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文化传播新标杆
——评纪录片《天下徽商》

2021-01-17童兆升

黄山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徽商徽州

童兆升

(黄山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纪录片《天下徽商》是安徽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项目,由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出版集团、安徽广电集团和徽商银行联合摄制,2015年1月开始拍摄,历时三年完成。2019年5月6日,《天下徽商》通过央视、安徽卫视、腾讯视频等多个渠道播出,赢得徽学专家和观众的广泛赞誉。当时的安徽省徽学会会长王世华教授说:“《天下徽商》是我到目前为止所看到的一部最详细、最精彩、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徽商的一部纪录片,老百姓看了肯定很过瘾,专家学者看了以后也会深受启发,而且它对弘扬徽商精神、传播徽州文化、加强安徽文化强省建设都会起到重要作用。”[1]当时的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博士说,《天下徽商》“堪称是讲好安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精品”。[2]

一、主旋律选题

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3]安徽省横跨长江和淮河,自古名家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徽州文化与敦煌文化、藏文化被誉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是中国故事安徽篇的好题材,而徽商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商帮”之一,曾经在明清两代的商业舞台上纵横驰骋了300多年,商业版图跨越内陆和海洋,缔造过“无徽不成镇”的神话。徽商的奋斗历程、经商之道、兴衰沉浮都如同磁石,吸引着人们去拨开历史的尘雾,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徽商的精神品格、商业理念和功绩对当下的社会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值得去研究、传承和发扬光大。因此,《天下徽商》是顺应时代呼唤的作品。

二、宏大的国际化叙事视角

《天下徽商》区别于以往同类纪录片的一大特征是宏大的叙事视角,作品把握了古今、中外、前后的关联,做到了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讲述。黄山市地方志办公室原调研员翟屯建说:“《天下徽商》摄制组将徽商放在明清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放眼世界经济格局,大手笔,大视野,真正将徽商走出徽州、走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徽骆驼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部具有国际视野的大制作。”[4]

首先,《天下徽商》打破地域局限,故事从“小徽州”讲到“大世界”。徽商雄居中国商界300余年,经营范围广,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徽商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茶叶等大宗商品贩卖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节目组沿着徽商走过的足迹,奔赴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亚欧美三大洲进行实地拍摄。节目中,故事发生的空间从徽州大地延展到两浙、两淮、两京、广东、西南边陲的贵州以及日本、英国、印度等地。《天下徽商》还邀请中国、英国和日本等国的一线徽学专家讲述徽商故事,真正做到翁飞博士所言的“由天下观徽商,由徽商看世界”[2]。

其次,《天下徽商》跨越时间局限,讲述徽商历史与当下的联系。明清两代的徽商活动空前活跃,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建筑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甚至辐射到全世界,泽被现代文明。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说:“没有中国的茶叶,英国的工业革命不可能发生,19世纪的大型厂矿里的工作艰苦和危险,茶叶使人们有精力勤奋工作。所以没有茶,现代社会不可能发展。”①徽商创立的金字招牌至今还在发挥商业效力,徽商捐资出力推动发展的徽州戏曲、徽州工艺、徽派建筑艺术等依然在国内外的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熠熠生辉,徽商的精神继续在凝聚和鼓舞着徽商后裔。叶显恩教授认为,“长三角今天是引人瞩目的,和徽商当年的经营恐怕有关系。”[1]

再次,《天下徽商》突破学术窠臼,故事和文字雅俗共赏。总导演叶海鹰说:“纪录片创作不同于写学术文章,如何讲故事、讲好故事才是片子成功的关键。”[5]《天下徽商》通过影视化手法还原一个个发生在徽商身上的故事,生动形象地阐释徽商经营之道和经商理念,易于观众理解和接受。《天下徽商》还突破精英文化圈子,不仅讲述胡雪岩、江春这样的商业巨鳄的传奇故事,也还原了发生在普通徽州男人和女人身上的或有趣或感人的故事,“我们希望通过讲述这些徽商故事,给观众呈现一个有血有肉的立体的徽商形象,还原历史上的真实徽商。”[5]《天下徽商》文稿创作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编导们不辞辛苦奔赴各地实地采风,向徽学专家取经,采用人类学、新史学、经济学、地理学等诸多现代学术方法并遵循文学方法与电视规律创作脚本,经过数十次的改易打磨才形成拍摄脚本。《天下徽商》解说词条理清晰,整饬优美,散发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同时,解说词中穿插了不少富有徽州特色的儿歌、谚语和诗歌,听起来很接地气。因此,《天下徽商》不仅获得徽学专家的赞誉,也引发了海内外普通观众的情感共鸣。

