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探以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为引擎,点燃挖掘传承云浮历史文化的动力

2021-01-25陈桂荣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2期
关键词:活化传统文化

陈桂荣

摘 要:云浮市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属于百越地,唐天宝元年(742)设立云浮郡,明万历五年(1577)设置东安县,民国三年(1914)改为云浮县。云浮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历史文化遗产数量颇丰,奠定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历史文化气韵。文章从云浮市博物馆的角度探究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挖掘云浮传承传统文化之动力,以传承文化,发扬文化,促进云浮市文化振兴繁荣。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传统文化;活化;途径和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①“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

地方博物馆应该着眼未来、扎根现在,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为当前文化繁荣提供动力。云浮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市内出土了石器、青铜器、陶器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可以此管窥云浮古代文明,充分利用传统历史文化遗产,为传承文化提供助力。

1 云浮市博物馆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况

云浮市博物馆承担着云浮本土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与展示的重要职责,在云浮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掘中发挥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宣传云浮南江文化、禅文化、石艺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云浮市博物馆馆藏三级以上文物90多件,为云浮市文化传承与创新创造了基础条件。同时,云浮市境内还有郁南县磨刀山遗址、大湾古建筑群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云石矿场遗址、罗定学宫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宝贵的红色资源等历史文化遗产。

2 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考辨

2.1 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在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必须要做好保护,协调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为挖掘云浮传统文化提供助力。首先,依托众人之力保护和利用云浮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使文物走到大众面前,提高历史文化遗产的知名度,提升民众的保护意识,为依靠公众力量进行文物保护提供支持。②其次,保护为更好利用打下良好基础。文物保护可以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为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利用创造条件。

2.2 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目标和原则

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本质,是为了传承历史,促进文化发展,以达到文化振兴与发展。主要原则如下:①着重保护。需要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为工作重心,遵循文物保护规律,坚持科学保护,将历史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与抢救性保護有机融合。②抢救为上。在文物保护上,需要充分考量文物不可再生性与易损性,侧重濒危珍贵文物的抢救,强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利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③合理挖掘。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上,坚持合理利用,通过影印出版、展览展示、数字化服务、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方式,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

3 凝心聚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活化挖掘传承云浮历史文化途径和对策

3.1 以活化保护为载体,整理、阐释、挖掘传承云浮历史文化

3.1.1 挖掘、整理历史文化遗产,实现云浮历史文化价值的传承

挖掘与整理既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通过充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价值,促进云浮文化的发展。

郁南磨刀山遗址的发掘,在原生网纹红土堆积中出土各类石制品300余件,有石料、石核、石片等石制品,有手镐、砍砸器与刮削器等石器类,是广东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它改变了广东长期以来缺乏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历史,填补了广东地区旧石器早期文化的空白,也是中国旧石器考古的重大进展。①整理、阐释、挖掘郁南磨刀山遗址考古资料,以让文物“活”起来为载体,以磨刀山遗址为内容,深入挖掘文物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加强对文物与传统历史文化间关联性的解读,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生动再现文物的生命历程,使其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3.1.2 强化历史文化遗产修复,探索传承历史文化途径

在历史文化遗产修复上,可以结合文物的实际情况,开展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云浮市博物馆为充分开展馆藏文物保护现状调研,实施了《宋代“长命富贵”铜镜保护修复方案》《宋青铜葵花镜等10件金属文物保护修复方案》文物修复保护项目,针对文物保存现状和病害情况,采取物理和化学去锈两种保护修复技术,对文物进行清洗、除锈、粘接封护处理,对文物实施了有效保护,使其具备了更好的展示效果。

针对中小学设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博教育课程,如体验文物修复、拓片制作等实操技术,激发中小学生对文物工作的浓厚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文物保护及宣传意识,为建立富有云浮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承模式积累了实践经验。

3.1.3 强化历史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满足文物保护需求

云浮市博物馆实施《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按照博物馆库房、保存环境等标准规范,建设离线检测分析系统,改造提升展厅展柜密封性,建设馆藏文物环境调控系统,配置库房储藏设备、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调控监测系统,建立环境监控管理机制,为珍贵文物配置储藏柜和保护囊匣,全面提升云浮市博物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将文物的损害减到最少,在最小干预文物本体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文物腐蚀破坏速率。

3.2 以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为源泉,挖掘传承云浮历史文化脉络,取得大众传播实效

张柏在《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与城市文化》中提到,一个城市的形成本身便是一种区域历史文化的凝缩,在城市发展中充分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梳理研究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构建城市历史文化框架,形成城市历史文化体系,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使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意识深入人心的有利的大环境,普及历史文化遗产知识,助推云浮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繁荣与发展,以全面实现大众传播实效。②

