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科技类图书书评的写作

2021-01-19邢剑飞

出版参考 2021年11期
关键词:书评

摘 要:书评是作者、读者、出版社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桥梁,好的书评读起来生动、有趣,可以很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购买行为。作为科技类图书编辑,写好书评,避免生硬、枯燥、平铺直叙,同样对图书宣传推广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书评 科技书评 书评写作

书评,即评论并介绍书籍的文章,是以书为对象,实事求是、有见识地分析书籍的内容和形式,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从而在作者、读者和出版社之间构建信息交流的桥梁。目前,较为常见的书评是大众消费类图书的书评,通过书评人对图书内容的生动分析和评价,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大众类图书书评形式多样、标新立异,使消费者兴致盎然,但科技类图书书评则更多显得生硬、枯燥,阅读性不强。作为科技类图书编辑,如何才能写好科技类图书书评,值得我们探讨。下面结合国防工业出版社开展的书评比赛以及读者的反馈,对科技类书评写作浅谈几点看法。

一、书评的目的和形式

书评对于读者,首先体现的是它的信息属性,即为读者选择图书提供参考;其次是它的桥梁属性,即让读者在阅读之前,对全书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最后是它的导读属性,即通过介绍图书的精彩片段或重要特色,方便读者对图书价值进行判断,向读者进行阅读推荐。

书评的目的既是对图书内容的评价,也是对图书销售的助力。通过书评,使读者了解图书的基本内容、写作意图、核心思想等,使读者能够有针对性地、准确地购买到有阅读价值的图书。书评通常可以分为作者评、编辑评、读者评,写作者从图书的撰写、出版、阅读角度对图书的整体情况做出评价。无论哪种形式,都会从不同角度为读者阅读、购买图书提供帮助。

二、书评写作的课前课

1.了解科技类图书书评的基本元素

对于科技类图书,书评需要全面反映图书的基本内容、科学价值。由于科技类图书内容的学术性和读者的专业性,书评一般需要包括写作背景、出版历程、基本内容、主要特色、作者情况、图书基本信息等要素。写作背景一般包括图书所述科学技术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述科学技术项目支撑情况等,方便读者了解图书的写作定位;出版历程是指编辑在图书策划、撰写、出版过程中与作者沟通的过程、经历的故事、感悟的道理,以及对图书内容的一些理解等;基本内容是对图书整体情况进行阐述,包括整体架构、章节目录、读者对象等;主要特色用于反映图书核心内容、关键技术、重要应用价值等;作者情况是对作者的工作经历、学术水平等的介绍;图书基本信息是指方便读者购书的基本信息,包括书名、书号、定价、页码以及购书渠道等。

2.熟悉科技类图书的读者群体

作为科技类图书编辑撰写书评,一方面是为读者做好内容导读工作,另一方面是为提高图书的销售量。

科技类图书与大众图书不同,其面向的读者群往往比较固定,垂直性更强,范围有限。这类核心读者群体会根据自身的技术需求直接进行检索、阅读和购买,他们一般会通过对图书目录、核心章节的快速浏览来判断是否有阅读价值,专业功底扎实、需求直接,受书评的影响较小。但对于处在专业知识边缘的读者,包括初学者、交叉学科的读者等,会因为书评的内容而勾起购买学习的兴趣,这是需要发挥书评的作用、争取更多读者的地方,并且这一群体的体量较大。因此,写好科技类图书书评,会在很大程度上带动这一群体的购买力,有效提高图书销量。

3.把握科技类书评的主材与作料

写好科技类书评,切忌生搬硬套。科技类书评不同于大众图书书评,由于图书内容的学术性和专业性,责任编辑很难通过对图书的详细阅读来认识和评判图书的价值,很难通过对核心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给读者购买提供参考。这样就会造成书评不易下笔,往往生硬截取图书内容简介和前言中的内容,强行拼凑,会使读者读来乏味,提不起购买及阅读兴趣。

撰写科技类书评,需要学会运用主材。对图书的序、前言等内容进行精读,是获得主材的最好方法,这些内容汇集着全书的精华。编辑撰写科技类图书书评,往往将内容简介、序言、前言等拿来即用,不作任何提炼和修改,这便失去了书评的意义。作为编辑,需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认真研读、精心提炼。准备得精心,准备得充分,对写好书评会有很大的帮助。

撰写科技类书评,需要在枯燥的知识中加入生活的作料。科技编辑写好书评应该从图书策划开始。一篇精彩的书评应该是鲜活的,不单单是反映图书的学术性和价值性,同时还应该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生活性和趣味性可以贯穿书评的始末。这就要求编辑从科技类图书策划的初始就深入到作者中,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参与作者的写作过程,了解作者的生活、工作经历,探查作者撰写著作前前后后的趣闻轶事;与作者共同经历从图书策划、写作到图书出版的全过程,使编辑可以从非学术角度对图书做出评价,辅助印证图书的价值。