三、内容新颖、准确和权威

《天下徽商》有两个版本,央视播放的版本共5集,每集50分钟,分别是《寄命于商》《扬州明月》《金字招牌》《徽州女人》和《往事如烟》,全片利用徽学研究最新成果,着力分析徽商崛起和衰亡的原因以及徽商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和影响。安徽卫视播放的版本共有9集,每集50分钟,分别是《移民》《寄命于商》《扬州繁华以盐盛》《漂广东 发洋财》《无徽不成镇》《金字招牌》《徽州女人》《远去的背影》和《梦里徽州》,包容并蓄地讲述徽商的起源、形成、兴盛、衰落的发展过程,内涵和外延均得到丰富和补充,叙事更有纵深度。

《天下徽商》探讨了徽商崛起的外因和内因。从外因看,一方面徽州人多地少,粮食紧缺,徽州人抓住了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机遇,纷纷外出经商,逐渐在商界崭露头角;另一方面明清两代阶段性的盐业政策促成徽州盐商的兴旺发达。徽商成功更离不开其自身内因。一是徽州文风昌盛,徽商贾而好儒。二是徽商身上所具备的精神品质是其在商界安身立命的根本。徽商诚实守信,如胡庆余堂高悬“是乃仁术”“真不二价”“戒欺”三张匾额,朱文炽标“陈茶”不欺客,胡开文墨业高价回收有问题的新墨等故事,都颂扬了诚信为本的徽商商道。

《天下徽商》从宏观视角审视徽商的历史功绩和影响。翟屯建认为,徽商的一大贡献是开拓中国一个大市场,串联市场网络。①叶显恩教授认为,网络是一种创造,网络密集的地方促进了当地的发展。①徽商的活动加快了江浙经济转型,催生江南市镇的兴起,不仅成就了扬州城,还铸就“无徽不成镇”的盛况。徽商对当时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徽茶的出口不仅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也导致中英贸易失衡,进而引发鸦片战争。徽商乐善好施,致富后不忘回报社会,每有天灾人祸,徽商都会设粥棚,纳粮捐药。徽商好文,叶显恩教授认为,徽商是徽州文化的孵化器。①很多徽商热衷文化,经常资助文人,徽商程晋芳资助了《儒林外史》的刊刻。有些徽商本身就是文化人,家中藏书颇丰。1772年乾隆编《四库全书》,全国有四家捐书500种以上,除了宁波天一阁,其余均为徽商。徽商资助戏班,促成四大徽班进京并最终缔造了国粹京剧。梁启超说,扬州盐商对乾嘉时代中国学术文化的影响犹如南欧巨室之于文艺复兴。①徽商在全国各地置地建房,把家乡徽州建设成了梦一般的世外桃源,为后世的人们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遗产。

“整部作品的亮点在于描述了徽商衰败的原因,这是很多以往作品都没有做到的。”[1]徽商之衰始于盐商,1831年道光帝命陶澍兼理两淮盐政,推行盐法改革,逐步用“票盐制”取代“纲盐法”,徽州盐商失去了盐业的世袭垄断权。陶澍还清算徽州盐商几十年所积欠的盐税,抄没他们的家产,导致江春、鲍志道等徽州商业大族迅速走向破产。盐商衰败之后,茶商也到了穷途末路。徽茶尤其是祁门红茶曾经是出口英国的热门商品,大量白银流入中国,造成英国国力下降。为解决贸易逆差,英国除了向中国输入鸦片,还派遣罗伯特·福琼来中国徽州、福建等地采集茶种和茶苗。这个时期,工业革命在全世界开展得如火如荼,印度工业化产茶,产量和质量均有保障,而闭关锁国的清政府不重视工业化和现代化,徽州茶叶生产依然靠手工作业,外商经常以茶叶质量不高为借口,联手压价,又加上苛捐杂税繁重,徽州茶商的日子苦不堪言。正如剑桥大学约瑟夫·莫克德默特教授分析,徽商的衰退与中国经济的总体衰退有关,中国经济没能成功转型为现代经济。①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是加速徽商衰败的原因之一。晚清中后期,内战、外战不断,局势动荡,吴楚等贸易线路中断。清政府为了赔款和筹措军饷,必然要求商人捐输报效朝廷,沉重的捐税导致徽商陷入困境,扬州一落千丈,“从此名士舟,不向扬州泊。”徽商历来以契约意识和健讼而闻名于世,但是面对朝廷强加的各种杂税,他们无处诉讼,只能自食苦果。总体来说,徽商官本位思想严重,过于依附封建政治势力,虽然能赢得一时的荣耀,但随着幕后势力的式微,江春和胡雪岩等徽商都不可避免地遭受毁灭性打击。叶显恩教授认为,徽商文化只作为传统文化的附丽,不是一个内在的转化的因素,不能冲破传统文化局限的牢笼。①

