以“Xiongan”或“Xiong’an”为关键词,搜索“除大中华区以外的所有地区”的所有媒体在2017年4月1日至2021年4月17日对雄安新区的非中文(含简体和繁体)报道,共检索出相关报道3310篇。经过复核,发现其中有36篇为中国媒体的报道或是无关报道,剔除后共得到海外媒体关于雄安新区的报道3274篇。其中有些专题报道来自路透社、BBC(英国广播公司)等全球主流媒体,有些特稿、评论源自《金融时报》《外交事务》等财经或智库类媒体。

二、雄安新区海外舆情所呈现的基本规律

课题组从年度报道量、媒体来源、新闻主题、行业分布、热门公司和使用语言等方面对3274篇报道进行了分析,发现以下规律。

(一)海外媒体对雄安新区的年度报道量

通过海外媒体的相关报道可以看出,雄安新区的决策与建设不仅在国内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吸引了外国媒体的高度关注[2]。从图1可以看出,2017年海外媒体对雄安新区的報道最多,约占近5年报道总量的36.1%;2018年至2020年的年度报道量基本持平,较2017年下降1/3左右;2021年报道量为前一年的1/3左右,这是因为统计截止时间为2021年4月17日,并非2021年全年的数据。

海外媒体对雄安新区的报道数量与雄安新区的发展阶段相一致。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发布。海外媒体高度关注这一重要举措,争相报道,因此出现一个峰值。2017年4月的报道量为553篇,占据2017年全年报道量的46.8%,接近半数。接下来的几个月媒体关注度依然较高。2017年7月25日,新加坡《海峡时报》发文称,“1980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划定了四个经济特区,取得巨大成功。这就是沙箱实验法,是一种控制下的实验。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雄安新区。这种方法在中国行得通”。

2018年至2020年雄安新区建设平稳推进,因此报道量也比较平稳,但较2017年下降了1/3左右。

2021年1月至4月,一些海外媒体对雄安新区建设进展作出相关报道。例如,《伊朗日报》2021年4月1日刊发文章《雄安新区踏上长期发展之路》,客观介绍了雄安新区成立四年来的发展情况,文中写道:“有人质疑雄安新区建设过于缓慢,但是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而且雄安本来是一个落后的农村地区,要想建成绿色、智慧、宜居的现代化城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四年来,雄安新区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北京—雄安城际铁路开通,将两城之间的通勤时间缩减至一小时以内。区块链实验室、新一代互联网实验室在建设之中,与大数据、物联网、5G、新材料、新能源匹配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进行之中。”

(二)报道雄安新区的海外媒体

图2展示了报道雄安新区的海外媒体前10名。从图中可以看出,道琼斯通讯社对雄安新区的报道最多,占所有海外媒体报道量的19.2%,将近1/5,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为路透社和新西兰《外交事务》。

道琼斯通讯社关于雄安新区的报道主要集中在股权、金融、证券这些经济方面,尤其关注雄安新区的消息对股市的影响以及中国发行电子货币的消息。例如2017年4月4日,道琼斯机构新闻发文《谈股市——中国股市受雄安概念推动》称“与雄安新区有关的40多只股票涨停”。

路透社关注的新闻主题更加多样化,涉及工业企业、金融证券、政治、监管、环保等多方面内容。如2021年4月13日发文称“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公司开始铺设连接天津和雄安新区的天然气主管道,工程耗资86亿人民币”。2018年3月13日发文称“京津冀一体化有助于缓解收入差距,雄安新区建立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2019年2月1日在《加州无法解决的气候问题——尾气污染》一文中提到,中国政府将低碳发展的理念融入新区建设中,着力打造“便捷、安全、绿色和智能化的交通体系”。

新西兰《外交事务》主要关注政治和交通相关的内容。如2020年12月28日,《新铁路连接北京与“未来之城”,服务区域协调发展》一文称,北京—雄安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连接首都北京与“未来之城”雄安,至此,北京西站至雄安新区的通行时间缩减至50分钟,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至雄安新区的通行时间仅为19分钟。

