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卫生健康观的哲学特质及其时代价值

2021-01-17刘镇江焦智程

怀化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卫生发展

刘镇江, 焦智程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衡阳421001)

人最宝贵、最基本的权利就是生命健康权,只有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有力保障,人民才能幸福、社会才能稳定、国家才能富强。进入新时代以来,一方面影响人民健康的因素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另一方面人民对健康的需求向着多样化、多层次化的方向转变。所以,如何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地保障人民健康,如何高质量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如何有效地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成为习近平长期探索思考的重要问题。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立足现实,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刻的战略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根本的行动指南,同时也为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

一、习近平卫生健康观的缘起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的出现都要以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为根基。如此看来,对一种思想理论成果进行研究的前提,就是要牢牢把握住孕育它的“土地”。习近平卫生健康观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它不仅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和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卫生健康理论在中国大地上结出的最新果实,是对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卫生健康的重要思想的全新总结和提升,是我国更好更快地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价值遵循。深入分析习近平卫生健康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需要从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这三大方面进行探讨。

(一)习近平卫生健康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当前,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已经变成谁也离不开谁的“地球村”,人类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国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沟通联系变得更加频繁密切。对各类疾病的斗争不单单是某个国家自己的事情,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事务,各国应联合起来共抗疾病。现实情况是,在面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美国等发达国家不仅消极应对,置人民的健康于不顾,而且还将病毒政治化,转嫁责任。反观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勇担重责,时刻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上,而且还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为世界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并且总体上而言,美国等发达国家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力量的对比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这就为人类团结起来共抗疾病创造了条件。为此,习近平向全世界倡议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携手并进,一同守卫全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如何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环境下,特别是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汲取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应对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严峻挑战,更好地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成为习近平高度关注的问题。这是习近平卫生健康观形成的国际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暴发过几起急性的、严重的传染病,例如非典、甲型H1N1 流感等,使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为战胜疾病,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攻坚克难,与疾病进行顽强斗争,造就了一个又一个人类成功抗击重大疾病的伟大创举。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时刻牵挂着人民的健康状况,对影响人民健康的各种因素进行精准研判,提出:“当前,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由于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国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1]371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给我国卫生健康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新的卫生健康问题已经出现,如何积极地应对新的形势、迎接新的挑战,扎牢健康防护之网,向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建设人民满意的“健康中国”,这是习近平始终关心的重要问题。习近平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反复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最新论述,形成了逻辑严密、体系完整、内涵丰富、意义重大的卫生健康观。

(二)习近平卫生健康观形成的理论来源

习近平卫生健康观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思想来源,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卫生健康理论、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卫生健康的重要思想、中华民族优秀的健康文化等。

1.马克思主义卫生健康理论是习近平卫生健康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都高度重视人特别是工人阶级的身体健康,同时对资本主义制度给工人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的现象进行了严厉批判。在他们看来,健康是人的第一权利,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他们深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家为追逐利润而无休止地延长工人劳动时间、把工人当作冰冷的机器从而严重侵害工人健康的行为,犀利指出:“资本是根本不关心工人的健康和寿命的,除非社会迫使它去关心。”[2]311马克思认为,人之所以需要维护健康,并不单纯地是为了勉强活着,而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的解放[3]。马克思、恩格斯关心人的健康并视健康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的相关观点,为习近平提出一系列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

2.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卫生健康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卫生健康观的直接理论来源。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和关心人民的健康。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就把卫生健康工作放在重要地位。红军时期,毛泽东就指出:“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4]310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又提出 “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的重要观点。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明确要求把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作为国家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并围绕人民健康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如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等。邓小平提出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讲卫生” 成为20 世纪80年代初开展的 “五讲四美三热爱” 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时,邓小平还非常重视培养医疗卫生人才。江泽民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指出:“卫生事业是造福于人民的事业。卫生工作一定要坚持群众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5]598胡锦涛不仅要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而且擘画了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宏图,指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6]58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重视卫生健康工作的思想为习近平卫生健康观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3.中华民族优秀健康文化是习近平卫生健康观的重要思想来源。中华民族优秀健康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凝结着古代先贤健康养生的智慧,经久不衰、独具特色、源远流长。对此,习近平指出,中华文化历来强调健康养生、祛病健身。他主张积极地向古代先贤学习,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健康文化。例如,习近平高度重视疾病预防工作和全民健身工作,这分别与《黄帝内经》 中 “治未病”的理念和华佗创编的“五禽戏” 健身功法一脉相承。同时,习近平尤其重视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推陈出新工作,指出:“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文化。”[7]372中华民族优秀健康文化既是习近平卫生健康观的重要思想来源,又使习近平卫生健康观具有浓厚的历史韵味和东方特色。