虽然徽商故事的主角是徽州男人,但徽州女人是他们的坚强后盾,《天下徽商》专门用一集的时长讲述徽州女人的故事,体现主创人员开放的心态和尊重女性的意识。“徽州女人吃苦耐劳,隐忍坚强的可贵品质也在作品中很好地还原出来。”[1]徽州女人操持家务,孝敬公婆,养育孩子,确保了徽州男人在外无顾家之忧。很多徽州女人变卖陪嫁物品作为丈夫经商的原始资本,也有个别极富商业才干的女性亲自帮夫打理生意。徽州儒风独盛,女人深明大义,有社会担当,为子孙后代树立良好的家风,王茂荫的祖母和鲍尚志的祖母、母亲都是典型代表。《天下徽商》还淋漓尽致地讲述徽州女人的不易。“一世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徽州夫妻生活的常态。无数个孤灯冷影的夜晚,很多徽州女人只能借助九连环、抛铜钱等游戏打发难捱的寂寞时光,有些有才情的徽州女人以写信写诗寄托着“你在山际,我遇水涯”的悠悠愁思,柳叶诗、九连环诗等都是凝心聚泪之作。宏村的月沼本来是圆形设计,但是从西递嫁过来的胡重提议改为半月形,以此提醒在外的男人,家里还有一轮残月在等待团圆。徽商在外红袖添香,却在家乡大建牌坊为留守的女人营造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氛围,竭力把徽州打造成礼教重镇,如此社会环境导致很多徽州女人在丧夫后孤苦一生,徽州一府六县贞洁烈女多达65078名。《天下徽商》认为,三个多世纪徽商神话的背后是无数女人的奉献和牺牲,是徽州女人成就了一代徽商。

《天下徽商》对徽商的评价是客观公正的,所讲述的故事基本上都有史料依据,有些材料还是节目组奔赴国内外深挖的最新发现,非常新颖独到。国内外一线徽学专家的讲述使内容更具可信度和权威性。《天下徽商》的内容具有理论深度,但又不拘泥于“学术气”,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使节目充满了人情味和温度,厚重的历史被赋予了轻盈的诗意。

四、观赏的艺术性

徽商纵横明清商界300余年,这一阶段中国社会风云突变,尤其是在晚清,战事频发,时局动荡。徽商涉及的人物和事件众多,正史和野史交杂,需要梳理史料并转化为直观的镜头画面。电视理念的创新、拍摄技术的提升、资金投入的加大、学术成果的更新都对《天下徽商》的创作起到推动作用。时代呼唤精品纪录片,总导演叶海鹰领衔的精兵良将直面挑战,最终不辱使命,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完美呈现了一场关于徽商历史的视听盛宴。

总摄影贾利玮说,《天下徽商》虽然采用了一些纪录片的拍摄和叙事手法,但在影像质量上都是按照广告和影视作品的要求进行拍摄。[6]《天下徽商》的影像呈现分为实景拍摄、故事情景再现以及后期三维动画、特效合成等形式。为还原真实的色彩,摄制组采用了Panasonic Varicam 35 4K高清摄影机作为主机,根据需要调整机内APP选项设置以达到不同的拍摄效果。“对一些人物的采访拍摄,我们尽量选择自然光或结合室内的光源,使用长焦距大光孔镜头选择处理好背景。”[6]无人机航拍确保从更广阔的视野还原徽州地形地貌和叙事空间。为了生动形象地讲述人物故事,摄制组在横店和徽州进行200多场大规模的影视化拍摄,参与拍摄的演职人员达到千人次以上。对一些已经消逝的古遗址和不便拍摄的史料,节目组则通过后期制作三维动画展现,比如明清时期的汉口码头、广州十三行、“大航海”图景等都是靠三维动画呈现出来。特效团队还对大量古地图进行了重新绘制,动态的画面更有视觉美感。大量徽州实物资料的镜头和反映晚晴民国时期生活的黑白短视频使片子呈现出强烈的复古感。整部片子剪辑快慢结合,与叙事节奏浑然天成。真实影像与动画结合,画面光影流连,衔接自然流转,有些画面富有中国传统写意式绘画的美感,寓意深刻,虚实结合之间让观众感受到立体空间之美和时光交错的沧桑之感,《天下徽商》“神奇的视效技术,联结起过去与未来的时空,寻回了久远与遗落的文明,打通了想象与视觉的边界。”[7]

