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历史街区振兴背景下的文旅融合探析

2021-01-21唐晔周子萱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遗产工业历史

唐晔 周子萱

(1.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130021;2.澳门城市大学,澳门,999078)

未来十年,中国的城市化将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随着城市化进程进入新的阶段,工业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城市环境营造更注重内涵品质的提升,逐渐由重视增量扩张向以存量开发为主导的模式转变。相较于其他地域,东北地区部分工业城市受制于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缓慢的影响,城市人口外流和城市收缩的现象愈发明显,以此展开关于如何提高城市空间活力的思考也越来越多,为这些城市研究制定存量更新的城市化发展策略尤为重要。随着产业转型,许多工业城市面临着就业的调整和城市中心工业用地的荒废,各地政府虽制定了相应的城市环境及城市更新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但大多以建筑立面的翻新和道路的整治为主,往往只是物质环境的改造而忽视精神层面的营建。因此需要政府主导的规划类型更新,进行城市空间活力重塑、振兴老工业基地。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对东北工业遗存、历史街区充分调研及理论研究,总结国内外成功实践案例,融合文化旅游相关内容;开发具有经济效益和文化内涵的一系列工业旅游项目;宣扬东北工业文化,为东北工业城市融入新的活力。后工业时代的东北城市规划设计实践逐渐转向对存量空间的活化利用,尤其是针对较早建设、地处城市中心区域,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城市生活需求的工业历史街区进行环境的品质提升,为其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体验。国外的主要工业城市在其历史街区振兴过程中,重视发展旅游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产业,强化其成为新的城市功能,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城市历史街区的振兴以工业旅游为先导加以实施,将工业建筑遗存作为旅游观光的目的地,利用工业遗产特有的历史特征、场所感导入新的功能,通过旅游开发使曾经衰落的工业城市变得生机勃勃。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更新必须把历史文化传统、场所感同当前的经济需求结合,随之会产生能够创造就业和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的新兴产业,加之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旅游动机的出现,以文旅融合的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为城市增加新的生机。

一、工业旅游的相关研究及经验借鉴

19世纪末,一些美国企业家为宣传产品和企业形象邀请客户参观工厂,衍生出早期工业旅游的雏形。现代工业城市旅游源自于20世纪80年代,许多城市存在因产业调整提出开发工业旅游的两个动因:一是这些城市都经历过产业转型,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导致传统制造业失业率上升和工业用地荒废,城市需要发展旅游这类可以有效利用遗产建筑的新兴产业;二是人们的休闲时间增多和旅游动机增加,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发展方兴未艾。特定历史文化的工业建筑遗产不仅因其物质环境而引起人们关注,更重要的是其文化背景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政府主导和鼓励城市中心区的旅游开发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将传统的历史街区开发为旅游景点,使破败的工业遗产逐渐转换为具有旅游意义的工业景区、工业博物馆等,在增加就业的同时还可带动城市经济转型,以促进城市更新。[1]50

1. 工业历史街区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研究开展较多,2010年开始,数量持续增长。有学者总结近十年来多数研究以单体建筑为主,忽视对旅游、文物、地理和整个历史街区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居民“精神价值”的研究。[2]国外的研究更重视“精神价值”对居民的影响,以日本为例,其建筑遗产的保护对象逐渐发生转变,许多具有地域特色或叙述历史的建筑物及构造物也成为保护利用的对象。日本历史街区中的町家、洋式建筑修复后被原状保存,并发生功能置换,如将原商店转换为药店,原居住场所转换为资料陈列馆等。形制虽发生变化,却依旧传递着历史讯息,展现日本对建筑遗产的“活用”与“再生”。[3]建筑方面的因素不足以解决工业旅游的问题,工业旅游还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生态学、旅游交通、城市经济、历史文化等方方面面,因此想要进一步发展工业旅游,必须融合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鼓励深化多学科交叉研究是当下最主要的需求。对于工业旅游应广泛涉猎,加强自身建设,深化工业遗产的公共管理研究,加快创新工业旅游产业,构建精神内涵丰富的文明城市。[1]53

2. 国外工业旅游的经验借鉴

欧美国家的城市更新促使民众关注工业遗产保护,并强调以旅游产业介入工业历史街区的振兴,许多城市都在工业旅游方面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利物浦、伯明翰,美国的底特律、匹斯堡、巴尔的摩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增加旅游资源和吸引投资的过程中,这些城市曾试图不断地改变自身形象,改变人们对它们的负面认识,积极开发建筑文化遗产方面的大量投入,以突出其个性和地域识别性。这些能够反映和支撑城市形象的旅游和文化活动,成为其主要表现形式。20世纪末美学知识普及使许多城市的工业建筑遗产艺术化、商品化,并成为旅游胜地。

