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组装发光定量系统检测胆囊癌患者血清循环游离DNA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2021-01-22朱李茹华影唐晓磊

山东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胆囊炎探针血清

朱李茹,华影,唐晓磊

1 湖北文理学院附属襄阳中心医院,湖北襄阳441021;2 皖南医学院护理学院;3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胆囊癌(GBC)是胆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胆结石是其主要危险因素[1-2]。由于早期缺乏典型的症状及体征,其5 年生存率仅为 5%~10%[3-4]。早期诊断和尽早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健康人循环游离DNA(cfDNA)主要由淋巴细胞和其他有核细胞凋亡后释放入循环,而肿瘤患者体内cfDNA 主要由循环肿瘤细胞和肿瘤坏死裂解或活性释放[5-7],其水平可能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变化,目前已经被报道与疾病的诊断和进展有关。cfDNA 检测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方法来检测患病细胞和组织的遗传物质,对区分癌症患者和健康个人或其他各种非恶性疾病有重要意义。研究报道,多种肿瘤中cfDNA 的水平升高,如肺癌[8]、结肠癌[9]、宫颈癌[10]、卵巢癌[11],乳腺癌[12]等,但 cfDNA 在 GBC 中的研究较少。目前对cfDNA 的检测多基于qRT-PCR 法,其操作步骤繁琐,耗时较长,易污染,且需要特殊仪器。而本研究设计的富鸟嘌呤(G)单链DNA探针具有特异性识别靶序列及自组装特性双重特性,其富G 序列与血晶素自组装形成的G四联体结构具有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本研究利用该结构催化发光底物发光作为检测信号,从而对探针识别的靶序列进行定量检测[13-18]。本研究根据这一技术原理催化发光底物,并结合超敏光检测的灵敏度进行优化,通过对管家基因含量的检测进一步估算cfDNA含量。因此本研究采用这一发光系统对GBC 患者血清中的cfDNA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 2017 年 2 月—2019 年 2 月湖北省襄阳中心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83 例GBC 患者(GBC 组)、75 例胆囊炎患者(胆囊炎组),同时选择体检健康者70 例作为对照组。GBC 诊断依据2015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胆道外科学组颁布的《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 版)》。排除标准:有其他心肺基础疾病;近期接受过创伤性治疗。GBC 组男42例、女41例,年龄(65.53±17.25)岁,肿瘤分期Ⅱ期 15 例、Ⅲ期 21 例、Ⅳ期 47 例;肿瘤浸润程度:T2、T3、T4分别为 14、26、43 例;局部淋巴结肿大:N0、N1、N2分别为 16、27、40 例;远处转移:M0、M1分别为 29、54 例;有黄疸 52 例。胆囊炎组男 42 例、女 33 例;年龄(62.59 ± 15.34)岁。对照组男35 例、女35 例,年龄(63.61±15.69)岁。三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检者签署了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血液样本收集和DNA 提取 收集所有受试者外周血3.5 mL 于促凝真空管中。样本凝固后,30 min内4 ℃ 10 000 r/min 离心15 min分离血清,置于-80 ℃冰箱中储存。使用Serum DNA isolation Kit(Epigentek,USA)按照说明书提取血清中的DNA。

1.3 自组装发光系统构建 选取人特异性β-actin DNA序列作为靶标:5"-ATGCCAACACAGTGCTGTCT⁃GGTGGTACCACCATGTACCCTGGCATT-3"(斜体加粗下划线标记碱基为自组装元件装配预留空间位点);设计自组装发光系统识别ssDNA 探针,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探针引物1:5"-TAGGGTTAGGGTTAGGGTCAGCACTGTGTTGGCAT-3";探针 引物 2:5"-AATGCCAGGGTACATGGTGG⁃TACCACCAGTGGGAT-3"(下划线部分为据所选靶标核酸序列设计的互补序列,斜体加粗序列为自组装发光系统元件),其组装及工作模式如图1 所示。