影视作品都需要通过后期制作进行美学包装以增强观赏性,《天下徽商》也不例外。它将徽式美学元素融入其中,使形式与内容完美契合。片头设计极具徽州特色,黛色远山的背景、几只动态小鸟的剪影、错落有致的马头墙轮廓、玲珑雅致的镂空雕刻,这些典型徽州元素巧妙组合在一起勾勒出梦里徽州的别样韵味;而算盘、康熙通宝、当票、行驶的帆船、大航海图景、负重前行的商人轮廓等元素又把徽商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商之旅符号化地呈现出来。片名“天下徽商”四个大字用毛笔写就,笔力苍劲,气势雄浑,“亦在局部中窥见历史,营造出广阔的情感与想象空间。”[7]分集片名、角标字幕条、片尾的字幕背景都有马头墙的轮廓,每个分集的片名诗意盎然地概括这一集的主题,片名旁分别配有富有徽州标志性的山水背景、亭台楼阁、传统服饰装扮的徽州女人的剪纸形象等元素,艺术化地将每一集的主题诠释出来。记录片的成功还离不开背景音效和配音,《天下徽商》的背景音乐时而舒缓时而急促,完美地渲染了不同部分的故事内容。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播长啸老师的配音堪称用声音讲故事的经典范例,他会随着故事的内容变换说话的声调和节奏,时而深情,时而雄浑,时而赞赏,时而叹惋,抑扬顿挫之间,将一代徽商的兴衰成败诠释得恰到好处。

五、宣发渠道的立体多元

《天下徽商》积极利用电视台、网络和纸媒构成媒体传播矩阵,以多层次、立体化的方式进行传播。

早在2018年6月13日,徽商传媒、安徽广播电视台海外中心、安徽出版集团美好时代影视传媒公司以及安徽广电集团五星东方公司、金娟广告公司等多家单位的领导就齐聚一堂共商《天下徽商》宣传推广事宜。2019年4月28日,《天下徽商》首映礼在徽商的家乡黄山市的徽州大剧院举行,总导演叶海鹰等现身宣传,为该片的播出吹响号角。2019年5月6日,《天下徽商》五集精编版在央视九套首播,不久之后,又完成了央视第二轮重播。2019年5月17日,《天下徽商》全九集版本登陆安徽卫视,腾讯、优酷、爱奇艺、B站、海豚视界等视频网站也进行了同步播出。同时,由安徽广播电视台海外中心制作的《天下徽商》系列短视频分别在安徽台的知名新闻栏目和交通、生活广播等频率以及移动电视、IPTV等平台先后播出,135条原创视频也在今日头条、秒拍、美拍、腾讯视频等各大平台推送,实现了台网播出联动。此外,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等中央媒体和百度、中国青年网、凤凰网、光明网等各大网站推送《天下徽商》原创推文;《中国广播影视》杂志、《纪录中国》以及《徽商》等杂志开辟专栏,对剧组主创人员进行专访,讲述《天下徽商》的拍摄过程。数十篇推文在安徽卫视、纪录安徽、安徽音乐广播等微信公众号推送;部分新媒体推广物料还在“今日头条”投放了付费推广,获得极高的曝光率。[8]这种铺天盖地的密集宣发形式几乎达到影视大片的宣传规模,因而《天下徽商》播出后反响热烈,得到官方、专家和普通观众的高度认可。2019年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虞爱华对《天下徽商》全集版与相关系列短视频同时交叉播出的做法给予肯定,“这种做法顺应当下传播趋势,值得肯定,望不断总结提高改进。”[9]2019年7月10日,安徽广播电视台海外中心、徽商传媒、《徽商》杂志社在合肥举行《天下徽商》恳谈会,来自全国的徽商企业家与政界、学界、文学艺术界、文化传媒界的人士齐聚一堂,与会人士对《天下徽商》的制作和宣传都给予高度评价,纷纷表示《天下徽商》是一部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佳作、力作、杰作。《天下徽商》已参加了国家广电总局优秀国产纪录片季度推优和四川国际电视节“中国故事·国际传播”优秀影视作品评选等一系列国内外电视节目展示和评奖活动。

《天下徽商》是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大背景下,由政府牵头、文化传媒单位与电视台联手打造的文化类纪录片精品。摄制组在三年的创作拍摄期间充分发扬徽商身上所具备的不怕挑战、敢为人先的精神,走遍千山万水,寒来暑往、风雨兼程,总导演叶海鹰把这次拍摄经历形容为“一场刻骨铭心的修行”[10]。在当下要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与观众达成精神共通点、思想共享点、情感共鸣点和观赏的审美点,这样的故事才会有人愿意听,愿意看,这样的作品才会有强大的文化辐射能力,这就是纪录片《天下徽商》给我们的启示。

注释:

①引用的各名家观点散见于纪录片《天下徽商》中。

猜你喜欢

徽商徽州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无梦到徽州
徽州人
明清时期徽州与淮北衣食文化之比较
论“新徽商”的定义
构筑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支撑
——以徽商传媒的探索实践为例
徽商怎样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
徽商回归之路
徽商回归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