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评估精准扶贫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评《贫困县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2021-01-27吴海涛程威特

社会科学动态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公共政策贫困县攻坚

吴海涛 程威特

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科学地消除贫困,尤其是基于效率与可持续兼顾的消除贫困,是长久以来政府和民众追求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和有步骤的区域开发扶贫,使得绝大多数人口摆脱了贫困,但仍然有部分地区、部分人口处于贫困状态。随着2013年习近平首次提出 “精准扶贫”,再到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我国扶贫历程步入了新的阶段。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然而,要科学准确地评价精准扶贫政策,一个必要的环节就是进行政策评估研究。一项公共政策从产生到终结,必然要经过评估阶段,否则会缺少政策修正或终结的实践依据。全面科学地评估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对于2020年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长效机制促进精准扶贫政策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而言是必要的。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陈志博士的新著《贫困县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正是这样一部科学评估精准扶贫政策的高水平著作。

该书分为五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主要阐明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对学术界关于公共政策及贫困治理的评估体系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梳理。第二部分主要包含了核心概念、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第三部分在分析评估指标体系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对精准扶贫的识别、退出、帮扶以及资金使用效率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评估体系的分解与优化。第四部分为实证研究部分。基于8个贫困县的第三方评估数据,分别对精准识别准确率、精准退出准确率、精准帮扶满意度、扶贫资金使用效率进行了计量分析,归纳了贫困县在识别、退出、帮扶、资金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例如 “错进” “漏评” “官民博弈”等。第五部分为基于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评估体系、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的建议,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研究的展望。

纵观全书,该著作具有如下特点与创新:第一,研究基于丰富的一手数据、案例与访谈资料,以8个贫困县为例,充分地展现了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全过程。全面地分析了精准扶贫的识别、退出、帮扶以及资金使用效率等四个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立足于实践的政策建议。第二,研究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论证有力。基于详实的资料与严谨的分析,全书的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立足实际,极具针对性与指导价值。第三,将公共政策评估思想和帕累托改进优化思路引入到减贫政策的领域中,拓展了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的外延。

回首过去,我们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展望未来,我们正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而奋斗。当前,正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阶段,该著作的出版,不仅为广大读者详尽描绘了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全过程”,更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全国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值得相关领域研究人员与实务工作者深入阅读与研究。

猜你喜欢

公共政策贫困县攻坚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2019公共政策国际会议(ICPP)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公共政策主导 携手抗击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