(三)雄安新区海外舆情的主题

雄安新区海外舆情主要关注股权资产、工业企业、政治、金融证券等主题。随着雄安新区建设的稳步推进,外媒对雄安新区经济、金融领域的新闻主题格外关注,相关的报道量也稳居榜首。与此同时,海外主流媒体也很重视中国官方媒体的新闻发布,对于中国政治领域的重要新闻和重大举措也在第一时间转载、报道。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外媒对雄安新区的报道中也包括关于传染病、流行病爆发及新型冠状病毒的主题报道(如图3)。

(四)关于雄安新区报道的行业分布

《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出台后,雄安新区的建设正在加快,海外主流媒体对雄安新区的报道也开始增加[3]。海外主流媒体关于雄安新区的报道中,虚拟货币在所有行业中占比最大(如图4),因为中国发行电子货币引发世界金融界的关注,而雄安新区是4个首批试点城市之一,报道较多也是情理之中。如2021年2月8日,《比特币电讯报》发文称河北农业银行雄安分行已经建成中国第一个“硬件钱包”,用于数字元,此举可以加速智慧雄安新区的建设。银行信贷和商业银行排在第二位,因为建设雄安新区需要大量的资金,银行信贷业务量大,报道多。

三、雄安新区海外舆情的关键词分析

本文基于道琼斯Factiva数据库,对海外媒体报道雄安新区的文章进行关键词提取分析,将2017年4月1日至2021年4月17日总的时间区间划分为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1月至4月)5个时间段,分别总结、归纳各年度报道的关键词,分析海外媒体在不同的时间段对雄安新区的关注点、兴奋点和痛点。

(一)2017年度雄安新区海外舆情关键词分析

2017年4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海外主流媒体对雄安新区报道的关键词为世界纪录、面向消费者、数字技术、最大电子商务市场、全球交易、全球领袖、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

2017年5月2日,澳大利亚《商业新闻》刊发文章《在缓慢恢复道路上躲避子弹》,文章中提到,中国公布了建设一座新的超级城市的计划,以缓解北京附近的人口和污染压力。虽然这样一个项目似乎与西澳大利亚没有任何关系,但它实际上是预示着该州经济衰退结束、经济恢复增长的迹象之一。雄安对西澳洲的重要性在于,它将创造对原材料的需求,正如此前对中国其他地区(如深圳和浦东)的刺激,引发了中国和西澳洲的快速增长。

2017年12月6日,卡塔尔《海湾时报》刊发文章《中国,数字化巨头》,文中指出,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指导意见,目标是到2030年将中国建设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正在建设中的雄安可能是首个“为自动驾驶汽车设计的智能城市”。

(二)2018年度雄安新区海外舆情关键词分析

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海外主流媒体对雄安新区报道的关键词为大型基础设施、新机场、新机场高速公路、大型火车站项目。

2018年4月22日,新西蘭《外交事务》全文转载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文章《中国发布雄安新区总体规划》,文中提到,雄安将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聚集地。该区域将成为满足雄安现状和发展要求的北京高校、医院、商业总部、金融和公共机构的新家园。到2035年,雄安基本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人与环境和谐互动的绿色、智能、宜居的现代城市。

2018年7月3日,英国《商务简报》刊发专题文章《雄安新区建设的法律思考》,文中指出,从法律角度看,雄安新区建设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雄安新区建设与北京市对接;二是雄安新区建设与河北省对接;三是雄安新区建设与天津市对接。

(三)2019年度雄安新区海外舆情关键词分析

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海外主流媒体对雄安新区报道的关键词为可持续城市、中国领导人、可持续战略、区块链。

2019年1月11日,德国欧盟问题监测媒体发文称,中国欧盟商会副会长率35名成员代表出席“2018年中欧可持续城镇化会议:数字雄安·赋能未来”。会议讨论的主题包括城市创新、智慧城市发展、雄安新区数字规划平台、实施北京总体规划和非首都功能分解的大数据平台。

