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育人为先

2021-01-20张旭琴

格言 2021年9期
关键词:学科德育语文

张旭琴

语文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高质量的语文教育,不仅要重视对知识技能方面的讲解分析,同时也要关注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有效培养,通过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让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新时代青少年。目前,许多教师对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做出了相应尝试,但是由于教师自身缺乏德育经验,导致实际教育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语文教学思路,围绕德育的相关要求推动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效创新与发展。

一、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一)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必然要求

立德树人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在开展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时渗透德育,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科学指导,通过教师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相关理念。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主要强调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育,教师习惯以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德育方面的重要性,这就导致立德树人理念在语文学科中无法得到有效落实。而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意味着教师需要将语文知识与德育元素紧密融合,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围绕特定的德育主题展开更加深刻的思考,并且从语文知识中汲取营养,为个人道德品质的有效培养奠定基础。在不断渗透和融入德育的过程中,小学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才能得到有效落实。

(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存在教学效率较低的问题。教师习惯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采用说教的形式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体验,这样虽然教师能够快速讲解语文知识,但是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而在语文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大胆突破,教师能够对已有的语文教学流程进行有效优化,并且就德育的相关要求和元素做出新的尝试与探索,无论是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还是形式多样的教育素材,都能够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保障。此外,由于渗透德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在不断尝试渗透德育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个人教学素质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主体性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渗透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语文教育活动进行合理创新,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调整教学形式,确保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加深对德育观念的理解。遵循主体性原则意味着教师需要在收集教学素材、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创新,让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彰显,确保德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此外,以学生为主体意味着教师需要充分关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与交流,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进行德育方面的思考与探究,确保德育活动能够有效落到实处。

(二)遵循趣味性原则

对于小学生而言,德育具有一定枯燥性,德育内容与观点通常以道理为主,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产生了一定阻碍。在开展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工作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遵循趣味性教学原则,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确保学生能够以兴趣为导向,积极参与德育方面的学习与探索。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生活中的实际经历,确保选择的教育资料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此外,教师还应尝试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对学生的认知习惯进行引导,基于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实现深层次教育,让德育活动更具吸引力。

三、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的实施策略

(一)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为了有效渗透德育,教师必须对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德育元素进行深度挖掘,并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恰当的教育形式。教师应当对小学语文德育进行深入研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涉及的各种德育素材,并且根据不同的德育主题类型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比如,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对陆游的《示儿》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宋朝诗人陆游对国家统一的深切渴望。再比如进行理想教育时,教师可以通过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的解析,让学生感受到周总理身上的雄心壮志以及家国情怀。实际上,教师可以基于新课改下的三维目标理论,对每一篇课文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教育目标进行明确的界定,以确保德育的有效渗透和实施。

(二)基于德育主题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充分发散学生形象思维是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有效渗透德育的基础和前提,在组织德育相关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尝试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下感受德育的深刻内涵。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度剖析,根据德育主题拓展相关的教育元素,尝试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德育主题,并且联系现实生活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例如,在讲解统编版小学语文《故宫博物院》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故宫博物院的相关教育素材,尝试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更好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除了帮助学生掌握介绍建筑的方式,教师还应通过对故宫博物院独特历史地位的分析,让学生树立浓厚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德育效果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同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基于语文知识开展生活实践活动

语文学科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了更好地渗透德育,教师必须积极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做出相应的实践和探索。教师首先需要基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和认知特点,合理选择实践活动的形式。一方面考虑学生的语文基础,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历,确保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如在讲解统编版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过后,教师可以结合重阳节的背景,让学生更好理解传统文化并且结合重阳节尊老敬老的传统习俗,要求学生尝试“为长辈做一件小事”。在教师的科学指引下,學生能够从课文中汲取营养,一方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也要将尊老敬老的美德落实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充满德育意义的实践活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才能得到有效落实。

(四)围绕德育主题展开合作讨论活动

合作讨论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对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观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布置清晰的德育主题活动,让学生能够围绕特定的德育观点进行有效互动与交流,确保学生能够加深对德育的理解与认知。在讲解统编版小学语文《两小儿辩日》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太阳在什么时间离人们最近”的主题进行互动讨论。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没有做好讨论的准备,于是直接照搬课文中小孩子的观点;有的学生则做足了准备,利用地理知识解释太阳远近的规律。在教师的科学指引下,学生能够进行有趣互动与交流,教师有效引导学生能够转变学习态度,使其充分意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尝试从科学的角度解决问题。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必然要求。在组织和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从德育角度着手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开展课后实践的形式让学生更好践行德育观念,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德育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有效渗透,凭借高质量的语文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猜你喜欢

学科德育语文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我的语文书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