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探究

2021-01-26李永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1年1期
关键词:特种设备管理系统检验

刘 闯, 李永刚

(上海交通大学a.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b.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240)

0 引 言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在高校教学、科研及后勤中的使用日益广泛[1-2],如各类楼宇安装有电梯,化学、生物类实验室使用承压类的灭菌器、反应釜等,机械类实验室使用机电类的起重机械、场(厂)内机动车辆及承压类的储气罐、换热器等,尤其是气体钢瓶、具有数量大,种类多,广泛使用于各类实验室。特种设备具有种类多、专业性强、危险性高,技术规范多、管理难度大等特点,一旦发生事故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点。近年来,高校特种设备事故屡有发生,2015 年4 月某高校一间实验室发生爆炸死亡事故,造成1 人死亡,4 人受伤;2015 年12 月某高校一间实验室发生火灾事故,1 名博士后当场死亡,经调查,两起事故均经系操作使用气体钢瓶不当导致。2014 年9 月某高校教学楼内1 名学生在使用电梯时被夹卡在电梯轿厢里造成窒息死亡。经调查,事故原因可能是电梯维护保养不到位引发。

随着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陆续颁布实施及检测检验技术的发展[3-4],高校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上取得了一定成效[5-7]。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寻找一种可以实现特种设备全过程安全高效的管理模式,以保障师生的人身和学校财产安全,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当前高校特种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购置环节审核不严

特种设备因危险性较高,购置前需要到学校特种设备管理部门报备,通过安全论证后方可购置。在实际管理中,部分高校特种设备通常由二级单位或实验室自行购置,存在审核把关环节缺失现象,易造成场地、环保、人员等因素不满足特种设备使用条件等问题,还有个别二级单位或实验室存在从无设计、生产资质的厂家购置特种设备或是自行设计特种设备,委托无资质厂家生产制造,造成安全隐患。

1.2 注册登记环节存在漏报

(1)特种设备门类多、专业性强,部分设备的认定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校的设备管理部门与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分属不同部门或不同科室,一些特种设备在设备管理部门填报固定资产时,如不特别注明,容易被忽略。

(2)一些特种设备是作为一套大型设备的部件(如储气罐、反应釜等),在办理固定资产时不作为一个设备单独列出,如设备管理系统或设备管理人员不具有相应鉴别能力,往往不能及时将其移交至特种设备管理部门,造成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环节存在漏报。

(3)特种设备需要报废时,也往往未能告知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并及时办理注销手续。

1.3 定期检验环节存在漏检

高校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维保维修经费不足,许多设备存在带病工作现象,还有部分高校不知道各类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的检验周期和检验时间,存在超期未检现象,时常出现设备到期而不报检的情况。而检验机构只负责检验而不负责监管,由于检验业务量大,常出现你不报我不知、你不报我不检等情况。

1.4 技术档案遗失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是特种设备从购入、安装、使用,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的技术资料,是构建特种设备数据库的重要信息来源。高校特种设备具有门类多、数量大、分布分散,多数由各使用单位自行管理等特点。在实际管理中,由于设备责任人不明确、重视度不够,存在特种设备技术档案遗失或丢弃现象,还有些特种设备日常检验和维修记录不完善,或是无日常使用状态记录和自检记录。

1.5 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根据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分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均需在取得相应资质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的工作。高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流动性较大,尤其是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多为学生,难以做到全部持证上岗。另外,部分高校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未加以重视,许多师生不了解特种设备相关法律要求,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造成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既未持证上岗,又无安全培训的情况。

2 高校开展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2007 年出台了《关于推进特种设备信息化建设的意见》,2009 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又颁布了《特种设备信息化工作管理规则》,指明了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和要求[8-9]。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是指将信息化技术与特种设备专业管理有机结合,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将特种设备各管理环节的内容和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和利用,形成特种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库,建立特种设备信息化系统[10]。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特种设备管理水平,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实现特种设备“智慧监管”新模式。

2.1 实现特种设备全过程管控

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特种设备从安全论证、购置到报废全过程的闭环管理。在论证、购置环节,申购人首先提出论证申请及设备生产厂家资质,由学校特种设备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购置,确保设备本身质量及场地、人员等条件满足特种设备使用需要,实现前置管理;档案资料管理须实现特种设备技术资料的电子化保存及保养、维修信息的及时更新;使用环节可以记录特种设备运行状况、维修保养、故障修复情况、管理、操作人员证书有效期等信息,实现特种设备实时监测、风险预警、安全统计分析等功能,保障安全运行。

此外,信息化管理系统还提供特种设备运行安全提示,如设备及安全附件定期检验提示、运行风险预警与隐患提示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件有效期提示;电梯、起重机械等维保单位的服务质量评价等。

