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OVID-19疫情下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力研究

2021-01-26李东晓王博昊毋碧聪卢世栋黄学勇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0年6期
关键词:公众肺炎机构

李东晓,李 懿,王博昊,毋碧聪,胡 晓,卢世栋,黄学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级疾控机构通过电视、报纸、新闻广播等主流媒体,新媒体(微信、微博、抖音、新闻客户端等)以及户外广告、电子滚动屏,健康教育资料(宣传单、手册、海报)等多种途径对公众进行疫情科普教育。研究表明,微信在疫情信息传播使用渠道中占据重要位置[1-2]。本文选取2020年1月18日—3月5日期间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COVID-19相关传播数据进行分析,对其传播效果进行研究,并提出提升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合理化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0年1月18日—3月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我国部分省级疾控机构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所有信息。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来源

根据各省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数排名,从清博大数据网站获取公众号的微信传播指数(WCI),选择WCI值>500的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平台,最终筛选“中国疾控动态”(微信号:zgjkdt)、“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号:bjcdcblog)、“湖北疾控”(微信号:hbjkjy)、“河南疾控” (微信号:henancdc)、“广东疾控”(微信号:GDCDCWX)、“江苏疾控” (微信号:jscdcwx)、“上海疾控”(微信号:shanghaicdc)、“浙江疾病预防控制”(微信号:zjjbyfkz)8个疾控机构负责的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以上8个公众号后进入历史信息,获取推送信息。(注:除“中国疾控动态”外,各省份按首字母顺序排序)

1.2.2 资料分类

根据发布信息的不同主题,按照实际内容将信息分为疫情实时数据、政府决策部署、疫情防控知识教育、战疫工作、其他5个类别。①疫情实时数据:最新COVID-19疫情信息(确诊、疑似、治愈、死亡病例)、疫情通报、确诊病例活动轨迹等信息;②政府决策部署:所有与COVID-19的决议、规定、通告、定点收治医院名单、健康申报工作等;③疫情防控知识教育:包括COVID-19防护措施、消毒、健康饮食、居家运动、心理疏导等健康科普知识等;④战疫工作:包括一线医护人员、防疫工作者、援鄂专家的抗疫工作等;⑤其他:包括信息相对较少的类别,如倡议书、宣传日、社会捐赠、感谢信等。

1.2.3 方法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获取数据,利用Excel开展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发布数量情况

8个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平台在观察期内共计发布1312条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8个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发布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广东疾控”“江苏疾控”“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控动态”“河南疾控”“湖北疾控”“上海疾控”“浙江疾病预防控制”(76条)。见表1。

表1 8个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信息内容统计表

2.2 发布内容分析

8个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最多的信息为疫情防控知识教育,其次为战疫工作和疫情实时数据。疫情防控知识教育累计发布941条,占比为71.72%;战疫工作185条,占比14.10%;观察期内,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信息占比高达95.27%,这和疾控机构的工作职能(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密不可分。

2.3 阅读量统计

阅读量超过十万的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公众号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阅读量超过十万的信息数量排名为“中国疾控动态”“广东疾控”“江苏疾控”“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疾控”和“浙江疾病预防控制”,“湖北疾控”和“河南疾控”没有阅读量超过十万的信息。

阅读量超过一万的信息数量排名前3名分别是“中国疾控动态”“江苏疾控”“广东疾控”。阅读量一万以上信息占平台发布总信息数量比例依次为“中国疾控动态”“江苏疾控”“上海疾控”“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疾控”“湖北疾控”“河南疾控”“浙江疾病预防控制”。见表2。

表2 8个微信公众平台阅读量统计表

2.4 发布形式分析

根据发布信息所用的多媒体形式不同,将信息分为文字、图文、图片、视频(包括视频、视频+文字、视频+图片)、音频(包括音频、音频+文字)5种类别,五种多媒体信息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排名:图文信息、图片信息、视频信息、文字信息、音频信息。其中,“中国疾控动态”发布图片信息最多,“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疾控”“河南疾控”“广东疾控”“江苏疾控”“上海疾控”和“浙江疾病预防控制”发布图文信息最多。见表3。

