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科研成果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竞争力

2021-01-21潘秋玉陈惠兰

关键词:东华大学理工大学发文

潘秋玉,陈惠兰

(东华大学 图书馆,上海 201620)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于2017年12月28日公布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1],对95个一级学科开展了分级排名,本文选取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前十的高校(天津工业大学、东华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青岛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中原工学院,其中前两所高校同时入选了“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就其2006—2018年间在该学科的学术水平及其竞争力进行横向对比。不同于第四轮学科评估采用诸多指标为学科定性排名的目的,本文旨在在于分析这些高校在该学科的学术水平、发展特点、学术影响力、学科发展趋势等,以使各高校对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有更为客观清晰的认识,从而更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与建设。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涉及4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科学研究水平又从科研成果、获奖、项目3个方面统计学术论文质量、专利转化、出版教材、科研获奖和科研项目数据[2],数据来源有学校填报、公共数据两个渠道。本文侧重科研水平而暂不考虑其他方面,主要基于国内文献调查,重点对已发表成果、已获得奖励进行分析评估。评估指标包括学科产出力、学术影响力、高贡献学者、发明专利及科研奖励,再根据不同情况得出对应的二级指标,详见表1和表2。本文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中国知网、国家知识产权局[3]、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4]等。数据采集时间为2019年1月上旬。

表1 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节选

表2 本文评估指标体系

2 学科产出力

2.1 学术论文发文量

统计2006—2018年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前十高校发文数,结果如表3所示。无论是发文总量、年均发文量,还是北大核心期刊及中国科学院收录刊发文量,东华大学都是占据压倒性优势的高产单位,具备绝对雄厚的实力,同时更进一步说明了东华大学办学具有纺织服装学科特色,学校“十三五”部署围绕纺织科学与工程的“一体两翼”建设具有前瞻性。发文总量排名第二位的是西安工程大学,但其核心期刊发文数较少,多数文章发表于普通期刊,论文整体质量稍差。江南大学发文总量排名第三,核心期刊发文数排名第二。浙江理工大学核心期刊发文数排名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入选“双一流”建设的天津工业大学在发文总量及核心期刊发文量上均排名第四位,整体学科产出力逊于江南大学。

表3 2006—2018年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前十高校的发文量

2.2 发文量趋势分析

2006—2018年间,10所高校在该学科的发文量整体呈稳中有降的趋势(如图1所示)。其中,东华大学始终居于领先地位,但发文量逐渐减少,优势已经越来越小,其原因可能与国际化水平人才的引进及科研奖励政策有关,这些引进人才具有良好的国际合作基础,而学校的科研奖励政策也引导着他们在国际上发表文章。西安工程大学2006年发文281篇,2017年发文257篇,排名均为第二。天津工业大学发文量在2010年达到高峰,2011年降幅较大,2013年之后稳中有升。江南大学发文量先减后增,2006—2010年逐年减少,2010年发文仅113篇,约为东华大学当年的1/4,自2011年发文量开始稳步上升,至2016年排名升至第二位,而其2018年发文量与东华大学十分接近,发展势头不容小觑。苏州大学近几年发文量明显少于2006—2010年,排名也自2006年的第五位降至2018年的第八位。浙江理工大学2006—2012年发文稳步提升,2014—2018年则有所波动,表现尚佳。

若把2006—2017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比较两阶段间的论文数量及其增长情况,以式(1)计算论文增长率,结果如表4所示。

(1)

式中:N为论文数量;p为论文增长率。

由表4可知,保持增长的只有江南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增长率高达40.27%,表现尤其突出。结合图1中近几年江南大学递增而东华大学波动下降的趋势,预测几年后江南大学发文量接近甚至可能赶超东华大学。而青岛大学降幅达-46.19%,2012年发文仅39篇,为2008年的33.9%,近两年才有所好转;两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发文量均呈负增长,天津工业大学2011年发文量断崖式下降,2013—2017年逐年好转,有回温迹象,东华大学发文量减少趋势明显。

表4 2006—2017年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前十高校的论文增长率

3 学术影响力

3.1 学术论文被引频次

学术论文的被引频次是评价其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被引频次越高,文章引起的关注度越高,相应地,学术影响力也越大。10所高校2006—2018年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国内学术论文被引情况如表5所示。

其中,被引百分比是指在该学科发表的所有论文中,被至少引用过1次的论文所占的百分比。在这一指标上,各校之间差别不大,集中分布在67%~77%,最高的是青岛大学(77.98%),其次为苏州大学、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

表5 2006—2018年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前十高校的论文被引情况

从总被引次数来看,其排名与发文量排名大致相同(中原工学院与青岛大学名次调换)。东华大学被引频次高达24 710次,远远高于其他高校,比排名第二、三的两所高校的总和还要多;西安工程大学和江南大学总被引频次相差较小,但江南大学的论文数量比西安工程大学少了600多篇;发文量排名第九的青岛大学的论文被引百分比最高,被引频次超中原工学院600多,排名第八。

