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资进入与最优关税水平
——基于混合寡占模型研究

2021-01-19陈婧怡

北方经贸 2021年2期
关键词:合资企业外资外国

陈婧怡

(南京审计大学,南京211815)

一、引言

当前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模型,在吸引外资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和G20 大阪峰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更大的开放拥抱发展机遇,并将持续推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定推动全球经济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贸易自由化和开放化展现出势不可挡的态势,要努力克服贸易摩擦对跨国投资的影响,坚定对外开放的方向不动摇,继续保持外资对经济的推动力作用,这不仅符合全球化的总体趋势,深化国际投资合作,也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2019 年6 月30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2019 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 年版)》,放宽外资准入的行业限制和股权限制,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补齐我国部分领域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的短板(晏维龙等,2011),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在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关税依然扮演着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的重要角色。国家能够调节国民经济活动,增加财政收入,成为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通过征收关税来保护和促进本国产业的发展,必然涉及到对外资的限制问题。税率的高低能够显著影响外资的进入意愿和进入方式,因此如何平衡关税税率与外资进入的比例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把关税、外资进入比例、成本差异和产品差异程度同时纳入开放经济体下的混合寡占模型当中,研究一国政府应该如何随着产品差异化和成本差异化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最优关税来吸引外资实现福利最大化目标。

Wang 和Chen(2011)指出,外商参与国内市场主要有外国直接投资(FDI),出口以及跨国公司股权的外资渗入。国内政府经常使用税收工具影响国外企业的行为(Devereux,Hubbard,2003)。本文研究的外资进入主要是出口和以及国内民营企业进行合作成立合资企业的方式,外国可以通过购买民营企业的股票成为股东或者与民营企业共同出资成立新公司并获得相应利润实现外资的进入。国有企业是我国市场上一种重要的企业形式,但本文研究侧重于外资进入的表现,为简化分析,故在模型中不考虑国有企业的存在。与已有文献相比较,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本文的研究是对叶光亮等(2010)研究的补充和修正,借鉴与改进之前的混合寡占和传统贸易理论的研究,将产品差异与成本差异,关税战略放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构建更贴近于实际环境的混合寡占模型。

二、文献综述

关于外国资本进入问题,最近的理论研究:劳动力成本上升与吸引外国资本进入并没有直接联系(刘厚俊,2011;马飒;2014),税收政策作为重要的工具,对促进外商投资具有显著的效果(黄晓霞等,2003)而曹小春(2007)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取消进口关税优惠政策反而增加了外资投入。我们发现对于外资进入的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较少,学者们更多地探究外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外资进入方式的选择问题。孙国峰等(2017)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得到外资进入不利于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陈华等(2010)分析了国外企业选择直接投资、并购或者出口三种不同的进入模式与政府最优关税以及政府补贴的关系。

在最优关税战略研究中,Ara 等(2016)发现关税降低了本国公司与国外企业议价的能力。姚洪心等(2007)在Dixit 差异化双头垄断模型中分析了产品差异化对关税政策的影响。首次在混合寡占模型中考虑国外企业在本国市场上竞争可以追溯到Corneo 等(1994)的研究。Chang(2005)的研究分析了开放经济下企业成本差异对最优贸易政策的影响。叶光亮等(2010)的研究认为政府的关税税率应该与产品差异程度变化趋势相同。在成本存在差异条件下,古诺竞争中的社会福利极大化下的最优关税比税收收入极大化目标下的关税更高,在斯塔克伯格模型中,这一结果则相反(wang,2010)。

以往文献对在研究吸引外资方面只考虑了成本差异或产品差异的一个方面,而没有结合两者共同分析,而且更多研究是验证外国资本进入如何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本文侧重于通过分析成本差异、产品差异的影响制定合适的关税更好地吸引外资进入国内市场,扩大开放。在研究最优关税战略方面,学者集中于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对关税战略的影响或者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补贴等财政政策对制定最优关税的影响,要兼顾对外开放战略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制定最优关税以吸引外资进入的问题。研究发现:跨国混合寡占模型中,关税水平越高,外国企业的投资比例和出口量都会降低。在产品差异化处于不同的程度,成本差异对投资比例的影响和关税水平的影响也会不同。当产品差异化处于较高水平时,企业的成本差异越小,外商投资比例越高,出口量越小,当产品差异逐渐缩小,外商投资比例会增加但出口量减少。当产品差异化处于较低水平时,企业的成本差异越大,外商投资比例越高,出口量越小,此时产品差异的增加也会增加外商进入比例但会减少出口量。当产品差异化处于高水平时,随着成本差异缩小,关税水平也会减小,然而产品差异的减小会增加关税水平。当产品差异处于较低水平时,随着成本差异的缩小和产品差异的增加,关税水平提高。

