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实践及问题探讨

2021-01-16郑茂海孟玉芹路光旭

山东水利 2021年9期
关键词:水库试点全省

郑茂海,孟玉芹,路光旭

(1.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金朝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0)

山东省是水利大省,各类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受人文观念、社会体制、基础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现象仍然存在,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为了扭转这一现象,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增强工程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规范工程管理行为,2019 年1 月,山东省水利厅印发了《全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试点实施方案》,决定在全省实施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至此,山东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序幕在全省迅速拉开。

1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试点的做法

为了保障标准化管理目标任务如期保质完成,山东省按照“省级统一指导,地方分级负责,水管单位实施”的原则,“梯次推进、先易后难”“典型引路、示范先行”的总体思想,按照先大后小、先易后难、先重要后一般,分类、分批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试点。通过试点工程,打造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工程示范典型,为2021 年全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全面铺开打下基础。

1)强化顶层设计。为了规范标准化管理的创建工作,山东省水利厅先后下发了《全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试点实施方案》《山东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试点验收办法(试行)》和《山东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试点示范工程评价标准》等相关文件,同时又组织专家先后编制了水库、水闸和堤防等工程的运行管理规程和标准化管理手册编制指南。

2)推行管理试点。省水利厅首先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了47 项水利工程作为标准化管理试点,试点工程覆盖全省16 个地级市,工程类别包括水库、水闸和堤防,代表性较强。经过一年时间的准备、整改、完善,其中18 个市级管理的试点工程通过省水利厅组织的验收,29 个县级管理的试点工程通过市县组织的验收。

2 水利工程标准化试点取得的成效

截至2020 年底,全省共有47 项水利工程通过标准化管理验收评价,通过验收工程基本明确了管理标准、规范了管理程序、理清了管理事项,水利工程面貌焕然一新。

1)工程环境更加优美。通过推行标准化管理,管理单位以保护环境为前提,高度重视工程环境绿化程度,对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垃圾、杂草等进行及时清理,对办公区和生活区进行了绿化、美化。以保护水源环境为主、庭院绿化美化为辅,做到应绿尽绿,既是水利工程,又是水利景观,形象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2)工程运行更加安全。通过推行标准化管理,提高了管理单位对工程监测设施、金属及机电设施、监控设施、标识标牌等设施进行维修养护的认识,管理单位进一步完善工程设施,并开始注重对工程实体及机电设备、监测设施、视频监控设施、标识标牌维修养护工作,保障了设备齐全完备、运行正常。

3)管理体系更加健全。按照标准化管理工作要求,管理单位标准统一、上下协调一致、管理面貌焕然一新,通过根据工程实际编制管理手册、操作规程手册、制度手册。明确了各项工作的任务和流程,并积极做好培训,使工作人员在管理时有标准可循,提高了工程管理水平。

3 水利工程标准化试点发现的问题

标准化试点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工程管理水平,但深层次剖析,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已成为制约推进标准化管理的“短板”和“弱项”。

1)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通过标准化工作一年来的开展情况可以看出:有些县级水利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标准化管理缺乏了解、概念模糊,存有畏难情绪;由乡镇、村集体等担任管护主体的工程,管理意识不强。各级领导对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历史遗留的违建拆除、资金保障、确权划界等需要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2)管理标准不完善。尽管省里制定印发了水库、水闸、堤防等工程管理规程,国家层面也出台了一些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但仍存在部分标准缺失或表述过于笼统的情况,难以有效指导具体工作。

3)管护经费不足。水利工程大部分为公益性工程,自身缺少“造血”能力,管护经费主要依靠财政保障。但限于地方财力和地方政府对建设“选择性偏好”,大部分地方的工程管理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4)管理力量较弱。国有大中型水管单位中,虽然职工数量相对较多,但年龄层次普遍偏高,存在严重的断层现象,并且受事业单位进人制度限制和地处偏远、工作条件艰苦、待遇低等客观因素影响,高学历专业人才较难引进,即使引进也很难留住,造成管理和技术人员力量不足。

5)管理设施落后。以管理设施建设相对完善的水库工程为例,全省大中型水库中现有的安全监测设施和管护系统普遍老化损坏,能够正常运行的不足30%,即使能够正常运行其监测精度也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小型水库中目前有约40%的水库无管理房,50%的水库缺少雨水情监测系统,部分水库防汛道路无法满足应急抢险需求,管理设施建设更加滞后。

4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做好标准化管理工作,应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落实管理责任。标准化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覆盖工程范围广、事项多,要实现管理到位,首先需要落实管理责任和各级监管职责。将岗位和管理事项落实到人,建立完善岗位责任考核机制,加强教育培训,使每一名员工都成为标准化管理的积极参与者和执行者。

2)落实经费保障。经费保障是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工程管理涉及的维修养护、巡查监测、安全鉴定、划界定桩等基础工作,以及管理队伍、管理设施等管理要件,不但需要各类规章制度、工作机制的建立健全,还需要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硬件设施的配备和完善,需要基本的经费投入予以保障。保证管护资金投入力度,才能确保工程运行良好和管护到位。

3)组织培训指导。建议省水利厅多开展类似标准化管理培训班、示范工程现场会、规程及手册培训等活动,将培训工作覆盖到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单位。要创新培训和学习形式,除讲解授课外,通过到省内试点工程管理单位,乃至省外观摩学习等形式,交流借鉴,提升学习效果。

4)完善标准体系。根据各类工程的重要性和管理现状明确管理标准,对不同类别工程标准化管理要分别对待,对不同大小的同类工程标准化工作要有所区分。根据试点经验,继续完善修订全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手册编制指南及水库、水闸、堤防等工程的运行管理规程,在公示牌设置、维修养护定额、物业化管理等方面探索制定符合省情实际的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

5)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省水利厅应在全省标准化管理推进过程中,对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措施到位、成效突出的,予以通报表扬,并择优组织推广示范。管理单位在推进标准化管理时可以发动全员参与,将标准化工作任务、质量要求、完成时限分解落实到相关科室,由各科室按职责分解到个人,对每个人和岗位都明确好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创建标准,严格考核督查,将标准化管理推进工作列入年度考核。

6)创新管理手段。积极推进全省水利工程实行“管养分离”,鼓励小型水利工程采取“小小联合”“以大代小”“分片统管”等模式。支持各地加快技术型和劳务型物业化公司的培育;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省市县三级监管体系和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体系。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是水利工程逐步转向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标准化建设,工程运行管理工作达到了管理责任明细化、管理工作制度化、管理人员专业化、管理范围界定化、管理运行安全化、管理经费预算化、管理活动常态化、管理过程信息化、管理环境美观化、绩效评价规范化,同时将借鉴其他省份水利工程管理的先进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山东省实际的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之路,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水库试点全省
漳河有一水库群
重磅!住建部通知,21地开展城市更新试点!
中型水库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探讨
出山店水库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深入开展证券公司结售汇业务试点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