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陶艺教学改革研究

2021-01-24曹现果陈亦静CaoXianguoChenYijing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年11期
关键词:陶艺陶瓷院校

■曹现果,陈亦静 Cao Xianguo & Chen Yijing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陶瓷以其特有的魅力融入人类的生活[1],随着人类认知能力不断提升,对陶瓷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要求不断丰富陶瓷的种类和形式,完善陶瓷的制造技艺。近年来除了陶瓷企业对陶瓷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外,各地逐渐将陶艺制作培训、陶艺体验等活动作为休闲方式进行推广,很多幼儿园、小学也把陶艺加入学习课程,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中国悠久浓郁的陶瓷文化。传统的岗位有陶瓷成型工、陶瓷技术员、质检员、陶瓷业务员,在新形势下出现陶瓷设计师、陶艺培训师、陶艺管理、陶艺教师等岗位,随着陶瓷相关行业的需求量增大,对陶瓷技术人才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

1 高职院校陶艺课程现状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强调要增强和改进学校的美育工作[3]。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有很大提升,但从目前的陶瓷艺术课程教学来看,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例如在陶艺课程授课过程中,部分教师过分追求陶瓷成型工艺方面的实训,课堂上忽视对陶瓷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以“教”为主,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教学评价不规范等现象,最终使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及预期不符。

1.1 重视实践,轻视理论

部分陶瓷艺术教师片面地认为,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所以陶瓷艺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制作陶瓷的技艺,陶瓷理论部分犹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没有清晰地认识到现在的陶瓷企业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已发生改变,理论是实践的基础。陶瓷英文译为“China”,它是中华民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制作工艺水平和艺术水平方面,还体现在文化价值方面。通过理论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和民族使命感的理解,也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教师对陶瓷理论知识一知半解,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在陶瓷理论授课过程中照本宣科,不能激发学生对陶瓷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陶瓷理论部分浅尝辄止[5]。

1.2 重视模仿,轻视创新

在实训教学环节中,任课教师经常以他人的经验技法作为课堂教学目标,并利用前人较为成熟的作品作为教学案例进行模仿,学生只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步骤就可以一步步完成练习。以泥条盘筑实训项目为例,教师通常以泥条盘筑的瓶子或者器皿为作业样板,讲解泥条盘筑制作过程及实训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然后由学生利用泥条盘筑的手法制作同样的瓶子或者器皿,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步骤机械地进行泥条堆积,制作瓶子或者器皿。实训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同时也没有艺术表达、设计思维方面的引导,学生机械地完成作业,容易使学生学习丧失主动性和积极性。

1.3 “灌输式”“体验式”的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陶瓷艺术课程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在陶瓷理论知识方面仍然以传统课堂模式传授知识为主,老师照本宣科。在实训方面则以“体验式”为主,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形式也比较单调,主要为老师进行作品示范,学生机械地进行临摹练习。由于课程的授课教师本身专业知识欠缺,无法很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尤其是在陶瓷艺术创新创意方面,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不重视课程,教学效果差。因此,必须对陶瓷艺术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1.4 教学评价不规范

高职院校陶瓷艺术课程中学生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是平时课堂表现占40%,实践作业占60%。平时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出勤、学生平时作业及课堂表现,实践作业主要为课程大作业,以作品最终烧制效果进行成绩核定。但陶瓷艺术课程的作业是非常显性的,如果单纯从作业最终效果进行成绩的评定,会出现片面的现象,同时会打击学生挑战高难度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影响作业最终效果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比如高难度的陶瓷造型在烧制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开裂等现象。

高职院校陶瓷艺术课程中教师考核方式以教师之间评价为主,采取听课的方式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问卷的方式呈现。这种评价方式仅仅通过教师团队抽查听课而进行课程效果的评定,没有学生评价、企业行业评价参与进来,导致课程教学评价方式片面,不够客观[6]。