3.2.1 以“展览+文教”为支点,翘起梳理历史脉络动力

云浮市博物馆在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的过程中,对云浮市历史文化脉络、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梳理与展示。“南越圣地西关新城—云浮历史文化展”以云浮地方历史脉络为主线,通过馆藏文物、图片、地图、沙盘等形式,运用灯控、影视展播等多种手段,全面集中梳理展示云浮历史沿革、重大历史事件、政治、古建、革命事迹等,让观众重走云浮历史,感受云浮历史厚重。以展览为宣传载体,加深观众对云浮历史脉络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理解,实现云浮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高城市文化知名度,扩大城市文化影响。以云浮地方历史脉络为主线,突破传统讲解宣传模式,全面提升社会教育的创新力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知识大众传播,为历史文化遗产注入源泉动力。

3.2.2 以“乡保+利用”为杠杆,助推传承传统历史文化动力

“乡村记忆工程”是“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载体工程。“乡村记忆工程”是结合乡村古建、园林、街巷、大院等传统建筑物,集中展示乡村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生活工具、遗物、遗迹等实物以及乡土习惯、节庆习俗等“无形”的遗产,以展馆、博物馆、公共文化场所等形式展示。③结合云浮市历史文化遗产实际情况,大胆探索传统村落的保护方式,开展“乡村记忆文化保育工程”,开设乡村历史文化展示馆、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示范基地、乡村(社区)博物馆等形式多样的乡保载体,勾起云浮人无限的乡愁、乡情、乡风的记忆,留住乡愁的根,促进云浮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努力探索出一条低级别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建筑的保护利用之路,助推云浮市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3.2.3 以“摄影+拓碑+编研”为抓手,固化传承传统历史文化活力

根据馆藏文物和云浮辖内文物资源,组织专业摄影人员、拓碑技术人员和编研业务人员编辑或续修《云浮市文物志》《云浮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名录图鉴》《云浮市文物地图集》《云浮碑刻集》《云浮摩崖石刻摄影图集拓碑图鉴》等,整理云浮市历史文化脉络、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以图片、文字固化形式全景式地展示云浮传统历史文化,固化传承传统历史文化活力。

3.3 利用馆藏资源活化教育教学,挖掘传承云浮历史文化,多措并举服务社会公众

《博物馆条例》中关于博物馆的定义,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要求制定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的政策措施。①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学校结合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博物馆应向学校开展各类相关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利用博物館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从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创新博物馆学习方式、推进馆校合作共建等多方面提出指导,将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②以“文博+教育”模式活化利用博物馆馆藏,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多措并举,拓展博物馆教育方式,服务大众,充分挖掘与传承历史文化,服务社会公众。

3.3.1 馆校合作有效共建,活化传承云浮历史文化

深化馆校长效合作,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开发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举措。博物馆可以成为学校的第二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或是学校教育的参与者。博物馆和学校两个独立的个体,以共同的教育目的为牵引,融合为有机的馆校合作组织,传承云浮历史文化。例如:以馆藏文物为知识结构建立完善青少年博物馆教育项目资源库;将反映云浮地方特色文化的馆藏文物融入中小学校本课程,借助网络平台,探索“互联网+博物馆+学校”等创新教育形式;以本土展览为基因,以馆藏文物为依托,以初中历史教材为依据开发课程,开展“云浮抗战烽火”展览延伸的文博教育活动—“军用水壶的‘前世今生’”,促进馆校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深度融合。让博物馆教育在学校课堂落地开花结果,共同助推挖掘和传承云浮历史文化。

3.3.2 开发馆藏课程资源校本教材,活化传承云浮历史文化

以博物馆馆藏文物资源为基点,参考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开发校本教材,以讲座、交流等形式介绍博物馆藏品,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丰富青少年的历史、文物知识。通过云浮市博物馆馆藏代表性文物深度讲解形式,透过精品文物的介绍以及文物背后的故事,丰富青少年的文化知识。一方面以红色文物、红色故事等具有红色基因的校本课程《打开云浮文博之门,走进红色云浮历史》,帮助广大青少年更好、更全面地认识云浮地区深厚文化底蕴,从而更加了解云浮的过去及现在,树立文保意识,传承云浮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将博物馆挑选的部分馆藏文物或者部分珍贵藏品的图片或者仿制品放到课堂上展示,以教育讲座的形式,讲解每一件文物蕴含的丰富故事,让青少年通过近距离接触文物的方式,对博物馆的藏品有一定的了解,深入了解云浮的历史,同时激发对本土历史学习的兴趣。

