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话任指构式“随便WhP”研究
——兼论连词“随便”的语法化

2021-01-17

关键词:否定句构式句法

陈 稀

(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

一、引言

普通话中的“随便WhP”既可以是没有结构关系的两个相邻成分,也可以是一个构式,例如(1)本文检索的语料库有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CCL)、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料库(BCC)和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语言语料库(MLC),如未注明出处,均来自这三个语料库,部分长句略有删减。文中例句从“(1)”到“(60)”依序排列。:

(1)县里随便哪位领导卖台车子也够全县教师好好过上一个月。

(2)随便什么破房子,都要你排队领号看图纸。

(3)我想尽快走进随便什么餐馆,只要干净卫生就成。

例(1)是无条件复句,前分句“随便哪位领导卖台车子”中的“随便”是连词,“哪位领导”是分句主语,二者处于不同的句法层次。例(2)是单句,“随便什么破房子”作句子主语,但“随便”仍是连词,可以替换为“不管”“无论”等。单句中的“无条件连词WhP”很容易被视作一个整体(2)许多学者都注意到了无条件连词可以用于单句,详见田子徵《“无论(不论、不管)……都(还)”并非都构成条件关系》,《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3期;邵敬敏、赵秀凤《“什么”非疑问用法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1期。。例(3)中的“随便什么餐厅”则是一个构式,因为它是述宾短语的内部成分,作动词“走进”的宾语,表示“任何一家餐厅”。

以往对普通话任指表达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任何”以及“WhP……都”,鲜少有学者注意到“随便WhP”构式。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是:“随便WhP”有哪些句法表现区别于其他任指表达式?这些句法表现是反映了怎样的语义特征?“随便WhP”的构式化过程是怎样的?是否能解释其功能的来源?

二、“随便WhP”的句法表现

“随便WhP”的句法表现可从三方面说明:第一,其句法位置要比形式相近的WhP更灵活;第二,排斥凸显全量的句法环境;第三,能和副词“就”共现。

(一)句法位置灵活

“随便WhP”的构件之一WhP也可以表示任指,但句法条件严格,仅限于在句式“(无条件连词)WhP……都/也……”中,并且WhP必须要在主要动词之前。[1]相较之下,“随便WhP”的句法功能更多样,可作宾语,也可以单说,例如:

(4)拍名演员,这太容易了嘛,找个随便什么导演,给他一帮一线演员,他也不会拍得太差。

(5)在随便什么地方新建一个文件夹,点开空的文件夹,看左下角。

(6)请想象你进入你自己的头,头里面不是脑浆,而是有另外一些东西,随便什么东西,你想象中的是什么东西呢?

例(4)中,“随便什么导演”作动词“找”的宾语。例(5)中,“随便什么地方”作介词“在”的宾语。例(6)中,“随便什么东西”是独立语。

在搜集到的203个例子中,“随便WhP”作宾语(包括动宾和介宾)的有42例,占20.7%;可单说(包括后续话语有停顿和独用)的有29例,占14.3%。可见,虽然“随便WhP”主要作主语,但其他的句法功能也不能忽略。和形式相近的WhP相比,“随便WhP”可以出现在宾语位置,说明该构式的任指义不像前者需要依赖周遍义句式,而是规约化的语义。

(二)“随便WhP”排斥凸显全量的句法环境

1.“随便WhP”排斥叙实句和直接否定句

尽管“随便WhP”的句法位置比WhP灵活,但在其他方面受到制约。最突出的一点是WhP可以用于现实句和直接否定句,而“随便WhP”不能,例如:

(7)a.我什么都听到了。

b.*我随便什么都听到了。

(8)a.什么事情都不和我商量,真是不像话。

b.*随便什么事情都不和我商量,真是不像话。

例(7a)是现实句,其中的“什么”可替换为“所有(内容)”。例(8a)是直接否定句,表示一定范围内没有例外,即“所有事情都不和我商量”。在叙实和否定语境中,周遍句的主要功能是凸显全量,而“随便WhP”排斥这一类句法环境。

