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城市家具设计的原则及维度

2021-01-24张新宽任新宇LiuYingZhangXinkuanRenXinyu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年11期
关键词:层级家具设计师

■刘 颖,张新宽,任新宇 LiuYing & Zhang Xinkuan & Ren Xinyu

(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群体数量增加、人口结构愈发复杂,对城市公共设施投放与设计均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人类对工业设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均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突出表现在2016年世界设计组织对工业设计做出新的定义。城市家具作为工业设计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1],自然需要从多个层面重新解读,以求在实践新设计理念的同时提升用户人群的满意度,并为城市形象以及城市文化的塑造提供有力的设计层面支撑。

“城市家具”源于英文词组“Street Furniture”,本意指街道中的家具。这种说法最早流行于欧美,特指那些在城市中设置的公共座椅、邮政设施、报刊亭以及景观小品等。不过,随着城市体量的增大以及城市功能的发展,城市家具包含的内容变得更加广泛,在当前概念下,城市家具包含所有城市空间中满足人类城市公共活动需求的各类设施。

1 设计原则新内涵

随着设计理论的发展,设计师对于社会创新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促生了“以社区为中心设计(Community Central Design)”理念的产生[2]。城市家具作为城市公共活动的承担者,其推动建立新社群关系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另一方面,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提出,制造业转变升级脚步加快。制造业由“浅绿”转向“深绿”即由关注产品绿色化到实现商业模式可持续发展的转变[3]。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城市家具设计要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参与生态城市建设。

一般来说,在城市家具设计、投放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设计原则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人性化原则、整体化原则、地域化原则、生态化原则。这四个设计原则建立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之上。而当下城市家具设计需要新的设计角度。马谨、娄永琪在《新兴实践:设计的专业、价值与途径》中提到,“……这也许暗示着我们不再执念于人类中心学说,而是转向关联主义(Relationism)”,在这里,关联性 (Rationality)特指设计对象所处的关系网络[4]。相较于传统的产品,城市家具作为公共设施的一部分,所处的关系网络更为复杂。在此关系网络中的各个节点,比如城市的能源供给、城市自然环境等等,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一般情况下,相关关系网络主要有三个维度的关系需要考虑,即个人、社会和环境等。

首先,城市居民既是城市环境的设计、规划和建设的主动参与者,又是城市公共环境运行和变化结果的承受者。传统意义上,人性化原则关注的是城市居民的需求实现和使用体验[5]。不过,传统意义上的用户需求和使用体验一般仅考虑了使用者与城市家具之间单向关系,很难设定并实现新的设计目标。

其次,整体化原则、地域化原则分别关注城市家具的风格统一和城市特色形象建设两方面,其设计目标是通过塑造城市整体形象,进而建立城市品牌,处理的是城市家具以及城市品牌、城市文化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城市家具作为现代城市的组成部分,对城市景观的塑造、城市文化的塑造与传承乃至城市的整体发展均具重要意义。

最后,一般情况下,生态化原则强调在设计过程中,系统考虑城市家具生命周期中每个环节对周遭环境的影响,设计师重点关注的是生态、人类健康以及安全问题。完整的环境维度思考,绝不仅仅是考虑城市家具与环境之间的简单关系,而是对“城市家具、人类群体、环境”三者关系的通盘考虑[6]。而且,城市家具所处的“环境”也并不简单指其周遭的自然环境,其身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样对城市家具的设计、陈设等产生多种影响。

■图1 太阳能长凳

■图2 准确置入的垃圾桶

2 不同维度中的设计方法

2.1 个体维度

所谓个体维度,指的是城市家具设计过程中对用户个体与城市家具以及用户个体之间等关系的考量。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中,城市居民的需求和体验是设计的首要关注点,设计师的大量工作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设计调研和公共设施生产投放的成本限制,设计师在有意无意之间削减了城市家具满足差异化需求的能力,大量设计方案仅对理想用户需求进行了简单调研便决定城市家具的具体功能,这直接导致了城市家具的功能的单一和特色的缺乏。显然,这种简单的设计处理手法必将限制城市家具、城市特色乃至城市自身的发展,与现代的城市多元化需求不相匹配[7]。部分公共家具设计师已经关注到了上述问题,并且针对不同的设计问题提出了个人的解决方案,但由于缺乏基于个人的维度的全面分析,使得相关方案在设计之初便带有先天缺陷。例如,部分公共座椅上装有铁质间隔栏,即将座椅划分为三个部分。设计师的本意是为防止流浪人员的躺卧,造成的使用和社会安全问题。但是实际使用中,却给大量正常使用的用户造成了不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设计策略显然是行不通的。正如前文所述,城市家具又被称为城市公共设施“公共”概念本身即隐含了社会公平的概念,这要求城市家具设计不能只满足部分目标用户的单一需求,而应借助精心设计,提供多元化的功能及服务体验。

