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传统东阳木雕的艺术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2021-01-24许海峰戴向东王菊雅XuHaifengDaiXiangdongWangJuyaZhangYun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东阳木雕内涵

■许海峰,戴向东,王菊雅,章 运 Xu Haifeng & Dai Xiangdong & Wang Juya & Zhang Yun

(1.4.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410004;3.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浙江上虞 312369)

人类在演进过程中创造了种类繁多且各具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不仅为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日常器具的设计与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撑,还承载着设计思想、生活习惯、民俗民风以及审美情趣。融合了地方文化后的传统手工技艺,成为了传承与呈现地方文化内涵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如东阳木雕艺术,在其千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具备就地取材、呈现多样题材、展现丰富形式、凸显精湛技艺等艺术特征。纵观其雕刻题材的选择、雕刻内容的体现、作品形式与内涵的呈现等内容,体现着我国宗教文化、宗族文化、礼乐文化等传统文化对东阳木雕艺术的影响与作用。因此,本文基于文化内涵视角,分析和探究浙江东阳木雕艺术背后隐含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故此必将更有利于我们拓展和提升对东阳木雕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研究。

1 东阳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

1.1 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是指,“人们以宗教为表现形态的精神劳动成果,连同宗教本身也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产物,是人类感情、理想、审美的一种寄托与特殊表达方式[1]。”在生产工具落后、生产力低下、自然环境恶劣以及物质资源匮乏的原始社会,由于当时人类在认识自然与利用自然上存在着认知不足,了解与解释如,“天崩地裂、雷鸣闪电、月食星坠等自然现象”方面存在严重的知识盲区[2]。既无法对该种自然现象做到抗拒,又无法对该种自然现象给出合理的科解释,使得人类对该种自然现象产生出害怕、恐惧甚至神秘之感,最终将该种自然现象或规律被归咎于一种超自然物的存在,并对该种自然现象或规律的超自然物进行有意识处理,随即产生了宗教及其文化。而宗教及其文化的建立与发展,不仅为我们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创作元素,还为其民族民间艺术的应用提供了场所。如具有宗教意义的各种图腾符号在当前各种民俗活动中的广泛运用,促进与丰富了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

就东阳木雕艺术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雕刻内容方面。其基于自身雕刻技艺优势的基础上,结合人们宗教信仰的需要,佛像、神像、佛龛、木鱼等佛教用品一直是其艺术创作与表现的重要内容与品类。如现存最早的木雕佛像作品“善财童子像”(图1),虽成形于北宋时期,但众所周知,因木材具有易腐烂难保存的特性,使得当下人们难以考证东阳木雕宗教艺术的具体起始时期。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利用东阳木雕艺术来表现宗教艺术肯定比现存考证的北宋时期更早。因为宗教一直是人们重要的信仰,利用东阳木雕艺术雕塑和呈现具象的宗教形象,是东阳木雕艺术雕刻内容的重要之一,并一直伴随其发展至今。如发展至近代,其最具代表性的宗教作品即为杭州灵隐寺的“释迦牟尼佛像”等。(2)雕刻内容方面。艺人在创作具体作品内容时,常巧妙地选取宗教故事及其人物,作为视觉形象具体化的元素创作题材。如艺人常将八仙人物及其神器(俗称“暗八仙”)作为雕刻内容,雕刻成组图形式在建筑物的牛腿、门窗锁腰板、裙板、格扇花心以及家具花橱上广泛应用。如此,一是寄希望“八仙”能给自身(族人)带来好运,体现出最为原始的如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朴实愿望。二是利用“八仙”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气概,传递人们安身立命,行走社会以及人们社会行为的信念。不仅传递了人们最为原始的教育理念,而且也体现着普通百姓最为原始、最为朴素、最为真诚的做人原则与处事规则(图2)。反映着宗教文化对东阳木雕艺术影响最为真实的一面。

1.2 宗族文化

所谓宗族文化,即指由同宗、同族经过千百年的提炼和整理,并在族人之间形成约定俗成的民俗文化。“主要体现在宗祠、族谱、族规、宗族墓地等方面,具有血缘性、聚居性、等级性、自给性,并由此产生的稳定性和封闭性的特点,血缘关系是宗族文化的前提条件[3]。”其中,祠堂文化是宗族文化的核心。祠堂,又称为“祠庙”或“家庙”,举族人之财力修筑祠堂来尊祖敬宗之地,来体现封建宗法的根本原则与显示宗族至尊的族权。主要通过有形建筑、祠堂、联号、堂联等物态文化,族谱、祖规、祖训、家法等制度文化,族风、族俗、祭祀仪式等行为文化,以及族人长期以祠堂为核心形成的制度认同与活动范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精神文化[4],由此具象的呈现与传达宗族文化。

