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2021-01-20刘维东

名家名作 2020年8期
关键词:篆隶高古碑帖

刘维东

《大肚能容容尽天下万般苦难·开口便笑笑涤世间一切尘烦》 周 锟/作

前几日,已在大学任教的周锟发来一组他的新作向我问候。能及时看到“老”学生最近的书写状态,当老师的自然十分欣慰。周锟是我2015 年招收的研究生,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经由长安古都悠久文化和汉唐书风的浸染,作为“90”后的周锟在本科期间就屡屡入展、获奖,顺利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这在年轻人中是不多见的,也可以反映出他的“早慧”——更多应是他平时不懈努力与勤于思考的结果。

周锟的学书历程是,少时学习《曹全碑》,之后由《礼器碑》到《张迁碑》,大学期间主攻魏碑,先是《张猛龙碑》,后是摩崖造像,再到广涉墓志,其中尤以《李谋墓志》用功最深。正因他从小有良好的篆隶基础,因此他写的北碑显得更为高古,其高古不仅仅局限于似有波磔的勒画,更多的是对于篆隶雄浑之气的把握。可贵的是,他将这种雄浑与墓志的灵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有如“楷隶书”的面貌。周锟一路以小字北碑的优长走来,先后入选了“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艺术展”“首届刘禹锡杯全国书法展”等重要展览,迅速成长为众多学子钦慕的新“国手书家”。

他随我读研以后,我建议他可以尝试走走碑帖交融的路子,继续他的“探路者”角色。他果然转而学帖,主攻东坡。他有意错开《黄州寒食帖》《赤壁赋》等常见字帖,反复研学《李白仙诗卷》《祷雨帖》,为的就是与其理想中的北碑相结合。经过一段时间的锤炼,他的字里行间真的折射出了碑帖融合的气象。看他近来的行书作品,结字率真,用笔精到,贯穿其中更多的是一股书卷之气,温文尔雅,不激不厉,开合有度。除了北碑与行书,他还写隶书,隶书走的是摩崖一派,喜欢大开大合,线条苍辣遒劲,章法散而不乱,是他近年来新的获奖品类。周锟的作品,重情趣,强调自然书写,追求“似与不似之间”,将艰苦的推求迹化为信手点画,确有些接着了东坡的衣钵。

东坡云:“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之者,终不能妙。”所谓识,即一个人的学识修养;见,即眼界要开、眼光要长远;学在这里当指具体学习书法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心摹手追。如按此论,周锟的“学”一直没有怠慢,近些年他南下北上求学,足见他对书法事业所持有的虔诚与执着;而“识”与“见”,可能还是他当下所要充实与拓展的,如果把书法比作树或树林的话,那么文化就是滋养大树的土壤,他还需要在广袤肥沃的文化土壤中多多汲取营养,只有庞大的根系才能支撑参天大树的挺立。

记得在周锟毕业之际,我曾赠他一字“今吾”。“锟铻”乃古之名山,因富铁而铸剑,延伸为利剑名。由“铻”而出“金吾”,由谐音而成“今吾”,我希望他能不断进步,每一天都做全新的自己。他的确还十分年轻,以后的路还很长,相信他能够扎根传统文化,放眼艺术之林,成为一位既开绚烂花朵又结奇硕果实的书法名家、教育名家,我期待着。

苏东坡《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周 锟/作

猜你喜欢

篆隶高古碑帖
别去碰它
李金亮 身处闹市,竟收藏了600多件古籍碑帖
园庭信步读碑帖
傅山“碑学先声”的源起之说
傅山《杂记》
乐高古古治的冒险之旅
高古玉,市场王者始归来
碑帖 亿元时代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时代·新风采上海市第七届篆隶书法展”举行
清·傅山论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