2.“随便WhP”排斥否定句的宾语位置

普通话中还有一个常见的任指表达式是“任何NP”,该短语最突出的分布特征是否定句的宾语位置。根据王宇的统计,“任何NP”作宾语时,在否定句中出现的频率高达75%。[2]蒋勇认为“任何”和英语中的any一样,对否定语境敏感,具有否极词的特征。[3]但“随便WhP”基本不作否定句的宾语(3)在搜集到的语料中,只有两例“随便WhP”作“不是”的宾语的例子,其中一例是“我们要发展的商品经济,并不是随便哪一种的商品经济”,例如:

(9)a.我不想听任何借口。

b.*我不想听随便什么借口。

(10)a.没有任何人会同意这个观点。

b.*没有随便什么人会同意这个观点。

刘承峰、陈振宇指出否定句宾语位置的“任何NP”表达的是全量否定[4],因此例(9a)的语义等同于“所有借口我都不想听”,例(10a)等同于“所有人都不会同意这个观点”。“随便WhP”几乎不出现在否定句宾语的位置,进一步证明了其所在句子的主要功能不是凸显全量。

(三)主语位置“随便WhP”的搭配情况

1.作充分条件句的主语

“随便WhP”作主语时,常常与表示能力或可能的“会”“能”“可以”等词语连用,“随便WhP都(能)VP”表达“如果X是NP中的任一分子,则X具有VP的属性”。这一特征和“任何NP”基本一致。[5]例如:

(11)胃不舒服的时候,随便哪一种非处方胃肠药都可以服用吗?

(12)只要付钱,随便什么药品都能买到,它们成了很普通的“商品”。

例(11)表示“如果X是非处方胃肠药,则X具有‘服用’的属性”,主语可以替换为“任何一种非处方胃肠药”。例(12)表示“如果X是药品,则X具有‘买到’的属性”,主语可替换为“任何药品”。

2.与副词“就”共现

和“任何NP”“WhP”相比,“随便WhP”可以和副词“就”共现,例如:

(13)今天只要愿意,随便哪个年轻人的藏书就可以秒杀古时任何一位藏书家。

(14)组织者的资格认定有章可循,不能随便什么人就可组织高山探险,而要经过主管职能部门的考核与审批。

(15)随便什么内容就能生成一个二维码,那二维码还不泛滥了,乱套了?

上述例子中的“就”可以替换为“都”,句子的真值义不变,仍然是充分条件关系,但主观义发生了变化。副词“就”的语义比较复杂,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其基本语义是“现实值低于言者的设定值”(4)关于副词“就”主观义的研究,可参见白梅丽《汉语中“就”和“才”的语义分析》,《中国语文》,1987年第5期;陈小荷《主观量问题初探——兼谈副词“就”、“才”、“都”》,《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第4期;史金生《时间副词“就”“再”“才”的语义、语法分析》,《逻辑与语言学习》,1993年第3期。。因此在充分条件句中,“就”赋予了句子“条件关系低于言者预期”的主观义。以例(13)为例,按照常规理解,“秒杀古时任何一位藏书家”所要求的充分条件至少是“拥有书数量很多的人”,然而句子给出的条件却是“(今天的)年轻人”,显然是低于常规预期的。

“随便WhP……就”句式表示言者认为主语所具备的条件过于简单,并对此持否定态度,如例(14)是间接否定句,例(15)下文有表示不满态度的“乱套了”。但“随便WhP”和“就”共现的例子不多,并非常见的搭配。

3.“随便WhP”排斥复杂修饰语

在搜集到的语料中,“随便WhP”带修饰语的比例为10.2%,而且修饰语的数量较少,例如:

(16)随便哪位纺织工人背后都有一段可以讴歌的故事。

(17)非常容易买。随便哪个中国大企业就把它买了。

例(16)(17)中,“纺织工人”“中国大企业”都是粘合式偏正短语,这类用法也是最常见的。

“任何NP”中NP并不排斥复杂的修饰语,甚至可以是小句作定语,例如:

