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关键经验为依托,有效投放科学区活动材料

2021-01-20黄圣奕

格言 2021年9期
关键词:瓶子关键建构

黄圣奕

科学领域的关键经验是指幼儿在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建构起来的、适应终身发展的有效经验。幼儿在有效的科学区域活动中,不仅可以建立科学认知,形成科学态度,培养科学能力,还能获得有利于终身发展的关键经验,因此,在区域中,教师要以支持幼儿建构关键经验为起点,创设以关键经验为目标的区域环境,根据幼儿的现状,投放适合他们的活动材料,这样才能让幼儿真正理解并获得其中的科学经验。

一、理解科学学科特点,投放具有探究性的区域材料

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探究过程中,幼儿可通过观察实验来获得科学知识,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建构科学领域的关键经验。因此在投放材料时,我们要注重材料的科学探究性,使幼儿在自身实践中,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品质,在不断地探索中积累科学关键经验。

以“五官的秘密——听一听”为例,这份材料旨在引导小班幼儿感知声音的不同特性。在区域活动中,我投放了不同材质的瓶子,如塑料瓶、玻璃瓶、铁瓶等,同时投放了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如黄豆、绿豆等。围绕这些材料,我向孩子们提出问题:将食物装到瓶子中,用力晃动,会听到什么声音呢?不同的食物放到不同的瓶子里,发出的声音会一样吗?孩子们大胆尝试,倾听到不同的声音,感受不同瓶子的材质。在此过程中,我继续鼓励孩子们将同一种食物装到不同的瓶子中,或将不同的食物装到同一种瓶子中。孩子们通过倾听、比较,发现不同食物与不同材质的瓶子接触的声音区别。比如,在操作材料时,孩子们将黄豆分别装到塑料瓶、铁瓶和玻璃瓶中,摇晃瓶子,声音从沉闷到清脆。此时,孩子们迁移经验,积极思考,发现瓶子的材质不同,听到的声音不同,由此建构出“声音有不同的特性,不同食物与不同材质的瓶子接触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一关键经验。

二、把握幼儿科学知识发展的年龄特点,投放适宜的科学区材料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科学知识的发展中都有不同的特点,他们的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都各不相同。在投放科学区域材料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准确定位不同年龄段的关键经验,投放适宜材料,支持幼儿的探究活动。

小班幼儿以“随机式探究”为主,幼儿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主要是在操作过程中获得一些随机的发现。以“玩具水中游”这份材料为例。我给孩子们准备了塑料瓶、积木、钥匙、石头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向孩子们提出问题:“这些玩具在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哪些东西会沉下水底,哪些东西会浮上水面?”孩子们通过操作、观察,获得了“物体在水中会出现沉浮现象”这一关键经验,但对产生沉浮现象的物理原理,小班的幼儿还不能进行合理推论。我继续投放杯子、塑料瓶、勺子等物品,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来运水、玩水,孩子们通过尝试多种运水的方法,感知“水具有流动性”这一关键经验。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慢慢有了问题意识,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会主动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但是,受到自身生活经验和思维的影响,他们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的困难,甚至会产生挫败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幼儿。比如,在“汽车制造家”这一区域材料中,小明在拿到挖了四个洞的盒子之后,将一根吸管分成两部分,分别放入事前挖好的洞中,然后将带孔的瓶盖插到吸管上。不料吸管从洞中脱落下来。在发现此问题之后,小明很是苦恼。于是,我走到他的身边,向他提出问题:“想想老师之前展示的汽车模型,车轮是怎么连接起来的呢?”在我的引导下,小明发现了问题所在,他拿起一根吸管,穿过两个洞,再组装上瓶盖,再次滚动的时候,吸管没有从洞中脱落下来,由此建构起“圆形的物体会滚动”“用合适的材料制作简单的玩具”这些关键经验。

大班幼儿的问题意识会随着年龄越来越强,这一阶段的幼儿探究问題具有真正的指向性,而且具有初步长期系统观察的能力。教师要抓住幼儿这一年龄特点,在探究的方向和目标上,给予准确的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多方的关键经验。以“饲养蚕宝宝”为例,教师帮助幼儿明确这阶段的观察目的:蚕宝宝吃什么?它们长大后有什么变化?蜕了几次皮?制订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记录蚕宝宝成长的变化。幼儿通过每日的观察、记录、对比,形成持续性的观察,获得了“学习持续观察,观察事物前后的变化”这一关键经验,并通过讨论、交流,获得了“描述事物前后的变化”这一关键经验,使幼儿又获得“不同生命体的生长过程是不同的,生物的生长离不开适宜的环境和食物”的关键经验。

三、平衡各类活动材料的比例,保证幼儿各类科学关键经验的获得

在幼儿园的课程安排中,科学活动的内容可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和地球与空间科学。其中,物质科学关键经验是幼儿在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最容易建构起来的。对此,大部分教师会以物质科学为主要材料投放在科学区,这种做法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要想解决此问题,需要教师均衡地投放各类活动材料,帮助幼儿获得不同方面的关键经验。

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对地球和空间科学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投放科学材料的时候,我以幼儿的思维模式、学习方式和外界条件为立足点投放活动材料,引导孩子们与之互动,建构关键经验。比如,在秋天的季节,我带着大班的孩子们走到户外,感受“秋风”。在此之后,我投放生活中常见吸管、纸杯、瓶盖、硬纸板等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风速仪,通过亲自动手设计,幼儿也获得了“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简单的物品”这一关键经验。

四、把握科学关键经验建构的次序,实现区域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幼儿的科学关键经验的建构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态势。教师要切实把握幼儿的科学关键经验的建构次序,有层次地投放科学材料,满足幼儿的关键经验发展需求。

以“水的转移”为例,立足大班幼儿科学探究具有指向性的特点,我投放了这份区域材料。在区域活动前,我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张白纸,鼓励孩子们积极动脑,对这张白纸进行折一折、叠一叠,看看将白纸变成什么形状可以用来盛水。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自主地与白纸进行互动,通过剪、撕、折等方法,将白纸变为不同的形状。有的将白纸折成篮子,有的将白纸折成帽子,有的将白纸折成小船,借此盛水,转移水。孩子们通过体验多样的折叠活动,建构了“纸张可以被折叠为不同的形状”和“凹下去的东西可以装水”这一关键经验。同时,孩子们也因此锻炼了观察、操作能力,便于发展科学探究品质。接着,我继续投放其他材料,如海绵、抹布、网纱、塑料片、塑料袋等,引导幼儿思考:“这些材料可以变化成不同的形状吗?凹下去的东西都可以装水吗?”幼儿通过改变这些材料的形状再次进行盛水,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有的材料可以直接用来盛水,有的材料可以吸水,有的材料会漏水……从而发现,“不同的材料材质的软硬度不同、棉质物品具有一定的吸水性,洞口太多的材料无法盛水”这些关键经验。通过亲身实践,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了静态的科学经验,发展了动态的科学能力。

总而言之,在开展幼儿科学区域活动的时候,教师要以幼儿的关键经验为依托,有针对性地投放活动材料,推动科学区域活动的实施,同时使幼儿通过与材料互动,建立科学认知,形成科学态度,培养科学能力,获得有益的科学关键经验,实现科学区域活动的预期价值,提高科学区域活动的实施效果。

猜你喜欢

瓶子关键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瓶子赛跑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瓶子赛跑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瓶子赛跑
建构游戏玩不够
清淡健康的饮食是预防橘皮纹的关键!
别把你的瓶子随手扔掉
鹏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