文章结构安排如下:第三部分为模型假设与求解,第四部分为均衡结果分析,第五部分为产品差异化和成本差异化对外资比例和关税水平的影响。最后是结论与启示。

三、模型假设

本文假设在开放经济下存在两家企业:国内的合资企业与国外企业在国内市场上进行产量竞争。外国企业选择与国内的民营企业合作形成合资企业。假设两家企业的成本为Ch=F+chqh;Cf=F+cfqf,其中合资企业的下标为h,外资企业的下标为f。qh,qf分别表示合资企业和国外企业的产量。在此处我们不考虑企业进入的壁垒问题,因此假定固定成本F=0。企业的生产效率、技术存在差异,因此两家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不同,ch=c;cf=1,c 表示合资企业与外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差异(不考虑c∈(0,1)即合资企业的成本小于国外企业的情况),c=1 时表示合资企业与外国企业的生产技术几乎没有差别,边际生产成本相等。c∈(1,+∞)表示合资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方式等落后于国外企业,因此生产成本高于国外企业。则

企业在市场上进行产量竞争,产品本身存在差异,产品差异系数θ∈[0,1],θ 值越大表示产品差异程度越小;相反,θ 值越小表示产品差异程度越大。市场价格由市场上企业共同决定,P=a-Q,a>1+t,Q表示市场上合资企业和国外企业产量之和。

政府把关税看作收入的主要来源,出于对社会福利和国内企业保护的考虑,对国外企业出口本国的产品征收一定的从量关税。为关税水平,关税收入为

合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β 是外国企业的投资比例,β∈[0,1]

假设代表性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函数为

社会福利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企业利润以及关税收入。社会福利函数为由于外国企业把利润转移至国外,故社会福利只考虑属于合资企业中民营企业得到的利润。

假设政府追求目标为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

合资企业和国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第一阶段仍是由政府根据社会福利最大化来决定最优关税水平,第二阶段是国外企业在关税给定的情况下调整自己的对外投资比例以获得利润最大化,第三阶段是合资企业和国外企业在国内市场上进行产量竞争。

四、模型均衡结果

本文构建的是一个三阶段博弈模型,因此我们采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首先分析第三阶段两家企业的产量博弈,合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来决定产量,通过联立式子(11)和(12)的一阶条件求解,我们得到两家企业在第三阶段的均衡产量:

第二阶段为外国企业决定与国内民营企业合作的程度,国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把最优产量代入式子(7)中,令得到最优的投资比例为:

此时得到的最优产量和外国企业利润为:

此时的最优产量、最优投资比例为:

五、成本差异化、产品差异化下的外资进入程度和关税水平分析

第一部分探讨关税水平对最优投资比例和国外企业利润的影响:

结论一:关税水平与最优投资比例以及国外企业利润呈反向变动关系。关税水平越高,国外企业选择与国内企业合作的程度越低,外国企业的总体利润也越低。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国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可以选择出口或者和国内民营企业进行合作两种方式。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关税的制定本身具有保护国内企业的作用,关税水平的提高反映了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略小于国外市场,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国外企业在国内市场获得的高额利润不会因关税水平的提高而改变策略,说明利润空间很大,出口产品所获得的利润远远高于与国内企业合资所得到的部分利润。由可知提高关税会降低国外企业整体利润,再一次印证了高关税会阻碍外国资本的进入,不利于吸引外资。

第二部分研究成本差异和产品差异对最优投资比例、出口量以及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下的最优关税水平的影响。

结论二:当产品差异较大时,外国企业倾向于在国内企业具有低生产成本时增加投资,减少出口量。当产品差异较小时,合资企业的成本越大,外商投资比例越高,出口量下降。

图1

产品差异较大时,国外企业和合资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较小,每家企业都有特定的目标客户群体,因此形成分离均衡。合资企业的生产成本越小,说明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企业整体的水平和实力,降低外商投资的风险,对外资的吸引力越大。合资企业与国外企业的成本差异越小,国外企业在生产成本的优势越小,此时减少出口量并不会减少市场份额,反而会提高自身产品价格,增强产品差异优势,攫取更高利润。

产品差异较小时,市场中合资企业与国外企业竞争越激烈,国外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的程度越深,为合资企业提供技术和资金,会提高合资企业的利润,间接增加外国企业自身整体利润,合资企业会因此缩小与外国企业的成本差异,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升产量,增加企业利润。国外企业越有动机实施防御性策略,即对竞争对手进行投资,增加控股比例,保证自身整体利润。

推论:(1)在不考虑成本差异的混合寡占模型中,在高产品差异的市场中继续增加产品差异程度,外国企业会选择减少投资,在低产品差异的市场中增加产品差异会吸引外资进入。(2)在高产品差异市场中产品差异程度的增加会增加国外企业出口量,在低产品差异市场则相反。