(18)任何一个正常的、自重的人在此情况下都会自动辞职。

(19)任何一个参加国际分工的发展中国家都不可避免地提高了对外的依赖程度。

在表充分条件关系的句子中,“任何NP”的修饰语多对应着充分条件多,如例(18)的充分条件为“正常的、自重的人”,显然比光杆名词“人”拥有更具体和丰富的性质。例(19)的充分条件是“参加国际分工的发展中国家”,限制的内容也多于“国家”。

“随便WhP”主语句的基本义是充分条件义,此外还表示条件非常简单、远低于预期的主观义,句法表现为能使用副词“就”,以及“随便WhP”排斥复杂的修饰语。

三、“随便WhP”的主观评价义

从句法表现来看,“随便WhP”具有明显的主观义。其主观义可作如下理解:“任指”是从某类事物中选择任意一个个体,“随便WhP”包含了言者任凭他人做主的态度,即言者放弃对选择方式做出限制,认为无需额外的条件,从而赋予选择出的个体“具备条件最简单、性质最普通”的评价义。

受到评价义的制约,“随便WhP”不能出现在凸显全量的语境中,无论是作主语还是宾语,其所在的句子都可表主观小量义,即“把事情往小里、轻里、低里说”[6](P.253)。“随便WhP”作条件句主语时,充当条件前件,言者认为实现某个动作所需条件低。“随便WhP”作宾语时是动作关涉的对象,言者认为动作发出者选择了性质最普通的事物作为对象,动作的实现过于随意。下面从篇章角度对主观义的限制作进一步的证明。

(一)“随便”主语句

“随便”主语句很少在篇章中单独使用,前后往往有表达言者对事物评价的句子,构成“观点-论证”的篇章模式。例如:

(20)他们根本不知道编词典是怎么一回事,胡搞一通。在王同亿主编的词典中,完全把规范置之度外,随便什么东西都成了词目。

(21)张泉说,教辅品种过多有客观原因,一是以前教辅市场的门槛太低,随便什么人都能编教辅、卖教辅,泥沙俱下,良莠不齐。

(22)这是怪好看的,因为每颗蚌壳里面含有亮晶晶的珍珠,随便哪一颗珍珠都可以成为皇后帽子上最主要的装饰品。

(23)我介绍说这样的情况在小组的姐妹中很平常,让我觉得不仅仅是她,随便哪位纺织工人背后都有一段可以讴歌的故事。

例(20)中“根本不知道编词典是怎么一回事”和例(21)中“以前教辅市场的门槛太低”都表达了言者对事件的负面评价,即事件的实现缺乏相应的条件和标准。而“随便WhP”的中心语往往是“人”“东西”等指称对象特征很模糊、空泛的上位概念名词,凸显事件实现的条件之简单,从而论证自己的观点。与之相反的情况是例(22)和(23),在这两个例子中,上文都有对事物具备较好性质的评价,如“怪好看的”“这样的情况很平常”。因为当事物在某方面达到较高程度的时候,会更容易实现某个行为。

此外,“随便”主语句还常以否定形式出现,先看下面的例子:

(24)这个特殊中介转为股权的贷款必须是从银行剥离出来的贷款,而不是随便什么贷款都可以转股的。

(25)组织者的资格认定有章可循,不能随便什么人就可组织高山探险,而要经过主管职能部门的考核与审批。

(26)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当司徒怀的秘书的,随着他自己学问的渊博,对秘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受过高等教育,既懂专业知识,又要精通一两门外语。

“随便”主语句只能用“不是”否定,属于语用否定。这类否定句的特点是否定的是句子的隐含义或言外之意,常常带有辩解的意味,且和后续的肯定代表一个“言语举动”。[7]从语境来看,否定句的上下文常有表达实现某事的要求很高、条件很多的句子,与其构成对比关系。例(24)上文“从银行剥离出来的贷款”,例(25)下文的“经过主管职能部门的考核与审批”,例(26)下文的“受过高等教育,既懂专业知识,又要精通一两门外语”,这些属性都具有程度高、难度大等特点。可见,上述例子中“不是”否定的不仅仅是条件关系,还有“条件很简单”这一主观评价义。

(二)“随便”宾语句

“随便”宾语句都属于非叙实情态句,“随便WhP”不指称某个可识别的个体,和光杆普通名词“一量名”短语的指称功能相同,都是无指的。[8]例如:

(27)有时她去飞机楼串门,有时回家转一圈,有时干脆爬上随便哪个孩子的铺蒙头睡一整觉。

(28)我们做一双鞋子还要找一个手艺好的人,生了病还要请一位良医,而治理国家这样一件大事竟交给随便什么人,岂非荒唐?

