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有时应“不求甚解”

2021-01-18乔木

快乐语文 2020年31期
关键词:章句柳先生年少时

文/乔木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这句话,阐发了陶渊明对读书的一种见解。不少同学看后觉得难以理解,说陶渊明都不去理解书中难懂之处,怎么可能会有“意会”呢?难道他是在胡乱猜测吗?

其实,不只同学们有疑问,历史上不乏学者对陶渊明“不求甚解”产生怀疑,认为陶渊明提倡读书粗枝大叶、浅尝辄止的方法,是很不负责任的。不过,历来赞同的人也不少,如元朝人李治就说:“盖不求甚解者,谓得意妄言,不若老腐儒为章句细碎耳。”这句话的意思是,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观,称得上是至理名言,不像某些迂腐的书呆子那样死抠章句而毫无出息。

陶渊明的“不求甚解”到底可不可取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陶渊明所处的读书环境,分析一下他的话的原意,问题就会清楚得多了。

陶渊明回忆自己年少时读书的情景曾写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由此可见,他自幼就攻读经史典籍。读这些书,必须读“注”,而汉代有的经学家所作的“注”,连篇累牍,空洞烦琐,甚至离题万里。据说当时有一个小夏侯学派的人,光解释“尧典”两个字,就写了十余万字。这是一种很坏的学风,那些寻章摘句、牵强附会的学究式解释,对读书没什么益处。非但无益,而且有害,会干扰读者对书的原意的理解。所以,陶渊明提出“不求甚解”的观点,是有针对性的,他倡导集中精力读原著,领会原著的基本意思。

如此看来,“不求甚解”是可取的。现如今身处知识大爆炸时代,倘若不论读什么书都“求甚解”,那我们真的会陷入读书的泥淖之中呢。

猜你喜欢

章句柳先生年少时
刘玥辰
流浪
随 想
柳先生和小黑
柳先生的正骨膏
《文心雕龙·章句》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启示
捷先生的红宝石
《文选平点》魏晋南北朝文论札记
三字经(节选)
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