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学生红色基因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1-01-17巍,杨斌,梁

河北职业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红色基因

魏 巍,杨 斌,梁 潘

(1.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2.士官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原兰州军区考察时首次提出红色基因概念,随后,在多个重要场合又多次强调红色基因及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意义。红色基因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和一心为民的革命精神和服务品格。为加强红色基因传承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 年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纲要要求要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是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使其能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践行党的初心历史使命,关系到伟大中国梦的实现。[1]当前,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百万扩招如火如荼,在高职学生中开展红色基因教育,有助于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三全育人基本要求,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坚定学生“四个自信”意识,帮助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承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2]

一、高职学生开展红色基因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理解党的初心和使命

初心,是最初的新意,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红色基因是理解党的初心和使命的一把“红钥匙”。[3]红色基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是中国革命精神的传承,是忠诚,是爱党爱国矢志不渝。在革命初期里,黄继光、邱少云、江姐等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都因“红色”而书写了伟大;在复兴道路上,因传承了红色基因的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和全民战疫精神等又永放光芒。通过红色基因教育,有助于高职学生理解党的初心和使命,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就上下同心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拓创新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攻坚克难,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气壮山河的伟大斗争的光荣经历,使其坚信念跟党走,万众一心创伟业。

(二)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是关键内核,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层面和行为习惯的根本遵循。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有思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学思践悟中情感认同、行为认同。红色基因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红内核”,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着强有力的精神保障。[4]在高职学生中开展红色基因教育和传承,有助于培育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其理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并为之奋斗,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氛围中,自觉遵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投身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践中。

(三)有助于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未来发展方向、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的理想信念。[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及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他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源动力来自青年人远大坚定的理想信念。”[6]红色基因是忠诚刚毅的理想信念,加强红色基因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年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引领他们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要求。例如,革命烈士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豪情壮志,卫国戍边勇士“宁洒热血、不失寸土”的忠贞不渝等都为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供无限动力。

二、在高职学生中开展红色基因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认知偏差和信任危机影响红色基因学习

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识偏差和信任危机影响了他们学习红色基因的激情和动力。首先,部分学生将红色基因与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遗产等概念混同起来,或将其简单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内涵上看,红色基因借用了生物学概念,是一个将生物学的基因概念运用于政治领域而产生的政治概念,这里的“基因”喻指政治个体或政治组织保持其政治本质和基本政治特性的内在因素。她与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遗产等存在密切关联、交叉重叠,红色基因蕴藏于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遗产等红色资源中,是一切红色资源的红色遗传信息抽象。较之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遗产等,红色基因是更根本、更内在的红色因子。其次,部分大学生质疑红色基因的现实意义。随着泛娱乐主义的盛行,部分学生将红色基因视为过时之物,他们不愿或拒绝学习红色文化,不能传承红色基因。也有部分学生认为红色基因距自己遥不可及,只体现在革命家或英烈身上,而忽略了身边诸如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钱学森到吴孟超等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先锋,忽略了身边榜样的价值。

(二)理想信念的困惑影响红色基因的传承

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各种因素的影响,加之高职学生结构多元性,农民工、下岗工人等群体实用主义对从未走进社会的学生群体的影响,部分学生的理想信念开始淡化,价值观念开始走向功利化、迷失甚至扭曲。一些学生没有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斗争取得伟大胜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历史必然性、现实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缺乏自信。在自媒体时代,各种思潮在网络间传播,各种观念在媒体间碰撞,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看待发展阶段存在的贫富分化、社会矛盾等问题,部分学生对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后,理想信念开始动摇,他们对社会主义优越性产生怀疑,认为共产主义理想是海市蜃楼,甚至怀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三)泛娱乐主义思潮的盛行影响红色基因的传播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自媒体时代下泛娱乐主义在网络空间逐渐盛行。作为一种以娱乐为最高宗旨和唯一追求的思想观念,泛娱乐主义思潮与互联网结合后,其“泛”的特性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具体表现为挖掘明星隐私、热衷八卦新闻、追捧小鲜肉软男、制造低质作品、缺乏工匠精神、篡改经典名著、恶搞历史人物、面对镜头作秀、追求粉丝效应等不良现象。泛娱乐主义思潮的核心理念就是,基于现代社会人普遍的精神文化需求,挖掘和放大娱乐功能,一切向物质看齐。“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会严重影响媒介生态与社会舆论,改变公众获取信息与表达自我的基础环境。”[8]与普通本科生相比,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整体较低,对文化素质的自我要求不高,造成泛娱乐主义思潮在该群体中更加盛行,严重影响了红色基因的传播。例如,“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式的抗战神剧,“豪华指挥部”“丝袜卫生员”“精致妆容女”式的抗战偶像剧,使大众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党的光辉形象及政治偶像等被虚化、弱化、矮化和娱乐化,破坏了红色基因的传播。

三、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学生开展红色基因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多样化新途径