2019年10月3日,亚洲新闻频道刊发评论《一个可持续的未来看起来越来越中国化》,文中提到,中国以其对新型生态城市模式的关注而引人注目,这种模式以低能耗建筑材料、轻轨交通和精心规划的城市“绿色空间”为特色。在这方面,计划作为北京南部“副中心”的雄安新区尤其值得注意。

(四)2020年度雄安新区海外舆情关键词分析

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海外主流媒体对雄安新区报道的关键词为城际铁路、技术创新、数字货币、人民币试点。

2020年12月5日,沙特通讯社刊发专题文章《北京批准大兴国际空港经济区建设计划》,文中指出,北京批准了大兴国际空港经济区的建设计划。中国将建设一个集轨道交通、公路、城市道路和人行道为一体的交通网络。该网络将连接园区内的各个街区,让该地区的人们在30分钟内到达北京“副中心”雄安,并在1小时内到达市中心。

2020年12月28日,巴基斯坦《技术时报》发表文章《北京附近建设一个创新中心》,文中强调,将把雄安建设成为先进技术的孵化器,推进具有战略重要性的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在雄安的建筑工地上,新技术也在进行测试、使用和开发。

(五)2021年度(1月至4月)雄安新区海外舆情关键词分析

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17日,海外主流媒体对雄安新区报道的关键词为绿色发展、战略技术合作伙伴、身份认证方案。

2021年4月16日,美国《经济周刊》刊发专题文章《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提到,调查人员发布了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报告。研究表明,“作为中国第二大首都雄安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的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生态和环境地质出现问题”。

四、结语

近年来,国际涉华舆情呈现复杂态势,海外主流媒体涉华报道客观与偏见交织,肯定与否定并存,舆论倾向多元化,正面和负面舆情此消彼长。关于雄安新区建设的海外舆情也恰好反映了这一态势。

(一)客观报道

本文基于道琼斯Factiva数据库,对雄安新区的海外舆情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筛选出的样本可以看出,很多海外主流媒体对雄安新区的设立及建设作出了客观的报道。例如,新西兰《外交事务》高频次地原文转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关于雄安新区的新闻报道,直接、客观地呈现了雄安新区自设立之日至今的发展变化;路透社多次客观发声,对雄安新区的建设给出了中立的报道;卡塔尔《海湾时报》、沙特通讯社针对雄安新区建设撰写专题文章,较为客观地介绍了中国建设雄安新区的伟大蓝图及雄安新区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二)主观倾向性较强的报道

基于筛选出的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有些海外主流媒体多年来根深蒂固的“傲慢与偏见”依然存在,时刻不忘抹黑中国。对雄安新区建设的误读和误报将影响国际舆论对华认知,歪曲我国建设雄安新区的初衷。例如,2017年4月27日英国《金融时报》点评雄安新区建设时带有非常负面的倾向性;2018年3月17日《纽约时报》刊发文章,公然扭曲事实,借雄安新区建设这一话题,抨击中国大政方针;2021年1月21日美国《农业周刊》发文称雄安新区的设立会影响该地区湖沼湿地的生态环境。

五、结语

鉴于此,及时、准确地捕捉雄安新区海外舆情态势十分必要。面对海外主流媒体对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方针的各种误读和误判,我们要把握时机,主动发声。正确把握雄安新区国际舆情态势,积极引导舆情导向,助力安全韧性的雄安新区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胜杰,薄立伟,赵玮.英语国家主流媒体报道雄安新区的舆情研究[J].今传媒,2018,26(05):43-44.

[2] 张耀钟,邱伟怡,胡宇.雄安新区设立一年来的国际舆情分析[J].对外传播,2018(08):27-29,63.

[3] 刘小莉.英语国家媒体对雄安新区的城市形象传播[J].新闻战线,2018(18):78-79.

作者简介:刘茉(1982—),女,河北沧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涉华舆情。

陈蕾(1983—),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涉华舆情。

猜你喜欢

舆情新区建设
寒露
国家级新区西部发展新引擎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消费舆情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