(29)可以在一个桌子上进行一种布置,使用你从花园里、厨房里或画室里拿来的随便什么物体。

例(27)属于惯常句,谓语“爬上”需要有一个位移的终点,作为终点的事物只要具备“孩子的铺”的属性即可。例(28)是反问句,谓语“交给”需要有一个转移的对象,对象的选择也取决于动作主体,唯一的条件是具备“人”的属性。例(29)是祈使句,谓语“使用”也要挑选一个对象,选择条件为“你从花园里、厨房里或画室里拿来”。

宾语位置上“随便WhP”凸显名词所指事物的属性,因此并不排斥复杂的修饰语,如例(27)中的组合式定语“孩子的”,例(29)中的定语“你从花园里、厨房里或画室里拿来的”是一个小句。从替换关系看,“随便WhP”可以替换为“某NP”“一量名”或定中短语,如例(27)可改为“爬上某个孩子的床”或“爬上孩子的床”,例(29)可改为“使用你从花园里、厨房里或画室里拿来的某个物体”或“使用你从花园里、厨房里或画室里拿来的物体”。

尽管可以替换为指称性质相同的名词短语,但“随便WhP”具有其他的表达效果。上述三个例句都可以进行重述:

(30)有时她去飞机楼串门,有时回家转一圈,有时干脆随意/随便/任意爬上(某个)孩子的铺蒙头睡一整觉。

(31)我们做一双鞋子还要找一个手艺好的人,生了病还要请一位良医,而治理国家这样一件大事竟轻易/随意交给一个人,岂非荒唐?

(32)可以在一个桌子上进行一种布置,任意/随意/随便使用你从花园里、厨房里或画室里拿来的物体。

通过上述三个例句可以看出,“动词+随便WhP”和“‘随便’类副词+动词”之间有替换关系,二者都表示动作发出者对选择对象没有任何额外的要求,传递了言者认为动作实现的方式很随意、简单、无要求的主观小量义。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是通过副词的语义明示出来,而前者是通过“随便WhP”的评价义推理出的。

四、“随便WhP”的形成机制和动因

(一)形成机制

从形式上来看,“随便WhP”由无条件连词“随便”和WhP构成,属于跨层非短语(5)学界较为普遍的名称是“跨层结构”,但考虑到“结构”是内部有一定关系的整体,此处采用江蓝生《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的词汇化》(《中国语文》,2004年第5期)中使用的名称“跨层非短语”。。彭睿指出跨层非短语的演变(他称为“非结构语法化”)有三个层次:组块化、赋义化和临界环境中的语用推理。[9]本小节将采用彭睿提出的理论框架来分析构式“随便WhP”的形成机制。

1.组块化和赋义化的句法环境

连词“随便”最早见于清代,主要用于复句,但也可以出现在单句中,例如:

(33)我劝你们安静点罢!要照这个样子,随便到谁家去,都是不能担待的。(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34)雪渔道:“你又要我画甚么了?”德泉道:“随便甚么都好。”(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35)随便哪一项,都有人发迷的,像这种真是发秀才迷了。(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例(33)是无条件复句,包含两个谓语,分别是“到谁家去”和“是不能担待的”。例(34)可作两种分析:一种是在应答语位置上,省略了问句中的动词“画”,另一种是“随便甚么”作主语。例(35)则是单句。

只有在例(35)这类“随便+WhP+都+VP”单句中,连词“随便”才有可能和WhP实现组块化,并获得构式义。“随便+WhP+都+VP”是由无条件复句经过结构省缩(constructional ellipsis)(6)因省略造成的原结构式形式的缩减(reduce)和紧缩(condensation)的现象为“结构省缩”,详见董正存《无条件构式的省缩及其句法-语用后果》,中国语文,2013年第4期。形成的。无条件复句表示“在任何情况下,结果不变”,无条件实际上是任意条件,是对所有情况的容认,[10]所以无条件复句还蕴含了周遍义。省缩时,原句式的无条件义消失,周遍义浮现,形成了周遍义句式“随便+WhP+都+VP”。