2.1.1 个体同城市家具关系分析——行为和需求模型

在一般意义上,用户个体的功能需求决定着城市家具的基础功能设计。从城市家具的设计到投放的时间轴线上来分析,城市家具的功能需求可以细分为三个层级:理想层级、统计层级和实践层级。理想层级指的是设计师根据自身的主观经验,判断和决定城市家具功能及其相关需求,这种预判一般适用于设计的起步阶段;统计层级,顾名思义来自对终端用户的调研,根据相关调研数据的统计结果来决定城市家具的具体功能;实践层级,指的是用户实际使用过程中表现出的城市家具功能,可以是设计的预期功能也可能是用户的创新使用而派生出的其他功能。在理想状态下,城市家具功能需求的实践层级应与预设层级相一致,但正如墨菲定律所述,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完成某项任务,即使其中一种选择将会造成灾难性后果,也必定有人会选择此种方式。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前两个层级得到的需求结果和功能设计并不代表用户使用的真实结果或需求。何况,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变革,城市居民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都为设计师预判用户需求进而展开针对性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2 不同个体间的关系分析——行为和需求

通过对城市居民用户的有效分类,可以让设计师更清晰地认识目标群体需求,结构设计问题,明确设计切入角度。对于城市家具来说,在确定了预设功能之后,仍然需要考虑对不同用户群体之间矛盾需求的平衡,以保证使用群体间的公平,比如是否需要特殊照顾某类人群。设计师在一般情况下会将老人、婴幼儿、孕妇以及残疾人等作为特殊人群进行划分,这种分类标准建立在人们常识认知,即残疾人、幼儿和老年人必定需要社会无条件的照顾之上。显而易见,这种抓取特例的方法可以大大减少详细分类带来的工作强度。

衡量城市居民的状态,判断其是否需要区别对待,需要从对行为能力和行动能力进行判定。其中行为能力指个体长时间的运动能力,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为年龄,二为长期身体状况。行动能力指即时运动能力,受短时间内身体健康状态和心理因素影响。具体来说,比如公共交通工具座椅系列设计中一个大问题便是让座问题。在拥挤的车厢里,乘客直观的行为能力状况表现为年龄和身体显著物理状态(比如肢体残疾等)。这些属于行为能力范畴,并且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乘客在乘坐车辆期间的身心状态则称为行动能力,行动能力和行为能力一样,都会对产品的使用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2.2 社会维度

在社会维度上,城市家具设计需要分析的关系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城市文化和城市品牌。“城市公共家具对应的则是微观空间,这个微观空间与人的关系最密切,人们使用接触的频率也是最高的。”因为有着个人独特的记忆,城市“微空间”在每个人心中与众不同[8]。因此 城市家具成为城市居民的情感寄托,进而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对于城市发展来说,营造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品牌至关重要。例如,巴黎,作为世界浪漫之都的城市名片,为巴黎的城市发展既提供了源源不断地文化动力,又为其城市发展定下基调。