做好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结合时代发展和百万扩招后学生生活学习的新特点,探索符合时代特征和职教改革要求的理想信念教育新途径,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符合当代青年思维方式的的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是要因事而化注重以文化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还要推进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9]在具体操作上,要充分发挥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感染和激励作用,通过借助这些文化的作用和力量来涵养和培育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精神追求。二是要因时而进借用网络工具。当前,一些消极落后和敌对意识形态借助网络空间来对青年学生进行渗透,高职院校要高度关注自媒体时代特征,注重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做好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讲好红色人物、摆好中国故事,弘扬网络正能量,净化网络风气,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抵制网络空间中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三是要因势而新做好社会实践。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理论认识是基础,实践锻炼是深化,通过理实一体教育相结合,使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例如,既要支持和鼓励他们利用军地资源到革命老区、红军长征遗址、相关博物馆等地实地学习、感悟,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做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不断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二)深入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四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利用思想武器反击历史虚无主义。“四史”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创业、英勇斗争的历史,还回答了新中国为什么“强”、改革开放为什么“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历史之问。在“四史”学习中,要依据高职学生喜动厌静、喜实践厌理论的特点,开展形象生动、有血有肉、动静结合、理实一体的教育实践。[10]应在综合运用文件、报纸、口述、图片以及影像等多种史料基础上,减少抽象的历史讲述使青年学生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传承其精髓,用理论和思想武器反击历史虚无主义谬论,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斗争。

(三)引导价值追求批判泛娱乐主义

美国学者亨廷顿曾对现代化进程与政治不稳定两者之间的关系作出阐释,其实隐喻了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共意”的瓦解将会导致价值秩序的混乱、崩溃,对于政治制度化、社会的良性运转具有负面影响。可见,处于转型与变革中的现代化国家重拾社会“共意”,引导民众价值需求、培养价值共识是极为重要的。“倘若缺乏价值共识的培育,凝聚社会的“水泥”必然松散,而社会中的个体则可能沦为‘漂泊’‘无根’的原子化个人。”[11]在当代中国,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融合全国上下不同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实现伟大复兴梦,就是催人奋进、引领社会的“共意”。在自媒体环境下,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成为大众必不可少、非常流行的交流、娱乐工具。因此,高职院校要下好先手棋,利用网络平台培育学生“共意”,通过微信、微博等谈红色人物、讲中国故事,宣传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引导价值追求,使他们具备批判泛娱乐主义的火眼金睛,追红色星、树红色魂。

(四)构建传承红色基因的立体路径

一方面,加强家校合力共育红色基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家校共育可使教育达到倍增效果。[12]所以,在构建传承红色基因的立体路径上,需要家校双方协同开展红色文化学习,传承红色基因。在实际工作中,要搭建家校共育平台,改进单方面灌输的德育模式,将家校共育融入教育全程。利用新媒体搭建红色基因传承家校互动平台,完善家校联系的相关制度体系及工作体系,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平台创新互动机制,形成家校联系交流常态,在家校互动中开展高职学生的红色基因教育和传承,在家校协同中弥补学校红色基因教育资源不足。例如:利用QQ、微信平台建立家校群,及时发布学校教育方案,实施校内+校外、课中+课外无缝式红色文化教育,让红色基因根植到学生中去。

另一方面,建立红色文化教育智库。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教师整体上还存在学历职称不高、综合素养不够等不足,为此,高职院校可探索成立红色文化教育智库,由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组成,从专业的视角,客观、科学地对红色基因教育和传承工作开展深入研究。[13]探索校内+校外红色文化教育智库建设,完善高职院校思政生态系统,在校内开展传统思政+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选拔、立项和培育,搭建平台培育智库成员。在校外设立思想政治教育联盟,校校协同、融合,共育、共享红色文化教育名家,定期召开专题研研讨会,探讨红色文化教育标准、优化教育内容。

再者,创新红色基因教育生活化。一是开展生活化教育工作。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百万扩招背景下的高职学生更具有特殊性,如生源结构更加多元、教育背景参差不齐、思想政治状态各异。要加强红色基因教育,提升教育实效,必须依据其特殊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工作。其一,要注重红色基因教育在宿舍生活的延伸和拓展。与普通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自习率更低,宅寝比例非常高,宿舍是他们最私密、最活跃、最认同的生活空间,高职院校应注重优化内部平台建设,创建良好的宿舍育人文化氛围。例如,通过氛围营造每日学习一句领袖话、红色文化进公寓等形式延伸红色基因教育的触角。其二,要注重红色基因教育在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中的浸润。构建红色校园环境,让广大学生长时间置身于红色物质文化和红色精神文化的熏陶中,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他们红色认知和红色情感,增进他们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开展高校红色校园环境建设要从打造红色校园景观、标语两方面入手,让景观亮出来,口号喊出来。例如,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将自身根植50余年航空教育所形成、积淀、传承的“航空报国,追求卓越”的航空文化融入红色基因中,在校园环境文化浸润系统中,精心打造具有浓郁氛围的楼道红色标语、航空三线文化和航空军工文化,让在校学生时刻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红色基因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Frog whisperer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追忆红色浪漫
创新基因让招行赢在未来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