2.重新分析

周遍义句式“随便+WhP+都+VP”中,“随便”失去了连词的功能,成为赘余成分。由于句子只有一套主谓结构,动词前的“随便WhP”便被重新分析为一个成分,作句子的主语。“随便WhP”受到构件WhP的语义的影响,表示任指义。

“随便WhP”构式形成后,可以被类推到其他句法位置,标志着构式的形成,如:

(36)这句话儿凭你说到随便什么地方,我也不来信你。(清,《九尾龟》)

(37)我有一个手卷要你做一篇序文,随便什么体格,四六骈体不拘,就是散体也好,你可有工夫么?(清,《九尾龟》)

例(36)中,“随便什么地方”作“说到”的宾语,例(37)中,“随便什么”作独立成分。可见清代时“随便WhP”就已经完成了构式化。

(二)构式化的动因

“随便WhP”的形成有两个动因:一个是表达形式的缺失,另一个是方言形式的影响。前者是构式产生的动因,后者是构式能在语言系统中保留下来的原因。

1.表达形式的缺失

“表达形式的缺失”不是指没有表任指的形式,而是在宾语位置上缺少相应的语言形式。从历时角度看,任指表达式WhP的使用要早于“随便WhP”和“任何NP”。[11]WhP只能出现在主要动词之前,因此就在宾语位置留下了一个表达空缺。张定指出,在“任何”出现之前,宾语位置常用“无条件连词WhP”形式作为权宜表达。[11]例如:

(38)该总督有权派驻防兵统带及不论何等兵官办理该兵所驻之地事宜。(《译书公会报》1987年,转自张定2013)[11]

(39)可是我也不愿意喝无论谁的血。(鲁迅《过客》1925年,转自张定2013)[11]

例(38)(39)中,“不论何等兵官”和“无论谁的血”分别作动词“带及”和“喝”的宾语。这些用法和例(36)中“随便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2.方言的影响

“无条件连词WhP”构式曾作为言语现象短暂地出现过。在“任何”产生后,大部分构式就不再使用,普通话中保留了“随便WhP”,很有可能是受到了方言的影响。许多方言都有“随便WhP”形式的词语,例如:

(40)他随么子书都喜欢看。(《长沙方言词典》,“随么子”:无论什么)[12](P.132)

(41)房里随么事都干干净净的。(《武汉方言词典》,“随么事”:无论什么)[13](P.168)

(42)这个事随哪个也不晓得。(《武汉方言词典》,“随哪个”:任何人、不论谁)[13](P.168)

(43)有通宵车葛,随便几时才有车子好乘。(《苏州方言词典》,“随便几时”:任何时候)[14](P.87)

(44)渠随便么仂事都晓得做。(《绩溪方言词典》,“随便么仂事”:无论什么)[15](P.30)

(45)脆谁说都没用,她还是要走。(《洛阳方言词典》,“脆谁”:任何人)[16](P.127)

(46)诺想吃随便何里个都好嗰。(绍兴柯桥话,转自盛益民2017)[17]

部分方言甚至没有WhP独立表任指的用法。盛益民指出柯桥话中必须要用“随便+WhP”形式。[17]王健等指出苏南吴语的疑问代词表示任指的时候需要引导词“弗管”“随便”。[18]

“随便WhP”构式存在于多种方言中,而普通话吸收方言形式是常见的情况,因此“随便WhP”最终被保留在语言系统中。

(三)连词“随便”的语法化

“随便WhP”的任指义来自周遍句“随便+WhP+都+VP”,而其主观义的来源则要追溯到连词“随便”。本节先讨论连词“随便”的语法化,然后说明“随便WhP”的主观义来自实词“随便”的语义滞留(semantic persistence)(7)语义滞留是语法化的原则之一,指一个形式经历从词汇项到语法项后,来源词汇的词义会限制语法项的语法分布和使用环境。详见Hopper&Traugott,Grammaticaliz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1.来源问题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随便”有动词、形容词和连词三种词性。王霞认为“随便”在清代时产生了动词和连词两种词性,其中连词是由形容词用法虚化而来,而动词来源于动宾短语“随+X(的)+ 便”中X的省略。[19]但这一观点值得商榷,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证据:

