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分析

2021-01-22刘敏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36期
关键词:阿帕替尼甲磺酸吉奥

刘敏

(安阳地区医院 肿瘤科,河南 安阳 455000)

胃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为上腹不适、嗳气,易被患者误认为胃溃疡、胃炎,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调查显示,晚期胃癌患者5 a生存率不足30%[1]。铂类化疗药物是临床常用晚期胃癌一线、二线治疗药物,但二线治疗失败后,对三线治疗药物的选择目前尚无统一定论[2]。本研究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48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治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48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案分为阿帕替尼组与替吉奥组,各24例。阿帕替尼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60~84岁,平均(71.48±5.14)岁;管状癌2例,低分化癌7例,印戒细胞癌6例,乳头状腺癌9例;9例发生转移,15例未转移。替吉奥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60~85岁,平均(72.54±5.02)岁。管状癌3例,低分化癌6例,印戒细胞癌5例,乳头状腺癌10例;发生转移10例,未转移14例。两组性别、年龄、胃癌类型、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安阳地区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二线治疗失败或复发;②肿瘤分期为Ⅳ期;③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②既往有靶向治疗史。

1.3 治疗方法给予替吉奥组替吉奥(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020)治疗,口服,体表面积<1.25 m2,每次40 mg,体表面积为1.25~1.5 m2,每次50 mg,体表面积≥1.50 m2,每次60 mg,每日2次。给予阿帕替尼组甲磺酸阿帕替尼(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103)治疗,口服,每次500 mg,每次1 d。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

1.4 疗效评估标准肿瘤病灶消失,持续时间>1个月为完全缓解;肿瘤病灶直径减少≥50%,维持时间≥1个月为部分缓解;肿瘤病灶直径减少<50%或增大<25%,无新发病灶为稳定;肿瘤病灶直径增大≥25%,或有新病灶产生为进展。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计入客观缓解率,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计入疾病控制率。

1.5 观察指标(1)两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2)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检测方法:清晨空腹取静脉血5 mL,离心(半径15 cm,转速1 500 r·min-1),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采用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ale,KPS)评定两组生活质量,以KPS评分为基础,分为改善(KPS评分增加>10分)、稳定(KPS评分增加、降低≤10分)、恶化(KPS评分降低>10分)。将改善、稳定计入好转率。

2 结果

2.1 疗效阿帕替尼组客观缓解率与替吉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阿帕替尼组高于替吉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比较[n(%)]

2.2 血清CEA、VEGF、MMP-9水平治疗前,两组血清CEA、VEGF、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EGF、CEA、MMP-9水平降低,且阿帕替尼组低于替吉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EA、VEGF、MMP-9水平比较

2.3 不良反应阿帕替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替吉奥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4 生活质量阿帕替尼组生活质量好转率高于替吉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n,%)

3 讨论

胃癌是一种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与饮食、环境、地域、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等因素均有关,不仅可导致消化系统损伤,还可出现转移,危害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肝肾功能,甚至可发生恶病质。临床实践指出,胃癌发病隐匿,临床体征多变,首次确诊时50%以上患者已经为进展期胃癌,丧失手术治疗最佳时机;另外,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40%~60%会出现远处转移、原位复发,进而进展到晚期[3]。因此,临床应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案,以减轻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研究指出,血管形成在肿瘤生长、转移、浸润过程中有重要作用,VEGF可促进血管生成,增加血管通透性[4];MMP-9可降解Ⅳ型胶原-基膜成分,破坏基膜完整性,促进肿瘤细胞转移;血清CEA是一种糖蛋白,可促进肿瘤细胞结合正常细胞,增加其与腹膜的黏附,是常用肿瘤检测标志物[5]。本研究显示,治疗后阿帕替尼组血清CEA、VEGF、MMP-9水平低于替吉奥组,提示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治疗老年晚期胃癌,可降低血清CEA、VEGF、MMP-9水平,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转移,进而改善患者症状。

替吉奥是由替加氟、吉美嘧啶等制成的复方制剂,其中替加氟可酶化为5-氟脱氧嘧啶核苷酸,抑制DNA合成,破坏RNA功能,具有抗癌作用;吉美嘧啶可增强疗效,与替加氟协调发挥抗癌效果,但易引发恶心、腹泻、手足综合征等[6]。但大多患者在紫杉类、铂类、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失败后仍存在无药可用的局面。随着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步,陆续出现一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目前,胃癌靶向治疗主要聚焦于VEGF/VEGFR、HER2 两条通路。甲磺酸阿帕替尼属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结合内皮生长因子,阻断其与受体结合后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具有抗肿瘤作用[7]。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甲磺酸阿帕替尼无论是单独应用,还是联合化疗,均可阻断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血管生成,继而抑制异种移植物生长,达到抗肿瘤效果,尤其是治疗晚期胃癌可获得较高生存收益[8]。本研究显示,阿帕替尼组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好转率高于替吉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替吉奥组,可见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治疗,可改善血清CEA、VEGF、MMP-9水平,控制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阿帕替尼甲磺酸吉奥
莫瑞吉奥·卡特兰:愿你在此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GC-MS法测定甲磺酸中3种甲磺酸烷基酯类遗传毒性杂质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比较分析
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化疗耐药HER—2阴性胃癌的临床效果评价
阿帕替尼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贝伐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飞机旅行的幽默
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胶囊的释放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