图1 自组装发光系统模式图

1.4 自组装发光系统对cfDNA 的检测 标准TaqMan人基因组DNA 的浓度为10 ng/µL,以此来制备 DNA 参考浓度 S1~S5,分别为 10、1、0.1、0.01、0.001、0 ng/µL。将设计的带有自组装元件的两条引物(引物按照摩尔数1∶1 混合)以及血晶素(Sigma公司)充分混合后95 ℃加热,缓慢冷却至室温,点样于PVDF 膜(德国默克公司)上晾干,之后均匀喷洒发光底物(美国Lumigen 公司),立即放入化学发光成像仪成像(iBright CL750 型,赛默飞公司),根据光强度值和对应的标准核酸浓度拟合标准曲线。结果显示该系统发光强度与cfDNA浓度对数存在正相关性(R2=0.658 7,P=0.004 4),见图2。随后,从血清中提取的cfDNA 的量通过同样的方法检测发光强度,利用软件拟合量化cfDNA。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8.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血清cfDNA 水平比较 对照组、胆囊炎组 、GBC 组血清中 cfDNA 的水平分别为(82.94 ±47.51)、(198.66 ± 103.64)、(1 013.95 ± 681.96)ng/mL,三组间两两相比P均<0.01。

注:A 为自组装发光系统成像图,1~6 分别为 0、0.001、0.01、0.1、1、10 ng/μL 6 个浓度梯度的发光成像,每个浓度做 4 次重复检测;B为光强度及对应标准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2.2 血清cfDNA 水平与GBC 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利用单链核酸的自组装发光技术检测并评估了GBC 患者血清中cfDNA 的水平。将提取的DNA 与特异性的探针孵育后,利用核酸折叠与血晶素共同形成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复合物,从而催化底物发光对核酸总量进行评估[13,19-20]。GBC 早期一般无症状,一般是在晚期通过USG、CT和(或)MRI得以诊断,且与慢性胆囊炎症状较为相似。然而,GBC的诊断和预后没有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如肿瘤抗原(CA125、CA19-9、CA242、CA15-3)、癌胚抗原(CEA)等已广泛用于肝癌、胃癌、结肠癌和胰腺癌的诊断[21-23]。单个的生物标记物通常显示出相互矛盾的结果,而且其特异性较低。因此,有必要找到一个方法在早期阶段诊断GBC。在此次研究中,我们评估了GBC患者血清中cfDNA的水平,并将健康者和胆囊炎患者作为对照进行比较。

研究发现,cfDNA 与各种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研究分析,与健康对照相比,cfDNA 水平在其他的恶性肿瘤中是增加的,如在胃癌中高18 倍[24]。本研究表明,GBC 患者血清中cfDNA 的水平约是健康人的14倍,是胆囊炎患者的7倍。且本研究结果表明,GBC 患者血清中cfDNA 的水平与肿瘤分期、TNM 分及黄疸有关。UMETANI 等[25]发现癌症病例中DNA的完整性与肿瘤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并且还与淋巴—血管侵袭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因此通过cfD⁃NA水平实现早癌的检测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26]。

表1 血清cfDNA水平与G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

表1 血清cfDNA水平与G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

临床病理特征年龄(岁)≤60>60性别男 女肿瘤分期Ⅱ、Ⅲ期Ⅳ期浸润程度T2 T3 T4淋巴结肿大N0 N1 N2远处转移M0 M1黄疸无 有n 36 47 42 41 36 47 14 26 43 16 27 43 29 54 31 52 cf DNA(ng/mL)1 258.71±754.65 986.56±494.07 1 276.38±865.99 996.36±519.27 798.45±168.32 1 381.48±776.54 811.48±226.35 985.26±209.35 1 351.47±826.33 664.72±135.67 1 047.64±678.59 1 411.25±944.35 887.31±361.92 1 375.76±859.65 786.33±269.26 1 398.94±952.36 t/F 1.877 1.791 4.996 5.327 5.828 3.62 4.356 P>0.05>0.05<0.01<0.01<0.01<0.01<0.01

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游离富G 序列折叠形成G 四联体的特性设计出单链DNA 探针,依据管家基因β-actin 作为标尺,通过发光系统的灵敏度对cfD⁃NA 进行定量,发现GBC 患者血清中cfDNA 水平高,且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

猜你喜欢

胆囊炎探针血清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Xpert MTB/RIF对结核菌利福平耐药的诊断价值及rpoB基因突变特点的分析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胆囊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
气液鼓泡床反应器中气泡行为光纤探针测量方法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