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

2021-01-21黄瑶

求知导刊 2021年46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使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中包含的文化元素具备更强的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很好地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诗歌作品进行阅读、解析,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其广泛涉猎课外名著,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文章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进行了探究和分析,以期给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化自觉意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6-0040-03

作者简介:黄瑶(1993.7—),女,江苏省盐城市神州路初级中学,中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文化自觉意识体现在人们对自身文明和他人文明的反思,而对自身的反思有助于人们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想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使他们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1]。培养文化自觉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方法,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形成文化自觉意识,具备更强的文化感知力,深入理解多种形态的文化,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一、分析、研读语言文字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文章语言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读,而其中的精彩部分更值得学生用心品味,是学生形成文化意识的学习依托[2]。不同类型的文章语言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散文语言精美、凝练,具有深意;议论文语言清晰、明确,逻辑连贯。虽然古文和古诗词容易使学生在语言上产生理解障碍,但是经过细致研读后,学生不难发现,古诗词和古文的语言通常很值得推敲,不但表达准确,而且精炼有趣。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解读文章并分析语言特点,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3]。语言分析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

例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作的语言十分精美、巧妙,尤其是最后那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不仅具有非常鲜明的画面感,在语言表述上也很有感染力。这值得学生用心品读并加以体会。不少学生在刚刚接触古诗词或古文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畏难情绪,因为对学生而言,阅读古汉语有一定困难。对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清除这种语言障碍,让学生明白字词意思,了解古诗词的表意,理解文本的深层主题,进而更深入地体会作品语言特色,感受语言美。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这些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对诗歌作品进行细致阅读、解析

文化自觉意识的形成,需要学生具备较为深厚的人文素养[4]。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学习诗歌。诗歌不仅语言细腻生动,还包含了多种修辞手法,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值得学生用心品读和分析,因此,解读诗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想真正读懂诗歌作品,学生不仅要理解诗歌内涵,还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感知诗歌主题,理解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教师让学生多阅读和解析诗歌,能够加强学生的文化感知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5]。

教师要善于利用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在语言积累过程中,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化意识。教材中有很多优质的诗歌可以成为培养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教学资源。

例如,在教学《金色花》(泰戈尔)和《荷叶·母亲》(冰心)这两首散文诗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二者进行对照解析,从而使学生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异。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研读这两首诗歌,从语言特点、主题表达、情感抒发这几个层面进行细致分析。学生首先会感受到两首诗歌在语言上都富有感染力,并且语言表达生动直观。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学生会进一步体会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作品在创作特点上会有一些显著差别,而这会直接影响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这种对比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锻炼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还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差别,帮助学生形成文化自觉意识,带给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

三、基于写作训练培养文化自觉意识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的习作不仅能够体现学生的语言能力,反映学生的思维,还能够体现学生的文化素养[6]。教师可以在写作训练中设定多样化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表达更多的想法和观念,进一步加强学生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开放,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教师要不斷优化写作训练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写作空间,促使学生大胆联想和想象,进行多样化的习作表达[7]。如此展开的写作训练能够使学生的写作热情更高,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形成文化意识,从而达到多元写作训练目标。

比如,就“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这个主题展开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设定一个具体的讨论主题,然后鼓励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收集各种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和内容,并将其应用到写作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挖掘其中的文化背景和值得讨论的文化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表达,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促使学生从自己真实的经历和感受出发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挖掘、利用一些文化要素,或者引用熟悉的文化背景知识,使作文具备可读性。写作训练的展开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找到合适的教学切入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模式,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四、合理进行教学延伸加深文化渗透

要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教师不仅要教学好课本内容,还要进行适当的教学延伸和拓展。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主题给学生引入一些拓展性学习内容,让学生接触到课本中没有的知识素材[8]。比如,当学完一首古诗词作品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品中包含的文化要素,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读懂这首作品的基础上,阅读一些有相似文化要素的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这种文化意蕴,以提升自身的文化感知能力。进入初中阶段后,语文课程学习不断深入,为了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应在课堂上多进行教学拓展和延伸。这对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很有帮助,不仅能够让学生开阔文化视野,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9]。

例如,《关雎》是《诗经》中的第一篇,被后人评价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领略其中的风景和体会其中的感情。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品读这首作品,感受其中的文化色彩,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诗经》中有大量优质的作品,其中很多作品适合初中学生阅读,可以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素材。因此,在学完这首作品后,教师可以引入同样出自《诗经》的《木瓜》。学生通过赏析“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等句子來领会古文中的语言美,感受其中传递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情感。学生对这个句子并不陌生,因为在平时生活中或在影视作品中,他们常常会听到这类情感充沛且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古诗词作品。因此,这样的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言语优美、描写形象、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课外古诗词,让学生结合课内外知识进行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中这些优质的教学素材和资源,并且适当进行教学补充与延伸,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教学目标。这会给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形成提供更多学习素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

五、广泛涉猎课外名著,增强文化感受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教师不能仅依靠教材中的教学素材。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并且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自主完成一些学习任务。基于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接触课外读物,尤其是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种经典名著[10]。随着阅读面的不断拓展,学生会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的特点,并且认识到其中的一些显著差别。这是建构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关键环节,能够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文化,从而获得更加多元的学习体验,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进而增强自身的文化感受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教师可以从课内阅读出发,进行适当的阅读教学延伸。例如,在学习《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很多学生对《红楼梦》中的这部分节选很感兴趣。这是原著中很经典并很有代表性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电视剧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课内阅读教学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自主阅读《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章节,使其深入地了解这部作品。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并让他们在组内分享读后感。当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可以让每一组的代表分享他们的阅读感受或者分析《红楼梦》中的文化内涵。学生如果只是学习教材文章会感到枯燥,因而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阅读更多课外优质读物。这样既能够使课堂阅读教学得到延伸,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推进,教师应鼓励学生广泛接触各种课外读物,了解不同种类的文化,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从而开阔眼界,建立多元文的知识框架。

在鼓励学生广泛涉猎课外名著,丰富学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差异,给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阅读任务[11]。比如,在结合《水浒传》展开课外名著阅读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这一名著。考虑到这部作品体量很大,并且对不同学生而言,阅读难度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差异化的课外阅读任务。阅读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水浒英雄流落天涯和落草为寇的原因。教师可以推荐这部分学生阅读前面几回,建立初步的阅读感受。阅读能力中等的学生可以认识鲁智深行侠仗义的本质。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整部作品中十分精彩的几个篇章,让学生感受这部作品的特点,并且体会其中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对于阅读能力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完成整部作品的阅读,形成对作品的整体认知,提升文化素养。为了让学生在课外名著阅读中有更多收获和体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读完后进行相应的交流讨论。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读到的内容表达看法,还可以结合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进行人物性格分析,彼此交流阅读感受。这样的活动能够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进一步读懂名著作品,感受其包含的文化要素,提升文化素养。

结 语

综上所述,文化自觉意识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升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应全面认识文化自觉意识,优化教学设计,积极探索和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王辉.文化自觉意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求知导刊,2020(06):86-87.

杨淑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策略[J].新课程,2019(09):188.

曹振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渗透[J].中国文艺家,2019(03):192.

王长青.文化意识,初中语文教学中亟待加强[J].新课程(中学),2015(11):276-277.

吴中祥.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管窥[J].作文成功之路,2015(09):11.

单进.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研究[J].语文天地,2014(20):69-70.

杨雨欣.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21.

王天林.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J].教师博览,2021(06):42-43.

陆娜.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6):46.

王辉.文化自觉意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求知导刊,2020(06):86-87.

郎镝,张东航.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5):92-99.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