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抑郁症躯体化症状患者生活质量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2021-01-26婷,李萍,钱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0年6期
关键词:躯体服药依从性

万 婷,李 萍,钱 霞

抑郁障碍又称抑郁症(MDD),是一类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精神疾病[1],其疾病负担在所有神经精神疾病中占首位[2]。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是以各种躯体不适症状为主诉,但不能用实验医学的生理疾病过程进行合理解释的躯体障碍[3]。国内外调查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或症状群的发生率约为77.8%~98.2%[4-5],处于较高水平,严重损害了患者的社会功能、职业功能和生活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6],而生活质量(QOL)是20世纪末计划和评估健康服务的关键指标[7]。本文通过对抑郁症躯体化症状患者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抑郁症躯体化症状患者及生活质量水平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抑郁症躯体化症状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二级精神专科医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85例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 抑郁症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抑郁症病人[8];②年龄≥18岁;③病人和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有认知障碍;②存在严重躯体疾病;②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障碍、情感分裂性精神障碍;③存在物质滥用史者。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婚姻、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服药情况等。

1.2.2 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

PHQ-15用于评估患者的躯体化症状,有较好的信效度[9]。该问卷共有15个条目。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0分(无此症状)、1分(症状轻微)、2分(症状严重),总分范围为0~30分。0~4分为没有躯体症状、5~9分轻度躯体化症状、10~14分中度躯体化症状、≥15分重度躯体化症状[10]。

1.2.3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

作为国际上最为常用的生命质量标准化测量工具之一,SF-36被广泛应用于普通人群的生存质量测定、临床试验效果评价等领域,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包括生理机能、躯体健康问题导致的角色受限、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感、生命活力、社交功能、情感问题导致的角色受限、精神健康8个维度,36个题目。统计各条目计分,转换为标准分:转换分数=(原始分数—最低可能分数)/可能分数范围×100,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反之,提示生活质量越差[11]。

1.3 资料收集

调查前,研究者向患者介绍调查目的及意义等,与其签订知情同意书后,发放调查问卷,做填表说明,并由调查人员现场统一对患者填写疑问进行解释。病人填完问卷后由调查人员检查项目填写情况,核查病人所填写项目有无遗漏,若有遗漏及时请患者补齐信息。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6份,收回85份,其中有效问卷85份,有效回收率为98.8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22.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等。

2 结果

2.1 抑郁症躯体化症状患者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本组抑郁症患者的PHQ-15总分为(13.61±6.07),其中29例(34.12%)轻度症状得分为(7.38±1.32),22例(25.88%)中度症状(11.73±1.49),34例(40.00%)重度症状得分为(20.15±3.22)。100%的抑郁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躯体化症状,其中65.88%的患者可达中重度。见表1。

表1 抑郁症患者不同程度躯体化症状情况

2.2 抑郁症躯体化症状患者生活质量(SF-36)各维度得分情况

情感职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感得分较低。见表2。

表2 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情况(分,±s)

表2 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情况(分,±s)

条目得分条目得分生理功能(PF)64.88±22.93生命活力(VT)36.18±18.88生理职能(RP)26.76±37.56社交功能(SF)52.50±12.91躯体疼痛(BP)44.12±9.040情感职能(RE)23.92±38.01总体健康感(GH)35.12±17.71精神健康(MH)58.31±9.750

2.3 不同特征抑郁症躯体化症状患者生活质量(SF-36)得分的比较

将患者一般资料与生活质量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状况、月收入状况、服药依从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子女状况、职业状况、信仰状况的生活质量得分差异均价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抑郁症躯体化症状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PHQ-15总分、教育程度、月收入状况、服药依从性作为自变量,SF-36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药依从性、PHQ-15总分进入回归方程。见表4。

3 讨论

3.1 抑郁症躯体化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

抑郁症躯体化症状患者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与陈宜刚等[12]研究结果一致。本次调查中情感职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感等维度得分偏低。这与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带来的各种身体不适,导致患者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中、高强度的劳动如拖地板、搬重物等受限明显,导致患者从事工作或其他活动的种类受到限制。其次由于压抑、忧虑等负性情绪的影响,也使患者不同程度的减少了工作或从事其他活动的时间以及强度,这与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有关。有研究表明[13],患者的抑郁程度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且由于社会上对精神、心理疾病的认识不足,存在歧视和贬低,导致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处于较高水平[14],使患者害怕及逃避与他人的交往,而且由于疾病导致学习及工作效率降低,交往能力下降,更容易使患者增加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这些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表3 不同特征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n=85)

表4 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2 生活质量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3.2.1 躯体化症状程度

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较为普遍,65.9%的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达中重度,与CARLEHED G等研究结果一致[15-16]。其中占比较高的条目分别是失眠或其他睡眠问题、感到疲乏或精神差、头晕、头痛。除晕厥、性生活疼痛、痛经或经期其他不适三个条目外,其他条目占比均超过50%。除此之外,此次调查中透不过气、感到心脏跳的很快较以往报道较高[17]。部分患者在调查时表示,有无法归类及言喻的躯体不适感,说明抑郁症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复杂多变,涉及范围较广。Novick[18]及Lee[19]等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躯体症状的严重度与其抑郁症状的程度密切相关,虽然在进行治疗后,抑郁症患者的躯体化症状会随着抑郁症状改善而减轻,但在李凌江等[20]的研究中发现,仍有很多患者在抑郁症状缓解后,残留有不同程度及表现的躯体化症状如睡眠障碍、疲劳、疼痛等。还有研究表明[21],躯体化症状比情绪症状更难以治疗并影响治疗效果,降低了抑郁症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和缓解率[22-23],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影响了患者的全面康复。

3.2.2 教育程度

结果显示患者教育程度越高,生活质量得分越高,反之得分越低。一方面患者受教育程度越高,能够获取疾病相关知识的途径越多及接受能力相对越高,对疾病的认知以及从医行为更好,对于医护人员的健康宣教上有更好的理解及接受,更容易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另一方面,躯体化症状是患者的主观感受,不能发现病理基础改变或与检查结果不符,很难有客观的衡量指标[24]。在就诊过程中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患者,在是否适当表达情绪、正确描述自身的感受方面明显高于教育程度低的患者,给躯体化症状的识别及诊断上带来一定影响,否则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同时关系到患者是否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

3.2.4 服药依从性

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药物治疗是目前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方式,良好的服药依从性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Vos等[25]研究指出,若患者可以完全落实规范性的治疗方案,抑郁症的疾病负担可以降低28%。本次调查中有25.9%患者服药依从性一般或欠佳,在全瑞国等[26]的研究中,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率为53.5%,说明目前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仍有待提高,作为医院人员应制定患者药物自我管理的方案,如指导患者学习药物知识,学会自我管理药物及评价,识别和处置药物的不良反应,学会与医务人员沟通药物的相关问题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帮助患者提高服药依从性,更好地控制症状,减轻躯体化症状对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综上所述,躯体症状及其类型、严重度是抑郁症患者健康结局的重要预测因子[27]。而本研究从抑郁症躯体化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体现出对目前对抑郁症躯体化症状的管理现状仍不理想,医务人员应该提高对躯体化症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尽早识别及干预;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如健康教育、药物管理策略等,以减轻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帮助患者更侧重于生命活动的具体内涵,提高抑郁症躯体化症状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躯体服药依从性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