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响应面法对山竹壳中果胶提取条件的优化

2021-01-18刘晓雨李立国朱亮亮马朝红

食品工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醛酸山竹响应值

刘晓雨,李立国,朱亮亮,马朝红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 132101)

果胶属于一种亲水性植物胶,主要成分是半乳糖醛酸,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的细胞壁中。果胶在医药、食品和化妆品工业等领域应用广泛。果胶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有一定效果,同时可以净化体内的细菌和铅、汞等重金属及放射性元素,对调节餐后血糖上升也具有辅助作用等[1]。商品果胶主要以柑橘皮、苹果渣等为原料生产,我国果胶需求量的80%需要进口,而进口果胶的价格远高于国产果胶,因此,大力开发中国果胶生产显得愈加重要[2]。

山竹(Garcinia mangostanaL.)属藤黄科藤黄属。山竹果实中果肉呈白色瓣状,可食用。果壳呈深紫色或红紫色,厚6~10 mm,约占整果质量的70%。近年,以山竹整果、果肉为原料的功能产品增长迅速,山竹类产品仅在美国就有超过每年2亿美元的市场[3]。但是对于山竹果壳的利用程度很低,只是粗略处理后制成活性炭、微纤维乳化稳定剂等新型工业产品,没有发挥其最大功效,造成极大浪费。所以,对于山竹壳的深入开发利用必定具有商业价值。

试验探究用酸提取法从山竹壳中提取果胶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其价值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山竹(市售);D-半乳糖醛酸标品(纯度>93%,Sigma);咔唑(分析纯,中国国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1.2 方法

1.2.1 果壳的预处理

山竹果壳切小块,加入沸水中浸泡5~10 min,以灭活果胶酶。蒸馏水漂洗后自然风干,放入电热恒温鼓风中在60 ℃下烘干,研磨,并过孔径0.850 mm筛[4],得到山竹果壳粉,备用。

1.2.2 果胶的提取与沉淀

称取山竹壳粉3.0 g于烧杯中,加入适当盐酸溶液。调节适当温度,提取一定时间。趁热抽滤,洗涤滤渣。取抽滤瓶中的滤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活性炭脱色即得到果胶提取液。

95%乙醇加入果胶提取液,并保证持续搅拌。稳定后静置0.5~1 h,待出现胶态黏稠状物质。抽滤,即得粗果胶。将所得的粗果胶放入50 ℃干燥箱内干燥,直至水分达到5%以下。得到山竹壳果胶成品。

1.2.3 半乳糖醛酸标准曲线的绘制[5-6]

精确称取D-半乳糖醛酸标准品0.100 0 g,溶解于水中,定容至100 mL。取0,1.0,2.0,3.0,4.0,5.0,6.0,7.0,8.0和9.0 mL分别注入10 mL容量瓶,定容得一组半乳糖醛酸标准溶液(质量浓度0,10,20,30,40,50,60,70,80和90 μg/mL)。取10支50 mL比色管加入1 mL不同质量浓度的半乳糖醛酸标准溶液,分别沿比色管壁加入6 mL浓H2SO4混匀,置于沸水浴中反应20 min,冰浴降至室温。最后加入质量浓度为0.15%咔唑-乙醇溶液0.5 mL,摇匀静放在暗处显色1 h,在λ=528 nm处测定其吸光度,每组试验平行3次。以x(半乳糖醛酸质量浓度)为横坐标,y(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出标准曲线。

由图1可知,半乳糖醛酸溶液的线性方程为y=0.041 5x-0.018,R2=0.999 1,表明半乳糖醛酸的含量在10~90 μg/mL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

图1 果胶含量标准曲线

1.2.4 山竹壳果胶提取率测定

称取获得的果胶样品蒸馏水复溶后,精密移取一定体积稀释,稀释液按图1标准曲线制备方法平行测定3次吸光度,按式(1)计算山竹壳果胶提取率[7]。

果胶提取率=C×V×N/(106×W)×100% (1)

式中:C为样品的半乳糖醛酸质量浓度,μg/mL;V为果胶总体积,mL;N为稀释倍数;W为山竹壳粉质量,g。

1.2.5 果胶提取单因素试验

设置不同梯度的提取温度(40,50,60,70和80 ℃)、pH(1.0,1.5,2.0,2.5和3.0)、提取时间(0.5,1.0,1.5,2.0和2.5 h)和液料比(V(酸解液)∶m(山竹壳粉)=10∶1,15∶1,20∶1,25∶1和30∶1 mL/g),以果胶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提取温度、pH、提取时间及液料比对果胶提取的影响。