由表5可知,总被引频次与发文数呈正比关系,而篇均被引频次与发文量关系不明确。按篇均被引进行排序,发文量、总被引频次排名第三的江南大学名列榜首,篇均被引频次达62.85次,总被引频次排名第五的浙江理工大学以58.62次的篇均被引频次排在第二位,发文量与总被引频次均排名末位的大连工业大学,篇均被引频次排名第三,而发文量、总被引频次远超其他高校的东华大学,篇均被引频次55.71次,排在大连工业大学之后,位列第四,发文量第二的西安工程大学在篇均被引频次的排名上仅居第八位。

从10所高校被引频次的分布(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2006—2018年间,东华大学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远在其他高校及10校平均值之上,但其与其他高校间差距愈来愈小,近3年来与江南大学的差距几乎可以忽略。平均被引频次平均值逐年递减,这是因为被引频次具有较强的时间依赖性,发表年份较早的文章被引用的机会较大。多数高校在2006年的被引频次相对其他年份来说是最多的,不过也有个别高校在某些年份有突出表现,如天津工业大学在2010年的被引情况等。

3.2 高被引文献数

文献的被引频次与其影响力呈正比关系。本文以学术期刊为统计范围,将各年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发表的被引频次大于等于1的国内学术期刊论文按被引频次降序排列,遴选出前1%的文献作为高被引论文,结果见表5。东华大学以67篇高被引文献数排名第一,约占10校总数的31%,天津工业大学的高被引文献数为30篇,两所“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高被引文献总数占比近45%。此外,江南大学在该指标的表现也依然亮眼,仅比天津工业大学少1篇,排名第三,位居第四的是发文量排名第二的西安工程大学。

4 高贡献学者

学者是影响一流大学及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这种竞争力特别体现为一流学术大师、著名教授群体等核心人员的研究能力和创造力,以及他们在教学、科研活动中传授、探究、创造和应用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学术、社会与经济价值的能力[5]。研究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高贡献学者的科研产出等情况,赋予发文量和被引频次相等的权重,线性加权求和得到综合指数,并据此排序,结果见表6。综合指数具体计算方法[6]如下文所述。

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需至少发表Mp篇论文,如式(2)所示。

(2)

式中:Mp为作者的发文量阈值;Npmax为最大发文量。

同样地,核心作者发文累计被引量至少达到Mc篇,如式(3)所示。

(3)

式中:Mc为作者的被引频次阈值;Ncmax为最大被引频次。

(4)

排名前三十高贡献学者在10所高校的分布排序为:东华大学(10人)>江南大学(9人)>苏州大学(4人)>西安工程大学(3人)>浙江理工大学=青岛大学(2人),天津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中原工学院、大连工业大学均无学者上榜。由此可见,该学科的领军人物主要任职于东华大学和江南大学,而“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天津工业大学在该指标处于劣势,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可谓任重道远。

从综合指数来看,江南大学的蒋高明凭借较大的优势排名第一,发文量和总被引频次均为最高值;同为江南大学的高卫东发文量仅次于蒋高明,但被引频次相对较低,综合指数低于来自苏州大学的陈宇岳;发文量最少的是来自东华大学的张渭源,仅58篇,但也以高达739次的被引频次成为高贡献学者,其篇均被引频次(12.74次)也是最高的。进一步对比东华大学、江南大学高贡献学者的产出情况,发现东华大学学者的发文量(1185篇)少于江南大学(1335篇),总被引频次(7303次)却高于江南大学(6475篇)。结合图2各校高被引频次态势图可知,东华大学早期论文的被引次数占据相当大的优势,而随着这个优势的减弱,总被引频次增长会有所下降。

表6 2006—2018年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前三十的高贡献学者

h指数表示学者至少有h篇论文被引用了不少于h次,它同时衡量了学者高被引论文的数量及其被引用强度[7]。本文h指数获取自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从h指数来看,30名学者的h指数相差不太大,东华大学于伟东h指数最高,其次为青岛大学的朱平,浙江理工大学和西安工程大学学者的h指数普遍偏低。

5 发明专利

在我国,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3种类型。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的产出和持有,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8]。本文选择发明专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专利分类法(IPC)统计纺织各分支领域(D部大类)的专利情况,10所高校2006—2017年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趋势如图3、4所示(2018年的数值尚不完全,暂不计入)。

从申请量来看,东华大学(2 143件)始终是最活跃的发明专利申请单位,尤其在2010—2013年间增长迅速,江南大学(1 026件)自2011年起申请量飞速提升,两所表现优异的高校近几年的变化曲线也大致相同,均在2013和2017年达到较高水平。武汉纺织大学总量排名第三(714件),同样是自2011年开始平稳增长的,可能是由于专利制度的改革激发了研发人员的创新热情以及专利意识的逐步增强。