马萨诸塞州的洛厄尔工业社区作为美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将文旅融合作为城市工业区振兴的主要措施,使曾经衰落的纺织工业城通过旅游开发成功,变得生机勃勃,成为美国第一个国家历史城市公园。19世纪由于纺织工业发展以及产业工人的居住需求,洛厄尔在城市建设早期就被划分为纺织业生产中心,1826年建成工业城镇并逐渐形成工业社区,聚集了大量以纺织行业为主的产业区。同其他工业城市一样,洛厄尔也经历了由富强到衰败的过程,由于经济萧条和物质环境的破坏,其在城市更新和贫民区改造方面少有建树。教育家派帕特里克·摩根提出以旅游为先导的洛厄尔振兴计划,并于1973年成立了洛厄尔历史委员会,之后通过创建国家历史公园的法案,旨在推动由旅游和文化产业带动工业遗产保护与振兴。通过经济重构,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多功能街区使洛厄尔原本的工业街区彻底转型。如今洛厄尔保留的纺织厂、公寓、铁路线等工业遗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摩。原为女工宿舍的摩根文化中心,采用功能置换的保护方式,既传承历史记忆,又使空间得到充分利用;机械设备在布特棉纺织博物馆中被完整保留,展示当时的生产场景,让游客体验曾经的工业历史文化。洛厄尔国家历史公园集多元化产业为一体,为居民、商人提供便利。通过举办文化活动使城市欣欣向荣,吸引企业、家庭重新入驻。随着体育场馆迁入、教育事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洛厄尔成功地带动地方多元化、可持续的发展。

在文化产业方面,洛厄尔的成功离不开它塑造的“地方感”和“地方认同”。首先,在注重“真实性”“完整性”保护原则的基础上,将标志性工业建筑保护利用并突出城市风貌,避免大拆大建,最大化保留城市立面、视阔、格局和天际线,使得公园与城市自然融合。用如此举措来加深人们对洛厄尔的工业印象,促进人们的地方性感知。其次,通过洛厄尔纺织工人、运河体系和城市移民来强化“地方认同”的城市标志核心,利用科技手段的介入再现历史人物、历史情景,由当地人进行情景展示,将历史生产工艺、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产业与工业旅游融合进行开展。[4]

二、构建工业旅游城市的途径和手段

1. 多种构建途径再造城市文化特色

工业遗产与城市的融合可以为城市提供新兴资源,使其不断创新持续发展,且更具有活力。随着对工业遗产保护的关注度增强,将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相融合,工业遗产才能更好地得到保护与再利用。在保护中尤其需要注意“真实性”“代表性”“识别性”来塑造地域标志文化和场所感,加深人们对工业城市的感知;在创新开发模式时,要借鉴国外的转型案例,因地制宜并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方案;注意避免“绅士化”趋势,结合多学科交叉研究以加快创新工业旅游产业;依靠政府的支持与民众的推动共同发展构建后工业城市。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一方面需要注入活力,另一方面更需要融合工业遗产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保护和更新中保持城市空间的特色。

构建工业旅游创意城市需要商业文化功能来满足人们逐新趣异的心理,结合地方特色环境使工业遗产保护具有创意性,将工业遗产再利用与城市功能相融合,保留工业遗产、紧密联合现代生活,让工业遗产与大型创意文化活动空间协调统一。利用原有条件以低租金吸引企业入驻,企业人才的荟聚意味着更多天马行空的创意,组织各类文化节事活动吸引游客,如博物馆、艺术展、音乐会等发展城市活力。在关于城市工业遗产保护更新中,有学者提出了五种模式:文化艺术节策划模式、工业景观开发模式、文化休闲创意模式、城市功能渗透模式、创意产业园区模式。[5]这些模式应相互渗透、取长补短,而不是相互矛盾、孤立存在的。

2. 不同构建手段发展工业旅游项目

旅游项目的开展可以克服形象上的过时,手段包括开发工业旅游的观光景点、强化地方特色、保护历史遗产及文化景观,创立与形象相匹配的环境。

除通过市场行销来改善工业建筑遗产的形象外,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还需要具备特殊的吸引力,以同时满足旅游者和本地社区居民的不同需要。吸引游客参观某个特殊地方的原因通常是它的景致和独特魅力,可通过以下因素来实现发展旅游的目标:交通设施;满足旅行舒适性需求的服务设施;确保正常运作的基础设施;保持景点清新形象的服务系统。形成这些服务系统因素的主要方面是游客消费,并因此带来比观光点本身更大的经济效益。由此可以看到,成功的旅游景点服务对地方经济会有一个积极的增值效应,要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就必须慎重考虑这些因素。