三、书评写作的基本方式举例

科技类书评的内容往往比较枯燥,这就对书评的写作方式提出了较高要求。撰写科技类图书书评时,需要对书评的基本要素进行修饰包装,使其生动活泼,可读性强。

编辑可以通过图书写作与出版背后的故事,犹如电影花絮和彩蛋一样,从侧面反映图书是作者与编辑的用心之作,反映图书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等。可以将作者人生经历的高光点、值得称赞的具有故事情节的片段写出来;可以将与作者沟通过程中的小细节、小故事写出来;可以将编辑出版图书时的小得意、小遗憾写出来,使书评更加有血有肉,更能贴近读者的生活,而不是将内容叙述得生硬,叙述得高高在上,索然无味。

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书评创作。

(1)情怀法。国防工业出版社书评比赛中的一篇文章《开启火炸药的新“视”界》,文中写道:“当小编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时,已认识了肖教授,彼时他是我所在大学的副校长,也是‘火炸药’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学生时代的记忆还停留在他为母校校歌所作的歌词上……毕业后,因工作的缘故,再一次和肖教授有了交集,我们共同策划了这本书……”本是一篇介绍火炸药基本理论和技术的较为枯燥的文章,书评作者加入了一段在大学时代与作为校长的图书作者初识的回忆,使书评立刻变得鲜活。文中提到多年后通过一本书又将两个人联系在一起,開启了编辑对火炸药的“学习之旅”,这一神奇的经历,能够很好地抓住读者的眼球,引导读者细读这篇书评,关注这本图书。

(2)热点法。国防社书评比赛中的一篇文章《烹饪一份专利情报大餐》,介绍了一本以专利分析整体流程为主线、阐述专利分析方法的图书。文中写道:“提起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相信很多人都会裹挟着汹涌的口水,欣赏着无限的美食……透过《舌尖上的中国》,如何发现其中蕴藏的专利分析之道,完成一份完美的专利分析报告的‘美味’呢?……”文章作者通过与图书作者的深入沟通,以及对本书的深入了解,以曾风靡全国的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叙述方式,将这本书从“自然的馈赠”“心传的火候”“厨房的秘密”“转化的灵感”“秀色亦可餐”“无味的调和”以及蛋炒饭几个方面对应介绍了专利数据库选择、专利检索、专利分析工具、专利分析本质、专利分析报告图表、专利分析报告撰写以及专利分析结论等。将此书看作一道菜,是作者用精美的食材精心烹制的菜,不但可以激起读者阅读文章的兴趣,读后,还会有想深入阅读全书的意愿,新颖别致。

(3)反衬法。国防社书评比赛中的一篇文章《一部“读不懂”的精品巨著》,介绍了一部由著名航天专家撰写的关于特征建模理论的圖书。文中写道:“……我有幸作为责任编辑出版了这本著作……我读不懂这本书,但我深知书中理论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我读不懂这本书,但我深知书中理论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我读不懂这本书,但通过作者对作品细致地撰写与审读,我读懂了航天科技人的‘航天精神’……2020年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成功着陆,这次任务就采用了书中的技术……”文章从标题开始就采用了一种“读不懂”的反衬方式来映衬此书的深奥与专业,又通过三个“读不懂”从侧面介绍图书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精神价值,同时结合了热点法撰写方式,将我国刚刚通过 “胖五”运载火箭把新一代载人飞船实验船发射升空,并使返回舱成功着陆这一历史事件与本书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阐述本书的价值所在。通过“读不懂”来引起读者阅读书评的兴趣,通过重大事件来体现图书的价值,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四、结语

写好书评难,写好科技类图书书评难上加难。作为科技类图书编辑,需要逐步提高书评的写作水平,一方面它体现了编辑的文字功底和基本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更体现了科技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和与作者沟通协作的能力。国防工业出版社正在建设学习研究型出版社,写好科技类图书书评正是学习和研究的开始。

参考文献:

[1]何星.基于出版传播的图书评论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4.

[2]刘治禹.文学类图书阅读体验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9.

[3]穆丽丽.烹饪一份专利情报大餐[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0-06-16.

[4]纪亚琪.开启火炸药的新“视”界[EB/OL].(2020-04-29).https://mp.weixin.qq.com/s/0fuOOaCFu2MKtAjr2IJvSg.

[5]邢剑飞.一部“读不懂”的精品巨著[EB/OL].(2020-06-05).https://mp.weixin.qq.com/s/ZkKcGPXPYhybdUX13QUuIA.

(作者单位系国防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书评
书评
《超导“小时代”》书评
书评/设计作品
书评
书评
评《科技产业经济学》(书评)
评《未来的体育科技》(书评)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杨联陞《汉学书评》出版
《重读〈石头记〉》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