■图1 陶艺课程多维度教学评价

2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陶艺教学改革的相关举措

2.1 提炼经典,融入文化

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科技的普及,逐渐淡化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提升审美素养逐渐成为高职艺术类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在陶瓷艺术课堂教学改革中,应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宣传为重点,让社会各界参与到传统文化资源在课程中的挖掘和应用中,高职院校可以与当地博物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把博物馆作为学生学习平台,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博物馆陶瓷文化的魅力,领会到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使者,它既可以传承历史,也可以寄托作者的情感展望美好未来。

传统的陶瓷理论内容,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每个朝代的陶瓷,学生走马观花地进行学习,学习效率和兴趣低。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精简理论知识,整理各个时期经典的陶瓷作品,以点带面地讲解经典案例,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传统设计文化及历史特点。例如讲解元代青花瓷时可以利用“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作为经典案例,以战国时期齐、燕交战过程中,孙膑被燕国囚禁,他的师傅鬼谷子知道后骑一虎、一豹下山营救徒弟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讲解该青花大罐的纹饰特征、文化底蕴、历史价值,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整个元代青花瓷的特征。

2.2 夯实基础,强技尚新

技法为基础,创新为灵魂,在陶瓷实训中,没有技法作为支撑的创新作品是虚幻的,同样只有技法没有创新的作品是黯淡无光的[7]。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经典作品作为案例,首先讲解作品制作过程的步骤,然后进行操作示范,在操作过程中着重讲解容易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最后进行主题训练,教师对主题进行艺术表达、设计思维方面的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练习,而不是单纯地模仿经典作品。例如以泥片和泥条成型为例,教师讲解泥片泥条成型技法特点后,以“鱼”作为主题,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由于每位同学眼中的鱼都不一样,会制作出风格多样的陶瓷作品,针对学生制作过程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巩固学生的基础。

高职院校陶艺课程可以依托本地特色,营造陶艺氛围[8]。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与陶瓷设计巧妙结合在一起,拓展学生的设计研究思路,增加创新灵感,并且可以使学生的设计作品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本地传统文化。例如广西地区的院校,可以将本地特色的龙舟文化、铜鼓文化、花山壁画文化、太阳文化、龙母文化等民族文化与陶瓷相结合,制作出独具特色的陶瓷作品,形成浓厚的陶艺氛围。

2.3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2.3.1 情景教学法

陶瓷课程较多适宜情景教学法,学生是企业中的一员,学生学习如何与同学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如何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操作。通过情景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获得了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洞察能力[9]。

2.3.2 项目教学法

在教学中以项目为导向,将教师引导、自主计划、分组讨论决策、自主实施方案、自行检测和自行评价有机结合,采用“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鉴赏和技法学习→教师点评→学生实践操作→发现问题→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小组探讨→完成作品烧制→教师和学生互动总结与评价”的模式。

利用“慕课”及“微课”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线上的内容可以自主配套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针对教学难点拍摄微课,由学生课后根据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反复观看进行自主解决。线下教学主要以学生自主学生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利用小组研讨式、项目式或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创新型实践陶艺人才。

2.4 教学评价多维度

陶瓷艺术课程学生考核采取平时课堂表现与实践作业相结合的考评体系,对学生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素养等结果方面综合考核评价,平时课堂表现占40%,实践作业占60%。平时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出勤、学生平时作业及课堂表现、团队小组评价,实践作业考核不仅仅依据作品烧制效果,还需要参考作品的创新性、完整性。其中作品的完整性占比20%,包括设计草图、制作过程中的问题记录、解决过程;作品的创新性占20%,包括作品的创意、材料与工艺创新;作品烧制后的效果占20%,由作品最终表现的效果决定。

任课教师考核方式采用团队教师评价、企业行业人员评价、学生评价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团队教师评价占35%,企业行业人员评价占35%,学生评价占30%,评价内容依据评价人员类别不同而不同,考核标准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成型多维度体系(图1),使教学评价更客观真实[10]。

3 结语

总之,在飞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对陶瓷文化创业产业课程进行改革是十分有必要性的。一方面,通过建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专业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其理论及实践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应通过加深校企合作,结合行业发展规律,培养,职业能力和素养综合素养高、专业技能强的优秀陶瓷人才。

猜你喜欢

陶艺陶瓷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陶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