对于任何文化来说,其生命力的表现都是从文化传承开始的,无人传承的文化自然会烟消云散。城市文化作为现代文明的一部分,亦是如此。每一个城市都应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需要城市建设的所有参与者进行有效延续和传承。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城市家具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设计,从相关城市文化中遴选具有应用可能的“文化原型”,并且从中发掘文化符号内涵,在设计方案中进行有效地使用或体现。同时应该注意的是,传承不仅仅是对造型地模拟和单纯地应用,而是需要寻找情感。通常情况下,人们对某种文化的感知、体验以及联想等生理、心理活动,来自特定造型、功能、形象、符号等有效刺激。所以,为了实现对城市文化的深入了解,设计师必须融入城市家具所处的社会关系中,深入城市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了解相关城市文化的表现特征,进而理解其深层次的文化与情感内涵。所以,对于相关文化的设计表征来说,寻找到文化符号只是第一步,并不代表城市文化已经可以被直接应用到城市家具的设计方案中。一方面因为城市居民的审美取向在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另一方面,城市家具和社会既有文化精神联系也有经济联系。城市文化对应的城市品牌是城市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除了城市家具的整体性和地域性两条原则,设计还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将城市家具设计同城市优势和潜力结合,形成良好的模式体系以便塑造和强化城市品牌,这同样是城市文化有效传承的重要保证。

2.3 环境维度

从全球视角来分析,现阶段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依然严峻。如何平衡城市发展与环境负荷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必须直面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基于环境维度的城市家具设计思考,是在这一特定设计领域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践行。现代意义上的可持续设计,不仅包括对生产环节的可持续关注,同时还包括与使用者关系的主动建立,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产品、环境”三者之间的互惠互利。基于此,环境维度的城市家具设计包含了三个层级的设计思考。

2.3.1 浅绿-功用层级

这是从环境维度对城市家具提出的基础要求,特指城市家具的环境耐受性和耐用性。要求城市家具在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同时,搭载更多的功能,以便于向整个城市系统提供更多的绿色功用。比如太阳能长凳(图1),除具有基本的座椅功能外,在这款长凳中嵌有薄膜太阳能电池,能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供公众给手机充电、无线上网等以及夜晚提供基本照明功能。由此可见,城市家具亦可作为城市绿色能源生产平台,以更加主动的方式参与到城市的生态建设中。

2.3.2 深绿-产业层级

按照当前的绿色设计理论,对产品绿色设计特性的要求与规范是针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相较于一般的工业产品,城市家具由于使用环境、适用对象和使用频次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于一般工业产品的特性:首先,用于生产城市家具的生产材料的环境耐受度与使用耐受度要求较高,同时要求材料价格低廉。其次,城市家具的整体成本控制要求生产工艺成本低[9]。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家具的制造和投放受成本制约相对较大,过高的价格不利于城市家具的推广。但是,大部分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的价格都要高于对应的传统生产要素,从而导致城市家具中使用新型环保材料及工艺变得非常困难。这要求设计师积极地投入到城市家具的生产过程,积极同科研人员合作,推动长期效益的达成实现双赢[10]。

2.3.3 生态-关系层级

“设计对行为的引导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这种引导可以从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去认识,概括来讲主要包括限制和刺激两种方法”[11]。根据前文分析,城市家具设计与用户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两个层面:使用行为选择和使用行为深化。使用行为选择指使用者对于自己行为的选择,包括符合城市家具预设目的行为和非预设计功能目的的行为。而通过设计的介入,城市家具可以调节用户的行为选择,达到教育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做到好的行为易于达成而为坏行为达成设置障碍甚至使其无法达成。(图2)引导准确置入的垃圾桶正是通过提高用户体验来调节使用行为选择。设计师在桶的内部装入了一个压力传感器,人们在向内丢垃圾时会发出类似物品掉入深渊的声音,带给用户新奇的体验[12]。

而使用行为深化则是以提升用户的积极体验为前提,通过精心设计,引导或激励使用者完成特定行为,从而达到用户个体层面需求的满足以及城市家具在社会和环境层面的价值实现。

3 结语

城市家具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功能载体,既要满足用户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需求,还肩负着城市文化传承以及城市品牌塑造的责任。从个人维度、社会维度和环境维度等三个层面展开对城市家具设计的思考,能够保证相应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成果更好满足现代城市生活以及设计理论对城市家具提出的多元需求。对于具体的设计流程来说,上述三个维度既是相互平行的独立要求,还构成一个系统原则体系,设计师需要从城市家具的系统整体出发来权衡设计重点、控制设计进程。理论上,三个维度对城市家具设计的影响是同等重要的,但由于影响要素众多,设计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从某个角度作为主要切入点展开设计,而不应受太多理论条框的限制。如此才能保证理论与实践的真正和谐统一。

猜你喜欢

层级家具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设计师访谈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设计师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