(三)习近平卫生健康观形成的实践基础

习近平卫生健康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理论,而是接地气的、具有深厚实践基础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中国建设的伟大历程以及取得的经验构成了习近平卫生健康观的实践基础。在建设健康中国的过程中,国家各级医疗卫生与健康机构为人民群众普及了阳光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了高效便民的健康服务、完善了惠民的健康保障、发展了大批独具品牌特色的健康产业、建设了宜人的健康环境,人民群众的健康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我国人口多、地域广、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成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过程中遭遇的痛点和难点。为攻克难题,习近平紧扣时代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变化,在深刻总结健康中国建设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五个坚持” 和 “一个构建”,即“要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要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要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1]371和 “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8]。这 “五个坚持” 和“一个构建” 构成了习近平卫生健康观的基本内涵。正是在深入思考和回答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如何稳步推进以及如何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等重大问题过程中,习近平逐步形成卫生健康观并不断丰富发展。

二、习近平卫生健康观的哲学特质

习近平卫生健康观含有丰富的哲学特质,表现在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的价值取向、重要原则、基本方法、力量源泉和国际担当等方面。

(一)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价值问题是 “为了谁” 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它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自己心中的最高位置,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立党宗旨。列宁曾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9]15只要是人民的事情,就不是小事,就必须全力以赴地去解决。健康是人生存发展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人民健康水平越高说明我国国力越强盛,我国发展的势头越好。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健康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深刻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1]370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交汇期,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改变,以往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民对健康的多样化需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目的和侧重点也不再局限于治病救人,而是要“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10]。基于此,习近平牢牢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价值理念,时刻牵挂着人民的健康,从人民对健康的现实需求角度来思考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问题。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充分反映 “人民健康” 在习近平心中的重要地位。为切实保障人民健康,习近平亲自部署和指挥健康中国建设,并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明确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地位与目标。健康中国建设将 “健康” 二字完美融入我国所有的发展政策之中,很好地保障了人民健康权益,实现了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成果由人民所享有的美好愿景,使人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尤其是当新冠病毒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时,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11]的价值追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团结一心,秉承不抛弃不放弃的救治理念,利用一切力量救治所有感染病患,坚持在健康的道路上不落下任何一个人,切实保障人民健康。中国抗疫斗争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深刻回答了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为了谁” 的问题,深刻诠释了习近平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价值理念。

(二)重要原则:坚持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是哲学、伦理学的重要范畴,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进步状态的重要标尺。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要义。习近平高度重视卫生健康领域的公平公正问题,并把公平公正作为我国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原则。在习近平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有许多直接涉及公平公正方面的内容,例如“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要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1]371。由此可见公平公正原则在习近平心中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公平公正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卫生健康领域也有所反映,表现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需要,譬如:医疗卫生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拥有的卫生资源相对较少;卫生健康工作的重心仍然在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工作重心向农村地区下移不够;城乡基本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高;群众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等等。这些现象都是公平公正问题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反映,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消除,势必影响健康中国建设,影响人民健康水平提升。

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人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每个人都有追求健康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剥夺。为此,习近平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强调 “共享”的发展理念,致力于让全国人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和健康促进服务。一是明确提出了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12]43的重要论断,把“全民健康” 的重要性放到了最高位,两个“全” 字展现出习近平对全体人民根本利益尤其是健康福祉的深切关心,对坚持公平正义原则的高度重视。二是强调要特别关注特殊人群的健康需要。公平公正既是指每个人平等地享有权利,更是指对弱势群体的帮扶。鉴于此,习近平指出:“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保障妇幼健康,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关注流动人口健康问题,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1]371-372三是要求将卫生健康工作的重心向农村地区下移,从而解决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卫生健康条件差距过大以及基层医疗实力不足的问题。习近平提出:“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3]99,以便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构建起强大的、完备的公共卫生体系。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整体实力,增强农村地区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抵抗力和阻滞力,发挥好健康“守门人” 角色,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民健康的侵害;另一方面,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地区 “医荒” 问题,使人民都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解决人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返贫问题。

为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果能够实现 “人民共建共享”,需要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习近平提出:“要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 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1]372-373而且,还需要坚持卫生健康事业的公益性,防止将医疗卫生资源全盘交给市场来分配。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强政府对医疗市场的管理,同时激发社会非营利医疗机构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多途径多方式地为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健康服务,最终促使卫生健康事业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态向着平衡、充分的方向转变。综上,习近平为落实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公平公正要求明确了具体路径,携手人民朝着共同健康的方向大步前进。

(三)基本方法:统筹兼顾

世界是一个充满联系的有机体,组成有机体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世界普遍联系的特征要求我们必须用系统的观念看待事物,必须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处理工作,防止顾此失彼的片面性。