三、发展历史街区文旅融合的策略

工业旅游的要领是保护工业遗产和开发利用,一个成功的案例可为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6]工厂观光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均为工业旅游,发扬其文化内涵和保护历史真实性势在必行。组织游客参观企业机械设备、参观工厂生产、加深人们对工业生产过程的了解。针对工业遗址的游览,回顾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和了解工业城市的发展脉络,从工业发展的角度理解城市文化。工业遗产的观光旅游在欧美普遍发展,国内针对以工业遗产建筑为重点的工业旅游方式的重视尚存在不足。

1. 强化宣传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性

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例,主要工业城市的工业遗存数量可观,约有四十多家工业旅游基地,主要代表如表1。

表1 东北地区代表性工业旅游基地

东北地区工业遗产十分珍贵,且富有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作为城市标志物完全有能力吸引游客,具有旅游价值。目前东北工业遗产数目模糊,甚至一部分面临被破坏,利用形式多采用工业遗产保护,比较常用的有博物馆、陈列馆等模式,能最大程度保留工业遗产设施,是提供学习历史文化的绝佳途径,但却略显单一。[7]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强宣传工业遗产文化知识,针对性投入资金扶植老工业基地改善产业结构,塑造“地方感”和“地方认同”,促进人们的地方性感知并加强城市工业印象,增强人与空间的互动,实现空间多元化,结合政府和民众力量将工业旅游产业发挥到最大效益。

2. 确立文旅融合的特色和方向

旅游业的介入让历史街区呈现经济繁荣、就业增加和形象改善,如同洛厄尔一样,历史街区的振兴要强化社区自身形象,体现出明确的自信心和特色。对过去历史的尊重和适度更新,将建筑文化遗产塑造成为创造未来的基石。

(1)为避免雷同,应保持开发其特色和特殊的品质,利用工业遗产旅游保护传统产业,促使城市可持续发展。国外经验揭示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加强工业遗产的立法保护,以避免遗存继续遭到人为破坏,及时扶植传统产业,找准节点,加快地区转型,以文化旅游产业吸引游客,为城市带来收益,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民为辅助的保护局面。

(2)与城市功能融合,利用文化艺术节策划模式、工业景观开发模式、文化休闲创意模式、城市功能渗透模式、创意产业园区模式吸引各个层次的人群。针对旅游市场的争夺将来自历史街区,甚至城市核心区域的开发,在这种竞争环境下,工业遗产的利用模式决定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兴旺。

(3)工业遗产旅游范围大、牵扯多,规划旅游项目必须从社会经济转型角度出发,结合多学科交叉研究制定合理方案。其涵盖内容包括基础设施承受力、可持续的旅游开发、城市交通和环境污染等方面。

3. 寻找工业遗产利用的平衡点

真实性、杰出性及识别性是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基础,重点应放在精神文化遗迹保护与原有建筑形态复原相结合,项目自身功能转换和扩展必须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绅士化”,找到商业与历史之间的平衡点,也应在融合过程中注意了解各方利益诉求。[8]某些项目一味追求“消费文化语境”,运用工业元素、符号语言塑造出充满商业性的建筑,导致文化内涵大量缺失,浓厚的商业气息扑面而来,未免显得太过肤浅,这是对城市发展过程的不尊重,也是对工业遗产历史文化的否定,其很大原因还是在于人们对于工业遗产文化认知的缺失。关注的重点应该放在历史文化上,而不是消费品,这是设计师和规划者在今后应注意的。[9]

四、结语

保护历史遗产特色和重塑社区自豪感是城市振兴的催化剂,旺盛的文化活力以及不断涌入的游客形成了新的合力。旅游产业的收入逐渐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且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也为当地居民和商业区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同时历史街区从旅游业的发展中获利。目前,面对工业建筑遗产如何保护和再利用的问题,合理的文化旅游融合表达是基于对遗产保护的正确解读。只有结合文化的建筑遗产保护和更新才会使城市充满活力与可持续发展,否则毫无灵魂的改造更新,既是对城市文化和历史的不尊重,又显得毫无生气。珍贵的历史遗存对于后人也是经典学习资料,而身为工业遗产资源丰富的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发展工业旅游责任重大且刻不容缓。

猜你喜欢

遗产工业历史
遗产怎么分
千万遗产
新历史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遗产之谜
遗产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