就东阳木雕艺术而言。(1)木雕技艺传承模式中的宗族文化。一是技艺传承遵循宗族内部传承为先、为主原则。东阳木雕技艺的传承一直秉持着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内部或家族内部之间男男单传技艺的传承机制和传承习俗,从而以此确保了雕刻技艺传承的严密性与封闭性。二是遵守严格与正统“拜师学艺”模式建立拟“父子”关系。“拜师学艺”需通过中间人介绍,再经隆重、严格、规范的拜师礼后师傅将异姓徒弟接纳为“自家人”。“这种泛家族主义建构了拟血缘的师徒关系,消除了局外人所带来的隔阂”[5]的过程,进而扩大师傅自身“家族”和“行业”地位。(2)村空间规划及其命名中的宗族文化。祠堂作为整个家族的中心,举行一系列如婚丧嫁娶、祭祀祖先等传统民俗活动,而家族成员以其为中心筑室而居。此外,东阳具有同姓集聚的风俗,并将村直接以姓氏命名,如蔡宅、李宅等。通过以族人姓氏命名村名,使族人聚居在一个边界显明的空间范围里,再加以族人间血缘关系的纽带巩固,最终实现族人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目的。(3)木雕装饰图案中的宗族文化。利用匾额、堂号、楹联等增强祠堂建筑装饰效果和空间氛围,同时反映着族人生存之道与精神品格(图3)。如“官桥孙氏家族祠堂,因族人常常发生争斗,导致狱讼现象频发。鉴于此,孙氏家族将其祠堂命名为‘永和堂’,并雕刻‘永和堂’匾额高悬于祠堂中间的横梁上,表达族人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谐共荣、和而不同的愿望与理念[6]。”以此教化子孙后代,铭记祖先教训,传递、延续与传播宗族文化。

■图1 善财童子像

■图2 八仙外向撑拱图

1.3 礼乐文化

礼乐是指“以导其志”、“以和其性”,“乐者为同,礼者为艺”,“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表现人的共同本性,礼体现人的等级差别。礼乐是人类由野蛮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7]。自“礼乐”文化随儒家文化成为我国文化的核心。《论语·泰伯》先通过对诗的学习,对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样技能、艺术的学习、训练而达到的精神修养与知识技能的合一从而进入知识境界。由知识境界通过在“礼”和“乐”方面的修养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境界。而所谓的道德境界其实就是“仁”的境界,“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怎样做到“仁”,孔子在《论语》中给出了很多具有实践性的规范和引导。从语言到行动都对“仁”作了细致的规定。关于这一点,孟子更是继承与深化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之幼。”《梁惠王上》的爱人之心[8]。

在东阳木雕艺术中。(1)技艺学习与职业生涯中的礼乐文化。在东阳木雕“三年学艺,四年半(伴)做”过程中呈现传统礼乐文化的“孝”与“仁”。如师徒外出施艺时,徒弟需承担挑工具、整理工具、检验工具等工作,以及需对待父母般地照顾好师傅的日常生活。而师傅则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观察和考验徒弟的灵活性与忠诚度。当徒弟艺满后独立行艺时,必须遵守不得在师傅行艺的地方招揽生意等业内早已约定俗成的行规。在此过程中,徒弟对师傅照顾,表面反映出传统社会中师徒间的亲密关系和等级关系,但实质是人们受传统礼乐文化影响后,在思想、行为、品格等综合行为上的具体表现,是传统文化“孝”与“仁”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2)雕刻题材与内容中的传统礼乐文化。随着佛教的传入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佛、道、儒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成为了民族民间艺术创作形象的母本。“在每一件尽善尽美的雕刻作品背后都打上了儒家文化的烙印。通过雕刻来表现认识、思想、追求的独特性,木材质感的追求也表现了对自然的追求,表明了“道法自然”的思想[9]。”如东阳木雕常选“有着积极向上的故事情节,竹林七贤、三国演义、渔樵耕读、三娘教子、岳母刺字、义释黄忠等。”人们耳熟能详、易于理解,并符合人们审美情趣与价值观的雕刻题材,经设计雕刻成联组作品后,应用在传统建筑的粱、桁、牛腿、雀替、涤环板、窗格等部位。东阳木雕艺人通过图式符号将这种“礼乐”文化直观地予以表现,从而给予人们的直观欣赏与理解,起着传播“礼乐”文化与教育民众的作用[10](图4、图5)。