“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科学方法论”[14],也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习近平把统筹兼顾的辩证方法运用于指导卫生健康工作,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遵循,具体表现为几个 “相结合”:一是要坚持“防” 与“治” 相结合。要克服医疗工作中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做到防治兼顾,并且要把预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即 “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1]371。二是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相结合,即 “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1]372。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既指人的躯体无疾病,又指人的心理状态良好。习近平认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有利于增强人民的健康体质,因而是十分必要的。在全民健身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健康的内涵,推动人的身体健康与人的心理健康相协调。为此,要重视心理健康工作,“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1]372。三是要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促进 “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1]370等五个方面相结合。习近平认为,我国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的出发点是要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全方位保障” 意味着不是一个方面保障,而是多个方面保障。“全周期保障” 意味着不是一段时间保障,而是全生命周期保障。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了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反映了用系统观念和统筹兼顾的方法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的要求。要满足这一要求,就应当做到 “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 五个方面相结合,因为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系统工程的基本构成要素和重要的一环,缺一不可。因此,要认真分析和把握大卫生、大健康观念下保障人民健康系统工程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促使其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进而优化健康环境,夯实健康基础,拓宽健康中国建设思路。简言之,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既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15],需要 “小处方” 和“大处方” 相结合。

总体上看,习近平站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国家战略高度,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规划,引领全党全社会共同下好全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这一盘大棋。

(四)力量源泉: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相结合

依据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动力系统的支持,都有其自身的力量源泉。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同样遵循这一规律,它的力量源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党的领导,这是领导力量。二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这是依靠力量。无论何时何地,发展卫生健康事业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相结合,实现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有机融合。

1.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实践和历史表明,党的领导是中国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政治保证。毛泽东曾把党的作用概括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6]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6]16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真正发挥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攻克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习近平强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17]卫生健康事业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事业同样必须时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根本性政治原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不能动摇。一方面,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成果是由人民所共享的,其目的是用来保障全国各族人民健康的,并不是为某一阶级、某一团体、某一组织、某一个人所独占的。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真正实现卫生健康事业 “公共善” 的功能。另一方面,卫生健康事业覆盖的领域宽广,涉及的部门众多,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必须坚持党的统筹规划和战略布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因而党能够立足现实倾听人民对健康的呼声,准确分析和判断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和把握健康中国建设的本质和规律。在当今中国,唯有中国共产党才有资格、有能力、有水平领导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走上康庄大道,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健康福祉。也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保证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不断发展的最大政治优势所在。

2.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唯物史观认为,创造历史的主体是人民,人民当中蕴含着能够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磅礴力量,只有人民才是时代的英雄。党的任何一项事业都不能离开人民的拥护和参与,党拥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其力量的源泉就是人民。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即:发展卫生健康事业一方面要坚持党的领导;另一方面要坚持 “人民共建”理念,集民智、聚民心,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激发人民的创造性,使人民广泛地参与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过程中来,汇聚起一股坚不可摧的依靠力量。

总之,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健康利益的根本保证,依靠人民能够有力地斩断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道路上的荆棘。只有把党的领导与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相互结合起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才能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这个道理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11]

(五)国际担当: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从哲学和伦理学的视角看,“担当” 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担当意味着知责任、守责任、负责任,意味着攻坚克难、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18]。如何担当体现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责任的认知和态度,因而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衡量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否具有道德责任感的重要维度。习近平卫生健康观饱含担当精神,既有对中国人民健康福祉的担当,又有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担当。

现阶段,由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各国人民命运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世界各国既面临着共同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共同的风险和挑战,包括面临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严重疫情的威胁和挑战。在互联互通的 “地球村” 时代,面对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疫情,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因为病毒是没有国界的,疫病是不分种族的。虽然全世界人民在意识形态、种族、肤色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每个人自身所拥有的生命健康权是平等的。每个国家都应该承担起佑护生命健康的责任,既对本国人民的生命健康负责,又对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负责。这就需要世界各国牢固树立担当意识,加强国际卫生健康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护佑人类生命健康。正如习近平所指出:“面对严峻的全球性挑战,面对人类发展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的抉择,各国应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16]460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16]45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历来自觉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一直本着对世界负责的态度践行担当精神,认真履行 “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的职责。在国际卫生健康领域,中国政府同样主张担当与合作。习近平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在履行国际义务、参与全球健康治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全面展示了我国国际人道主义和负责任大国形象,国际社会也给予广泛好评。”[1]373针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习近平从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维护全人类健康福祉的国际担当和国际道德出发,呼吁世界各国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合作抗疫,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命题。他说:“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8]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思想不仅为解决当前全球抗疫问题指明了方向,而且为今后完善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从而从根本上防范、化解疫情风险,保障人民健康提供了科学遵循。人类终将战胜新冠肺炎疫情,但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类来说不会是最后一次。因而解决卫生健康问题不能仅有权宜之计,更要有根本之策。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思想恰恰是解决国际卫生健康问题的治本之策。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思想是习近平卫生健康观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发展全人类卫生健康事业的国际担当,为世界各国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不仅从思想上、理念上、价值观上引领全球抗疫,而且以卓有成效的行动推进了全球抗疫,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作为。抗疫期间,中国自始至终重视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坚持开放的眼光和协作的理念,积极地与世卫组织以及其他国家相互沟通,让各国分享中国成功抗击疫情的宝贵经验。中国全力抗击疫情有效地控制了病毒蔓延,为世界各国抗击疫情工作提供了缓冲期和珍贵启示,在全球抗击疫情过程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还始终支持非洲等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延长部分贫困国家的债务偿还期限,而且多次为这些国家提供抗击疫情所需的物资、专业医护团队、资金和疫苗等支持,有力地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有力地促进了全球公共卫生事业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对此,习近平总结指出:“我们倡导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国际援助、疫苗使用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主张。中国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11]中国对全球抗疫的推动与贡献“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11]