第一,汉语中无条件连词几乎都来自表示“不关心”“漠视”或“任凭”之类意义的动词,例如“不问”“无论”“任凭”“随”等(8)相关研究可见席嘉《汉语无条件构式的历时演化考察》,《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董正存《无条件构式的省缩及其句法-语用后果》,《中国语文》,2013年第4期;张定《汉语疑问词任指用法的来源——兼谈“任何”的形成》,《中国语文》,2013年第2期。。这一演变路径也得到跨语言材料的证明,Haspelmath&König指出英语、罗马尼亚语、芬兰语和爱尔兰语中,全称让步条件句(universal concessive conditional clause)(9)全称让步条件句即无条件复句。的前分句都是由“无所谓义的词语(no matter)+疑问代词”引导的,例如英语中的“no matter”是“it does not matter”的省缩形式。[20](P.605)

第二,缺乏语法化发生的环境条件。语法化过程具有连续环境,其中临界语境的地位至关重要,因为在这一语境中可以通过语用推理引发语法化项目标义的产生。[21]“随便”虚化为无条件连词的临界语境需要三个条件:

a.句法条件:“随便”的后续成分要出现疑问代词或含有疑问代词的小句。

b.语义条件:“随便”所在的句子表达任意性或普遍性。

c.篇章条件:“随便”所在的句子和后一个句子之间构成类似于“条件-结果”的逻辑关系。

在CCL语料库的明清语料中共找到334例“随便(形)”的用例,仅有1例符合上述标准,如下:

(47)你自己拿把镜子照照你的脸,随便给谁看,说你不吃烟,谁能相信。(清,《官场现形记》)

但在例(47)中,“随便给谁看”更倾向于理解为插入语。可见“随便(形)”极少处于可以发生语法化的环境中。

根据以上两点证据,可以基本认定连词“随便”并非由形容词虚化而来,而是和动词有关。然而清代语料中,“随便(动)”有17例,连词“随便(连)”有29例,动词的使用频率比连词还低,这说明“随便(动)”虚化为“随便(连)”的过程短,很有可能是受到其他词演变路径的类推。

2.“随”的类推作用

“随”兼具动词和连词两种词性。[22]例如:

(48)这几样随你挑。(《现代汉语八百词》)

(49)随你盖多少新房子,总有那么多的人来住。(茅盾《子夜》)

例(48)(49)中的“随”可以替换为“随便”,二者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功能上都非常相似。

“随”动词和连词用法均早于“随便”。吴波认为“随”在东汉时发展出了“听任”义。[23]席嘉进一步指出“随”虚化为表示“即使”的纵予连词,然后又演化为无条件连词。[10]“随”的连词用法大约出现于宋代,沿用到清代,例如:

(50)为诸侯则爱一国,为天子则爱天下,随其亲疏厚薄,无不是此爱。(宋,《朱子语类》)

(51)随你甚么人来,只不认账罢了。(明,《二刻拍案惊奇》)

例(50)中,“随”后接表示正反对举短语“亲疏厚薄”,例(51)中,“随”引导含疑问代词的小句,前后分句之间均有条件-结果的关系。

“随便(动)”的形成也和“随”有关。在词汇化前,“随”和“便”能共现的框架为“随X便”,框架义为“任凭X怎么方便怎么来”,其中X往往是人称代词“你”“他”,例如:

(52)我死也只不开门,随你便怎么样来! (元,《全元曲·便宜行事虎头牌》)

(53)这个是甚么意思?随他便了,且看如何。(明,《水浒传》)

“随”表示听任、任凭,本身就表“不加以限制”,因此“便”原有的“方便”义逐渐漂白,如例(52)中,根据上文“我死也只不开门”“随你便”不能理解为“任凭你怎么方便怎么来”。随着“便”的虚化,“随X便”的语序也变得自由,出现“随便X”的用法,例如:

(54)继之道:“随便你罢。你爱怎样就怎样,我不过这么提一提。”(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例(54)中,“随便你”也可以变换为“随你便”。“随便(动)”的语义和“随动”基本相同,表示任凭他人的意思。“随便(动)”可能是在双音化驱动下产生的,用于替代“随动”。而从“随”(任凭义动词)到“随”(无条件连词)的语法化演变路径可能被平行类推到“随便(动)”上。

平行类推只是加快了“随便(动)”虚化为“随便(连)”,但语法化的前提仍然是“随便(动)”能出现在满足上一小节所举三个条件的句法环境中。在清代语料中可以找到这类例子:

(55)段山峰说:“好,你我弟兄一同吃酒去。贤弟,你说咱们萧山县哪个酒馆好?”刘文通本是精明人,不肯说出就上庆丰楼,怕段山峰起疑心,便说:“兄长,随便上哪去都好。”(清,《济公全传》)

例(55)中,应答语省略了主语,即“随便你/咱们上哪去”,动宾短语作“都好”的主语。由于后续谓语传递了“都一样”的意思,和“随便”的动词义重复,“随便”不再贡献语义价值,可被重新分析为无条件连词。

3.动词“随便”的语义滞留

“随便(连)”来源于“随便(动)”还体现在使用环境的限制上。和其他无条件连词相比,“随便”引导的无条件分句只能是总括式,不能是正反对举式,且主语基本是指人的名词,多为人称代词“你”和“他”。比较以下几个例子:

(56)无论天气如何恶劣,这两套系统均可引导飞机准确安全降落。

(57)人类在道德上,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远不是那么健全。

(58)我也看出这老头子是个太监,随便他怎么改扮我都看得出。

(59)随便萧穗子怎么威胁利诱,她只是那么站着。

例(56)前分句的主语是无生命的事物,例(57)是正反对举格式,这些例子中的连词都不能替换为“随便”。而例(58)(59)是“随便”常见的分布环境,句首的“随便”既可理解为无条件连词,也可理解为动词。

此外,“随便(动)”表示言者无所谓、不在乎的情态义也制约了“随便(连)”的使用。“随便”引导的无条件句都有主观小量义,笔者认为动作行为的实现非常简单,试比较:

(60)a.无论你遇到什么问题,只要告诉组织者或志愿服务人员,他们都会尽全力为你效劳。

b.*随便你遇到什么问题,只要告诉组织者或志愿服务人员,他们都会尽全力为你效劳。

例(60a)满足“随便”的分布条件,但仍然只能用“无论”,因为“遇到问题”是程度较为严重的事情,不满足主观小量义的语义要求。

在“随便(连)”中,言者认为谓语动词表示的结果是能轻松完成的,而条件越简单,越能凸显结果实现的容易程度,因此作为条件前件的“随便WhP(+VP)”被理解为最简单的条件。

五、余论

“无条件连词WhP”作为任指表达式在汉语方言中并不少见,除了“随便”类外,还有“管”类,比如牟平方言“管么(无论什么)”“管着”。“任”类,如汝城方言“任哪个”“任何子”。[24]普通话中“任何”的构词理据也是如此。这一类构式之所以能产性强,和两个因素有关。因素一是无条件复句容易省缩为表示周遍义的简单句,为无条件连词和WhP得以在语串中毗邻创造了条件。高增霞指出“在省缩过程中,从句往往会逐渐失去完全小句的特征,陈述性逐渐消失[……]在这个过程的最后,从句变成了母句(matrix clause)中的名词性的或者是副词性的成分”[25]。因素二是汉语中无条件连词主要来自表示“不关心”“不相关”义的动词,同时这类动词在用法上的共性是可以带包含疑问词的宾语,因此“动词WhP”形式的存在也会增加“无条件连词WhP”作为整体的合法性。

猜你喜欢

否定句构式句法
威胁构式“你敢VP”研究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can have done用法小结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构式语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汉语口语常用构式哈译研究
学写双重否定句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
“就/才”进程—评价构式的认知修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