■图3 忠直名臣(匾额)

■图4 桃园三结义

2 东阳木雕艺术文化内涵的当代价值

2.1 保护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需要

现阶段,由于我国社会经济与城市化发展的不断加快与深化,导致了我国传统手工艺赖以生存环境越趋流变,给其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挑战。如东阳木雕在历史上主要服务于区域百姓的建筑居住空间与生活器具的营造与制作、雕刻与美化,呈现出建筑的“雕梁画栋”之景和器具的“十里红妆”之美。但随着人们在居住空间、生活方式、文化观念上的改变,传统东阳木雕艺术逐渐退出了人们日常生活环境的营造和日常器具的制作。加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越趋加深,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其强势的经济基础和发达的信息科技技术,不断向包括我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传递其政治和主体文化意识,导致人们在文化观念、生活理念,甚至生活方式等方面越趋西化。进而使得当下的青年一代更加崇拜西方乃至其所包含的一切,简单错误将西方文化和现代化等同起来,并根植在青年一代人的意识里,却将我们国家与民族的意识逐渐淡漠减弱甚至遗忘,最终丢弃了我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表现最较为直观如有、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比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还要热闹喜庆,欢迎程度不浅。该种现象除了商家的鼓吹外,我国年青一代越趋西式的文化观念及其生活方式,是加剧这种现象发生与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当前提出传承保护东阳木雕艺术等传统手工艺,除了对传统技艺本身的传承保护之外,实质更应该将东阳木雕艺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因子传承保护。因为,文化内涵与文化因子是保证我们国家与民族在发展与进步中保持特色与优势的核心因子所在,也是为了留住区域传统文化的“根”和抵制强势文化入侵的双重需要。毕竟“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珍宝,是我国悠久历史的文化凝结,更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与历史的见证。假如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也就不会有自己的历史,更不会有自己民族的特征,不管是在过去还是未来,一个没有自己优秀文化的民族和不重视发扬自己文化的民族,是不可能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11]。

2.2 传承传统文化,构建民族精神需要

正如上所言,加强对东阳木雕艺术的传承保护实质是对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保护与传承。据于此,从微观视角而言,挖掘东阳木雕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其文化因子,为当下地方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文化素材,进而以此夯实地方文化建设基础,最终为人们营造健康、丰富、多样、有序的生活文化环境。从宏观视角而言,历史悠久而珍贵的传统手工艺,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实践中创造与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不仅是各民族对自我文化梳理认定与总结的史实凭证,还更是一个民族得以不断延续与进步的核心与根基所在。鉴于此,我们认为加强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保护,这是因为传统手工艺凝结、保留和传承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情感、经验和智慧,是构筑我国民族文化的共同基础,更是我们民族精神财富和心理、情感积淀,是构成民族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源泉[12]。因此,传承保护好传统手工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而更加有助于我们加深其认知,挖掘其内核,这不仅是我们保护民族文化与凝聚民族力量的要求,还是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内容与目的,更是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唯一途径。正如著名学者康保成指出:“日本在战败后国民一片消极悲观的声音当中提出了‘文化立国’,只要文化在,民族就在。通俗点讲,只要日本的传统文化还在,只要和服、茶道、柔道、寿司、榻榻米、歌舞伎、三味线……传统风俗、礼仪、节日还在,日本就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受人尊重的国家。文化独立的意义,不是象征性的,而是实质性的,是最本质的独立[13]。”由此可见,我们只有保护与传承好地方传统手工艺及其文化内涵,不仅是传承保护我们民族精神的需要,而且更是在新时期构筑民族精神的需要。