给定(二)即不考虑成本差异的情况下(θ∈[0,1]故在分析中忽略 θ3,θ4,θ5的影响,式(27)为简化后的式子),

图2

产品差异较大时,外国企业和合资企业都较难增加各自的市场份额,而外国企业可以选择增加与民营企业合作的比例来增加合资企业利润中所能获得的部分。同时,当产品差异逐渐缩小,合资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市场份额慢慢发生变化,此时国外企业产品优势逐渐减小但仍然存在,减少出口产品能够提高产品价格以获得更高利润。此时国外企业增加投资比例也可以影响合资企业的市场布局,保障自身利益最大化。

当产品差异处于较小范围内,产品差异化的增加能够改善市场竞争程度,国外企业考虑到产品差异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产生分离均衡,无法依靠出口产品数量的增加扩大市场份额,因此随着产品差异的增加对合资企业的投资同时减少出口量以维持自身产品价格。

第三部分考虑成本差异、产品差异对关税水平的影响。

国外企业充分考虑出口国市场的消费动机和偏好,出口产品与国内企业生产的相比属同类但在功能、外观等方面存在差异,增强产品的非替代性,政府在制定关税政策时必然要考虑这类产品的利润转移的有限性和由政策导致的消费剩余的损失(姚洪三等,2007)。关税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增加政府收入还在于一定程度上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生产成本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产品差异和成本差异是政府制定关税水平时考量的关键变量。

结论三:第一,国内企业成本越小,关税水平越低。第二,当产品差异较大时,合资企业与国外企业产品差异增加,政府会降低关税税率;反之则增加。

证明:

结合前述分析,当外国企业与合资企业产品差异化较大时,市场上竞争程度相对缓和,决定利润水平的是产量,在合资企业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市场上产品价格过高,政府考虑福利最大化目标会选择制定高关税水平,降低市场上产品价格,保障消费者需求。随着成本差异的减小,外国企业会增加对民营企业的投资,从而减少出口量(<0),政府降低关税水平降低外国企业的出口成本,刺激出口量增加。

当不考虑产品差异化时,合资企业技术逐渐成熟使得生产成本降低时,政府会放松关税管制,降低对国内企业的保护程度,因此关税水平会降低。此时政府会考虑增加关税收入的途径增加社会整体福利,关税水平的降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国外企业选择出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

由[θ∈[0,1]故 θ3,θ4,θ5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式(31)为简化后的式子原式为]θ∈(0,知当产品差异化较大时,随着产品差异化的缩小,关税水平会增加。当产品差异化较小时,随着产品差异化的增加,关税水平会增加。

当产品差异化处于较高范围时,国外企业可以在市场上提高价格以增加利润,当产品差异缩小时,国外企业会增加出口量以保持市场份额,增加企业利润,政府有更大的动机去增加关税水平。

当产品差异处于较低水平时,产品差异化增加,企业将拥有各自的消费群体,外国企业拥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关税水平的提高不会大幅影响外国企业的出口决策战略。政府适当增加关税可以提高关税收入,增加社会福利。

六、结论及启示

本文通过将外资进入程度、产品差异、成本差异以及最优关税同时纳入到政府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的一般模型中。分析了最优关税、产品差异、成本差异对外资进入的不同程度的影响。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对比,我们发现,在存在产品差异和成本差异的开放型混合寡占市场中,关税水平的变化对外资进入国内市场的程度是反向变动关系。高关税水平降低了外资进入国内市场的意愿。关于不同程度的产品差异化情况下对外资进入的影响,我们得到,当合资企业与外国企业的产品差异较大时,合资企业的低生产成本以及产品差异的缩小趋势会吸引更多的外国资本进入。同时我们发现,关税水平随着国内企业生产成本的减小而下降。在产品差异较小时市场中产品差异化增加,政府会选择增加关税水平。

根据上述研究发现降低关税水平和企业生产成本是吸引外资进入的有力条件,因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为实现更大的开放政府应该进一步减小关税水平,降低外资进入门槛,鼓励外国资本与更多的企业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不应局限于资金人力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开展对先进技术、管理模式等交流和发展。二是合资企业生产成本取决于劳动效率和生产技术、管理成本等因素,要努力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应该积极学习并合理使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增加对员工的培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三是引进科研人才,加强自主创新,不断增加产品差异化水平,成为外国资本的优质选择。外资进入不仅为国内企业带来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学习渠道,更激励了国内企业走上改革创新的道路。

产品差异化程度的大小导致不同的关税制定策略。不同产业在市场上面临着不同的产品差异情况,因此政府应该根据现实情况对比与国外企业的差异化情况决定更好的关税策略,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引导相关产业发展,将外资引入最需要的产业,发挥最大效用优化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合资企业外资外国
外国公益广告
中国铁建将在阿尔及利亚成立合资企业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
外国幽默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