2.5 菜单栏布局统计

为了满足公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平台主页面增设符合疾控服务特色的菜单栏,除“浙江疾病预防控制”外,其他微信公众平台均设置两个及以上一级菜单栏。“新冠肺炎”、“疫苗”及“健康”等关键词在相关菜单栏出现频次最高,在特定时间内扩大宣传力度,保障公众特殊时期健康需求。见表4。

表3 8个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信息发布形式统计表

表4 8个微信公众平台菜单栏统计表

3 结论

疾控机构作为公共卫生领域的专业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及传播公共卫生健康知识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我国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始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健康教育服务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间,“中国疾控动态”“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疾控”“江苏疾控”和“上海疾控”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关注度和认可度较高、传播力和影响力较好。“湖北疾控”“河南疾控”和“浙江疾病预防控制”微信公众平台仍存在推送信息数量较少、推送信息阅读量较低、影响力相对不足等问题。面对不同地区微信公众平台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以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指引,推进疾控机构健康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以下几条对策和建议:

热点话题巧利用。要实现较好的宣传效果,要善于利用热点,及时追踪热点话题,利用公众对热点事件的关注来带动信息传播。新冠肺炎疫情和每个人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的易感人群,对疫情信息的需求量暴增。作为疾控机构,及时发布专业性强、权威性高的信息,多形式、多渠道公布疫情发展态势,正确引导舆论和公众行为,指导公众建立正确的风险认识,从而消除公众的焦虑恐慌情绪,正确应对。

合理构建信息内容。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者不仅需要有公共卫生知识背景,严格把控信息内容,保障推送内容的准确性、科学性,同时也应有熟悉新闻传播以及信息视觉化设计等知识的人才。研究显示,公众希望通过手机获取健康知识的形式是图片(68.8%)、文字(66.7%)和视频(40.0%)等[4]。本研究也发现微信传播指数较高的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图文、视频发布形式的频次也最高。因此,将复杂、专业、冗长的科普文章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图片、漫画、动画视频等)予以呈现,才能保证疾控机构健康教育宣传效果,增加健康传播的广度和深度[5]。

探索微信公众平台合作新机制。“中国疾控动态”阅读量一万以上信息占比89.66%,说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卫生健康知识传播领域的权威地位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6]。但健康宣传工作不能一枝独秀,如何实现国家、省级、市级、县级四级健康科普工作上下联动、协同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仍需不断探索创新。以“上海疾控”为例,与知识类漫画公众号“混子曰”联合创作的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科普漫画,用通俗有趣的漫画故事进行科普宣教,获得较高的点击量和转发量。因此各级疾控机构可以与影响力高的微信公众平台密切合作,建立合作机制,提升平台整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7]。

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功能拓展。公众对健康、安全的需求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出发点,提高影响力的前提是必须满足公众的需求。因此,针对不同群体“量体裁衣”,如普通公众、婴幼儿、患有某种疾病的重点人群、关注养生和保健的人群、疾控机构或医疗卫生行业人员等,合理设计开发微信公众平台的各项功能,逐步推进微信公众平台健康服务建设,增设疫苗接种查询、艾滋病报告自助查询、肺结核知识教育、慢性病防治、健康答题等形式多样的栏目,势必会提升平台吸引力和宣传效果,实现受众人群的稳定增长[8-9]。

新冠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传染病防控工作任重道远。今后公众对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也必然日趋加强,这对提升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力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上下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各级疾控机构应该抓住机遇、因势利导,主动承担起健康传播主力军责任,结合自身优势和地域特征,全方位挖掘新媒体健康传播方式的潜力和效用。同时在中国疾控中心的的宏观指导下,各级疾控机构齐心聚力,搭建疾控机构的新媒体宣传平台,加强科普创作机构与疾控机构的资源整合,组建充满活力的疾控宣传队伍,深耕医学专业内容,提高健康科普知识的权威性和趣味性,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去坚持,为今后疾控机构新媒体健康教育工作的持续有力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0]。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省级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平台未纳入本次研究,无法系统全面地进行数据分析。但通过对8个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平台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信息的汇总分析,为优化健康传播策略提供思路及科学依据,为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平台的长期运营及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参考[11]。

猜你喜欢

公众肺炎机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