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高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2021-01-22张玲敏许银花熊萍秦洪云

山东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龄产妇生物反馈肌纤维

张玲敏,许银花,熊萍,秦洪云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南京211102

盆底功能障碍(PFD)作为发生在中老年女性人群中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盆底支持结构受损出现功能障碍,如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这种疾病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以及二孩政策的实施,临床上高龄产妇的比例也逐渐增高,高龄产妇因年龄大,生殖器官功能下降导致妊娠期合并症、分娩并发症、盆底损伤发生率也明显高于非高龄产妇[2]。有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增加是PFD 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3]。因此,十分有必要开展高龄产妇产后PFD 康复治疗研究。盆底肌肉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等盆底康复的相关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4]。盆底肌训练是指患者通过主动有意识地收缩和舒张训练盆底肌肉,盆底肌肉训练最常用的是Kegel 训练法[5]。Kegel 训练主要针对产后康复以及预防PFD 的早期盆底肌训练,方法简便,患者易于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能够刺激盆底肌肉兴奋,促进因损伤导致功能麻痹的盆底肌肉本体感受器恢复功能[6-8]。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与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妇产后PFD治疗效果较好,但对高龄产妇产后PFD 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观察了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高龄产妇产后PFD 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在南京同仁医院分娩的高龄产妇产后PFD 患者120例。纳入标准:初孕次健康初产妇,妊娠足月,阴道分娩,患者年龄≥35 岁,产前无任何器质性病况。排除标准: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较差,不配合本研究者;存在肝肾功能障碍、高血压、严重心脏病、沟通障碍、严重精神疾病、近期正在或将要接受相关治疗、不能耐受电刺激法治疗者。将入组的120 例患者按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试验组年龄(37±2)岁,怀孕(38.7±2.2)周,孕期增重(14±4)kg,新生儿体质量(3.27±2.45)kg;对照组年龄(37±2)岁,怀孕(39.1±2.0)周,孕期增重(14±4)kg,新生儿体质量(3.30±2.30)kg;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仅给予盆底肌训练,同时给予患者常规的医疗指导,包括母乳喂养、饮食指导以及产褥期的注意事项等,无盆底肌训练之外的其他盆底康复治疗。指导患者产后进行阴道收缩与放松训练,该训练主要针对阴道和肛部肌群。由唤活肌肉知觉、增强锻炼盆底肌、模拟增加腹压训练等阶段组成。训练方法:患者排空膀胱,站位、卧位或坐位皆可。吸气时收缩肛门5~10 s、呼气时放松5~10 s,重复20 min/次,3次/天;平卧体位,双腿伸直,双手放置于身体的两侧,放松身体,吸气时收缩会阴部和下腹部5 s,呼气时放松会阴部和下腹部5 s,重复20 min/次,2~3 次/天;接着平卧位屈膝双并拢,大小腿左右摆动5 次,伸直双腿,右膝弯曲,左手握住右脚踝部位,右手搭右膝,弯曲向胸前,交替左右摆动,5次/侧。以上,5 周1 个疗程,共 2 个疗程。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电刺激仪器是麦澜德生物刺激反馈仪,型号:MLD-B2T。依据生物反馈训练模板设定肌电压和电刺激,采用脉宽320~740 µs、频率8~33 Hz 的电刺激训练Ⅰ类肌纤维;脉宽20~320 µs、频率20~80 Hz 的电刺激训练Ⅱ类肌纤维。嘱患者排空膀胱,暴露外阴部,将电极探头消毒后置入。调整电流大小,使患者能够感觉到阴道内的肌肉收缩、跳动且无明显痛感,以唤醒肌肉知觉。然后逐步调大电流,使患者能够掌握Ⅰ类和Ⅱ类肌纤维收缩,并反复训练。20 min/次,2 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9-10]。

1.3 评价指标[11]①采用电刺激仪检测并对比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治疗前(Q)、治疗1 个月(H1)、治疗3个月(H3)的Ⅰ类和Ⅱ类盆底肌纤维肌电压变化情况。②在H1、H3 时,统计患者盆底功能如子宫下垂、夜尿次数及性生活高潮次数等各方面的改善情况。用宫颈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判断宫颈脱垂[12]。夜尿次数的诊断根据国际尿控协会采用的夜尿次数增多的诊断标准,入睡后夜尿次数大于或等于3次为夜尿次数增多[1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纤维肌电压比较见表1、2。H1 时,试验组子宫脱垂、夜尿次数、性生活高潮次数改善例数分别为 5、6、5 例,对照组分别为7、6、6 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时,试验组子宫脱垂、夜尿次数、性生活高潮次数改善例数分别为35、42、20 例,对照组分别为17、21、9例,两组相比P<0.05。

表1 两组Ⅰ类肌纤维肌电压比较(μV,-x±s)

表2 两组Ⅱ类肌纤维肌电压比较(μV,-x±s)

3 讨论

近年来,高龄产妇在我国孕妇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PFD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高,由此导致的尿失禁、子宫脱垂等也给患者带来了多方面的痛苦和困扰。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以及盆底肌训练法的应用和发展无疑为此类人群患者带来了福音[14]。盆底肌训练能够通过主动/被动的物理方法,刺激盆底肌肉及尿道附近的肌肉,改善盆底肌的血液循环,逐步唤活肌肉知觉,且不必借助仪器,易于实施[15]。但有研究显示,有大概30%的患者无法在治疗中识别盆底肌,而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则能够迅速、高效的唤醒肌肉的收缩能力并刺激细胞的新陈代谢,目的明确,效果明显[16-17]。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妇产后PFD 的研究已见报道且效果较好[18]。但目前研究主要对象为适龄产妇,对于高龄产妇研究较少[19]。本研究以高龄产妇为研究对象,比较生物反馈电刺激与盆底肌训练联合使用与单纯盆底肌训练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现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Ⅰ类、Ⅱ类盆底肌纤维肌电压逐渐升高,试验组盆底肌纤维肌电压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H3时,试验组子宫脱垂、夜尿次数、性生活高潮次数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说明二者联合使用对高龄产妇产后PFD 患者盆底肌的恢复效果更加显著,对其括约肌收缩的能力也有增强和巩固的作用。但高龄产妇由于个体差异,对盆底肌训练及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的依从性及耐受性有所不同,为临床治疗的开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如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高龄产妇生物反馈肌纤维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高龄产妇分娩中实施全面护理优化对分娩结局的作用研究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探讨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探讨
高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