2.2 实现信息多方共享

传统模式下政府特种设备监管部门、高校、检验机构之间信息处于信息孤岛状态,不利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开展。通过将高校特种设备全过程数据库接入当地监管部门和检验机构管理系统,实现网络互通、信息共享,有利于三者加强联系,协同处理[11]。①政府监管部门掌握高校在用设备总体运行情况、定检情况、风险隐患整改情况、安全管理制度及管理现状等,杜绝设备超期和带病工作,实施科学有效监管。②高校方便师生直接登录系统链接,办理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设备报检与整改反馈、设备变更与报废等业务,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效率。③检验机构根据高校设备定检数据,自动生成工作计划,提高检验机构服务水平,并可以实现从检验受理、实施检验到出具检验报告在线办理。

将特种设备全过程数据库接入学校资产管理系统,可以有效避免特种设备购置时未注册登记及特种设备报废未办理注销的情况。如特种设备未办理注册登记,在办理固定资产时,则资产管理系统自动跳入特种设备管理系统并提示办理注册登记,在办理特种设备报废时亦然。

2.3 实现设备精细管理

特种设备本身具有专业性、复杂性,尤其是电梯和起重机械等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保养和维修。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维保人员可将特种设备的保养和故障记录、维修情况等实时记录。便于特种设备管理人员考核维保人员的服务及时性和故障处理时间并掌握特种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维保人员也可通过管理系统快速查询过往故障和维修情况,辅助判断故障情况,便于维修并更新故障记录和维修情况。

2.4 提供便捷、互动服务

根据高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足的情况,可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特种设备相关知识的学习与作业人员准入资格考试,学习内容包括特种设备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学校相关管理制度,特种设备事故案例等,以引导作业人员规范操作。此外,还可以将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定期检验、到期报废等环节的流程图及表格文件放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上,便于师生快速了解,提高工作效率。

3 高校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实现途径

3.1 构建特种设备全过程数据库

构建特种设备全过程数据库是开展特种设备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的中枢。针对高校已有的特种设备,可基于高校资产管理系统组织各二级单位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开展全面清查,对一些不能准确判定的设备应现场查勘,将收集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形成数据库。主要信息应包括设备使用登记、生产单位资质许可、设备制造、安装、使用、维保、改造等基本信息、定期检验信息、安全附件检测、作业人员信息等。针对一些设备档案资料遗失或未办理使用登记的情况,应设法联系制造、安装、使用单位等补齐或补办,必要时还应通过所在地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和检验机构补齐相关数据资料。针对新增特种设备,要求各二级单位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将新购置的特种设备相关技术档案和注册登记资料上传至系统,方可办理固定资产入账及报销手续,以杜绝遗漏。

在信息收集和处理过程中,可综合运用电子标签(RFID)或二维码等技术手段,用手机或手持终端扫描器扫码登录特种设备信息系统(系统软件应支持手机移动终端操作),以便于各类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及时更新,实现动态管理。学校特种设备管理部门还应定期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核查,及时更正错误数据,确保新增数据符合要求,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12]。

3.2 构建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机制

高校开展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应构建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学校应明确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负责部门,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和岗位责任制度,包括特种设备收集与上传、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等,并组织各二级单位实施并进行安全监督。

特种设备信息收集与上传管理,应明确设备基础数据和关键项数据填写要求,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发布的规定;应对数据备份、服务器运行、病毒查杀等方面明确信息安全管理要求;针对人员身份不同,设置相应登录方式和权限范围,制定岗位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职责,明确考核与奖惩措施[10]。

3.3 构建信息化技防措施

当前,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将其与技防措施相融合,可增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效率[13-15]。如在用超过15 年的老旧电梯加装远程监测装置、使用维保手机APP 等方式,可大大提升电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救援时效。还将高校现有消防、故障报警、视频监控系统等进行有效联动,既节省人力、物力,又能增强特种设备安全防范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技防工作效率。

4 结 语

高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安全管理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前提,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根本保障。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2020 年教育系统“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和“安全专项整治3 年行动”活动的通知》中明确要求高校要提升安全生产科技化和信息化水平,建设安全生产物联网监控系统和安全管理平台,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和各类技术防范措施加强安全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和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作为高校安全防控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展信息化管理,可以指导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现隐患排查和整治闭环管理。另外,通过信息化管理,还可以与监管部门和检验机构协同联动,信息互通,有效解决特种设备数量高速增长与监管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提高管理部门工作效率,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平稳运行,为“平安校园”建设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特种设备管理系统检验
严把“三关” 强化疫情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新形势下的特种设备网络安全防护探讨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承压类特种设备受压元件壁厚测定问题的探讨
更正启事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