3.3.3 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多样化的研学,活化传承云浮历史文化

国家给予博物馆研学旅行多方面支持,如《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中宣发〔2008〕2号)中提出积极推进博物馆进校园:提供人性化的服务项目(如研学旅行项目),开展社会教育功能。③《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要求定期开展博物馆中小学生教育活动,如研学旅行教育精品项目和示范活动,提高博物馆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功能。④博物馆是研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活动形式应不断推陈出新,探索利用丰富馆藏资源,推出适合青少年的研学需求,激发博物馆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新途径,实现教育功能的新路径,有效实现开启活化传承云浮历史文化之路,培育更多的传承传播的载体。利用游中学、学中游、游中研、学中研的有机融合,挖掘云浮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深刻文化内涵,实现青少年学习的更多体验模式,给青少年深度的研学体验。云浮市博物馆为青少年设计“禁毒研学之旅”,以博物馆藏品和展览为教学资源,结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和美术、历史等学科的教学需要,将研学与禁毒教育专题展览、手工课程、绘画课程、历史课程、禁毒教育教学课程融合,针对不同年龄段设计具有趣味性、故事性、实践性、体验性的课程,突显博物馆教育的天然优势,创设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示范项目。

3.4 以小文创活化博物馆为杠杆,意蕴诠释荟萃云浮历史文化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6〕36号)指出,依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多样化消費需求的重要手段,是增强文化文物单位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丰富服务内容的必然要求。①文创是助推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力量,以小文创活化博物馆为杠杆,诠释荟萃云浮历史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具体优化路径如下。

3.4.1 以市场前期调研为切入点,提供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创产品,诠释云浮历史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的文创产品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要在继续推动发展文创的基础上大力提升文创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云浮市博物馆以馆藏文物为核心,收集资料,确定研究开发的方向、主题,深入发掘云浮地方特色文化内涵,以文创开发为杠杆,揭示云浮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打造云浮文化品牌,凝练云浮文化亮点,创新开发文创产品②。例如,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恩寺为蓝本设计的文化创意产品,融合品牌符号及IP形象,融入老百姓日常生活,享受宁静致远的文化理念。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石矿场遗址,提取其元素设计成云浮标志,充分体现云浮的石文化理念。以云浮市博物馆馆藏清光绪十六年铜鼓为基础,提取铜钟的纹理创意设计出贴近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工具等,形成系列精品,全面宣传云浮历史文化,讲好云浮故事,增强云浮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真正做到让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促进博物馆可持续发展。

3.4.2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实现博物馆文创的可持续发展,荟萃云浮历史文化

2015年国务院颁布《博物馆条例》(国务院令第659号),第四条、第五条提出“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等社会力量依法设立博物馆”“国家鼓励设立公益性基金为博物馆提供经费,鼓励博物馆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③。王悦在《博物馆运营与文化创意》中提道:“如美国博物馆获得资金的渠道多样,大体分为专为特定博物馆建立的基金、政府基金、馆外民间基金、地方政府特殊拨款、私人捐款、公司赞助以及博物馆内一些销售服务的收入。”④博物馆依托自身资源塑造社会形象以及打造独特的公益品牌形象,引领文化创意设计的潮流,满足群众的需求,充分挖掘文物的价值。可通过多元化、多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的文创设计,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获取更多的可运用的资金支持文创开发,探索如何让文物走入寻常百姓家变成现实,切实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实现荟萃云浮历史文化。

3.5 以博物馆+文旅活化融合为契机,挖掘传承云浮历史文化,发挥博物馆功能和价值

1976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大会通过了《文化旅游宪章》;2000年国际博协通过了《博物馆与文化观光旅游宪章原则的建议》;2008年国际博协(ICOM)与世界博物馆公谊会联合会(WFFM/FMAM)通过了《世界可持续文化旅游宣言》;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以上内容使博物馆+文旅活化融合成为博物馆新任务和新要求,云浮市博物馆应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传承云浮历史文化,实现其功能和价值,成为文化中枢,满足公众的需求。

首先,让博物馆成为文旅融合的目的地。博物馆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整合文旅资源,突出地方博物馆的特色,补齐短板,培养能深挖云浮历史文化内涵的优秀讲解员,将博物馆打造为旅游、休闲的第六空间,实现博物馆的功能和价值。

其次,打造博物馆和本地文旅资源融合旅游路径,如云浮市推出历史文化游径、红色精品线路、千车万人游。

最后,以共享的形式探索创新融合“博物馆+文旅”。博物馆要主动打破围墙和限制,融合周边的文旅资源,“走出去”“请进来”实现优势互补。如成立云浮市文化旅游联盟协会,融合全市的博物馆、展览馆、红色专题馆、旅行社、旅游机构等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共服务。⑤

猜你喜欢

活化传统文化
大别山精神在红色小镇打造中的传承与“活化”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如何起死回生?
“活化”历史人物,打造“乐学”文言文课堂
保护与发展:民族村寨活化的空间途径
“活化”课堂,让英语教学更精彩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