2.3 整合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需要

东阳木雕在其发展的千年历史上,经历代木雕艺人的努力与拼搏,传统的“东阳帮”已从东阳辐射到了整个江浙一带,甚至进入了宫廷。现阶段,东阳木雕甚至已经辐射到全国,为东阳木雕艺术积累了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东阳木雕”不仅是一个地域品牌,还已经成为东阳木匠群体(包括大木匠和小木匠)及其所掌握的木作技术的代表了。“东阳帮”代表着东阳地区的木作技术、技术水平及其质量保证。在当下保护传承好东阳木雕艺术及其文化内涵,使其保持强有力的生命力,继续为经济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发挥其作用。特别是近十余年,东阳市委市政府瞄准东阳木雕在人才、技术、市场、特色与品牌等内外部优势条件,加之国内富裕阶层对红木家具收藏热的兴起,东阳市政府恰时提出发展东阳木雕文化产业。至今已经形成了产业规模巨大、产业链相对完整的东阳木雕红木家具文化产业集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东阳市拥有红木家具企业约2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约37家,年产值超过150亿元。全国80%精品红木家具和全球60%的市场份额系出自东阳[14]。众所周知,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类型之一。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创意,更需要地方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的融合。只有在此基础上将文化、特色与创意的有机结合,文化产业才能健康、有序地可持续发展。因此,挖掘与研究好东阳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利用好东阳木雕艺术独特而又极具个性的文化因子,是保护传承好东阳木雕艺术的需要,更是东阳木雕红木家具文化产业长远发展的需要。

■图5 赵子龙大战长坂坡

2.4 发扬传统文化,构筑地域品牌需要

东阳木雕作为一项地方传统木作技艺,在历史上由“东阳帮”创造出的“东阳木雕”这一地域品牌有着独一无二的美誉度和品牌效应。通过对地域品牌的理解,地域品牌是区域经济的产物,通过对区域内众多企业的品牌或将某一产业的企业品牌精华进行提炼和浓缩,使得在该地区内形成某行业或某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信任度。地域品牌的形成是区域内众多企业通力合作拼搏的结果。而“识别效应、搭载效应、聚集效应、刺激效应”[15]是地域品牌具有的效应作用,这在东阳木雕红木家具文化产业中获得了验证。东阳木雕红木家具文化产业自2008年至今的十余年间,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巨大的产业规模集聚区,获得了“中国木雕之都”与“全球木雕合作基地”和“世界木雕之都”等荣誉称号,丰富和加强了“东阳木雕”地域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而在新的时代做大做强东阳木雕红木家具文化产业,唱响“东阳木雕”这一地域品牌变得极为重要。鉴于此,只有更好、更全面保护传承好东阳木雕技艺及其文化内涵,发挥好东阳木雕红木家具产业已取得良好绩效以及“东阳木雕”区域品牌效益,才能使得其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地方文化特色发展,提供长久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众所周知,传统文化因子是构成地域品牌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地域品牌特色及其识别性塑造的重要保证,更是构成地域品牌长久生命力的动力内核。因此,保护传承好东阳木雕技艺及其文化内涵是当下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应依据东阳的地理自然特色和人文历史等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因子,以此塑造东阳区域城市的综合形象魅力与地域品牌,进而通过综合形象和地域品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及其竞争力的提升,是东阳木雕红木家具文化产业当下乃至下一阶段发展的必要选择和必然路径。因为,地域品牌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传统文化的渗透。鉴于此,从东阳木雕的文化内涵中不断地吸取营养和创作元素,创造出既符合品牌建设要求,又不失特点、内容、内涵的区域品牌,为东阳木雕红木家具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能量[15-16]。

3 结语

作为地方传统手工艺技艺的东阳木雕,不仅有着极具地域特色的雕刻题材、丰富的雕刻内容、精湛的雕刻技艺以及响亮的地域品牌外,而且还蕴藏着宗教文化、宗族文化、礼乐文化等传统文化内涵。本文梳理与挖掘了东阳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及其具体呈现形式、表现内容、艺术特点等内容,阐述了传统文化与东阳木雕艺术之间相互影响、融合与呈现。并基于文化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传承东阳木雕艺术及其文化内涵的当代价值,即我们抵制外来文化、构建民族精神、发展文化产业、构筑地域品牌等需要。因此,我们认为保护传承东阳木雕艺术及其文化内涵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

猜你喜欢

东阳木雕内涵
古韵东阳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人大代表约见制度的东阳实践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内涵漫画
木雕鱼
东阳:大树底下长出草
自然形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