从授权量来看,较为突出的时间点为2013年,2013年之后各校发明专利的授权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东华大学在2013—2015年增长迅速,并于2015年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值(192件),之后则有下跌趋势,2006—2018年的总量为778件,以绝对优势领跑诸高校,显示出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浙江理工大学排名第二(258件),自2012年起稳步增多,近3年来基本稳定在每年50件左右;江南大学(223件)在2017年收获最大,获得授权104件。此外,东华大学和江南大学的申请量与授权量走势并不一致,其余高校则较为近似。

6 科研奖励

科研奖励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对研究成果的认可与肯定,对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创新性,推动科技进步、提升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统计10所高校在该领域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和省部级科研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结果如表7所示。结果发现:东华大学数量最多,荣获16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和69项省部级奖励;浙江理工大学获奖以省部级为主,该指标有较为突出的表现,以总计45项的获奖名列第二;其次是西安工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排名第二,主要为科技进步奖;江南大学科研获奖数量较少,排名第六。

表7 2006—2018年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前十高校的科研获奖数

7 结果与讨论

本文从科研产出力、学术影响力、高贡献学者、发明专利及科研奖励5个角度,利用客观数据对比10所高校相关学术指标的具体情况,并赋予各项指标相同权重,再据各指标名次(高贡献作者排名不计入)反向计分并相加,进行综合排名,得出10校在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学术水平与竞争力排名,如表8所示。

表8 2006—2018年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前十高校的学术水平分项排名

(1) 本文综合排名与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结果不太一致。第四轮学科评估对理工学科门类的评估指标涉及专任教师数、用人单位评价等与学术水平关系不大的指标,本文则仅从已发表学术成果、已获得成果奖励的角度对10校进行评估,不同的标准产生不同的结果。两个排名中,东华大学均处于领先地位,可见实力相当雄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处于A+层级的天津工业大学在本文的综合排名落在B层级的江南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之后;B+层级的苏州大学在本文的学术水平比较中表现不佳,仅排名第六位;青岛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中原工学院在两个排名体系中的排名相近。

(2) 东华大学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东华大学绝大多数指标均居第一位,不少指标值比第二名高一倍多,显示了强劲的科研实力。学术团队力量雄厚,高水平学者多,学术资源丰富,且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具备政策倾斜优势。虽然近几年论文数量有所下降,不过综合来看,短时间内,其在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领先地位无可取代。

(3) 江南大学具有很强劲的发展潜力。近5年来,江南大学在发文量、总被引频次、高被引文献数、发明专利等方面均有不凡表现,在发文量、总被引频次指标上甚至有赶超东华大学的趋势。另外,其篇均被引频次排名第一,论文增长率高达40.27%,排名前三十高贡献学者也仅比东华大学少一人,仅在科研奖励指标上略差,是在该学科潜力较大、表现较为亮眼的高校。

(4) 天津工业大学具备政策倾斜优势。作为“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以及第四轮学科评估的A+层级高校,天津工业大学在本文学术水平比较中表现并不突出,不少指标值甚至不如浙江理工大学和西安工程大学。不过,“双一流”建设政策将影响人才引进、社会资源、专业招生等诸多方面,可能会扩大同一学科内各高校的差距。天津工业大学能否抓住这一优势全方面武装自己,提升自身学术竞争力,尚需时间考察。

(5) 浙江理工大学和西安工程大学也有自身优势。西安工程大学发文量及总被引频次排名第二,获得省部级奖励也较多,劣势主要表现为核心期刊发文量及发明专利偏少。浙江理工大学是除江南大学外唯一保持发文量增长的高校,篇均被引频次也较高,说明在该学科领域已具备一定的影响力,获得发明专利和省部级奖励数仅次于东华大学,为其优势所在。

(6) 其余几所高校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专业特色,也是各省重点建设学科,在国内享有一定的声誉和知名度。各高校需要继续挖掘现有学术团队的潜力,发扬各自在丝绸、染整、棉纺、服装等方面的优势,凸显学科特色。同时更加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并结合地方资源优势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打造有活力的纺织产业链,整合校企力量,不断提升学科竞争力。

8 结 语

纺织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具有鲜明特色和专业性较强的学科,通过以上学术量化指标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 本学科10所高校的学术水平与竞争力排名次序为东华大学、江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苏州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中原工学院、青岛大学、大连工业大学。

(2) 10所高校在该学科各有特色与优势:江南大学在被引频次、高被引文献数、发明专利等方面表现突出;西安工程大学的优势在于发文量、被引频次及较多的省部级奖励;浙江理工大学则是除江南大学外唯一保持发文量增长的高校,篇均被引、发明专利和省部级奖励数也为其优势所在。

(3) 各高校与其他高校的差距及其建设方向:东华大学虽然综合排名稳居首位,但论文量下滑状况不可忽视,同时文章被引量也有待加强;天津工业大学在高贡献作者方面的缺失,应为其决策者在引进人才方面提供思路。

(4) 该学科研究团队在国内的分布情况有助于今后进一步探究其研究方向,并有望为各高校学科人才建设、项目合作等指明方向。

猜你喜欢

东华大学理工大学发文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昆明理工大学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东华大学研发出可体内吸收型蚕丝导线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小白兔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