三、习近平卫生健康观的时代价值

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对于保障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健康极其重要。习近平卫生健康观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体现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健康基础、为我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指引前进方向、为全球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价值引领等方面。

(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健康基础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坚不可摧的民族、顽强拼搏的民族,国家和人民尽管历经千辛万苦,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求。中国梦的实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包括人人健康的健康梦。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人民要幸福,是离不开健康支撑的,自然也是离不开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因为健康是人民创造和享受美好生活的基础,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了,人民健康水平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则会变得更强大。反之,卫生健康事业萎靡不振,人民健康水平低下,不仅人民会感受不到生命的美好,丧失奋斗的激情和干劲,而且会严重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一个健康水平低下的国家不可能是一个富强的国家,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了。所以,我国必须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通过健康中国建设来实现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健康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对中华民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9]总体上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了,人民才能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坚不可摧的意志来抵御大风大浪,国家才能谱写出国泰民安、山河锦绣的壮丽诗篇。习近平卫生健康观拥有丰富的理论来源和深厚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卫生健康理论的最新成果。习近平对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的大力强调,对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的大力坚持,对健康中国建设的大力推进,彰显了其卫生健康观的人民性、科学性、实践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健康基础。

(二)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指引前进方向

道路决定前进的方向,前进的方向决定既定目标的实现。我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路的方向不能搞错。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20]22明确了走什么路的问题,就明确了卫生健康事业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习近平始终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并立足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现状和人民多层次的健康需要,多次强调卫生健康事业的公平公正性,通过采取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等措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不断深化对公立医院的综合性改革,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攻克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卫生防护网,有力促进了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向着公益性方向发展。总之,习近平卫生健康观的核心要义就是强调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一切为了全民族健康素质的大力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及其成果要由人民共建共享,这就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指引了正确方向。

(三)为全球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价值引领

自人类进入21 世纪以来,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全球面临的共同风险、共同挑战更加严峻复杂。与此同时,人类在卫生健康领域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严峻,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世界卫生健康事业处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在全球卫生健康事业面临严重挑战的艰难时刻,人们发出了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的叩问,国际社会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理念、新的价值观来引领全球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习近平卫生健康观以关心人类健康的崇高情怀、勇于担当的坚毅品格、遵循医学规律的科学精神回答了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的疑问,对全球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习近平卫生健康观坚持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根本上指明了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的目的和意义。强调在疾病面前不低头、不逃避、不退缩,以大无畏的担当精神同疾病作斗争并战胜疾病,突显了人的精神在发展卫生健康事业中的重要性,因为 “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11]。主张尊重科学,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手段进行抗疫,为抗疫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诠释了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必须遵循科学规律的深刻道理。倡导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坚持多边主义,反对 “零和” 博弈,强调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走团结抗疫、合作抗疫之路,反对在疫情面前采取任何自私自利、嫁祸他人、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做法。因为自私自利的做法“不仅会对本国和本国人民造成伤害,而且会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伤害”[11]。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深刻反映和把握了全球卫生健康事业的本质和规律,为全球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树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思维,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产生活,为世界各国科学处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启示。习近平卫生健康观凝结着守护全人类健康的美好心愿,为世界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理论智慧和价值准则。

总而言之,习近平卫生健康观是在对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世界卫生健康事业变革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践的广度。习近平卫生健康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实践性、科学性和世界性,是新时代发展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根本行动指南,同时为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提供了价值引领。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必须以习近平卫生健康观为指导,努力探索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卫生发展
《中国卫生产业》征稿函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智取红领巾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保护环境卫生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卫生歌
讲卫生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