1.2.6 果胶提取条件优化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程序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以提取温度(A)、pH(B)、提取时间(C)及液料比(D)为影响因素,果胶提取率(Y)为响应值,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表1)。

表1 Box-Behnken试验因素与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竹果胶提取单因素试验

2.1.1 酸度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pH 1.5左右时果胶的提取率最大。pH过低,酸性较强,原果胶水解过于强烈,果胶脱酯裂解[8],使得果胶的提取率偏低。pH过高,酸性减弱时,果胶的稳定性下降,导致果胶分解成果胶酸,使提取率降低[9]。

图2 提取液pH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

2.1.2 提取温度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3可以看出,70 ℃左右时果胶提取率最大。温度偏低,水解速度较慢,使提取效果不彻底,提取率偏低。温度过高,由于果胶的耐热性[10]较差,导致果胶的结构本身被破坏[11],使果胶的提取率降低。

图3 提取温度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

2.1.3 提取时间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4可以看出,加热1.5 h左右时果胶提取率最大。加热时间过短,果胶水解不彻底,提取率低。加热时间过长长,果胶会发生解酯、裂解[12]导致提取率降低。

图4 提取时间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

2.1.4 液料比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5可以看出,液料比>20∶1(mL/g),提取率趋于平衡。这是因为液料比较小时,溶液的黏度较大,分子扩散速度低,提取率小,同时叶片中果胶含量与酸解程度相当,反应趋于平衡,提取率不再变化。

图5 液料比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

2.2 响应面分析试验

2.2.1 试验设计及结果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2。通过Design-Expert 8.0.6软件,建立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以果胶提取率Y为响应值进行二次多元回归拟合,得回归模型:Y=14.86+0.26A+0.40B+0.12C+0.29D-0.20AB-0.038AC-0.18AD-0.50BC-0.29BD+0.21CD-1.12A2-1.22B2-1.29C2-0.75D2。

2.2.2 山竹壳果胶提取条件响应面法优化结果

以提取温度(A)、pH(B)、提取时间(C)及液料比(D)为影响因素,以果胶提取率(Y)为响应值,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表2 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结果

由表3可知,模型的p<0.000 1,表示回归模型的方差关系是显著的。失拟项的p=0.051 5>0.05,表示方程与实际拟合中非正常误差所占比例小,回归方程的关系是好的。R2=0.983 9,表示响应值的变化有98.39%来源于所选因素,表明模型拟合度较好。回归模型一次项A、B、D对果胶提取率影响极显著,C对果胶提取率影响显著;交互项BC、BD影响极显著,交互项AB、CD影响显著,其余不显著;二次项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各因素对响应值的影响较为复杂,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响应曲面图可以描述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见图2~图5。响应曲面坡度越陡峭,表明响应值对于操作条件的改变越敏感[13],且其中心位于所考察区域内,说明在考察区域范围内存在最大响应值。通过软件响应面分析优化得到果胶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50 ℃、pH 1.56、提取时间1.53 h、液料比20.67∶1(mL/g)。此时果胶提取率为14.92%。考虑到实际操作,修正条件为提取温度70℃、pH 1.5、提取时间1.5 h、液料比20∶1(mL/g)。进行3次平行试验,得到果胶提取率均值为14.56%。

表3 回归方程方差分析

图6 液料比、pH、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交互作用对果胶提取率的响应面及等高线

3 结论

试验采用酸提取法提取山竹壳中果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采用响应面法所得到的试验模型可靠,具有一定实用和参考价值,其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 ℃、pH 1.5、提取时间1.5 h、液料比20∶1(mL/g)。果胶提取率为14.56%,与理论值14.92%较接近,方法可行。

猜你喜欢

醛酸山竹响应值
澳新拟批准来自转基因米曲霉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果胶酯酶作为加工助剂
1822号台风“山竹”演变特征分析
基于荧光光谱技术的不同食用淀粉的快速区分
葡萄糖醛酸内酯制备和表征研究
山竹
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初探
紫外荧光法测硫各气路流量对响应值的影响
中国山竹价格增长30%
基于Mn掺杂ZnS量子点磷光内滤效应检测β—葡萄糖醛酸酶
半纤维素侧链降解酶
——α-葡萄糖醛酸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